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李靖咳嗽一声,朗声道:“我们可以散播一个消息,那就是薛举已经东出萧关,我军不得不撤退,西进抵御薛举。当然,我军不是真的撤退,只是做出一个样子,让李渊认为我军已经撤退。”
“我以为,在这种情况下,李渊必定会出兵拿下下邽,甚至,他会趁着这个机会,大举进攻,一鼓作气拿下大兴城。”李靖说道。
杜如晦摇摇头,道:“可是,这其中的关键,是要让李渊如何相信?”
李靖沉默不语,杨侑却忽然笑了,道:“李爱卿,你是说李神通?”
李靖心中正是如此想,但李靖的心中也疑惑,他知道殿下带着李家人来到此地,可是,前些日子竟然不见了李神通,他一直想不明白,此人究竟到哪里去了。不过这时杨侑却是一笑,道:“就是他了。”
响午时分,隋军大营一片忙碌,士兵们都在收拾着东西,刘文静和李孝常被关押在同一间屋子里,两人听着大帐外噪杂的脚步声,有些奇怪,难道说,唐公的大军杀到了吗?
刘文静摇摇头,心中叹息着这一次的任务失败。一次的失败不算什么,谁又没有失败过呢?可是,一旦这个消息让他知道,恐怕就会更加得意了,刘文静一想起裴寂那张得意的脸,心中就更加郁闷。
这时,李孝常哼了几声,李孝常对他很是不满,正是这人,害的自己被捉,家中的那些密件,也在地毯式的搜查下,落入了独孤武师的手中,殿下已经知道了他的行为,这些日子没有杀他,已经够开恩了。
不过,不满是不满,他也知道在殿下的手中,估计是没有活命的希望了,此时他和刘文静是一根绳子上的扎马,他反而希望李渊能够杀过来,救了自己。
“你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李孝常问道。
刘文静哼了一声,这时,一名隋军进来,手中端着一个盘子,上面放着几张干巴巴的胡饼,“快吃吧,一会要动身了!”隋兵说着,为两人解开了手上的绳子。
“动身,去那?”李孝常问道。
“狗东西,吃你的饼!哪有那么多废话,难道你不知道什么东西不该问吗?”隋兵瞪了他一眼,使劲踢了他一脚,似乎心情很不好,纷纷离去。
李孝常被踢了一脚,但心中依旧充满了疑惑,他看向刘文静,刘文静也是一脸不解。两人腾出手,吃着胡饼,刚吃了两个胡饼,这时,帐外有人说这话,两人顿时竖起了耳朵。
“哎,这一次该怎么办?”一人轻声叹息。
另一人也显得忧心忡忡,他叹息一声,道:“薛举已经拿下了李弘芝,兵锋直抵扶风郡,窦太守能挡住他吗?”
“怎么挡?”另一人回答,“薛举可是有十几万的骑兵,一旦冲起来,就是泰山也得踏平了!”
另一人叹息一声,道:“快走,午后就要出发了,还不收拾东西!”
两人叹息的声音越来越远,刘文静放下了手中的胡饼,看着李孝常,有些不敢确信:“你听清楚了吗?”
李孝常好不容易咽下一口胡饼,点点头,两人相视一眼,均看出了对方的想法,李孝常偷偷摸摸地走到大帐门口,屏住了呼吸,门外一片噪杂,似乎只剩下一名看守的士兵。
两人交换了一下眼神,刘文静突然抱着肚子,大声叫疼,门外的隋兵听见,急忙闯进来,他身形还没有站稳,李孝常举起了手中的盘子,狠命的朝着隋兵砸下。
Ëå±øÃÆºßÒ»Éù£¬µ¹ÔÚµØÉÏ£¬ÁõÎľ²ÏëÁËÒ»Ï룬ÈÃÀîТ³£°þµôËå±øîø¼×£¬ÈÃËû³öÈ¥£¬ÔÙÆÒ»¸±îø¼×¡£ÀîТ³£ÁìÃü£¬³öÈ¥Ö®ºó£¬²»µ½Ò»ìÄÏãʱ¼ä£¬·ö×ÅÒ»¸öËå±ø½øÀ´£¬ÁõÎľ²ËÙËÙ»»ÁËîø¼×¡£
铠甲有些沉重,刘文静有些不适应,毕竟他是书生出身,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如果这样大摇大摆的出去,就算隋营再乱,也会被发现,最好的办法,就是穿上隋军的铠甲,重是重了一点,但一路上就容易顺畅了许多。
果然,两人将两名隋兵打扮成他俩的模样,走出大帐之后,都没有人注意到他们,而且大营门居然还开着,两人心中大喜,小心翼翼的逃出了隋营。
两人逃出隋营之后,并没有朝着东边前进,而且向北,找到了一个村庄,骗了两匹马,这才脱掉了沉重的铠甲,朝着唐军大营狂奔,此时两人并不知道李渊已经驻扎在冯翊县,冬日寒冷,又没有找到几个百姓,两人折腾了一番,终于在黄昏时分,千辛万苦这才找到了唐军大营。
刘文静刚刚进大营,正在商议军情的李渊得到消息,立刻出来迎接,这一日喜事连连,李渊的脸上也露出了笑容,上苍似乎站在他这一边。
不管怎样,刘文静立下不少功劳,李渊不想别人骂他过河拆桥,所以他亲自出营,迎接刘文静,不远处的裴寂若有所思,他的眼中充满了不甘,但是不甘又能怎样,太原首义的元从中,就目前而言,刘文静的功劳最大,他亲自出使突厥,说服了突厥大汗,在稳定了后方的同时,还获得了两千匹战马。
其次,在攻入关中的战役中,他与敦煌公李世民攻打龙门渡,并最终拿下,使得李渊大军顺利杀入关中,这个功劳,是他裴寂比不上的。
裴寂有着很多优点,看起来似乎很完美,但是人,就会有缺点,他的缺点在于嫉妒,所以看到李渊亲自出迎刘文静,脸上带着欢喜的时候,裴寂的心中就非常不爽。
但裴寂不是两三岁的孩子,他很小心地,将这种心思给隐藏了,脸上带着笑容,迎接了出去。
一群人相互寒暄了几句,进了大帐,刘文静就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李渊,李渊听了,心中若有所思。三女李秀宁肯定不会欺骗自己,而此时刘文静带回来的消息,不仅在验证了萧关已经落入西秦军之手的事实,还告诉了众人一点,那就是薛举不甘于在寒苦之地的陇西,已经派兵攻打扶风郡了!
这个消息,给众人敲响了一记警钟,下午的时候,虽然李渊心中已经有了决定,可是有人还在疑惑:薛举会不会出兵,什么时候出兵?而现在,刘文静给了他们答案,那就是西秦帝薛举,已经出兵了!
军中缺粮是事实,可是缺粮的事实不会因为李渊不进兵而有所改善,进不进兵,军中都存在着缺粮的情况!如果,此刻再不进兵,大兴城这个汁多肉香的大桃子,就要被薛举摘走了!
薛举的兵马太多了!从刘文静的口中,得到了太多的消息,十几万的骑兵,是何等超然的存在?突厥拥有十几万骑兵的时候,就已经成为了草原的霸主!
这一刻,李渊扫视了众人一眼,他相信众人的心中,已经知道了利弊,接下来,是要怎样进兵了。他走到地图前,仔细的打量着,他的眼睛眯成了一条线,如果隋军主力扯到西边,那么接下来,只有这条线路,是最快最为保险的了。
与此同时,在遥远的西边,杨侑眯着眼睛,看着雾蒙蒙的天空,他问道:“杜先生,你认为李渊,会出兵吗?”
“殿下,李渊可谓一代枭雄,必然不甘心大兴城落入他人手中,他,一定会出兵!”杜如晦十分肯定。
Ñî٧ת¹ýÍ·£¬Á½ÈËÏàÊÓÒ»ÑÛ£¬¹þ¹þ´óЦÆðÀ´¡£
第一百章大战前夕
隋军果然撤走了,在确定了进军的路线之后,一向谨慎的李渊,派出了斥候打探,根据回报,隋军大营只留下残垣断壁,大营内凌乱不堪,甚至还留下了一些粮食、器械,种种迹象表明,隋军的撤走很惊慌,似乎受到了某种外来的威胁。如此看来,刘文静、李孝常逃走没有被发现,也就显得非常合理了。
看来,薛举精骑的东出,给大兴城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在这种压力之下,即使在东线还有李渊的数万大军,他杨侑也顾不得了。李渊亲自召见了驻扎在下邽城东二十里外的孙华,得到了更为详细的信息。
隋军撤退的情况,被孙华的士兵瞧在眼中,可是说,他们是眼睁睁的看着隋军三万大军撤到了渭水以南,甚至匆忙地连浮桥也没有烧掉。孙华非常肯定的告诉李渊,他是眼睁睁的看着隋军撤走的,即使是如此,李渊还是非常小心,让人渡过渭水,查看消息。
这个时候,杨侑已经撤回了渭水南岸,他将大军驻扎在渭南,丘氏兄弟领兵三千人,驻扎在渭水河口,隋军在渭水南岸遍布斥候,一旦有唐军斥候,就地斩杀。
李渊派出的数百名斥候,因为隋军的严密封锁,都打听不到任何消息,只能看见隋军大营的旗帜高高飞扬,李渊心中怀疑这是隋军的计谋,他虽然决定进兵,但不能盲目。刘文静、武士镬、柴绍等人,纷纷按捺不住,每日都来找李渊,请求李渊速速进兵,李渊好言相劝,总算将众人一一安抚。
此时的杨侑,正在大营中,与李靖、杜如晦商量着事情,这是一场斗智,撤退没有那么简单,以往杨侑留给众人的印象,是一个谋定而后动,计划周详之人。如果这一次显得破绽多多,反而坏了大事。
事出反常必有妖啊。
第一日,隋军撤到渭水南岸,驻扎了一日之后,隋军再度撤走,而这一次,隋军大营显得更加凌乱,当唐军斥候探查到这种情况的时候,立刻将消息回报了李渊。李渊心中充满了疑惑,他立刻派出次子李世民,携同柴绍、刘文静等人,去隋军的大营查看。
李世民在检查了一番之后,意外地,在渭南大营一个大帐中,他捡到一封书信,信纸被人揉得邹巴巴的,似乎有人很愤怒地将它捏成一团,李世民打开一看,心中又惊又喜。
这一封信,竟然是扶风郡太守窦璡所写,上面还盖着太守大印,信中所言,倒与刘文静相差无几,只是多了一个信息,那就是薛仁果已经沿着汧水南下,兵锋直抵汧阳,汧阳县县长不战而降,而汧阳县距扶风郡郡治雍县(今陕西凤翔)不过半日的路程,尤其是薛仁果以骑兵居多,恐怕只要一个时辰,就能杀到雍县城下。
原来是这个原因!李世民当即兴冲冲地赶回大营,向父亲报告了这一情况,李渊将信纸拿在手中,仔细的看着,他对窦璡的字迹还算熟悉,虽然书信被揉得皱巴巴的,但李渊还是一眼认出来了,这,正是窦璡的笔迹!
也就是说,刘文静偷听到的,是事实,而且,如今的情况更加的糟糕!这就是为什么隋军会撤退的原因了,李靖眯起了眼,他看着跃跃欲试的次子李世民和女婿柴绍。
尤其是柴绍的眼中,充满了仇恨,这种深深的恨意让李渊不寒而栗,即使他知道仇人是杨侑而不是自己,但这种深深的怨恨,却仿佛地狱的冤魂,死死的缠着一般。
不过,李渊很是理解,毕竟这种大仇,比杀妻夺子还要更狠。这时,刘文静、武士镬等人接到信息,纷纷赶来,请求李渊出兵,刘文静更是一脸焦急,认为这是上天给予的大好机会,不能就此浪费。
就在此时,在茫茫寒冷的西风中,杨侑亲帅三万大军,一路上偃旗息鼓,沿着渭水移动,他们从新丰渡河,然后走高陵、富平,插过数片茂密的森林和山丘,最后在下邽县西北外三十里处驻扎下来,为了防止被唐军斥候发现,隋军只是啃着干冷的胡饼、馍馍。
在杨侑严格的军纪下,士兵们没有怨言。与此同时,原本驻扎在永丰仓的侯君集也在虚张声势,他在大营中广插军旗,留下数百人,迷惑敌人,自己却沿着秦岭北段,朝着潼关方向前进。华阴县一带,越靠东,地形就越加难走,这里被黄河河水切割得起伏不平,又有秦岭隆起,侯君集小心翼翼,足足花了一整天的时间,才在叫做高桥乡的地方,临时驻扎了下来。
这里离冯翊县有三十五六里的距离,而到蒲津关更短一些,有二十七八里的样子,而一旦从这里过河,北面村庄极少,小溪小河众多,山丘起伏不定,又有多处沼泽,四面芦苇丛生,虽然在冬季已经不是很茂密而且已经枯萎,但仍然足以隐藏身形了。
这一片地方,叫做沙苑,东西有八十里,南北稍短,有三十里,在历史上赫赫有名,宇文泰曾在此地击败高欢,从而奠定了北周的基础。沙苑东至朝邑县的南阳洪,西至渭南县的孝义镇,而朝邑县的南阳洪,正是侯君集的目的地。
侯君集驻扎了一夜,向百姓买了一些衣裳,第二天渡过渭水,士兵们沿着大河西岸缓缓而行,因为更加靠近黄河,地面更加支离破碎,且有多处沼泽,一不小心就没入其中,丢了性命。
五千隋军小心翼翼,终于到达离朝邑县南只有十余里的南阳洪,此地在洛水南岸,一般人不会到这里来,而这个村庄,因为这几年的战乱,已经没有什么人了。侯君集占领了村庄,立刻下令几名士兵乔装打扮,混入朝邑县中打探军情。
此时的侯君集,心中还有些疑惑,由于战线的关系,此时的他得不到任何指示,更得不到任何支援,他只有凭借他自己的力量,杀入蒲津关,并且在时间上,还要配合杨侑大军。
就在侯君集抵达南阳洪的时候,杨侑的大军在前一天,已经准备就绪,等待着李渊的上钩。
此时的李渊已经将粮草辎重准备完毕,随时就要发兵了,不过,他生性谨慎,在冯翊县留下一万人,连朝邑县也足有五千人留守,以确保后方万无一失。至于河东守将,李渊换成了李孝恭,辅以长孙顺德、段志玄。
至于长子李建成,李渊带在了身边,他甚至平衡之道,长子是未来的太子,必须要捞足功劳,以后才能镇住那些悍将,做好了这一切,李渊大军这才缓缓开拔,在这日的响午,抵达下邽。
杨侑留在下邽的守将,是丘师利,兵力有三千,加上县中的郡兵一千人,也就是四千人,听到李渊杀来,丘师利立刻登上城墙,观察着唐军动向。
面对兵力不多的下邽,李渊并没有轻易攻城,而是驻扎在十五里外,做着准备,他的计划,是要将此处打造成进攻大兴城的前沿基地。以此同时李渊还派出斥候,布满在渭水北岸,以防隋军随时可能的渡河,从这点上来说,李渊很是谨慎。
丘师利判断出李渊应该会在两日内应该会开始进攻下邽,拔掉这颗楔子,他急忙写了一封书信,给杨侑送去。
此时的杨侑,已经在森林边驻扎了两日,他的心中也充满了忧虑,这一次的准备固然充分,但那封信,的确是窦璡的来信,薛仁果已经在东出的途中,只有尽快击败李渊,或者至少将李渊赶回河东,杨侑才能抽调出兵力,对付西边的薛举。
但是,这个困难太大了,就宛如杨侑前世玩过的一款游戏一样,穿着一身的布衣、拿着木剑去打祖玛教主,这样的装备,这样的实力,哪怕组团两三队,也只有被秒杀的份。此时杨侑的目光中,已经有些开始动摇,带着一丝的倦意。其实这是一个信心的问题。
就像杨广的前半生,几乎顺顺利利,可是后半生,自从征伐高丽失败之后,脾气更加暴躁,加上他本身不喜人劝的性格,而显得一意孤行,以至于酿下种种苦果,百姓造反,世家离心,最后只能无奈地躲到了江都,回到了他当初居住了十来年的地方,回味着往昔的岁月。这种行为好比一只将头埋进沙子中的鸵鸟,以为所有的威胁都一一不见,但实际上,危险依旧,而且更加危险。
但杨侑与杨广最大的区别在于,杨侑一直都不是一个缺乏信心的人,而且,他会接受别人的意见,比如说李靖,即使在那样的情况下,他依然采纳了李靖的妙计,几乎兵不血刃拿下了李秀宁。
而且,杨侑很清楚目前的局势,他不会做一只将头埋进沙子里的鸵鸟,而是会勇敢的面对。只是,在长期的搏斗中,杨侑的身心已经有些疲惫,身心一旦疲惫,信心就会收到动摇。
他在大帐外,看着黑透的天空,几颗繁星点缀,是那么的美丽而又渺小,就如在隋末乱世中,卑微得如同草芥的人命。
未来怎么走,此时的杨侑心中,底气越来越淡薄,当初派李纲说服薛举是一个良策吗?可是实际上,他根本无法抽出兵力去支援河池郡,去支援萧关,薛举拿下萧关,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如今的复杂的局面,是各种因素造成,杨侑能够走到这一步,已经改变了历史。历史上的这个时候,李渊已经拿下了大兴城,奉他为帝,已经将他的小命捏在了手中!
可是,作为一个穿越者,杨侑的想法绝对不只是拖住李渊,拖住薛举,他的目标,是要平定天下,尽管这个任务艰难,花费的时间可能有三年、四年,甚至是十来年,他都会在所不惜。
µ«´Ë¿ÌµÄ¾ÖÊÆ£¬ÐèÒªÈçºÎ×öÄØ£¿ÑîÙ§»º»ºµÄÔÚ´óÓªÄÚõâ²½£¬¶À¹Âǧɽ²½²½¸ú×Å£¬±£»¤×ÅÑîÙ§¡£Ò»Ê±Ö®¼ä£¬ÑîÙ§µÄÐÄÍ·£¬ÉÁÏÖ³öºÃ¼¸¸öÏë·¨£¬È´ÓÖ±»Ò»Ò»·ñ¶¨¡£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士兵上前,道:“殿下,下邽急报!”
第一百零一章兄弟们,投降吧!
乌云低沉,将整个天空盖得严严实实,仿佛随时要下雨一般,视线只能看清五百步,此时西风如刀,锋利的削过两军阵前,赤红色的大旗,被西风卷起,宛如麦浪一般卷动,而在隋军最前面的,赫然是一杆绣金大旗,上面是一个大大的“杨”字。
绣金大旗下,一个头戴金盔、身着明光铠的小将,双手牵着缰绳,骑在战马之上,正一脸凝重地望着前方,那是足足有四万的敌军。
一夜之间,杨侑率领大军,赶到了下邽县原本被放弃的大营中,在短暂的休息之后,又以出人意料的姿态,出现在唐军的面前。严整的军容,摄人心魄的军威,让人有种不寒而栗之感。
闪亮的长矛,锋利的横刀,在每一个士兵的手中,不停地颤抖着,宛如一只捕兽的狮子,随时发出致命的一击。
真正的算起来,这是杨侑的第一场大战,将近三万精锐已经在下邽城南的平原处,摆开了阵型,尤其是对两翼的保护,杨侑确信做到了万无一失,这是第一场大战,也有可能是最后一场大战,必须要打足十分的精神,做出各种准备。
隋军三万精锐,严阵以待,在他们的脸上,带着的是无尽的杀意,在西风狂卷之下,显得更加气象万千,有如天神一般。在杨侑凝重的目光中,一名斥候赶来,轻声的禀告着。
杨侑缓缓点头,他目视斥候,轻声道:“按计划行事!”斥候领命而去,卷起沙尘无数,随着西风卷起,飘向天际,然后消失在广漠的天空中。
这时,杨侑又将目光瞧向了远方,那是唐军最为精锐的部队,足足有四万,领兵的正是李渊,这一战,能赢吗?
丘行恭在杨侑右侧,而杜如晦在左侧,看到这种情形,他眯起了双眼,轻声道:“殿下,此时西风正旺,是一个好时机!”
杨侑默默点头,左掌按在刀柄之上,目光依旧瞧着前方,忽然,他高声厉喝:“将士们,逆贼李渊已经在此,为国除贼的时候到了!”三军轰然响应,巨大的喧嚣声,直破云霄,西风似乎也畏惧隋军气势,而变得更弱了。
听着隋军熊熊的战意,身处在唐军前端的李渊,有如吞了黄连一般,种种的苦涩顿然间涌上心头。他亲自率兵四万,就是想要一战拿下下邽,然后迅速率兵西进,攻打大兴城,可是为什么,一夜之间,在茫茫的雾色中,隋军主力竟然在此出现?
李渊的目光扫过众人,刘文静、裴寂的眼中充满了疑惑,李世民、武士镬的眼中,则有着熊熊的战意,而李建成、唐俭却低头沉思着。
这是为什么?李渊的脸上尽管古井无波,但心底的震撼却有如狂啸的西风一样,久久不绝,他在沉吟着,这一战,打还是不打?很明显,隋军应该是早有准备,要不然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在此地?李渊觉得中了隋军的诡计,可是大军已经出动,他顿时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进兵?他的心中没有底,能不能打赢这一战,而撤退?一来无故撤退会导致军心恐慌,二来,李渊害怕隋军趁势追杀。此时摆在李渊面前的,已经不是隋军怎么会在这里出现的问题,而是,这一战,要怎样打?
裴寂脸色凝重,道:“唐公,隋军突然在此出现,大事不妙啊!”
李渊白了他一眼,心想这事情还要你说?难道我是【创建和谐家园】,不晓得其中的轻重吗?他轻叹一声,正要说话,这时,刘文静说道:“唐公,两翼需要加强防守,以防隋军突袭!”
李渊脸色凝重,他知道隋军有一支骑兵,足足有五千人,实力不可小视,这一带平原居多,千万不能中了隋军诡计,他当即下令,加强两翼防守,尤其是敌人的骑兵。
命令传达下去,两翼士兵严阵以待,更有士兵将巨大的木桩竖起,严防隋军骑兵。
然而,这个时候,隋军依旧没有动作,似乎在等待着什么,按道理来说,在这个时候,隋军立刻发动攻击,对他李渊是极为不利的,因为对手是有备而来,而自己却遭遇了这种大变。而且,狂暴的西风,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隋军。李渊坐在战马上,眼睛几乎要睁不开了!
就在这时,隋军阵中,突然打出了一杆旗帜,上面写着几个大字,顿时让李渊瞪大了眼睛。
不仅是李渊,就是裴寂、唐俭、李世民等人,也瞪大了眼睛,就在这时,一个全身铠甲的骑士,冲了出来,他手中举着旗帜,奋力的在半空中挥舞,旗帜上的几个大字,赫然在目。
“兄弟们,投降吧!”刘文静轻声念着,他身子猛地一震,他眯起了眼睛,看着那名骑士的脸颊,心中又是一惊。
李渊紧握着拳头,将牙齿咬的咯咯直响,段纶!竟然是段纶这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