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第6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次纪念周时候,校长一进大礼堂,全体在场人员刷的一声,全部肃立,可三狗还在为家信的事情而烦恼,而神思外游,人还傻乎乎的坐在凳子上不起立,这还了得,被上头知道了,肯定是个大错误。

      幸好是旁边的班长秦远山眼疾手快,一把拉起了三狗,三狗才豁然醒悟过来,吓得一身冷汗,再也不敢分神了,全神贯注地参加总理纪念周。

      在大家全体背诵总理遗嘱后,照例由张教育长主持,一起宣读军人读训,接下来是校长讲话。

      校长讲话一般的主要内容大部分是,要求大家毕业后,忠于国家,孝于民族、讲述大学、中庸、礼义、不成功便成仁等孔孟之道,要为国家效忠、巩固中央政府等等。

      三狗以前在山沟沟里的家乡里,属于“土狗”一条,哪有什么机会,能见到国家的领袖人物,以前在中学里,只能在课本书画里看见,或是听老师讲一讲而已。

      现在能在军校里见到国家领袖级别的人物,确实是很让三狗震动不已,如此近的距离,还亲耳听到领袖的讲话,对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来说,确实也很振奋人心。

      恨不得早早毕业后,冲上战场,把一切侵略中国的帝国主义分子,都彻底得赶出去,收复失地,为国为民保一方平安。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个侠,就是每个人内心里的大英雄,或是英雄梦吧。每个人心里都有,只不过是,有没有被激发出来,或是,是不是处在需要呼唤英雄的时代。

      在总理纪念周上,张教育长除了邀请校长讲话外,还经常邀请国家元老如戴博贤、居正、汪兆铭等来校做讲话,邀请社会名流如田汉、郭沫若等人,也邀请军事首长何应钦、陈诚到校讲过话。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千万人;这就是阅历,这就是眼界;三狗在这样的氛围里,不断的学习和进步,反观以前的保守思想,犹如坐井观天的青蛙一样。

      不能老是让一些不足挂齿的私人事情,来羁绊着自己前进的脚步,来影响着自己努力学习的心情。

      至于家信问题,就再写一封信回家,多写几封,就算是在路上丢了或是走的慢,总得会有信到家的。

      …….

      南京的冬天,天气很冷,三狗他们身上虽然穿着棉衣,但脚上却只让穿单布鞋,训练时候怕穿破布鞋,还得要求穿草鞋,不过身子一动起来就好多了,不觉得那么冷了。

      只是晚上睡觉前,有时候要求集体洗澡,没有热水供应,全都打冰冷的井水上来,浇身子,那个冷,只把人冻木了;不过这样也好,洗冷水澡对身体好。

      比如以前要是在寒冷的冬日里,在光板床上铺一条薄被子,还不被冻死才怪,现在三狗最多是把棉衣加盖在被子上面,就不觉得很冷了,加上白天累,晚上很快就过去了。

      人一旦有了宏伟的志向,对物质的需求、对条件的要求,都会变得很低,甚至是没有,只要能满足最低生存就可以了,三狗也正慢慢成长为一个有志青年。

      ……

      正课过了熟悉枪支后,顺其自然就到了实弹练习,枪械李教官没有急着拉大家上打靶场,而是在教室里,一边把毛瑟1898拆开来,给大家讲起课来。

      前面大家有简单了解过德造毛瑟(mauser)1898式步枪,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手动旋转后拉式步枪。

      毛瑟兄弟设计的毛瑟式枪机安全、简单、坚固和可靠,此后设计、生产的大多数的旋转后拉式枪机都是根据毛瑟兄弟所设计的原理来设计的。

      这个枪有一个结实、厚重的爪式拉壳钩,在枪弹一离开弹仓时就立即抓住弹壳底缘,并牢固地控制住枪弹直到抛壳为止。

      这项技术被称为“受约束供弹”,是毛瑟的重要发明,由于拉壳钩并不随枪机一起旋转,因而避免了出现上双弹的故障。

      下弯式的拉机柄,不但使步枪在携带时更方便,不容易绊上杂物,而且也使枪机操作时更舒适。

      保险杆位于枪机后上方,用右手拇指可以很容易地操作,保险杆有三个操作位置:当保险杆拨到右边时,同时会锁住击发阻铁和枪机体,此时步枪既不能射击,也不能打开枪机。

      当保险杆拨到中央位置(向上抬起)时,只是锁住阻铁,步枪不能击发,同时挡住瞄准线,但枪机可以打开,能进行装填或清空弹仓的操作。

      当保险杆拨到左边位置时,只要扣动板机步枪就能发射。扳机为两道火式的设计,既安全又可靠。

      这个枪,以前使用的弹药是7.92mm子弹,弹壳长度一直都是57 mm,其弹径是8.08mm,弹头是长圆形的,我们都称为七九圆弹。

      后来在有采用尖弹(弹头为圆锥尖形),其弹径为8.20mm,尖弹在初速、旋转速度、准确性、穿透打击力等都有所提高。

      由于8.2的弹径比之前圆头弹(8.02)大一点,因此以前的88式(我们的汉阳造88式)的枪最好不要使用尖弹,会有炸膛的可能,会炸死自己的。

      枪弹通过机匣顶部的抛壳口装入,装填枪弹有两种方法,最快的方法就是用桥夹。每条桥夹装5发枪弹,刚好够装满一个弹仓。

      在机匣环上方有桥夹导槽,打开枪机后,可以把夹满枪夹的桥夹插在导槽上,然后把5发枪弹用力压进弹仓内。

      压完弹后,空的桥夹可以用手拨出,但如果不用手拨,在关闭枪机时也会强行抛出桥夹,这在时间紧迫的激烈战斗中非常有效。

      另一种方法最简单,只需要打开枪机,用手一发一发地把枪弹压入弹仓内,一次一发。用这种方法装满弹仓会比较慢,但如果在战斗的间隙想把半满的弹仓重新装满,则可以用这种方法。

      子弹的装填弹药采用无烟发射火药,无烟发射药使步枪弹头的初速和有效射程都大大提高,这在当今世界各国都是引领潮流的技术。

      相对于以前的黑火药装填子弹的单发步枪,现在可装弹五发的98式步枪可以说是世界最先进的武器了。

      这么先进的武器怎么能轮的上我们使用?这个要感谢凡尔赛合约,你们学了历史的都知道,这个合约限制了德国的士兵数量,也让德国背上了巨债。

      但是德国有最厉害的军工产业,不断的制造出先进的武器,自己国家的使用量减低,就可以出口来赚钱,还国债。

      因此,这等好事才轮的上我们国家,不过我们国家虽然积弱积贫多年,但现在也慢慢走上了复兴强盛的道路。

      可周边的帝国主义就是怕我们强大起来,就要在我们强大之前扼杀我们,想把我们中国当成一块任人宰割的肥肉。

      同学们,大家一定要努力,再努力,学成之后,打败这些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我们的国家才有出头之日,努力吧!

      负责教枪械的李振雄教官,也情不自禁的讲到了政治课的内容去,大家也可以理解,在那个被日本压在身下的屈辱时代里,谁都会有同样的心情和感觉。

      不过也就是黄埔军校历来传统的教育,就是政治军事并举的教育,最显著的对比是,在后来的抗日战争(民族战争)时期,黄埔军校毕业出来的军人,宁愿战死沙场,也不苟活于世,极少有做汉奸叛徒的。

      120. 子弹的空腔效应

      大家耐着性子,终于等到枪械李教官把子弹啰嗦完后,拉着大家到靶场上,老兵们很多还是有点小激动的,毕竟是要亲手玩一玩这把传说中的世界最先进的步枪。

      三狗则是更为激动,感觉手中的枪也是蠢蠢欲动了,要大展身手了,看着李教官动作熟练的拉枪机、压子弹、拨动保险杆、击发,“砰”的一声,子弹出膛,动作一气呵成。

      每人领了五发子弹,轮流一排排上靶场,先是卧姿射击,在教官的口令下,三狗完成了上弹、击发,打出了人生的第一颗子弹。

      即使学着教官的动作,把枪托死死顶在右肩上,但是枪响后的后坐力,着实让三狗感觉到一阵后推力。

      尽管是用力顶死枪托,可开枪的那一瞬间,枪管还是会跳动一下,不过没关系,李教官说了,单发步枪不怕这个。

      因为98式(德造毛瑟1898式步枪的简称),虽然可以压进五发子弹,但不能像机枪那样连发,只能单发,就是一发一发打,每打完一发子弹后,需要再次拉枪机、保险杆等。

      而后坐力是弹头在脱离枪口瞬间,火药气体猛烈向枪口外喷出的反作用力造成的,这个时候弹头早已经离开枪口了。

      因此,后坐力对单发射击的命中影响非常小;但对连发射击的影响就很大,因为后坐力已经影响了枪体的位置了,所以,连发的机枪什么的,大都是有个支撑架固定的。

      正当三狗还在感受射击带来的震动,其他的同学都已经开始乒乒乓乓的打开了,不一会儿,就打完了五发子弹。

      大家验枪、关好保险后,起立退后,让后面一排的接着上;三狗才从刚才的【创建和谐家园】感中反应出来。

      老兵们凑在一起谈论多的自然是新枪的性能和稳定性等,三狗也在旁边学了不少教官没有教到的歪方法,比如射击时候,要追求准度,就要屏着呼吸,再击发,再调整自己的呼吸频率和节奏,接着击发。

      如果追求稳定性,可以把枪的背带拉到右手肘部外面,左手斜托着枪体,肩膀顶着枪托,这样,就会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架支撑力量。

      至于瞄准,除了正常的“三点一线”(缺口、准星、目标三点成一线)外,还有就是对瞄准的目标默数3到7再射击,这时候基本就是最佳射击时间了,因为我们看物体大约3到7秒时最清楚,过了黄金时间后就模糊了。

      平时也要经常练目力,不是普通的视力,而是练习眼睛看到的假定目标,马上要算出大致距离、角度、准心等,如果是动态的目标,要算出目标移动的速度、和子弹速度的差别,提前量应该在哪里等等。

      比如98式步枪的枪口初速755 m/s,有效射程是800 m(在800米内有杀伤力),标尺射程2000m(最大射程,不等于杀伤射程)。

      那么在前方600米左右处,有个横向移动的目标,大概是1m/s,那么枪口准星应该在目标移动方向的一米处击发。

      因为98式步枪尽管初速755 m/s,但计算上空气阻力,子弹飞行到600米处,差不多是一秒钟的时间,所以要有一个一秒钟的提前量。

      88师的杜秉文说,其实98式在实战中,最佳射程是在400米左右的距离;因为子弹在一秒钟内到达目标,目标很难因听到枪声后作出反应躲避子弹。

      因为声音传播的速度是340 m/s,在700米之内98式的步枪弹是超音速运行的,等700米远的人听到枪响需要两秒钟时间,而子弹则是一秒钟就到达跟前了,所以等听到枪响后,要么是已经中枪了,要么就是幸运的没打中。

      为什么打不中?原因在于弹头在飞行过程中,受空气、风向、甚至是潮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飞行过程中产生诸多的扰动,破坏弹头的飞行稳定性,弹头散布急剧增大,而且是朝随机方向偏移,命中率急剧下降。

      所以,子弹飞行的时间、距离越长,它的稳定性就受各种因素影响越大,而在400米内,除了超音速外,子弹在空中飞行时间短,受外界因素影响少。

      子弹的动能释放到最佳状态,也就是让子弹的“停滞能力”释放在最佳状态,是子弹射入体内后,不规则的翻滚碎裂,撕裂人体组织,把所有的动能都倾泻到人体内造成破坏的能力,这才是真正致命的。

      还有就是射击距离过远,子弹的动能和稳定性都相对减弱了,击中人体时因为受到顿挫而产生翻滚,这样一来也会产生空腔效应,但原理不同。(前者是高压气体,后者是子弹翻滚。)

      所以,低于400米的距离,子弹动能高,穿过人体,造成贯穿伤,前面留下一个不大的弹孔,后面的弹孔会大一些,比较难以致死。

      当然这里说的是日本三八步枪的小弹头,6.5mm的弹头;而且只是有幸没有被打中要害部位,被打中头部胸部等,再小的弹孔,死亡的概率也非常高。

      而98式步枪7.92的弹头,在近距离射击时候,会造成弹道创伤的空腔效应,高速运转的弹头进入肌体。

      弹头在贯穿人体时,由于运动介质发生突然变化,弹头发生失稳,但仍存速很高,并向其周边运动,这样创道就要比弹头的直径大数倍甚至十数倍,这就是瞬时空腔。

      同时随同弹头一起进入人体的高压气体遇到人体硬组织、受顿挫从射入孔反弹出来(弹头射入孔就成了气体射出孔),使射入孔产生十字形或星芒形炸裂,这时射出孔面积大概是射入孔的二、三十倍。

      而800米开外后,子弹的动能释放过度,按照古语说是强弩之末,即使打中目标,不能造成最佳的“停滞能力”,子弹勉强停留在人体里,不能造成致命的效果。

      这些专业的知识,教官在课堂上也接着讲了,还是把三狗听得心惊肉跳的,不过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就要接受这些的残酷,不管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接受。

      还是默默的接受强度训练吧,比如延续以前的老方法,在枪口上挂个装满水的水壶,双手举枪保持一个姿势不变,来一个小时,练持枪的臂力和稳定性。

      还有在身体快速移动(行进、跑步、寻找隐蔽和依托物),在身体失去重力的时候(比如在地上坡上翻滚时候),也能保持持枪对准目标的准确性。

      李教官把这些都结合在一起,训练大家,比如先是拆枪装枪,持枪在设定有堑壕的山地阵地里,自己计算目标的距离,做出反应并射击。

      快速跨越多个障碍,在身体翻滚的同时,开始装弹,在依托下,对着固定目标,静止射击;在隐蔽前进的过程中,对着固定目标击发射击。

      在快速奔跑的过程中,对移动的目标(一般用绳子吊着晃动的人形靶)进行射击。中途还要假定手中的枪受损,在固定一个地方,换某个零部件,再继续进行。

      每人的成绩由时间、击中目标的次数和要害部位等组成,三狗的成绩还算不错,中上水平,不引人注意,也不至于丢人脸面,属于很低调的那种。

      但是对于一个新手来说,在周围都是行家里手的背景下,还能达到这样的成绩,算是很厉害了,这里面除了三狗自身的努力、不停的训练外。

      还有是知识的力量,三狗毕竟是在那个年代的中学生,知识结构和基本面已经打好了,正如房子的地基打的不错,框架就自然做的很快很结实。

      所以接触新事物后的理解速度和深度,都比很多老兵同学好很多;还有一个是从小摸爬打滚练出来的身体,作出了身体的基本保障。

      121. 要有刺刀见红的杀气

      过了元旦,离过年就很近了,今年过年(除夕)是在2月3日,为了赶在过年前完成六个月的训练目标,学校加快了进度和强度。

      那些学员兵就开始叫苦连天了,三狗他们这些老兵组成的队伍,还能咬牙坚持下去,三狗感觉也快到了自己身体的极限了,不过还是能勉强跟得上进度,咬住牙苦撑下去。

      最后半个多月,要完成拼刺训练和投弹练习,很多学员兵总以为手中的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之一,仗着武器先进就能搞定敌人,就没有必要进入风险巨大的拼刺阶段。

      所以,很多人对拼刺训练觉得可有可无,没有花太多的精力在上面(注:这就直接造成了之后的全面抗日战争前期中,中国军队在面对日军时候,拼刺技术落于下风,损失不少。)

      就像队列训练一样,打仗的时候不会整齐列队,或是队列做得再好,是吓不退打不赢敌人的,但是,通过基本的队列训练,可以培养军人的集体纪律责任感,增强思想上的觉悟。

      同时刺杀,也是一项集力量,勇气,意志,技巧于一体的实战技能,军人练习,可以增强体魄,练就杀气,培养敢打敢拼的精神!

      三狗他们的总队一到了拼刺刀训练开始,老兵们就兴奋得哇哇叫,毕竟他们在以前的部队里,很重视拼刺刀。

      在以前“国内统一战争时期”(北伐、军阀战争)内,面对北方富豪级的军阀,南方的革命军,武器弹药很一般。

      大部分是靠着一股冲劲,和对手打近战拼刺刀,甚至是面对面的肉搏,来摧垮对手的战斗意志而获胜。

      包括西北的革命军,冯玉祥部下的西北军,因为贫穷,没有多少弹药消耗,大部分的部队,每人发一把大刀。

      一旦进入近战,大家挥舞着大刀杀入敌阵,单单那个凶神恶煞的气势,就能吓退很多敌人,何况西北汉子历来身高体壮、武艺高强,在肉搏战中鲜有败绩。

      军人是什么,军人不是坐在安全的房间内指手画脚就打败敌人的,也不是靠着先进武器虐杀落后者的。

      军人,应该就是战争的最后终结者,是直面枪与刀、血与火的英雄,是敢于以命搏命、敢于刺刀见红、敢于前赴后继的大无畏的英雄。

      白刃战的拼刺,很少杀得一个不剩,往往是一方心理崩溃,或夺路而逃,或弃械投降。因为,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由信仰、血性、胆量和勇气汇集而成的一种精神。

      这些老兵有一些是参加过真正战斗,拼过刺刀的,深知拼刺的重要性。而且也别小看一把看似普通的刺刀,对制造工艺的要求非常高,刺刀上的弹簧、刀鞘、血槽、驻笋、卡环等,稍有偏差就装不上。

      拼刺教官陈志凡,传说是军中有名的拼刺刀的高手,再跟大家授课时候,并没有马上就展示拼刺技术,而是拿中国部队的假想敌——日军,来说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5 06:4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