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撼唐》-第7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柴绍对于深以为然,他点点头,道:“不错,此人诡计多端,不得不防。”

      刘文静瞄了裴寂一眼,依旧没有说话,此时,他隐隐地感到裴寂对他的敌意,所以他只是咳嗽了一声。

      李世民十分焦急,道:“爹,这是一个机会,千万不可放弃啊!爹,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啊!”

      李渊听到这话,他目光很冷淡的看着次子,道:“可是若是诡计,又该怎么办?我们还能承受一次失败吗?”

      李渊这话,不仅是他的心思,也是李建成、裴寂等人的心思,他们之中,有的人是为了博取【创建和谐家园】厚禄而投靠的李渊,如果李渊失败,很有可能他们什么也不剩,所以他们宁愿稳定,保持目前的这种局势,也不愿意冒进。

      李渊心中叹息一声,道:“这件事,就……”他正要说着,一个士兵在门外说道:“启禀唐公,有人求见。”

      “是什么人?”李建成高声问道。

      那士兵道:“据说,是独孤家的人。”

      独孤家的人?众人皆是疑惑,李渊想了一想,道:“请他进来,带到书房来!”

      李渊说着,站起身来,拱拱手,道:“诸位请稍等,我去去就来!”说着,他目视了李建成一眼,李建成也站起身来,两人一前一后,朝着书房走去。

      两人在书房等了片刻,士兵带了一人过来,那人进来之后,一拱手,道:“独孤潜见过唐公!”

      李渊点着头,笑道:“请坐!”此时,他隐隐感到什么,对此人非常客气。

      独孤潜坐下,他从怀中取出一封信,放在桌上,推了过去,道:“唐公,这是主人给唐公的信,请过目。”

      李建成走上一步,取过信检查了一番,发现火漆完整,这才将书信拆开,匆匆一阅之后,他脸上露出了笑容,将书信递给父亲,语气中掩饰不住的喜悦,道:“爹,你看!”

      李渊接过书信一看,也忍不住叫了一声:“好!”

      独孤怀恩在书信里,向李渊表达了几个意思,第一,便是他愿意投效李渊,作为李渊的内应;第二,他愿意将手中所有的粮食全部支援李渊,粮食的数目约在十万石,这是他多年的积蓄了。第三,他将杨侑最近的情况说了说,他认为,杨侑的迁都不过是一个幌子,他很有可能又在打着什么主意,他会随时报告。

      这三个消息,让李渊将满脸的晦气一扫而空。他并不怀疑独孤怀恩的诚意,他通过三女李秀宁,知道独孤怀恩的事情,而且以杨侑的性格,独孤怀恩是很难受到重用的。

      这时,独孤潜说道:“主人说,在郃阳以南,有一个九道沟,那里藏有两万石粮食,可以先送给唐公。”

      李渊呵呵一笑,知道独孤怀恩这是先示好,他李渊也要给一点好处,他点点头,道:“你可带话给怀恩,如果我拿下大兴城,那么我一定封他为弘农王,将这块土地赐给他。”

      其实这深层还有一个含义,杨坚的父亲杨忠乃至于几位先祖,都是武川边镇出身,但杨坚立国之后,自称是弘农杨氏之后,因为年代久远,这似乎不可考,无非是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行为。

      但不管是不是,想必独孤怀恩对杨家不满,所以,他李渊便是想利用独孤怀恩之手,除掉杨氏。

      独孤潜显然不明白,他心中一喜,当即抱拳,道:“唐公,我这就将消息带给主人。”

      看着独孤潜远去,李渊手中拿着信件,犹豫了片刻之后,道:“建成,此事暂时不必声张,务必要保密。至于进兵一事,先暂时压下,容后再议。”

      大兴城内。

      各部正在忙碌着,杨侑交代的事情都很急,而朝廷人手又不足,所有的人都很忙碌,很多文官都不顾形象的狂奔,尽量节约着时间。李靖、骨仪、崔毗伽几人作为事情的主导人,更是午饭都没有吃。

      刚过未时,杨侑领着一群宦官宫女进来,他们或抬着箱子,或拿着盒子,十几人一进来,顿时将原本宽敞的衙门挤满了,一时之间,响声不绝于耳。

      李靖擦了一把汗,上前一步,拱手道:“殿下,有何指示。”

      杨侑呵呵一笑,鼓了鼓掌,群臣一下子全都看着他,杨侑道:“诸位辛苦了,孤听说众爱卿忙的连饭都没吃,所以让御膳房做了一些饭菜,大家吃了,休息一会在做事!”

      说道这里,杨侑竖起手指,笑道:“孤可不想有人骂我,不体恤下属!好了,都停下手中的活,来吃饭吧!”

      群臣一阵欢呼,除了一些没法停下的,都挤了过来,皇家赐饭可不是每个人都能吃到的,杨侑呵呵一笑,又大声道:“别乱,排队排队!”

      群臣脸上带着喜悦,排着队。饭菜还算丰盛,每人四张烙得金黄的胡饼,里面塞了肉丝,还灌了鸡蛋进去,然后浇满了葱花、姜丝等作料,此外还有一碗小米粥,里面加了肉丝,碎鸡蛋,金黄一片,那热气冒出来,只是闻着,就让人食欲大振了。

      李靖看着官员排队领取饭食,杨侑在一旁,笑道:“李爱卿,这是你的。”小桂子捧过一个食盒,李靖有些不好意思,道:“殿下,这不好吧?”

      ÑîÙ§Ò¡Ò¡Í·£¬µÀ£º¡°Ä㾡¹Ü³Ô±ãÊÇ£¬¹Â×ÔÓзִ硣¡±

      李靖略微犹豫之后,还是拿过了食盒,里面的食物也没有什么分别,也是四张胡饼、一碗粥。李靖一愣,杨侑却道:“孤还有事要与你商议,爱卿的时间,可不能浪费。”

      Ñî٧ҲûÓгԣ¬ÓÚÊÇÁ½ÈËѰÁËÒ»´¦µØ·½£¬Ò»±ß³Ô×Å£¬Ò»±ß˵»°¡£

      杨侑道:“李爱卿,子午谷的栈道,一定要修葺牢固,此事关系重大,若是雪积的太厚,可先洒石灰,然后再用盐,雪就化得快一些,以免延误进度。”

      李靖点着头,道:“子午谷虽然不是首选的入蜀之路,但多年来朝廷一直对巴蜀很是重视,对子午谷也有修葺,这几年虽然有乱了些,但栈道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ÑîÙ§àÅÁËÒ»Éù£¬³ÁÒ÷Ƭ¿Ì£¬ÓÖµÀ£º¡°ÐÞºÃÁËÕ»µÀ£¬ÄãÖ±½Ó´ø±øÈ뺺ÖУ¬Íͱø»Æ½ðÏØ»òÊÇÐËÊÆÏØÒ»´ø£¬ÒÔ·ÀÖìôÓ£¡¡±

      À³Ô¾ªµÀ£º¡°µîÏ£¬ÄãÈÏΪÖìôӻṥ»÷ººÖÐÂ𣿡±

      “孤只是觉得有这种可能,毕竟汉中、巴蜀没有什么,百姓也比较富裕,朱粲已经祸害了南阳、冠军等地,他不会放过汉中!”杨侑说着,他已经吃了两块胡饼,他饭量越来越大了,以前两个胡饼就半饱,此刻却没有感觉。

      李靖应着,道:“朱粲此人,为人残暴,专门吃人,的确罪大恶极。臣一定想办法捉住他。”

      杨侑想了想,道:“此人狡猾多端,兵马也不少,至少有四五万。只要他不在汉中作乱,你暂且忍他一时,日后,孤自然会灭了他。”

      两人又说了几句,杨侑将事情交代完了,胡饼也吃完,他将小米粥喝了,这才站起身来,带着宦官宫女走了。李靖带着百官,继续做着事情。

      杨侑让宦官宫女各自回宫,自己带着小桂子等几人,又去骨仪、崔毗伽的地方看了看,两人也是刚吃过饭,见杨侑过来,连声感谢。

      杨侑又叮嘱了几句,要众人忙是忙,东西还是要吃的,休息也要足够,每天至少要有三四个时辰的睡眠时间,这样第二天才有足够的精力做事。

      日子飞快,两日后李靖带着一万精锐士兵出发,修葺子午谷。杨侑在关注着骨仪、崔毗伽进度的时候,也不断打探着薛举、李渊的消息,由于大雪封路,薛举并没有及时出兵,不过,据说还有另一个原因。

      今年冬天大雪虽然来得比较晚,但出人意料地,雪非常大,也更加寒冷,天水、金城等地,大雪压坏了许多民居,牛羊冻死无数,正是因为这样,导致薛举粮食更加紧缺,故此,他不敢轻易出兵。

      而李渊那边,杨侑手上的信息更多,目前李渊盘踞郃阳,还得到了不少粮食,军心逐渐恢复,冯翊县、朝邑县依旧掌握在李渊手中,与大隋蒲津关、河东等地犬牙交错,一旦军心恢复,李渊或许会发动一场进攻。

      Òò´Ë£¬ÑîÙ§×îΪµ£Ðĵ쬱ãÊÇÀîÔ¨¡£

      蒲津关和河东城虽然有着极大的战略价值,但杨侑既然要将主力撤走,这两个地方便孤立无援,再守也没有什么意义了,杨侑不会将兵力挥霍在这里。

      关键是要如何撤走这两个地方的数万隋军,此外还有潼关守将刘纲帐下的五千兵马,必须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觉才行,不然,就算杨侑利用了独孤雁给独孤怀恩传递了一个假消息,以李渊的智慧,他必然会猜到其中有诈。

      大兴城的事情虽然布置得差不多了,但河东城还真是一件头疼的事情啊。杨侑忍不住揉了揉额头,他站起身来,在房中踱步,忽然,他脸上露出了笑意。

      ¾ÍÕâÑù°ì£¡ÑîÙ§Ò»»÷ÕÆ£¬´ø×ÅС¹ð×ÓȥѰÕҲ÷졣

      第128章大转移

      时间转瞬,半个月就一晃而过。

      崔毗伽在王行本的协助下,已经将粮食运输出来,每一天,都有成千上万的民夫在辛苦的运送粮食,这些民夫的待遇很优厚,除了工钱之外,每一天还有两斗米可以拿,所以他们积极性很高。到了子午谷之后,就不用手推车,而是使用背篓背粮食,比手推车更为方便省力。

      杨侑之所以这么多,是因为他清楚,这些粮食他不可能全部运入汉中,所以他宁愿送给百姓,博得一个好名声,再不济也要烧掉,不要说一斗米,就是一粒米,杨侑也不会留给李渊,在他看来,留下了一粒,就是犯罪。

      此时,骨仪已经组织了第一批自愿去汉中的百姓,足有三万户,总计十万人之多。这些百姓,每一户不过三四人,比较容易搬迁,他们也害怕薛举杀来,四处烧杀,所以宁愿长途跋涉,背井离乡,去汉中求生。

      而且,殿下是一个重信诺之人,他每一次的许诺,都做到了,跟着这样的殿下,会有好日子过。

      道路上,百姓们手中推着小车,上面堆满了瓦罐、米粮,其他大的行李,则用马车或是牛车拉着,每三户共用一头畜生,所有的东西已经登记在册,住宿时,也是这三家人一起,划分在一个地盘内,沿途上,还有隋军保护着,不用担心有人趁机抢劫偷盗。

      “爹,我们这是去哪儿?”一个穿着厚厚衣裳,脸蛋红润的小女孩,用嫩嫩的声音问着。

      “妞妞,你冷吗?”汉子说着,这是一个典型的农家汉,双手骨节又粗又大,掌心布满了老茧,一张脸上,满是沟壑,虽然是冬天,但他的脸上,却是汗珠直淌,他在脖子上挂了一块巾帕,不时的拿起,擦拭着汗珠。

      “我不冷!”女孩子嫩声嫩气的说着。

      汉子爱怜的看着女儿,就在半年前,他一家三口,面临饿死的危险,正是在这个时候,殿下开仓放粮,有了粮食,汉子一家终于渡过了难关,随后秋收,殿下不仅不收赋税,还派人帮助百姓,这让汉子对殿下非常的感激。

      此时女儿身上的衣裳,还是殿下赏赐的布匹所制,颜色颇为好看,据说布料是蜀锦。他不懂什么蜀锦,只是听别人说,蜀锦挺贵,贵也就算了,你有钱还不一定买得到,是身份的象征。

      那些玩意,他都不懂,他只知道,殿下救活了他一家人,所以在这个时候,他选择相信殿下,选择了长途跋涉。

      在他身边一个高大的女人,是他的妻子,也是一个典型的农家女,她见女儿不明白,便解释着:“妞妞,要搬新家了,你高兴吗?”

      妞妞扭着头,看着母亲,道:“娘,新家漂亮吗?暖和吗?”

      “暖和!一定很暖和!”女人笑着,她拿出一个葫芦,扭下盖子,喂了女孩一些水。水有些凉了,女孩巴拉着嘴,:“娘,好凉。”

      女子笑了笑,道:“妞妞,一会就要休息了,娘再烧点热水。”

      这时,一名隋兵不断地吆喝着:“乡亲们,快走!前面已经准备了饭食,还有热水,再加一把劲!马上就到了!香喷喷的饼子等着呢!”

      妞妞着急地动了动,她想要跳下手推车,但个子不高,地面不平,她有些害怕,心中很是焦急,道:“爹,快一些快一些!”

      汉子哈哈一笑,道:“妞妞,坐稳了!”他手上用劲,推着手推车快步跟了上去。

      在两里外,数十个火灶上,蒸笼正冒着热气,阵阵香气不断传来,一旁,是数十口大锅,里面装满了热气腾腾的小米粥,此外还有一些热水,是给百姓们烫脚烫手使用的。

      百姓们排着队,按着顺序领取粮食,白白的馒头又大又软,一口咬下去,香甜可口,百姓们吃着馒头,心中对未来,更多了几分期盼。

      大兴城,骨仪正在报告着,杨侑不时点着头,骨仪在经过他点拨之后,将事情逐步完善,给予了百姓最好的待遇,这样,去汉中定居的百姓会越来越多。

      此时已经是十二月底,就要过年了。不过说起来,隋唐之际过新年还不是主流,只是有了一个雏形,这是杨侑观察的出来的结论,而带动过年这个风气的,却是如今的大隋皇帝,杨广,后来到了唐朝,才逐渐定了下来,成为一个盛大的节日。

      正是有着这样的原因,此时的百姓们并没有怨言,愿意去汉中,还有不少百姓留在大兴城内,观察着局势,犹豫该不该走。

      由于天气寒冷,带的东西也不少,第一批百姓在四日后才抵达子午谷口,此时,李靖带领的一万士兵已经将子午谷修葺一新,六百六十里长的栈道,已经修葺了两百五十多里,而汉中方面,也修葺了一百七十多里,余下的那几段,问题不大,很快就能修葺完毕。

      此时汉川郡的太守是陈政,此人是益州太守之子,久居汉川郡,他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中也是不敢相信,但他还是派出民夫,修葺栈道,只不过速度却慢了很多。

      因此百姓们不得不暂停等待,夜晚挤在栈道上,扎起帐篷,抵御寒冷。

      足足用了八天的时间,第一批的百姓才走出子午谷,比正常速度多了三四天,但当这个消息传到杨侑耳中的时候,杨侑满意的点点头。只要能让百姓安全迁往汉中,这就是胜利了。

      随后,杨侑又组织了第二批百姓。这一次的百姓更多,不止是大兴城,甚至有武功、盩厔、鄠县乃至于华阴、渭南的百姓,足足有五万户,二十多万人,在一月中旬出发,朝着汉中行进。

      这得益于第一次的成功迁移,同时也是骨仪不遗余力的大肆宣传,在他的口中,薛举薛仁果,乃至于李渊都是杀人越货的魔王,民众很容易被忽悠,他们选择了相信。

      隋军大规模的迁移百姓的行动终于让薛举得知,但此时,除了大雪依旧封山之外,他极度缺粮,向突厥、铁勒人,甚至是吐谷浑换取牛羊?笑话,他们所遭受的灾情更为严重,自己都不够用,会和薛举换吗?那可是他们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资!

      由于这个原因,薛举只能无奈的看着隋军迁移百姓。

      至于李渊,他的心中仍然在疑惑中,他吃过几次亏,被杨侑骗了好几次,以杨侑的性格,他很有可能做出这种看似不可能的行为来引诱人,而且,根据线报,杨侑每日都在大兴城中出现,有时鼓励百姓,有时发放粮食。

      更重要的是,据说隋军无缘无故消失了一万人,谁也不知道他们去了那里,这让李渊更加不敢轻举妄动。

      时间就在指尖上流逝,一月底,杨侑又组织了第三批百姓入汉中,这一批,包括不少将作监和军器监的官员和能人,同时也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足足有四十万人。

      如果着四十万人迁入汉中,那么杨侑前后就已经迁入了七十万人以上,这个数字是巨大的,同时对汉中也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么多的百姓涌入,治安的压力必然大增。

      ¶þÔÂÊ®ÈÕ£¬ÖìôÓÐ˱øÀ´·¸£¬ÓÉÓÚÀ¶óÊØ¹ØÖÐÒªµÀÐËÊÆÉ½£¬ÖìôÓÖ»ÄÜÅɱø¹¥´ò£¬Ë«·½ÔÚÐËÊÆÉ½ÏÂÒ»³¡´óÕ½£¬Ëå¾üËðʧһǧÓàÈË£¬¶øÖìôÓ¶ªÏÂÁËÎåǧ¶à¾ßʬÌ壬ÀDZ·³·³öÐËÊÆÉ½¡£

      这一战朱粲被打怕了,他被李靖设计埋伏,大输亏输,自己也受了伤,逃回西城郡休养。此时房陵郡多处县治已经被他屠空,只有西城郡还能勉强养活三军。

      他认为这一战是输在天气寒冷,决定开春之后,再夺汉中。

      四十万人行军何其困难,汉中太守陈政忙的不可开交,他忙着寻找地方,以便安置百姓,幸好杨侑提前派了李袭誉、尧君素等人,带着数十名官员前来协助,这才勉强将事情办妥。

      李袭誉是西城郡安康人,在汉川郡也颇有人脉,他连日走访汉川郡的世家,同时按照杨侑的指示做出许诺,保证这些世家的利益,这才将安置五十万人的地方找到。

      李袭誉将事情办好,仅仅过了十日,四十万人的先遣部队就已经赶到,而此时,陈政竟然生了病,他外出奔波,感染了风寒,以至于卧病不起。

      就在汉川郡一片忙碌的时候,杨侑在大兴城中,看着人口越来越少的都城,心中感慨万千,自从他穿越之后,就不曾想过放弃大兴城,但这一幕,最后还是发生了。

      随着这四十万人的迁出,时间也到了二月中旬,等他们稳定下来,至少是二月底三月初的样子,而这个时候,天气已经转暖,没有多少时间了。

      大兴城将近四十万人口,扣除了皇宫内的宦官宫女以及官吏、驻军等等,人口约在三十六万人左右,加上其他华阴、渭南等人口大县,总人口约有一百五十万人以上,这一次就迁走了一半的人口,着实不少。

      此时的大兴城显得很是空荡,尤其是宫中,大批的宫女和宦官被迁走,只留着了极少数,服侍着杨侑和韦娟。

      三月十日,最后一批【创建和谐家园】开始动身,这一次,大多是世家,其中以独孤家居多,包括独孤千山、独孤武师等人,韦氏有一部分,其中有一些族内的杰出青年,其他世家也多多少少派出了一些人,跟着大部队迁往汉中。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8 12:2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