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如不用留活口,可用钝器(如斧子的钝头或枪托)打击敌人两肩胛骨之间的脊骨,既可避免发出的响声,又能置敌人于死地。
……
127. M24
年末了,大家都赶着时间,把一些课程学完,一起过个安稳年。现在室内的是国术课,室外的拼刺课告一段路,改成投弹课了。
投弹的教官也是枪械教官李振雄,叫三狗他们抬了几箱教练弹过来,给大家讲解手榴弹的课。
现在军队装备的大部分是巩县兵工厂仿制德造m24的木柄手榴弹,而m24又是在m18的基础改造的。
m24缩短了手榴弹的爆炸时间,m18从拉动弹弦到爆炸的时间长达6到7秒,敌人完全可以有时间躲避甚至反掷回去。
m24引则缩短到4到5秒,一般情况下敌人很难作出反应,或是敢于反投的,但是太近了依然存在被反投的可能,不过很少见了,概率非常低。
……
为啥生活中低概率的事情,老是在在电视电影上出现?主要是为了追求艺术效果;再说,那些个演员事先就知道了冒烟的手榴弹,是假的道具而已,所以不怕,很拉风的捡起来反投出去。
真的在战场上,这些演员你给我反投一个试试,你哪里知道这个手榴弹还剩几秒就爆炸了,或许马上就爆炸了。
正常人看着冒烟的手榴弹,早就吓得魂飞魄散了,战士们第一反应就是趴在地上,而不是去冒险反投,宁愿几秒后在原地爆炸,也不愿冒着马上被炸死的危险去捡起来反投。
手榴弹爆炸时,弹片大部分是朝上飞的,趴在地上,基本上能活命,而你二哈一样去捡起冒烟的手榴弹,再使劲投回去,一旦爆炸,基本没有什么活命,至少一只手没有了。
即使你撞大运碰到了低概率的事情,能反投回去再爆炸,估计你的上级也会在事后,也会狠狠剐你一顿,违反战场纪律,不执行惩罚,对你算好了。
……
李教官拿出一个m24手榴弹,说出一串参数,弹重0.61kg,战斗部(装药部分)重0.17kg,全长365mm,装药类型是tnt烈性炸药,引爆时间在4-5秒。
李教官再拿出一个偏小一点的手榴弹,说:这种巩县仿m24造的手榴弹,相当于m24的2/3,重量也只有450克,大约为m24的70%,符合中国士兵的臂力和体力,只是装药量只有50克,爆炸威力比m24要小得多,引爆时间差不多。
m24手榴弹的优点不少:第一,由于有长柄,能投得又远又准。由于杠杆原理的作用,受过基本训练的士兵可以将其投掷得又远又准。如果立姿投弹,可以投30~50米远,这是其他手榴弹望尘莫及的。
李教官拿出一个教练弹(没有炸药不会爆炸,和真的手榴弹大小重量差不多),来了一个立姿投弹,投进40米远的战壕里,已经算是是很厉害的了。
第二个优点,在山地战,特别是仰攻时候,没有手柄的手雷,扔上去很难站得住,圆咕碌的往下滚了,还会误伤到自己,而m24就不会。
注:美军在太平洋战场,因此造成的误伤很多,后来改进装备,仰攻时候就不再使用手雷了。
m24第三个优点,就是可以集束使用;要是单个手榴弹的威力,不足以对付一些坚固的工事如地堡、或是坦克什么的,可用集束手榴弹来解决问题。
比如把好几个手榴弹绑在一起,用竹竿送进碉堡枪眼进去,等于是炸药包了。(注:抗战初期,国军对付日军坦克,经常用集束手榴弹来炸。)
但是,使用集束手榴弹只是缺少炸药包、和没有远端投递炸弹的无奈之举,其实问题也很多;首先是扔不远,好几个绑在一起,很重,扔不远,怎么办?只能采用悲壮的【创建和谐家园】了。
其次,集束手榴弹的轰爆作用并不好,手榴弹主要靠破片杀伤敌人,对付集团的人员目标效果较好,但对付建筑物和装甲目标就很差。
电影电视中那种将集束手榴弹扔到敌人碉堡和坦克上,敌人的碉堡和坦克就爆炸起火的镜头,在现实里很难,毕竟手榴弹没有炸药包那样的强大火力。
还有是,每个手榴弹从拉火到爆炸,时间不会完全一样,集束手榴弹第一个手榴弹爆炸的时候,其他手榴弹还没有爆炸,会被炸离原地,在其他地方爆炸。
要是用来杀伤人员这不是问题,但要用来爆破敌人的碉堡工事,炸毁坦克就会分散爆炸能量,达不到爆破的目的。
不过m24的运输相对安全,因为木柄手榴弹的【创建和谐家园】击发,必须拉弦,而手雷的保险销一旦脱落,在被撞击一下,就会爆炸。
在造价方面,m24虽然便宜,但耗时,将木柄掏空以容纳引线,耗费了许多无谓的工时;而且引线在木柄里会因受潮受损,会拉断掉。
注:在后来的1943年,德国在m24的基础上,改良出m43,其实很简单的改造,就是将引线换到弹体前面,不必在木柄上掏洞,节省了不少时间和成本。
李教官总结说,手榴弹非常适合当时我们国家,一是造法简单造价低廉;而是使用简单,因为中国士兵文化程度底,在练习枪支火炮上,需要耗费更长的时间,而且还不一定用的好。
而手榴弹的使用,只要你会扔石头,就可以了,对使用者的要求最低,只要对着敌人的位置扔出去就行了。
注:整个抗战期间,中国军队一共使用了3000多万枚手榴弹,大都是m24或者仿制品,大约有40万名左右的鬼子伤亡在手榴弹上,是除了zb-26轻机枪外,日军最为惧怕的近战武器。
李教官先不急着教大家投弹,或者是对于三总队的人来说,除了三狗这样的,谁还没有投过手榴弹啊,不单是在训练场上,在战场上,实弹都投了不少。
倒是三狗,一切都是新鲜的,但又不好意思说自己不知道,拿起个手榴弹掂量下,还挺沉手的。
看着这差不多二斤重的东西,要投出四十米远,还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平时一个二三两重的石头,也就是投个四五十米远而已。
而且要把这个掂手的铁家伙,精准的投入到三十米开外的敌人战壕碉堡里去,那更难了,并不是李教官说的,只要会扔石头就行了那么简单了。
还有,这只是教练弹,要是实弹,拉开弦后,手里握着的手榴弹正冒着烟,随时都会爆炸,炸死自己,那个心理的压力,可想而知。
得要有过硬的心理素质,手才不会发软发抖,敢发力投掷出去;再者,在子弹横飞、炸弹四处响起的战争状态下,敢于为了发力投掷手榴弹而暴露身体,着实是很大的勇气。
这真的不是闹着玩的,要知道,把身体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谁都清楚会发生什么事情,会有什么样的风险。
128. 实弹,怕个卵
军校不像别的大学,可以按时放寒假;加上外部局势紧张,日本急于亡中国,抓紧了蚕食中国的步伐,大家都得抓紧学习,尽可能提前学成毕业,奔赴工作岗位。
离过年只有几天了,不单单是一年级生不能放假回家,连九期十期的学长们,也不能放假回家。
他们被留下来搞演习了,本来三狗他们是被安排去参观演习的,后来学校觉得他们一年级生还有很多东西没有学,去看也只是看热闹,没什么学习效果。
所以,就留下来继续训练,三总队的人有点不太乐意,说这些训练他们全都会,但还是得要遵守学校的规定,闷着头继续练吧。
不过,看着食堂忙忙碌碌的,又宰猪又杀羊的,肉香味扑鼻,肚子里没什么油水的大家,一边咽着口水,一边期待着这个年的到来。
或许放假回家,还吃不到这么好呢,不管是回原部队,这路费开支是一大笔,大家的津贴都领得不多。
而且津贴很大一部分被学校代领了,说是代管,没得法子,偶尔周末放假出去,都没有什么钱去好好搓一顿。
三狗这半年,几乎没有出过校门,都不知道学校在南京的哪个地方,只是在同学出去玩了回来,听他们说两句外面的世界。
尽管如此,但如果有放假回家探亲的机会,相信大部分人包括三狗,都会申请的,毕竟回家的诱惑,比吃点肉、省点钱大多了。
三狗想家的心情、想要回家的心情,更是急迫,这都已经写出去两封信了,家里还没有回应,家里到底出了什么情况?父亲母亲怎么了?明月怎么了?一概不知,真是急死人了。
倒是收到牛牯他们的来信,说补充一旅于元旦前后,在赣东北打了好几次仗,好在牛牯的广丰人班没人阵亡,只是竹竿、大饼、大薯几个受伤,不过没有什么大碍。
现在战事结束了,全旅被拉到河南开封整训,也就是休息养伤补充等,都抱怨河南的面食,很不习惯。
牛牯秀才他们早就和各自的家人都联系上了,家人都没有什么大事,只是觉得突然被投了军,有些不愿意,但也没有办法,只能听天由命了。
这把三狗看的,更是心急,但急也急不出来啊,只得回信把家里地址给到牛牯他们,让他们帮忙代写封信,告诉父亲母亲,自己的情况,报个平安。
真不知道这么久了,家人还没有得到自己的信息,到底有多么的紧张和难受,肯定得到处寻找打听了,真是急死人了,三狗狠狠的敲打着自己的头,烦死了。
还是把精力多投点在训练当中去,或是和同学们在一起打打闹闹,这样会暂时忘了这些烦心事。
经过差不多半年的朝夕相处,同学特别是同宿舍的这帮人,大家在一起混的很不错,主要是没有太多的空闲时间来制造群体间的小矛盾。
大家在整天流汗的训练场上,互相鼓励和支持,发展出很纯真的同学感情;念着三狗的年轻和懂事,大家处处让着他,处处帮着他,真的和大家庭里最小的弟弟一样,大家都愿意呵护着他。
有这么多的大哥呵护着,三狗自然是感觉很温暖,在冰冷的异乡,在与家人失去联系的他,算是一种安慰吧。
比如现在的投弹练习,身高体壮的大彪,算是个投弹高手,就手把手的教三狗;在立姿投弹时候:
听到教官“准备手榴弹”的口令后,大家握住木柄,将手榴弹举在肩膀前,弹体与肩膀一样高,成准备姿势。
听到“投”的一声口令后,右脚后退一大步,握弹的右手引弹至身后方,右脚迅速用力蹬地,伸直右腿。
同时向前送跨、转体、挺胸、抬头,以大臂带动小臂,用最大的力量快速挥臂,挥臂过肩时,左脚快速用力蹬地,同时收腹发力,将弹投出。
跪姿投弹,通常跪右膝,右手握弹,尽量后引,上体侧后仰,左腿稍前伸,利用右脚的蹬力和转体挥臂的力量,将弹投出。
投弹瞬间,左腿迅速收回支撑身体,右膝可稍离开地面。持枪时,将枪放在身体侧地上。投弹后,迅速取枪。
卧姿投弹;准备好手榴弹后,左小臂里合,左腿屈于右腿下,左手将上体迅速撑起,跪左膝,上体侧后仰,同时,右手向体侧后投弹。
借右脚蹬呼和上体前扑的力量,猛力挥臂,将弹投出手后,迅速卧倒,目视前方。持枪时,将枪放在身体右侧地上投弹后,迅速取枪。
理论上,投弹朝上前方45度是最好的角度,但实际上,大彪告诉三狗,应该在40度左右一点是最好的,投的最远最准的一个角度。
三狗试着投了几次,确实是40度左右是最好的角度,不过想要投的远,40度偏高一点,如果自己力气够大,45度就更远了;如果要投的准确,40度偏低一点,比40度以上,准多了。
年前最后一项,就是实弹投掷,每人一颗立姿的投弹;同教练弹不同的步骤的,在右手握弹事后,两手协同,拧开弹盖,将拉火环扣在右手小指上,右手握弹。
握弹时,通常以四指握住火柄,小手指弯曲在木柄末端,拇指与食指相接或拇指村住食指,握好弹后,再按立姿、跪姿、卧姿等姿势的标准投弹;投完以后,得马上蹲下,不得站起看弹着点和爆炸。
说是很简单,但三狗在心理上还是有点压力的,毕竟这m24爆炸后,会炸裂开几十块弹片,杀伤半径达到五米以上,也就是说,在手榴弹爆炸时候,半径五米的圆圈里,都是属于杀伤范围。
万一投偏了,投到人群里去,或是滑掉在自己脚下,那后果,真的不敢想象,之前听说学员总队的,就有人因为实弹投掷出过事,炸死了人。
军校每期都不能按入校人数毕业,原因有很多,中途退学、转学、劝退、淘汰、被部队临时调走的这些因素居多,也有一定比例的训练伤亡率的,几乎每期都有人死在训练场上。
一个是强度太大,超负荷的训练,致使有人吃不消,累得生病死了;也有中枪弹而死的,比如实弹射击、实弹投掷等,也有野战演习误伤的。
这么大的学校,从事军事教育的,这么危险的行业,每年死几个人也正常,但也只是说别人而已,没有什么感觉,可万一轮到自己头上,就没有那么轻松了。
人生无常,生死由命。三狗看着其他的同学都面无惧色,全都轻松过关,想想自己也是个一百多斤的汉子,怕个卵。
发起狠来,反而要更冷静,冷静得一遍又一遍的过着投弹的技术特点和程序,最后实弹投掷到来时候,三狗有惊无险,完成的很好。
……
129. 想家,还有那个她
万幸的是,今年的实弹投掷,全校平安,无一伤亡;半年的训练课程也结束了,再过一天,马上就要过年了。
大家压力一过,松懈下来,轻松得整理内务,分片打扫全校的卫生,最后也系上围裙,帮食堂打下手。
2月3日除夕那天,大家一起揉面粉、擀面皮、包饺子;三狗是南方人,对于做这样的面食,可是两眼一抹黑,只能跟着照样画葫芦,做几个歪歪扭扭的饺子出来。
看着老秦、大彪、黑熊、阎王爷、亮子、祖德、世杰、明君等北方人,熟练而简单的做着面食,脸上泛着幸福的红光;嘴巴也不闲着,不是偷吃东西,而是嘴巴臭,一刻不停的互相戏谑着。
看着这么开心温馨的一幕,三狗在那么的一瞬间,仿佛自己突然回到了童年时代的除夕那天去。
记得小时候,天天盼着过年,掐着手指头来算还有多少日子过年了,甚至是刚过完年没几天,就开始算下一年的过年还有多少天。
过年有好吃的好玩的,又不用干什么活,这么幸福的日子谁不期待,何况是小孩子;但大人就不怎么想了。
一是每过一年,就感觉自己老了一岁,离黄土埋身的日子又近了一步;谁都希望多活久一些,人之常情,这没什么好说的。
只是,为啥只有非要等到过年那个时刻,才知道自己又虚度了一年的光阴?难道在平日里不知道吗?
这每个月的日日夜夜、每天的时时刻刻,难道就不知道自己在虚度光阴,没有做什么事情吗?
其实也不能这么说,事情还是有做的,而且大部分人都做了很多事情,只是这些事情大部分是生活中工作中的琐事,看不到什么明显的成绩和成果。
所以啊,每次到了年末时候,回头一看,啥事都没有做啊,不由得惭愧惶恐,虚度光阴又一年啊。
很多大人们,实在找不到一年之中的成果,就把孩子的长大一岁,当做一点成绩聊以**,觉得家里还是有可观的东西的。
这孩子就像一个时间刻度记一样,在没有孩子、单身的时候,回想一下,自己在五年、十年内做了什么?好像也没有做什么,没有啥拿得出手、说得上口的事情。
但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孩子五岁了、十岁了,嗯,这五年内、十年内,还是做了事情的,比如这孩子,以前刚出生时候那么点大,现在一年比一年大了。
而且,人有了孩子后,发现对未来岁月催人老的焦虑感少了很多,总觉的孩子是自己生命的延续。
尽管自己在以后的某一天,老去了过世了,但只要孩子在,就会有孙子、玄孙……生命就会得以延续。
至少可以告慰下自己,自己并不是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的,即使去了那个世界,也没有关系,在那边,有自己的祖先、父母在一起团聚。
在这边,可以在上面,看着他们在生长、在繁衍;或许,也可以在那边等着,自己的孩子也老了,跟自己一样了,一起过来,又可以团聚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