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抗日之雪耻》-第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声明:本书为炫书网(3uww.com)的用户上传至其在本站的存储空间,本站只提供TXT全集电子书存储服务以及免费下载服务,以下作品内容之版权与本站无任何关系。

      ---------------------------用户上传之内容开始--------------------------------

      《抗日之雪耻》全集【精校版】

      作者:沧月傲天

      ¡ï¡ïÑÏÕýÉùÃ÷£º

      本书籍是网络收集而来,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作者或出版社所有,

      请不要使用在商业用途,如果您觉得我们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

      我们会尽快去掉您认为侵权的书籍,谢谢支持!!

      书籍简介:

      在那场已经过去六十多年的民族自强的战争中,有一些人始终值得我们铭记。

      韩云华,一个魂传到那个时代的军人,看他如何扬刀于塞外,驱日寇之东海,逐倭人以南疆,雪中华之奇耻。

      第001章:决战丛林

      暴雨倾盆,惊雷阵阵,不时划破夜幕的闪电将神秘的非洲丛林照的雪亮,暴雨下的丛林显得是那样的寂静,少却了夏虫的烦躁,没有了狩猎的血腥,淅淅沥沥雨水将一切不和谐冲洗的干干净净。

      突然,“踏,踏。”的脚步声打破了丛林的安静,一队身着丛林迷彩、手持钢枪的士兵出现在丛林中,每一名士兵刚毅的面孔上的表情都极其严肃,不时滴落的鲜血表明他们不是在训练或者是演习。

      韩云华,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刚果维和部队第一副长官兼第一大队(营级作战单位)大队长,中校军衔。就在不久前,韩云华所驻守的军营遭到了数千刚果反政府武装人员的袭击,当时整个军营里只有不到100名维和部队的士兵,更糟糕的是还有23名伤员滞留在军营里养伤,而救援部队最快也得三个小时才能赶到。

      尽管维和部队的每一名战士都极其优秀,军事素养、单兵战斗力远非这些非洲土著所能相提并论的,但是反政府武装人员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就像蝗虫一样杀不胜杀,一批倒了,立刻就有更多的反政府武装人员冲上来,悍不畏死。所以,人数上的绝对劣势给中国维和部队得来了极大的伤亡,无奈之下,中国维和部队最高长官王伟文只好下达了突围的命令,而韩云华主动要求率领一部分士兵断后,掩护总部以及伤员突围。

      由于韩云华等人的拼死掩护,总部突围很顺利,没有丢下一个伤员,但是韩云华等人却陷入了敌人的重围之中。

      好在负责掩护任务的都是军中精英,人数又少,在韩云华的带领下,利用夜幕的掩护,在杀上大量敌人后,终于有惊无险的突出了重围。

      然而,不甘心失败的反政府武装人员对韩云华等人穷追不舍,利用非洲特有的猎犬,很快就搜索到了韩云华等人的行踪,双方在非洲丛林中进行了一场追踪与反追踪的殊死大战。

      连续7天7夜的战斗,使的包括韩云华自己在内的所有的战士都疲惫不堪,更让还有还忧心的是,连续长时间的战斗,战士们的弹药已经严重不足,每个战士都只剩下二十几发子弹了,如果短时间内得不到补充,则只需要一场小规模的遭遇战就可能让这支不足30人的小部队全军覆没。

      韩云华明白,由于长时间的奔袭作战以及非洲特有地形的影响,他们已经和总部失去了联系,也就是从现在起一切只能靠自己了,不会再有援兵,不会再有补充。

      韩云华也深深知道,在非洲丛林和土著作战,自己处于绝对劣势。尽管自己一方的战士都是共和国的陆军精英,无论是单兵素质还是武器装备都远远优于那些拿着AK47的非洲土著。但是非洲丛林独特的作战环境足以弥补所有的不足,让反政府武装的战斗力迅速提高,更重要的是反政府武装的人数是他们的几百倍,而且食物、弹药充足。

      虽然疲惫,虽然前路生机渺茫,尽管后有追兵,尽管己近弹尽粮绝,但战士们的士气依然旺盛,没有伤心的眼泪,没有绝望的哭喊,只有对敌人无尽的仇恨以及对祖国无尽的忠诚,不为别的,只因为他们是共和国的忠贞卫士,在太阳升起的东方,有着他们心灵最终的归宿——中国。

      暴雨依然下个不停,身后土著们粗暴的嘶吼已经清晰可闻。战士们的表情还是异常平静,刚毅的面庞显露着的只有勇毅和果敢,一年多的维和生活已经将他们磨练成一名合格的共和国铁血战士。对他们而言,个人的生死可以置之度外,但共和国的荣誉和尊严绝对不允许践踏。

      作为一个经历过生死考验的指挥官,韩云华知道,这29名士兵全部活着回去那是不可能的,但是只要有人负责掩护,活下来一半还是不成问题的。现在只能壮士断腕,果断放弃一部分人,保全领一部分。

      看着眼前二十多个冷酷的面孔,韩云华心如刀绞,但时间就是生命,将心里的一切无关情绪全部抹掉,低声说道:“同志们,兄弟们,仗打到这个份上,我们已经无愧于共和中国军人的荣誉和尊严,也无愧于那些牺牲的兄弟们了,然而现在追兵已近,但是作为一个军人,我们要有宁折不弯的气度,绝不做俘虏,听我命令,家里是独生子的、结婚并且有孩子的出列。”

      听到命令,十四个战士站了出来。韩云华下令道:“张远征,你带这些人向西突围,我和剩下的人阻敌,现在执行命令!”

      战士们都没有动,谁都知道,留下来就是把命也留了下来了,留下来绝对是十死无生,作为共和国的卫士,他们不能把长官留在阵地上而自己独自逃生,这有悖军人的荣誉。

      张远征大声道:“大队长,你带着弟兄们突围,我带着剩下的人掩护,我们不能让你留在这里涉险。”

      韩云华虎目含泪的说道:“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我意已决,执行命令吧!”

      军人有军人的干脆与果断,张远征没有再啰嗦,大声道:“把弹药给大队长他们留下三分之二,其他人跟我走。”

      目送张远征一行人离去后,韩云华开始布置阻击阵地,经过统计,韩云华了解到,现在自己可以支配的战士有十五名,半自动步枪十五枝,重机枪两挺,冲锋枪三挺,狙击枪一把,各种子弹1200多发,手雷130多个防弹战衣15套。作为国防科大军事指挥系以及亚马逊国际军事学院特种战的高材生,韩云华有信心阻敌两小时。

      将战士们分成三个作战小组,并构筑了9个阻击阵地,把战士们埋伏好后,韩云华自己寻找了8个狙击点,然后静待敌人的到来。

      卡特尔玛原本只是刚果的一个小商人,但自三年遇到那个“贵人。”后,卡特尔玛便土鸡变凤凰开始走运,自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到现在为止,卡特尔玛已经是刚果最大的反政府武装的最高头目,手里掌握者3万多名经过简单训练的土著战士。

      不久前,卡特马尔袭击了一个联合国驻刚果维和部队的军营,但可惜的是,除了缴获了一些维和部队来不及带走或者销毁的先进武器外,其他的一无所获,而自己的部队却损失了上千人,这让一向自大惯了的卡特尔玛极为恼火,决定不惜一切代价全歼这支维和部队。

      但是这支部队就像狡猾的狐狸和阴冷的毒蛇的综合体,一个星期以来这支部队就只和他们在这片丛林中兜圈子,在伤亡了数百人之后,卡特尔玛的人终于咬住了这支部队的尾巴,但是卡特尔玛无论如何都想不到,这段时间和他上万人马作战的仅仅只有不到30人的中国军队。

      正式接火的时间比韩云华预计的要晚的多,也许是这段时间以来,韩云华等人层出不穷的诡异战法把这些非洲土著打怕了,所以在追逐方面也不像以前那么猖獗了,比以前要谨慎的多。

      卡特尔玛大约一个连的先头搜索部队缓慢的走进了韩云华等人的伏击圈,看着这些涂着或绿或蓝的非洲土著,韩云华的双眼充满了仇恨,随着韩云华的一声令下,所有的活力同时开火,一颗颗子弹带着韩云华等人的仇恨和怒火射向反政府武装人员,仅仅一个照面,这个先头连便伤亡过半,军官更是只剩下一个排长了,其余的都被韩云华远距离击毙了。

      听到枪声以及激烈的交战声,卡特尔玛不怒反喜,在卡特尔玛看来,终于将这支部队咬住了,当即下令一个团支援先头连,从正面进攻,其他部队从侧面包抄过去,务必要保证全歼这只可恶的部队,不能放跑任何一个。

      但是韩云华等人是不会给卡特尔玛布置的机会的,经过韩云华亲自精心布置的战场,基本上是不会留下任何射击死角的,所以当卡特尔玛的支援部队赶到时,一个连的先头搜索队早已伤亡殆尽,而韩云华等人也已经飘然远去了。

      愤怒的卡特尔玛命令所有的人向韩云华等人撤退的方向追击,然而,刚追了几步便有人踩响了韩云华等人布下的诡雷,四、五个反政府武装人员瞬间便成了漫天血雾。

      作为卡特尔玛手下的得力大将,玛鲁敏锐的察觉到韩云华等人其实并未走远,他和卡特尔玛这个小商贩不同,玛鲁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军人,曾经在刚果正规军中服过役,还担任过团一级的军官,相对来说有很高的军事素养。卡特尔玛等人之所以追踪了韩云华等人一个多星期而没有把人追丢,除了韩云华等人为了完成掩护任务有意为之以外,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玛鲁的指挥。

      玛鲁强制命令所有人不顾伤亡向前追击,只要以重兵将前面的部队围住,就不怕全歼不了他们。

      玛鲁的命令无疑是正确的,原本韩云华预计追兵通过雷场最短也需要半个小时,没想到仅仅七分钟,反政府武装人员便全部通过了雷场,一下子将韩云华的计划打乱了,看了看还未布置完的新战场,韩云华叹了口气,狠了狠心决定和这群【创建和谐家园】的拼了。

      第002章:魂归1937

      维和部队的强悍远远出乎玛鲁的预计,刚一接火他的部队的伤亡便直线上升,仅仅十几分钟便有上百名士兵被击毙,伤者更是不计其数,最让玛鲁心痛的是,精心培养的中下级军官伤亡惨重,都是被狙击手远距离爆头而亡。

      尽管如此,玛鲁也没有下令停止攻击,因为他从对面的火力射击强度判断出对面的敌人并不多,最多不超过五十人,原本玛鲁还想俘虏对面的部队,然后向其所在国勒索一些武器弹药、粮食装备,现在看来希望不大,这些敌人的战斗意志实在是太顽强了,能够俘虏的希望不是太大。

      因此,玛鲁将一直不用的重武器拿了出来,一时间枪榴弹、火箭弹以及剧烈的爆炸声不绝于耳,韩云华等人临时构筑的阵地迅速灰飞烟灭,一时间,韩云华等人被压的抬不起头来,部队也开始出现了伤亡。

      土著士兵借着炮火的掩护,迅速进攻到了破碎阵地的前沿,距战士们的距离已经不足十米了。情况十分危急,奈何战士们手中没有重武器,火力严重不足,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土著士兵一步步逼近阵地。

      藏身在一棵大树上的韩云华看得真切,如果不把敌人的重火力打掉,恐怕用不了半个小时自己的这支小部队便会全军覆没。

      情急之下,也不顾上暴露不暴露的了,举起手中的狙击枪,迅速扣动扳机,将十几个手持榴弹枪、火箭筒的土著士兵击毙,然后将附近的榴弹枪弹引爆,随着一声巨响,敌人用于进攻的重火力大部分被摧毁了,迅速减轻了阵地上战士们的压力,战士们也乘机反击,击退了土著士兵的猛烈进攻。

      然而,暴露了藏身之地的韩云华遭到了土著士兵的重点打击,数百支枪支瞄中了韩云华藏身的大树,玛鲁一声令下。

      “团长。”“团长。”“团长。”“团长。”“团长。”

      朦胧中,韩云华似乎听到有人在叫自己,但是胸口剧烈的疼痛使得他连睁开眼睛的力气都没有,只有半睁的眼帘中映出几个模糊的人影。无力之下,韩云华又陷入了沉睡之中。

      嗒嗒的马蹄声唤醒了韩云华的意识,颠簸起伏的身体和飞驰而过的景物让韩云华意识到自己正骑在奔驰的骏马身上,身边数十上百名狼狈奔跑的灰色人影,让韩云华对自己现在的处境感到有点迷茫。但是虚弱的身体使得他只能伏在马身上,连转身看看身后其他人的力气也没有。

      也不知道跑了多长时间,当韩云华再次醒来时,已是满天星斗圆月当天了。他闭着眼,先感受一下。不错,空气很清新,是一种大草原特有的清新,不过,好像有点冷,凉飕飕的,就好像置身于十月的旷野。周围环境很吵,有人声,有车声,就是没有都市的喧嚣,也没有乡村的鸡叫声、狗吠声、牛叫声。

      但是感觉很宁静、很安详。感触一下手指,能动,但不是很灵活。感触一下脚,很好!也能动。伸伸腿,虽然不是很有劲,但好在一切正常。

      韩云华放松意识,静静的躺着,让身体的每一个毛孔都吸收着新鲜的清冷的空气。啊!啊!啊!舒服!除了有些冷和虚弱以外,再也没有一点不畅快的了,要是再稍微暖和一点,简直比吸氧都舒服!

      不对,这是什么地方?我这是在哪里?韩云华急忙睁开眼,晕,这是什么地方,一眼望去,映入眼帘的除了几匹疲惫不堪的马匹外,就只剩下一大群衣着破烂且大多数带伤的人,以及无边无际的枯草黄叶。有过三年大草原生活经历的韩云华可以确定自己现在一定是在内蒙古大草原,而且是在十月末十一月初的蒙古高原。

      看到韩云华睁开眼醒了过来,所有的人都高兴的欢呼起来,韩云华细细一听,发现这些骑士有的说汉语、有的说蒙语、还有一些汉语和蒙语夹杂着说,气氛非常诡异。

      一个黑黑瘦瘦的少年穿过围挤的人群跑到韩云华身边,抓着韩云华的手激动地说道:“团,团长,你,你可算醒来了,我们,我们。”

      韩云华有些吃力的说道:“别急,别急,慢慢说,你先告诉我你叫什么?我又是谁?我们现在哪?咳,咳,咳。”

      少年慌道:“团长,团长,你可不要吓我啊!我是虎子啊!你不记得我了吗?”

      韩云华仔细想了想,自己确实不认识这个叫虎子的少年,于是缓声说道:“嗯,我不记得了?我们现在什么地方?我是你们的团长吗?”

      “是啊,团长你忘了吗,前天夜里我们和鬼子打了一场遭遇战,团长及政委以及一营长、二营长、三营长都牺牲了,我们一直被鬼子追着跑,现在什么地方我们也不知道。”虎子应声说道。

      这时一个身穿灰色军装的人俯身在韩云华身旁小声问道:“团长,你没事吧?我是一营二连连长李大勇,你还记得我吗?”

      一看李大勇的这身军装,韩云华彻底懵了,作为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创建和谐家园】指挥官的他,第一眼就认出了这身灰土色的军装是中国人民【创建和谐家园】前身——八路军的军装。

      这时,韩云华突然想到一个可怕的念头,难道自己也像哪些牛人一样穿越了吗?而且还是灵魂穿越,俯身在这个八路军年轻指挥官的身上。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狼狈逃窜、躲藏,韩云华和跟随着他的几百战士终于摆脱了日军骑兵追击,在蒙冀交界地区安顿了下来。

      这段时间,韩云华也明白了自己的处境,在刚果执行维和任务时,被数百发子弹正面击中,并没有魂飞魄散,竟然灵魂穿越民国二十六年,也就是第18集团军129师386旅新一团副团长韩云华。

      第一次对日作战就遭此大败,对这些经过长征考验的八路军战士的打击是致命的。能冲破【创建和谐家园】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但是和鬼子仅仅是打了一场遭遇战就差一点全军覆没,战士们对鬼子已经有了心理上的恐惧。

      现在战士们的情绪都十分敏感,士气极其低落,由于疲于突围,现在整个新一团已经和旅部失去了联系,派出去的骑兵联络员已经一个多星期了,但是至今仍没有回信。

      在突围过程中,新一团一路向北行进,到摆脱鬼子追兵时,部队已经出了山西范围进入了察哈尔省境内。

      经过侦查得知,现在部队的确切位置是察哈尔省乌兰察布兴和县二台子乡大黄庄。由于兵力有限,日军在察哈尔和绥远两省的驻军远远少于在东北、华北的驻军,而察哈尔和绥远两省的驻军和其他地方的驻军在质量上也有很大区别,驻守东北的日军大部分是日本帝国主义的精锐陆军关东军,驻守华北的则是日军常设师团,是战斗力强悍的野战师团。察哈尔和绥远的则是由日军抗战爆发后由关东军一部精锐编成的察哈尔派遣兵团驻守,战斗力相对于其他的常设野战师团只强不弱。

      由于和旅部失去了联系,所以韩云华暂时代理团长一职。幸好韩云华以前就是副团长,现在团长牺牲了,暂时代理团长战士们心里也过得去,都很信服。

      通过向李大勇了解,韩云华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本是红军的一个师长,母亲则是父亲的政委,在第二次反围剿时双双牺牲了只留下十八岁的韩云华和十二岁的妹妹韩云倩,韩云华出生在军队生长在军队,十一岁正式参军,尽管现在只有24岁(虚岁),但是已经有十三年的军龄了,可以说是军中的老资历了,他年纪轻轻却既打过【创建和谐家园】又走过长征,后来又被配到周副主席身边当警卫员,在延安时有曾担任红军随军学校的警卫连长、教导大队长、副营长等职。抗战爆发后,主动要求上前线,周副主席拦也拦不住,无奈之下只好把他送到陈赓手下当个副团长。

      第003章:安身立命

      作为一个有着丰富实战经验的指挥官,韩云华深刻地明白士气低落的危害,看着战士们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韩云华知道知己的首要任务就是将士气提起来。

      作为一名职业军人,韩云华也曾幻想过率领千军万马驰骋沙场,雪祖先之屈辱,扬我中华之国威。但当一切真的来临时,韩云华才真正感觉到自己的渺小。国防科大的高材生如何、亚马逊国际军事指挥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又能如何,没枪没炮、兵不如人、器不如人,改变历史,谈何容易。

      韩云华从来就不是一个怕事的人,应了那句话,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打得过要打,打不过创造条件也要打,不仅要打,而且还一定要打赢,这是一场关乎国运的殊死大战,胜则国运昌隆,败则亡国灭种。

      统计得知,自己现在可以支配的资源有:战士460名、中正式步枪212枝、汉阳造步枪41枝、老套筒12枝、砍刀333把、捷克式一挺、各种子弹12000发、马匹3匹、手榴弹2200颗、炸药包45个、重机枪没有、迫击炮没有、粮食只有很少的一点、仅仅只能维持部队一个星期的需求。

      看着战士们手里简陋的武器装备,韩云华心里不由的一痛,就凭这手里这些杂七杂八的武器和并不充足的弹药,他们就敢于和鬼子的王牌第五师团死战,就算明知不敌、胜算无几,但是他们没有投降,硬凭着战士们的血肉之躯在号称机械化步兵的第五师团手里冲出了一条血路。这也许就是《亮剑》中李云龙根据几十年作战经验总结的亮剑精神吧,也就是这种血战到底的精神气质将韩云华彻底感动了。

      韩云华知道,凭现在的新一团根本无法去找第五师团报仇,根据自己对历史的了解得知,第五师团师团长坂垣征四郎中将、参谋长西村利温大佐。师团下辖两个步兵旅团、一个骑兵联队、一个工兵联队、一个炮兵联队、一个战车大队、一个运输大队。整个第五师团全部兵力多达28376人,这样的庞然大物,根本不是现在的新一团所能招惹的起的。

      看着统计清单和眼前满眼仇恨以及不时闪过恐惧眼神的新一团的战士们,韩云华暗叹八路军装备之差,和鬼子的差距简直就是云泥之别。据文献记载日军每班13人,包括班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有一挺轻机枪,编制四人(指挥官、射手、两名携弹药的副射手),这四人还是配备自卫【创建和谐家园】的,在战斗中有时也携带步枪(机枪射手除外);其余八名步枪兵,每人一支单发步枪。特别加强的部队中,加强班会多配置一个两人携带的50毫米掷弹筒,日军的一个小队有前述编制的三个班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班。共54人。日军的一个标准的180人的步兵中队包括:一个19人的中队部:中队长,执行官,3个军士,4个卫生员,军官的勤务兵,司号员,8个通信员),3个前述54人的小队(交代性内容,必须要读者知道日军的基本编制,也好让读者对日军的战斗力有一个相对正确的评估)。

      和日军比起来,八路军就像一支叫花子部队。韩云华将所有的战士统一整编为三个加强连,每个连四个排共156人,每个排设排长一名、副排长两名,每个连设连长一名、副连长三名、指导员一名、副指导员三名,部队暂时没有营一级的军事编制,至于团一级的军事主官只有韩云华以及重伤未愈的参谋长叶保国。

      因为新一团现在时初来乍到,没有什么大的战绩,还未得到当地老百姓的认可与信任,所以部队的给养和人员都无法得到补充,因此新一团急需要一场胜利来鼓舞士气和打开新局面。

      兴和县位于察哈尔、绥远、山西、河北四省的交界处,但由于交通落后、土地贫瘠、也没有什么矿产资源可以利用,所以一直以来,兴和就是一个三不管地带,人口稀少、民风剽悍、盗匪丛生,鬼子占领兴和县后只是象征性的投放了一个中队驻守县城,随后又分别在木栋和台基庙两个乡修筑了两个炮楼,每个炮楼都有13个鬼子守军,用以维护在当地的统治。

      韩云华通过侦察又得知驻守兴和县的鬼子中队其实是一个不满员的中队,整个中队只有2个小队,也就是说整个兴和县只有120多个鬼子守军,这对新一团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好的机会。

      韩云华独自站在院在里,仔细回想了一下察哈尔派遣兵团的兵力构成。日军为指挥察哈尔地区的作战,1937年8月14日,关东军下令组成察哈尔派遣兵团司令部,并于17日在多伦设立察哈尔派遣兵团战斗司令部,8月19日该司令部移至张北。司令官东条英机中将,9月2日由关东军副参谋长笠原幸雄少将接任。而历史上原本应该到任的笠原幸雄少将现在却因故没有到任,所以现在察哈尔派遣兵团的司令官仍然由东条英机暂时担任。下辖独立混成第15旅团、堤支队、大泉支队。将各方面的情况都综合考虑了一下,韩云华发现在察哈尔地区,察哈尔派遣兵团是绝对的地头蛇,但自己却不是过江龙,充其量不过是一只软脚虾。

      不过尽管在整个察哈尔地区,察哈尔派遣兵团实力是最强大的,但在兴和这个小地方,日军驻军的势力却很弱,韩云华相信凭自己手里的兵力应该能全歼整个兴和县的守军。

      现在是抗战刚刚爆发,八路军和鬼子接触较少,对鬼子的战斗方式还不太了解,还未形成对鬼子有效的作战方法。面对鬼子猛烈的炮火有些不知所措,所以和鬼子作战基本上是有败无胜。但韩云华和其他人不同,在国防科大学习时,抗战时的经典战法都是必修课,所以他已经对驻守兴和的日军有了初步的设想。

      韩云华让虎子将一连长李大勇、二连长王剑、三连长陈尚明以及已经能下地走动的参谋长叶保国都请了过来。将自己的想法和他们说了说,并进一步征求了一下他们的意见,尽管有疑虑,但叶保国等人的意见却很一致,那就是打,而且一定要打赢。

      按照韩云华的作战计划,将这次作战分为围点打援、伪装偷袭、一举歼灭三步。首先让李大勇带领一连围攻鬼子台基庙据点炮楼里的守军,但要求打而不歼,迫使炮楼里的鬼子向县城里的守军求援,然后韩云华自己带领二连、三连在半路伏击鬼子援军,务求全歼援军。最后和李大勇合兵一处,伪装成日军偷袭县城,进而一举拿下兴和县城。

      部队临出发前,韩云华将所有的战士们都【创建和谐家园】在一块空旷的荒地上,他要为这次战斗做一次战前动员:“同志们、战士们、兄弟们:我们应该感到骄傲,我们虽然武器落后,训练不足,也许在战斗中我们的伤亡确实大过敌人,但我们依然誓死抗战,并且给了敌人重大杀伤,我们做到了让敌人以血还血。在这场可歌可泣的抗日战争中,我们中华儿女不畏强敌,与侵略者进行了殊死搏斗。尽管国力相差悬殊,但我们中国军队依然让不可一世的日本“皇军。”付出了沉重代价。五年也好、十年也罢,无论是多长时间,我们终会坚持到了日本宣布战败投降的那一天。临行前我就以一首歌与大家同勉,个的名字叫做《精忠报国》,也希望大家做到为国为家尽忠尽孝。”

      清了清嗓子,韩云华大声唱道:“狼烟起江山北望,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心似黄河水茫茫,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恨欲狂长刀所向,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何惜百死报家国,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马蹄南去人北望,人北望草青黄尘飞扬。我愿守土复开疆,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

      嘹亮而又雄壮的歌声回荡在荒凉的旷野,也回荡在每一位战士们的心中,良久、良久不能散去。

      第004章:初战告捷

      韩云华之所以敢打兴和县城,除了形势所迫以外,还有一点是受了《亮剑》中主人公李云龙的影响,想当初李云龙接手独立团时的情况也不比自己现在好多少,但是鬼子重兵把守的听安县城还不是照样给他打了下来,鬼子山地战专家山本一木大佐还不是成了他的刀下之鬼,难道自己堂堂二十一世纪国防科大和亚马逊国际军事学院的高材生连一个所谓的“泥腿子”都比不上吗?

      想了想李云龙那农民式的狡猾以及那天马行空的军事思维,韩云华发现就现在的自己还真不一定比得上人家,不知道这个让日军既嫉恨又佩服的家伙是不是真的存在,有机会的去打听打听。

      1937年10月19日傍晚,太阳刚落山,韩云华便率领部队出发了,晚上10点左右,李大勇带领一连到达预定位置,而韩云华也已经在据台基庙据点20华里外鬼子援军必经之路上构筑好了伏击阵地,就等着鬼子上门来了。

      11点整,李大勇那边准时开打,一时间枪炮之声大作,连几十里外的县城也是听得真正切切。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2 22:4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