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第2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还有心爱的那个人的名字,想对她/他说的话,却又不敢说出口的等等,都可以写到河灯上去。让它顺水飘流,希望能得以实现。

      有些病愈的人及亲属制作河灯投放,表示送走疾病灾祸,“纸船明烛照天烧”,江河湖海上船只,见到漂来的灯船主动避让,以示吉祥。

      静慧没有放河灯,过来看热闹,只看得一只大白鹅灯,不由看得眼色朦胧水汽氤氲的,魔怔一样,许久不动。

      秀娥在旁看着,暗自叹息,转身去找她的表妹去了,没一会,通过表妹就找到了胜达,这家伙还一个人坐在船头喝闷酒。

      秀娥她们连拉带拽的,把胜达撵到了河边,拉到了静慧身边,然后退走,制造出个两人空间,静慧正出神还没回来,还不知道胜达已经来到了身边。

      “那个…静慧…”,胜达在静慧的旁边,嗫嗫嚅嚅的。

      静慧心头一跳,急忙转过头来,看见胜达,差点都不认识他了,头发乱糟糟的,满脸胡子拉渣的,憔悴得不成样子。

      静慧一下子所有的怨念全没有了,心软的一下子眼睛就红了;想伸手去抚摸胜达的脸,却又举不起手来。

      “你瘦了这么多啊”,胜达看见静慧,瘦得眼窝都陷下去了,脸色惨淡的,整个人都弱不禁风的样子,不由得心疼万分。

      胜达很想把静慧搂入怀中,好好的疼一把,可是脚好像被什么钉在地上一样,怎么也移动不了,只能说句苍白无力的话语。

      可就一句话,一句这样极其普通的安慰话,却让静慧泪流满面,看着胜达竟说不出话来。虽没执手,却相看泪眼,无语凝噎。

      胜达看着梨花带雨般的静慧,惨然笑着,说:

      “不要这样子,你这样子,我会很难受的”

      静慧急忙用手抹掉脸上的眼泪,低头轻声急道:“我不这样子了,你想我怎样子?我就怎样子。”

      胜达看着静慧,苦笑到,转头眼望着一江秋水,随着五颜六色的河灯缓缓一路而去,经过了这段难熬的时间后,胜达也明白了这世事,很多时候很多事情,跟这河水一样,是无法抗拒的,不由得长叹一声:

      “我们今生怕是没有这个缘分了,希望来生能修得不止是同船渡…”

      “为什么要等来生?我们今生就可以”

      “你们家不同意……”

      “我们家是不同意,那你有没有问我同不同意?”

      “你是…你同意吗?…可这…能有用吗”,胜达虽然激荡不止感动不已,但也无奈的呢呢喃喃着。

      “我同意的,我一开始就同意的”

      “……”

      胜达无言以对,看着她这样子,更是难受,如果她不同意,或许更会死了这条心,就当没有了这回事;可现在这样,他原本是能赢的,却输得这么惨,不甘心啊。

      “我们现在就走,坐你的船,我们走得远远的,现在就走”,突然间,静慧也不知道哪里来的有这么大的勇气,竟然敢冒天下大不讳,“私奔”,这个字眼,以前看起来是多么的挑战自己的道德底线啊,可现在,居然,自己提出来了。

      静慧迫不及待的话,吓得胜达一大跳,他也完全没有思想准备,这么大的事情,他是想都没有想过,要是自己一个人,四处闯荡天地为家,那都不是问题。

      但是和静慧,不能这样子,他喜欢她,是要给她一个家,一个幸福,而不是仅仅要的她一个人就可以了,他接收不了心爱的女子跟着他却漂泊四方无家可归。

      “不能这样子,静慧,你等我三年时间,我一定混出个人样来,再去你们家提亲去”

      “三年?你不知道我们家现在隔几天都有人提亲,到时候就怕我妈相中了一个,我怎么办?”

      “那就一年,行不?就一年,你替我扛一年,明年的中秋,我一定再去你们家提亲”

      沉吟几许,静慧也实在想不出其他更好的法子,就答应了胜达的要求。

      这个时候秀娥和弟弟们的声音从远处传来,他们要找她回家了,心急之下,打开背囊,想翻点什么东西给胜达。

      遍寻不到合适的东西,最后静慧看见手里还拿着把纸扇子,就递给了胜达,说,“我要回家了,这扇子给你……”

      胜达被秀娥她们拽出来时,走的急,也没想那么多,没拿任何东西,这浑身上下的,找不到一个物件给静慧的。

      心急之下,把胸口处上衣都带开了线头,索性,就一把顺着线头,把衣服撕了下来一小块布,递给静慧。说:

      “你在家要安安心心的,不能再瘦下去了”

      “好的,你在外面也要注意身体注意安全”

      “我会的”

      “我等你”

      ……

      26. 好强的母亲

      冬去春来,又到了来年的端午;这个胜达,自从去年中秋一别,还真的再也没有见到了,听秀娥说,这家伙一直没在家,好像去跑码头了,运货去信江、河口,甚至去鄱阳湖了。

      今年的端午,静慧特地带着弟弟们一起去看龙舟赛,看穿了双眼,只找到潘家村的龙舟,但船上找不到胜达,没了胜达的龙舟赛,索然无味,没怎么看,静慧就回家了。

      “静慧,你在干吗?我进来坐会?”。

      晚饭后,寂寥的静慧独自回自己的房间里,最近静慧这孩子安静得出奇,人也消瘦了不少,作为母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心想,再忙,也要找个机会问问女儿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好啊,进来吧”,静慧听到是母亲的声音,马上回道。

      这个静慧,小时候别提多可爱了,跟母亲亲昵的不得了,那个年代重男轻女风气很重,但在静慧家,好像是反的,一来是家里经济不错,养得起女儿。

      农村里穷,总觉得女儿早晚是嫁出去的人和泼出去的水一样(因为家穷,也只能找个穷女婿,家贫自然就不能兼顾到娘家了),养了也是白养,就舍不得花钱在女儿身上。

      这个二来呢,长女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因为第一次做父母,所以不管男女,做父母的都会倾注最多的努力,也自然会亲很多。

      三是静慧很小就很讨人喜欢,小棉袄一样总贴着父母身上,长得漂亮,嘴巴又甜,伶牙俐齿的,街坊邻居的看了都很喜欢,何况是自己的父母。

      可就是这孩子,一到开蒙(读私塾)后,就被那些书本本迷住了,整天跟着父亲念书识字看书,都没有什么时间和母亲亲昵了,虽然还是那么的听话,但还是觉得生冷了点。

      当然,父母也没有太大的注意,因为有两个弟弟接连出生了,注意力被牵扯了很多去。就这样,静慧犹如一朵空谷里的幽兰,一个人,慢慢的,趁人不注意的,独自盛开着。

      眼看着静慧都快到出阁了,这做母亲的,忙得还没有好好坐下来,跟女儿聊聊,听听女儿自己的声音,到底是喜欢什么样的;眼望着女儿,静慧母亲觉得有点愧疚。

      静慧坐在母亲面前,看着这位既亲近又有点陌生的娘亲,竟有点不太自然了。记得小时候,天天粘着娘亲,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人了。

      后来自己念书、弟弟们出生、家里生意蒸蒸日上忙得不可开交等,她自己就慢慢的退出了注意的中心点。没有怨念,因为理解。

      母亲这个人表面上很亲和,做街坊生意的,不是一锤子买卖,和气生财最重要,所以母亲这么多年来,基本没有和别人公开争吵过,还到处去做和事佬(按现在的说法,整一个热心的居委会大妈)。

      其实母亲骨子里是很要强的,当年从乡下嫁到城里来,虽然娘家也是当地的富家大户,怕女儿嫁入城里会被人看不起,所以嫁妆也很体面风光。但还是因为是乡下人,受了不少婆婆的气,也被经常别人看不起。

      等到分家后,母亲自己亲掌家庭大权时候,就开始雷厉风行的做起事来,拿出箱底的嫁妆私房钱、回娘家借钱等凑足钱。

      一狠心,盘下了县城里最繁华东街里的一个铺面,做起了布料和裁缝生意,刚开始不熟,就没日没夜的做,慢慢的局面打开后,就顺利多了。

      因为肯出高价,请的裁缝师傅眼界开手艺好;服装买的价格也优惠,城里很多达官贵人夫人小姐的,都喜欢跑到静慧家的店来订做衣服。

      后来静慧母亲自己也跟着学做裁缝,到现在竟成了个很有名气的裁缝师傅了,带着几个徒弟,整天忙忙碌碌的。

      由于敢往外佘货,底下好些镇子的裁缝店都来这里进布料,同时还了可以免费培训,学到很多新鲜款式。什么最新的马褂大褂、连襟对襟、旗袍什么,都能把最新的款式最快的做出来摆出来。

      因为静慧母亲自己跟着伙计去进货,不但到衢州义乌,还远远跑到杭州上海去,一呆就是一个来月,看人家的最新布料,看人家最新的款式,看大街上流行的款式,居然还跟上海的裁缝师傅学会了在纸上画样式。

      比如那时的上海女子,已经开始流行穿着上衣下裙,上衣有衫、袄、背心;款式有对襟、琵琶襟、一字襟、大襟、直襟、斜襟等;领、袖、襟、摆等处多镶滚花边,或加刺绣纹饰;衣摆有方有圆,宽瘦长短的变化也较多。

      另外连衣裙也开始零星的出线,上衣和下裙相连,在腰间紧缩,有的腰间加带袢,可束腰带。

      其中最为流行的就是旗袍,旗袍源自清代的衬衣和氅衣,刚开始时候,腰身较宽松,袖口宽大,长度至脚面,并作滚边镶边。

      后来逐渐改良,腰身、袖口相应缩小,长度缩短近膝;不过,当时女孩穿衣,尽量是不外露身体的,身体露出越多,就越伤风化。

      当时的旗袍,开叉是不准高过膝盖以上,开到大腿的基本不是【创建和谐家园】就是**。一直到民国二十年(1931年)以后,普通人才敢穿腰间紧绷贴身、两边开高衩的旗袍。

      旗袍的面料也多变,用纱、绸、缎、毛呢、棉布等制作;形式也多样,可变化成高领、低领、西式翻领、一字形平口领、方口领、圆领、u字领、v字领等。

      因此,静慧母亲成了县城里的“顶级时装设计师”,他们家店也成了当地的时尚潮流风向标,时不时的很多人来观摩学习;静慧母亲也不藏技,归门便是客,茶水点心招待,什么技术问题,都倾囊相助。

      走的路多了,见的人多了,阅历自然就丰富起来,人情练达的静慧母亲表面上和和气气的,其实眼睛可毒辣着,见面基本就能【创建和谐家园】不离十的看清来人的想法、品行等东西。

      27. 母亲的难题

      静慧母亲尽管历练出火眼金睛,不过,不该说的话,打死也不会说出口;见人说人话,见狗说狗话。

      那可是滴水不漏长袖善舞,毕竟这些生意场的,很多都是非富即贵的,一个都得罪不起,不然,分分钟会让自家店关门的。

      也就是这样,平时里暗亏吃的多了,表面上还得装着无所谓没关系,这人间世态炎凉经历多了,内心自然就冷多了、硬多了。

      表面上和和气气的,底下里能不吃亏就不吃亏,就算躲不过吃了亏,也要弯弯绕绕的从别的地方补回来。

      还好静慧父亲是个宽厚仁慈的老好人,对自己的老婆那是好的不得了,静慧母亲偶尔在生意上受气了,回来会把气撒在老【创建和谐家园】上。

      这俞先生倒是无所谓,被骂几句笑笑就过去了,这种高姿态的,不但不会损伤男人的脸面,反而更让人觉得有男人的大胸怀。

      当然,在有外人时候,静慧母亲那是极力给老公面子的,老公说什么就是什么,没得反抗(要反抗也要等到回家里再说)。

      夫贵,妻才荣;男主外,女主内;很多女人不知道,还以为自己驭夫有术,在外面,到处炫耀自己的男人有多听话,动不动不给老公面子;其实不然,女人不给男人面子,等于就不给自己面子。

      别人会觉得,你要是真的厉害,老公肯定也得厉害,你老公在你嘴里这么差,那也就配你这么差的老婆了。夫妻之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像静慧母亲这么精明的人,自然也知道这层道理。

      就这样和和谐谐的过了这些年,虽然有时候累点,但也平平安安相安无事,可最近有一件烦心的事,老是烦着静慧母亲,那就是女儿静慧的终身大事。

      想想也是,这么的一个精明的世事练达的母亲,对宝贝女儿未来一辈子的大事那更是上心,虽然来提亲的不泛有官府子弟、商贾贵人、饱学之士等,但目前都很难入母亲的法眼。

      这官府子弟的纨绔之气让人难受,要是他老子能一直得势还好说,儿子做个二世祖到终老也算是福气很好。

      可这个官场如战场,不是今天得势就是明天失势,官职掉了好说,脑袋掉了的也多的是,女儿要是嫁入这样的家庭,那岂不是很倒霉。

      到时候还会受牵连,可能还牢狱之灾。就算是没有这些,但让女儿跟一个整天无所事事整天遛鸟斗狗的生活,那也不是个事,这种纨绔子弟一旦家庭有变故,自己生活都不能自理,还求着他养家,怎么可能。

      而且这样的家庭,婆婆是官太太,那可是颐指气使惯了的,女儿嫁进去,那侯门深似海,还不被委屈死,我就这么一个女儿,不指望着她出嫁来显得父母很尊贵一样,只图她以后日子美美满满就行了。

      商贾贵人那些见不得人的烂事,静慧母亲那更是清楚,自己做生意这么多年了,难道还不知道,越富的人越吝啬,越看不起比自己哪怕稍微不富的人。

      对外人挑剔就算了,这些富人家对内人也挑剔得不得了,有几个钱,恨不得要全世界的好都归自己,稍微一点不好的,都难以接受。女儿这要是嫁在这样的家庭里,跟去做保姆有什么区别?

      女儿静慧要是一直跟着自己做生意,还好点,能对付这样的家庭;可静慧这孩子,一直对生意没有兴趣,倒是对那些书本本着迷,人情世故没得到什么锻炼,怎么是那种富豪家庭的对手,过去肯定被治得服服帖帖的。

      至于饱学之士,大部分都是酸腐之人,手无缚鸡之力,自己饭钱都赚不过来,却动不动放眼天下指点江山,空着肚子一派豪情的;让女儿跟这样的人天天饿肚子去风花雪月,作为做母亲的,很是不舒服。

      要是静慧跟自己一样,能赚钱养着自己老公,那也没问题;自己的老公俞先生现在还不是个读书人,不过他也不错,开了个私塾学馆,赚的钱其实也够养家的;可并不是每个读书人都能开学馆的。

      至于乡下的、穷人家的后生,静慧母亲那是根本没有列入准女婿的行列里,想都不要想,怎么可能,我的千金怎么可能嫁入那样的家庭,不行,绝对不行。

      反观静慧,由于静慧家的生意,本来在这个县城里上流社会里很出名,加上她本人长得漂亮,又能识文断字知书达礼,那可是个做儿媳妇的好料子啊。

      别瞧不起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那也是龙蛇混杂之地,也有大把的能人高人,这些精英中精英,眼光哪个不毒?

      那些个富家小姐个个公主病,持家不成败家有余;富人家的小姐,那从小在钱堆里长大的,不成势利眼的那是极为少数的,这种势利眼最可怕,你得势时还可以,失势时候跑得比你还快,临了说不定还踹你一脚,薄情最是势利眼。

      至于乡下农村的穷人家女孩,条件所限,没读过什么书,没见识过什么世面,成老婆了,带都带不出去,丢面子啊。

      最好的是像静慧这样的,殷实家庭出来的,知书达礼、温良贤惠;没有那么多的毛病,进得了厨房,出得了厅堂,坐得起书房;这才是上流社会选过日子的上佳人选。

      所以,前来提亲的络绎不绝,静慧母亲在城里眼面开,自然是知道谁家谁谁谁后生,可这些后生不是这个有问题,就是那个有毛病,就是看不上眼。

      可把静慧母亲愁的,要知道,现在这社会风气看起来还有点正派,这些个有权有势的人暂时不会明着来硬的,但也保不准哪天,哪个有权势的家庭硬来,这就不好说了。

      尽管静慧母亲对任何一家提亲的人都客客气气的,极力给足面子,尽量得不打破这个看似平衡的局面,但作为做母亲的,也希望早点能相中一个合适的后生,把女儿早日嫁出去。

      不怕贼多,就怕贼惦记;指不定这红颜会成祸水;所以静慧母亲就像咬着个烫手的山芋,吞也不是,吐也不是,愁死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13: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