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之后每人发了一把,和步枪训练一样,先是要练习快速的拆装(以便在战时,可以单人排除简单的故障和简单的修理),附带擦枪;之后是熟悉手感(轻重快慢等),为瞄准射击做准备。
【创建和谐家园】的很多零部件和步枪有很多相似,枪管长短的差异比较明显;但是瞄准射击有一些明显的不同。
25米标准胸环靶的瞄准点为下8环正中,右眼通视缺口瞄准,使准星尖位于缺口中央并与上沿并齐,指向瞄准点。瞄准时,应集中精力于准星与缺口的平正关系上。
用右手食指的第一节均匀正直的向后扣压扳机,余指力量不变。当瞄准线接近瞄准点时,应预压扳机,并减缓呼吸。
李教官教了一个握枪方法,即把枪放在手里,用力握紧,直到握枪的手颤抖,然后放松一点,手腕一定要绷紧。
接着的扳机控制,需要指头力量和手臂力量训练,见效最快的是抓提石头和俯卧撑;经过训练,扣动扳机的时候,发力才会均匀。
在射击之后,子弹激发的一瞬间的声音和后坐力其实对射击准度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弹头在枪膛内运动时间极短,所以弹头在脱离枪口之前,【创建和谐家园】的后坐距离不大。
而【创建和谐家园】感觉到的后坐,主要是二期后坐,是弹头已经脱离枪口后后推力量,因此在单发慢射的【创建和谐家园】里,后坐影响不大,每一枪后都有时间再调整。
但是在快射连发的情况下,后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需要【创建和谐家园】不断练习和调整手部的力量,来适应后坐的力量。
如果是女性、或是有机会有时间慢慢瞄准的话,可以采取双手持【创建和谐家园】射击,侧身站姿,握【创建和谐家园】基本伸直,辅助手肘部下弯,包裹住握【创建和谐家园】,头部可能需要侧低以方便观察准星和缺口。
对于驳壳枪,速射连发的时候也很多,李教官教了大家横拿枪把的方法,把枪口的抖动,顺势成为一个扇面。
如果是双手持驳壳枪,可以形成两道火力的扇面效果,甚至是小型的交叉火力,只是要练习如何使用双枪时候的换弹匣。
……
【创建和谐家园】一般是在近战时候用的多,相对其他枪支来说,在正规的战场上还是使用不是很频繁,特别是阵地战。
而阵地战除了单发的步枪外,形成密集火力的长枪,就是轻重机枪了,当时配备的机枪主要是zb-26轻机枪,之外也有一些布伦轻机枪、麦德森轻机枪、捷格加廖夫轻机枪。
zb-26轻机枪又称捷克式轻机枪,该枪性能优异,利用发射药燃烧后产生的气体,推动枪机进行半自动或自动击发。
中国是使用zb-26轻机枪数量最多的国家,不但采购,而且大量仿造,用于装备部队,成为制式轻机枪。
zb-26轻机枪全枪长1161mm,全枪重9.6千克,使用枪弹为7.92×57毫米毛瑟步枪弹,有20发/30发两种弹匣来供弹。
zb-26轻机枪初速830米/秒,射速500发/分,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1000米,这个性能,在当时,算是很先进的了。
此型采用了伸缩枪托、两脚架、可迅速更换的枪管等功能。不但射击精确,而且曾经在测试中连续射击数千发后,其精度没有大的变化。
zb-26轻机枪结构简单,枪机动作可靠,在激烈的战斗中和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也不易损坏,使用维护方便,除了射击精确以外,只要更换枪管就可以持续的射击。
二人机枪小组,大大提高了机枪实战性能。一般步兵经过简单的射击训练就可以使用该枪作战。
zb-26轻机枪价格较低(比重机枪便宜多了),仿制相对比较容易,7.92mm弹药可以使用普通步【创建和谐家园】,加上只要及时更换枪管,可以保持射击的连续性;有效的弥补了中国军队对火力的极端需求。
在抗日战争中,国军虽然也装备不少重机枪,但是日军配有很多步兵炮和掷弹筒等轻型火炮,一般国军的少量重机枪在战斗中很快就会被日军摧毁。
在实战中,捷克式是中国步兵班排的绝对火力支柱。进攻时,捷克式可以随着步兵迅速前进,不断提供及时火力支援,是进攻和防守难得的利器。
因而轻便可以迅速转移阵地的捷克式就成为中国士兵手中的法宝;在实战中,捷克式在和日军装备的歪把子机枪(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对射中占尽上风。
149. ZB-26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因其枪托为了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所以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
歪把子口径 6.5mm(通用三八步枪弹),重10.2kg,全长1100mm,初速736米/秒,实际射速120发/分,有效射程600米。
歪把子的供弹很特别,采用5发/弹夹共6个弹夹,装在一个30发/弹斗里,这个对副射手来说,很忙碌也很危险,要是在移动时候射击,换弹更为麻烦。
上一章有介绍,zb-26捷克式轻机枪初速830米/秒,射速500发/分,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1000米。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比看来,歪把子在初速、射速、射程、装弹上都弱与zb-26捷克式机枪。
如果zb-26捷克式轻机和大正十一歪把子同时对射,歪把子会被捷克式压制的抬不起头来。
就射速来说,捷克式是歪把子的三四倍,真的对射压制,歪把子打一发子弹出来,人家捷克式已经打出三四发子弹了。
歪把子的有效射程才600米,捷克式1000米,完虐了,人家捷克式可以退至900米,照样可以造成致命的火力攻击,你歪把子可能连人家毛都搞不定。
从精度来说,初速快、射程远的枪弹,精度肯定高于初速慢射程短的枪弹,捷克式和歪把子对射的结果,可想而知。
很多时候都形成不了对等的pk,被火力压制是轻的,重的后果,直接给捷克式打哑了,不管是机枪射手被打死,甚至是机枪,也会被打坏了。
这么不对等的攻击,很多时候,会让敌人无可奈何到绝望,其实在轻武器上面,国军在抗日战场上,基本是不输于日军,很多的装备甚至是强于日本。
那又为啥老是打败仗?这个很好解释,国军的飞机和重武器全面落后,即使有部分的轻武器优于日军,但这种好武器不多,装备的部队也不多。
制空和重武器虽然决定着一场战斗的天平,但最后决定胜负的还是人,可偏偏是,国军的士兵又是全面落后于日军的士兵,不管是单兵素质,还是群体配合的战术。
所以,抗战早期双方硬碰硬的结果,国军一路败退是注定了的事情,只不过是悲壮败退还是窝囊败退的区别而已。
在抗战中后期,在血的教训中,在大失河山的耻辱中,国军改变战略战术,战争局面才有所好转,不至于兵败如山倒了,至少能站得住脚了。
所以,在一些小型战斗里,在日军没有配备重炮和战机的战斗力,轻武器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以至于后期的日军在战场上捡到捷克式,不用歪脖子,改用捷克式。
日军在实战中吃尽了捷克式的苦头,很快模仿捷克式造出了自己的7.7mm口径的96式和99式轻机枪,外形基本和捷克式一样,性能则要相差一些,但总比歪把子好多了。
不过捷克式也有几个小缺点,比如20发子弹弹匣的容量,对于轻机枪来说仍显得装弹量过小,作为火力支柱的机枪火力即使必须中断,间隔也要越少越好。
但是由于更换弹夹过于频繁,造成火力的中断次数过多;有经验的敌军老兵往往会乘机冲锋打掉机枪。
针对这点,有经验的机枪射手经常在还有三四发子弹时,突然更换弹夹,让敌军无法估计更换弹夹的时间。
还有是zb-26轻机枪采用枪身上方装弹匣影响了射手的视线,其瞄准装置是偏出枪体的瞄准方式。
虽然并不影响射击的精确性,但是影响了射手的视线。对于机【创建和谐家园】来说,良好的视线是非常重要的。
在装备到军队的比例,一般来说,【创建和谐家园】军的甲种师,一个师一般装备zb-26轻机枪274挺,平均每团60多挺,每个连队6挺左右。
每个排分到2挺,还不能实现每班1挺,只好按有机枪的班叫机枪班,班内分机枪组和步枪组,其他没有机枪的班,叫步枪班。
而精锐部队类似德械师,比如邓炳春、杜秉文他们的87、88师,每个班都有一挺轻机枪,分机枪组和步枪组,一个连三排九班,共有9挺轻机枪。
不过这样的部队在国军中屈指可数,全国也就那么几个德械师;地方杂牌军一个排甚至一个连才有一挺zb-26轻机枪。
到了全面抗战时候,有些乙种师才勉强装备班用机枪捷克式,每班有一挺机枪,分有正射手和副射手,有的还配弹药兵,成为机枪组。
捷克式机枪类似现代的自动步枪,操作简单,基本上只要会用步枪的就会,但打的好就不同了。
没有经验的射手,一上去就长连射扫射,打不了几匣子弹枪管就会过热,枪管过热后所发射的子弹将失去稳定性,毫无准头的四处乱飞。
虽然捷克式轻机枪的枪管可以迅速更换,但战场上频繁更换枪管是很危险的事情,而且军队可没那么多备用枪管。
所以机【创建和谐家园】一般是安排有经验的老兵老操作,大部分时间内,对敌进行单发点射或短点射(2-3发),这样枪管不会过热。
而且因为捷克式机枪精度高,子弹打的准,杀伤效果好也节约子弹;这种三连发的点射,一旦命中对方,在理想状态下就是一下子三发子弹命中,敌人不死也残。
还有机枪最好是配合使用,不单单是形成交叉火力,因为捷克式装弹量少,只有20发,一般点射6次,7次就得重新换弹夹,所以就得有2挺以上捷克式轻机枪交替着。
一挺换弹匣或枪管时候,另一挺进行射击压制敌人,不让敌人冲起来,这样,互相保护,就可以长时间进行火力压制敌人。
另外一个是要预防敌人的迫击炮和掷弹筒,就不能傻乎乎的呆在一个地方不变,不然很快就会给敌人的炮弹给端掉。
得不断变换射击位置,事先设立若干个发射点,射手在战斗中不断变换射击位置,以防遭到反制。
这已经不是枪械教官的教学范畴了,但这些简单的机枪战术,一般的教官也都知道,说到这里,李教官就连着讲了。
150. 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民24)
注:很多影视里面,机【创建和谐家园】高大英武,一激动起来就双手抓着机枪,横扫千军的样子,很帅气很解气。
其实这样做,机枪射手是很危险的,在战场上,机枪历来是步枪甚至的狙击枪重点盯防的对象,都恨不得一有机会就射中机【创建和谐家园】。
躲在机枪掩体里,又其他战友的步机枪的保护,敌人对你无可奈何,可是你如果要站起来,我想只要不傻的敌人,第一时间就是要射杀这个机【创建和谐家园】。
就算是退一万步说,你有金刚护体,敌人打不到你,但你的手也受不了啊,机枪的枪管可不是步枪枪管,有护木,也不烫。
机枪打久了,枪管甚至会热的变色,你赤手一去,直接就成烤肉了,还能抓住拎起来扫射?难道是铁手?
除非是手提机枪,有个提把的,但那样子没有影视里的拉风啊,有的即使一手抓住机枪的支架,双手离开那么远,机枪强大的后坐力,一只还要扣扳机的手能抓的稳?那真的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
枪械李教官最后一个重头戏,就是重机枪了,还叫人从仓库搬来好几架重机枪,如同自己的宝贝一样,骄傲的跟着大家诉说着各个宝贝的优缺点。
重机枪相对于轻机枪来说,射速快,射程远,连续射击长,威力大,主要用于射击集群的有生力量、火力点、轻型装甲目标和低空飞机。
重机枪发射的子弹像流水一样,半分钟内可以连续发射几百发子弹,能形成一股强大的火力网。
既可以用来压倒敌人的火力点,封锁敌人的行动路线,还能大批杀伤集团目标,支援步兵冲锋陷阵。
世界上第一挺重机枪是由美国工程师马克沁在1883设计成功的,所以取名为马克沁重机枪,枪管用水冷却。
李教官讲的第一个,就是“三十节式重机枪”,这架重机枪,是民国十年(1921)由汉阳兵工厂仿造美国勃朗宁m1917式重机枪的。
汉阳厂于当年10月10日开始量产,由于这一天是民国十年十月十日,所以被称为卅节式机枪,由于其水冷套由黄铜打造,故又称为“老黄牛”。
该枪在当时属于相当精良的武器,口径7.92mm,枪身重15.5kg,枪架重23.5kg,初速824m/s,射程2000米,理论射速500-600发/分,250发帆布弹带供弹。
现在军队里基本是装备卅节式重机,国内有的军队也少量装备了m1914哈其开斯重机枪(导气式机枪)、m1910索科洛夫重机枪、勃朗宁m1917重机枪。
民国八年(1919),广东兵工厂仿制守瓦兹洛瑟重机枪成功,称为“粤式六八水冷重机枪”,装备部分粤军。
日制明治三十八年式重机枪(日本仿制的哈奇开斯机枪),之前东北军、 29军等部队有装备,东北和山西等地的兵工厂曾仿制过。
让李教官兴奋的是一架全新的重机枪,号称真正的尖端武器,是不久前开始成为制式重机枪的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仿制德国7.92mm 08式马克沁重机枪而成的。
因为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仿制成功,定为“二四式”。此枪的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原理,水冷式。
二四式发射7. 92mm98式毛瑟各种枪弹,弹头初速870m/s,由 100或250发弹带供弹,理论射速为500--600发/分钟,有效射程1000米。
二四式吸收了各国经验,取长补短,枪机改成容易拆卸的型式,三脚架采用了德国的1916 年式。
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成为了马克沁机枪中最优秀的型号之一,可靠性极高,与列强出品的不相上下,可称得上一架世界级的武器。
进行防御时,部署于阵地斜侧方的二四式重机枪可形成密集的侧射交叉火力,能有效粉碎日军步兵的密集冲锋。
在进攻作战时,其利用超越射击也可有效掩护进攻部队;除了应对地面作战,拥有对空射击装置的二四式重机枪,也可成为改装的高射机枪,打击地空飞行的飞机。
知己知彼,但凡讲到了自己国家的武器,教官都会对应着讲日军的同类别武器,日军的重机枪主要是装备九二式,简称九二重机。
九二式重机枪是日军最有名的重机枪,仿制哈奇开斯机枪为蓝图,该枪使用精度更高的7.7mm枪弹。
射速每分钟450发,开火时会发出咯咯的声音,再加上枪管布满散热片,所以俗称“鸡脖子”。
九二重机后来加装了枪口消焰器,还有先进的光学瞄准镜,弹板供弹,30发保弹板,射速450发/分,初速732m/s,有效射程800米。
九二式却是弹板供弹,因此在火力持续方面,弹链供弹的二四式要优于九二式,而且,二四式重机枪无论火力,射速,弹药威力上,都明显胜于九二式。
和轻机枪一样,中日的重机枪若是在战场之上对射,属于国际水平的二四式会以压倒性的优势完胜鸡脖子九二重机。
在后来的抗战中,对于日军来说,二四式重机枪的火力是无法对抗的,日军只好采用迫击炮和掷弹筒来对付二四式。
那怎么来对付可恶的迫击炮和掷弹筒?几十公斤重的二四式,可不能像捷克式轻机枪一样,一人就能拎起来快速转移。
不转移,那难道就等着炮弹砸下来吗?别无它法,只有修盖掩体,并且还是能防迫击炮炮击的掩体,最好是在地堡里,但如果碰上了火炮抵进直射,也没有办法。
注:所以,在后来的抗战中,二四式重机即是大杀器,又是被日军炮火重点照顾的对象,操作二四式重机的机枪射手,牺牲了一茬又一茬。
二四式重机也是被炸了非常多,但尽管如此,二四式重机在抗战中立下了汗马功劳,消灭了大量的日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