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第1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每年暑假时候是农忙双抢时候,三狗已经十七岁了,小大人了算是劳动力了,得帮大人一起干农活,特别是抢收抢种的双抢。

      如火如荼的七月,一年中最毒辣的太阳就出现在这个时候,晒得稻子黄了,一捧捧的沉甸甸的,压得稻杆弯了腰。

      三狗家除了自家几亩田,也租了王明诚家好几亩田种,算一半是自耕农一半是佃户,家里他是老大,还有个弟弟四狗才十二岁,妹妹春花十岁。

      为啥叫三狗,因为他前面有两个哥哥,叫大狗、二狗,结果都夭折了,到他是三狗,三狗妈都怕孩子小名叫狗了,劝三狗爸另外取个小名,三狗爸坚持说,事不过三,还是三狗吧,结果三狗命硬,终于带大了,之后就有了四狗、春花。

      三狗妈要在家里做饭喂猪维持家务等,三狗家爷爷奶奶岁数比较大,只能做个帮手,这好几亩田,只有靠三狗爸一人为主,所以一到学校放假,三狗就急冲冲的赶回家帮父亲干农活。

      王明诚家虽是大户家庭,也算一半是自耕农一半是地主,也是要自己下地干活,只是不需要那么拼命劳累。

      这罗王两家交往得要从三狗爷爷辈说起,当年王明诚的爷爷是前清的举人,在外地做官,为人一身正气,与官场格格不入,只能被压在清水衙门里做个虚职,熬日子虚度光阴。

      后来实在是看不惯朝廷上下的腐朽,王家爷爷便辞官归里,过起东篱采菊、骑鹤耕读的世外生活,只是做官时两袖清风,积蓄几无,还好家里有些祖田。

      他们的故里,也就是江西信州府下的广丰县(现在是江西上饶市的广丰区),闽浙赣三省交界处,有人站在三省交界的廿八都枫岭关界石上转着身尿一圈尿,笑称一尿尿三省。

      三狗家还不在县城里,离县城有五十来里路,在乡下的罗城,这里四周高山,靠着武夷山东北段山脉,形成一个盆地,只有一条马路顺着河流出盆地,由于状似铜锣,所以就叫锣城地区,后来叫成罗城。

      罗城里有几十个村庄,三狗家所在的地方叫七都,所在的村子叫瓦村,百来户人以王、柴姓为主,三狗家姓罗,属于外来的小姓。

      三狗爷爷原先是明诚爷爷的随从,学了些拳脚功夫,一直跟在明诚爷爷身边使唤,后来一起回归故里,三狗祖上穷得一塌糊涂,明诚爷爷就拿出几亩田地送给三狗爷爷种地,算是安身立命。

      后来有了三狗爸和几个叔伯后,吃饭的嘴巴多了,田地不够了,就跟王家租田地种,明是租,暗地里也是半租半送的。

      当年种植水稻不像现在,有世界上优良的杂交水稻种子、有大量水库水渠保证水量充足、有化肥尿素等工业肥料、有敌敌畏六六粉除草剂等化学杀虫剂(当然现在这些大部分已经禁用了)。

      当年种植水稻大部分还是属于刀耕火种的原始操作,靠天靠人力;水稻种子采用上一季的稻谷,自己引水车水,肥料一般是自家的人猪牛羊粪等,除草靠人力,也就是“锄禾日当午”里的锄禾。

      在理想的状态下,在很好的风调雨顺下,江南地区一亩水田年产(早稻晚稻两季)700斤左右,除去留作的种子(五分之一)35斤左右,一亩水田年产665斤左右。

      一百斤稻谷去谷皮后正常是70斤,665斤谷去皮后能得465斤米,那时候的市面是米价大致每石(200斤)10元左右(银元),合计每斤米为0.05元,465斤米差不多是23元。

      注:石(dan第四声),一石是十斗,一斗是十升,一升装水大概是1公斤2市斤,谷子轻,装谷子为1.25市斤,一斗十升为12.5斤,一石十斗为125斤;不过在民国是16两秤,一升1.25斤折算为2斤,一斗十升为20斤,一石十斗为200斤。

      一亩水田的年租金是10元左右(根据泥土质量划分),但地主要给国家缴税,有田亩正税、省县税、附加税、浚凇经费、筑路经费、公安费、普教亩捐、地方辅助亩捐、保卫团经费和农业改良亩捐等十几个税,大致每亩的货币负担为大洋6元左右。也就是地主每亩田赚4元左右。

      明诚爷爷跟三狗爷爷说的就是明面上田租给你种,自己负责缴税了就可以了。也就是每亩缴6元左右税就可以了,这样下来一亩田产粮自己不吃可以赚16元左右。

      当然这些都是风调雨顺的理想状态下算出来,可那个时候哪有年年风调雨顺的?动不动水灾旱灾虫灾的,一年劳累下来,除了管自己嘴巴吃、留下种子、家用补贴外,基本赚不了什么。

      其他的佃户更艰难,到青黄不接时候,都要找些粗粮、红薯等来做辅食,碰上个天灾【创建和谐家园】,少了收成,只能欠租卖房卖地甚至卖儿卖女的。

      租种宗族里的田还好,都是乡里乡亲的,实在困难,有些地主会适当减免一些租金,一起熬过不利流年。

      那些外来的租田客就没有那么好了,实在没办法,只能抗着不交租金,可是地主不能对政府抗租不交税啊,最后没办法只好动粗。

      所以一般地主富人家和村里的族人都会花钱组织民团,来做这些治安事情,后来匪患兵患严重时候,民团更大的作用是保护宗族安全,大的组织自己【创建和谐家园】招兵买马的,做高墙碉楼等。

      三狗家和明诚家算是两隔壁,明诚家是砖墙屋,类似有高墙围起来的四合院,转过大门外的山墙,跨过高高的石门槛后,有玄关墙(雕花的石头屏风)。

      左右绕进后是一个大天井,四方的天井起着采光和疏通下水的作用,天井四角有出水口,再大的雨都没有听说过淹出水来,天井正中间有一个高大的石雕鱼缸,常年蓄水,为的是房子起火时取水救火用的。

      穿过天井就是厅堂,正中位置摆着八仙桌,桌子四周各摆着一个长条木凳子,桌子上席后面是半人高的长条香几(也称香案),中间位置摆放着香炉,重要节日或祭祀日要点香祭拜背后中堂墙上的祖先灵位。

      中堂墙上都有一个供牌,从左到右竖行书写三行字:“王门寿世宗亲,中宫福德土地,庆堂禄位高真”,第一个字是家姓,如果在另外一家姓陈的,那就是“陈门寿世宗亲”,后面两行字不变。

      从中堂高墙两边的门过去,就到了后厢房,一般是厨房。天井左右两侧的厢房,住着明诚几个叔叔家,明诚爸是长子,所以住在中堂右手边厢房,左手边为大边,所以左手边的厢房是明诚的爷爷奶奶住着。

      三狗爷爷当年随从明诚爷爷回来时候,没有祖屋,明诚爷爷就把自家祖屋砖墙屋外面右手边空地划给三狗爷爷,也帮忙盖起了一个小三架屋(三间房,左右两间卧室,中间厅堂及厅堂后面的厨房),房子后面加盖了个草棚,里面分有猪圈、羊圈、茅房(厕所)。

      就这样,三狗爷爷有屋有田,就有了安身立命的地方,三狗家就这样繁衍下来。只是一个外姓外来户,在村里能生存下来,也挺难的,还好有明诚爷爷一家护着,也算是平安无事几十年。

      就这样,两家走得特别近,孩子们串门玩耍很正常,三狗和明诚是同年出生,比明诚妹妹明月大一岁,所以三个孩子天天形影不离。

      2. 刀耕火种

      三狗父亲掐了颗稻子,放嘴巴里咬了咬,基本知道了稻子成熟几分,定了时间提前把田里水放干净;在头天晚上就趁着月光,加上爷爷父亲母亲带上已经回到家的三狗去先割稻子,弟弟妹妹让奶奶带着睡觉。

      为什么要头天晚上就割稻子,因为抢在白天毒太阳前多做一点,这个时候月朗星稀凉风习习,做起事来不是很累。

      三狗爷爷父亲割稻子用的刀是一种专门的镰刀,单手握的抓刀,短7字型,手全部包住刀背,刀尾是7字的尾,有带穿过系在手腕上,刀口是7字头,单手抓住刀口朝下,对着稻子杆根部一手抓着手腕一动,刀口就把稻杆全部割下来,刷刷的几下就割下几把稻杆,单手抓不完稻杆就递到左手来拿着,够一大把就放在地面上,这样割稻子很快,也不是很累。

      三狗和母亲用的是正常的柴刀,是长7字形的,不过是大很多,有木柄的,要双手割稻子,左手抓着稻杆的中部,右手持着柴刀木柄,对着稻杆根部割去,连着割五六把,等左手抓不住稻子,就放在地面上。

      割下来的稻子每一捆要交错开一点叠放,堆到半人高再放第二堆,成一线排,这样第二天的打谷机就可以一路打过去了。

      当时用的是农村老式的打谷机,其实就是人工脱粒机,用木板做成一个长方的大木斗,前头装上打上铁丝钉成的齿轮,脚踏着把打谷机的齿轮转起来,双手抓住一把稻杆,把稻子放在飞转的齿轮上,稻子就被刷下来了。

      就算是这样的打谷机,在当年也属于高科技产品,并非每家都有,需要借用或租用的,实在用不起或没有的,只好采取最原始的脱粒方法,就是把整颗稻谷放在晒谷场上晒干,用个大大竹竿或木块来打击稻穗,使其脱落,这样的方法,稻谷里的沙石就很多,卖不出好价格,自家碾出来米也会有一些沙石在里面,煮了饭吃咯牙。

      三狗村里没几架打谷机,都是东家的,所以得要匀好时间来用。三狗也去一边脚踩一边抓住稻禾来打稻子,开始觉得很好玩很威风的样子,那稻禾被飞转的齿轮一扯一扯的,稻子飞溅,齿轮被稻禾一放就慢下来,脚上就得使劲踩,时间一久三狗就力气不支了,大人嫌他慢耽误时间赶走他,很多家在排队等着用打谷机呢。

      打谷机打起来稻子四处飞溅,为了不让稻子溅到外面地里浪费粮食,就在打谷机上面加了个竹编的罩子,这样飞溅起来的稻子都挡住不再飞出去了。

      但还是有偶尔的谷粒飞溅出来,听说有一年村里银凤她爹在打谷时候,一粒稻谷飞溅到他的眼睛里,停下来自己怎么弄都没有办法把稻谷弄出来,越来越难受。

      找人掰他的眼皮想把稻谷抠出来,没想到人的眼皮力气那么大,几个汉子都没办法,拿水洗、冲眼睛等办法都没用,来福他爹是乡里的土郎中,用细小的竹夹子也没有办法夹出来,还把银凤她爹搞得跟落水狗一样筋疲力尽。

      实在没办法了,银凤她爹就犟了起来,老子不治了,那只眼睛外面肿得像个粉红的大桃子,还不时流着眼水,这“蛮牛牯”也是条汉子,该吃吃,该睡睡,该干活干活,一只眼睛也能活。

      没想到过了段时间,那只眼睛长出了一个稻子芽出来,顺着芽一拔,居然把那稻子【创建和谐家园】了,那稻子在眼睛里发芽了,真是奇事,没两天银凤她爹那个大桃子眼睛就消掉了,完好如初。

      ……

      三狗刚开始割时候还挺快的,每次算好六把稻子,从右边一连割到左边顺势一放,第二回时候也是六把放在之前的六把上面,刚好是一大束,刷刷的一路割了半垄过去,时间一长就不行了,累得直喘气。

      稻子叶子边上有小小的锯齿,不停的打着三狗的左手臂,左手臂上都开始【创建和谐家园】辣的红肿起来,只得放下袖子挡着。弯着腰闷着头双手不停的用力,稻草里空气不畅,气闷胸闷,稻草里很多虫子都被赶的飞起来,飞得一头一脸的,累得割一会歇一会。

      父亲倒是慢条斯理,不快也不慢,也不休息,一直就一个速度,很快就把三狗拉在身后了,也不催三狗,一直忙到二更时分,村里狗都不怎么叫了,才收工,几个人到溪边,【创建和谐家园】衣服下水好好的洗了一个澡,回到家喝了口水后,三狗一沾上枕头就沉睡过去了。

      第二天刚蒙蒙亮,夏天天亮得早,三狗还没睡舒服,就被父亲叫醒了,母亲已经把早饭做好了,是干饭配菜的,不是平常的稀饭,因为饭后得赶早上的清新空气去多割些稻子,所以要吃些能扛肚子的干饭。

      饭后三狗和父亲到田里接着割稻子,一直到太阳慢慢升起来,巳时日上三竿了,才回家避开午时最毒的太阳,午饭午休后,再去一连割到天快黑才回家。

      同时也请了人手抬来借的打谷机,两人一边踩踏着一边打着稻子,木斗差不多装满了新鲜的稻子,得要盛出来,装在箩筐里,一担一担的挑回到晒谷场上。

      母亲已经在晒谷场上铺好晒谷的“垫”(竹编的大席子),稻子倒在大竹席上,母亲用竹耙子耙开,把连带着的稻禾耙出来,过一段时间耙一下把稻子翻一下,充分的晒干,太阳下山时候才去扫堆起来,装在箩筐里挑回家。

      每到上午下午的中间,奶奶带着弟弟四狗妹妹春花挑来一些饭食,算是打尖,一般是手工宽面下酸菜辣菜,大家停下来洗个手,坐下来稀里哗啦的吃上两碗,又有力气干活了。弟弟妹妹在家不吃,偏要在田间地头和大家一起吃,还吃得特别香,觉得挺新鲜的。

      请的人也是本村的劳动力,互相请来请去的,有时候工钱对消了就可以了,但请人干活是要包一天饭的,说好的人工早上到家里来,一般是要吃干饭的,干农活稀饭不顶肚子。

      午饭晚饭是极为丰盛的,饭管饱,菜有荤有素,最少要有大块猪肉,不然会被人说小气闲话的,有的人家还要杀鸡宰鹅的,午饭酒不能喝多,下午要接着干活。

      晚上手工后,各自回家洗澡,换身干净的衣服来吃晚饭,晚饭是要多喝酒的,东家要不停的劝酒,有喝醉的都有,没事,睡一觉第二天就没事了。

      双抢是抢收抢种,所以会提前辟出小块田种秧苗,早稻一收,马上就得耕田种晚稻的秧苗,因为不是每家都有牛的,所以有牛的家就接耕田的活,稻子一收上田,就得要安排耕田。

      三狗家请了二毛他爹来耕田,她们家专门养了一头大水牛来耕田的;第二天一早,二毛他爹就赶着牛来三狗家吃饭,也是干饭有菜,要另外要给牛准备吃的,除了草外还要准备糠伴米饭,这样牛才吃饱好有劲干活。

      先是犁田,牛在前面拉着三角尖的铁犁,人在后面一手握着木头的犁把,一手拿着竹稍鞭子,嘴巴喊着指挥牛专门的号子,要牛往前走喊“嗨”、停下来喊“哗”,都是一个音,到耕种时候,畈上唤牛的号子此起彼伏。

      哪头牛被选中做耕牛,在牛犊时候就要开始训练,不听话就会被打,直到完全听从主人指挥才算合格。在农村里大部分的牛都要被训练成耕牛,水牛基本上都是,水牛性格温顺,黄牛整天在山上跑,性格会暴躁些,经常看到两头黄牛牯在砰砰响的顶头斗牛,所以做耕牛的不是很多,会当成肉牛卖掉,也有很多健壮的母黄牛被训练成耕牛的。

      农村里养牛喜欢养母牛,不用花钱请人【创建和谐家园】,性格温顺好训练成耕牛,更主要的是会生牛崽,牛崽是可以卖钱的,二毛他们家就养了一头母的大水牛,生了好几头小牛卖了,全家把它服侍得好好的,又耕田的又生崽的,顶好几个劳力。

      一到大夏天,三狗他们经常让二毛把大水牛拉到大水塘里,大家一窝蜂的爬上水牛的背,那水牛在水里力气真大,驼一背的孩子还能游到对岸去,听说在水里力大无穷的抓人水鬼都拉不动大水牛的脚。

      说起二毛,还有件趣事,又一次二毛拿着柴刀牵着牛绳去山边放牛,柴刀一般是拿来割一些长草,放牛背上背回家,晚上可以丢牛圈里给牛加餐。

      二毛那一次一边放牛一边走着,突然边上草丛两边一分,飞来一个不知道什么小野兽,直接冲他身上撞来,吓得二毛一大跳,没想到是一只肥肥的傻兔子,直接撞二毛手里的刀背上,一下子就死了,白捡了一只肥兔子回家。

      说回到牛,牛是农民主要的耕种工具,很多人一家靠一头牛养活着,所以一般很少杀牛和吃牛肉,除非生病不治、摔倒受重伤或是祭祀需要才会杀牛。

      村里老人说,牛是知道自己的死期的,被杀前都会掉眼泪,大颗大颗的眼泪滴下来,看得人心软下不了杀手,就会用布蒙上牛眼睛或是牛头,也有人说杀牛的怕牛下辈子来找他报仇,才会给牛蒙上眼,让它不知道是谁杀的。

      早饭后,二毛他爹背着铁犁,牵着水牛到了三狗家田边,先给牛套上牛嘴封,牛嘴封是竹编的牛笼头,罩住牛嘴,不让它吃田边的菜或草,专心一致的耕田。

      赶牛下田,系上铁犁,从外围绕着水田耕田的,然后逐步把圈耕小,耕田时,三狗带着弟弟四狗妹妹春花拿个罐子跟在犁后面,不停会有泥鳅黄鳝给翻出来,赶紧用手捡了,多是时候能捡到够几餐菜。

      捡了泥鳅黄鳝拿回家先放在清水盘子里养一两天,主要是让泥鳅黄鳝吐掉嘴里的泥沙,然后放开水里一烫死,捞上来剥了肚子去了内脏,煎炒都很香,一般煎了拿来煮豆腐或粉皮比较多,肉质滑嫩鲜香可口;也有熏干晒干后,用油炸下或是炒辣椒,来下酒,也非常下饭。

      第一道犁田后,接下来要耙田,耙是用木头做成一个长方平板,地下安上前后两排刀,前排和后排的刀错开,前面牛拉着,人站在耙上面,下面的刀就把泥土割成一块块一缕缕的,再进行横着对角来几道,把泥土割成碎片了。

      耙田虽然不像耕的时候那样费劲,牛也可以轻松一点了,但是技巧性还是很强的,人需要站在耙上,得控制好平衡,站在上面就会很从容,向牛发号施令,该走就走,该转弯就转弯,就像驾着牛车在水田里坐船一样。

      三狗求着二毛他爹,让他试下,一站上去,又惊又怕的,生怕掉下去被耙下面的刀割到脚,可又觉得在上面被牛拉着很舒服,一般大人是不会允许孩子这样做的,除非要学这门技术才会放开让他去做。

      玩一会儿,二毛他爹就让三狗下来了,说,三狗你不要学这些劳累的活了,你那么会读书,给你家考个状元回来,到时候啥事就不用干了……

      最后一道是耖(chào)田,耖高一米左右,宽一米五左右,上方是手握的横柄,底下是一排整齐的大铁钉,牛在前面拉着,人在后面双手握着耖上面的横柄,用长长的铁钉在水里面把泥浆再梳理几次,让泥土变得更稀疏,也把整块田的水底下都推得跟水面上一样平,就可以等着播种了。

      但要是没耖平,或者没有把土块都耖碎了,就会影响水稻的种植和生长,因此耖田也是很考验力量和技术的,刚开始第一遍,得用力将钉子摁得深一点,让底下一些还没完全疏松的土块都翻一遍.

      得要控制好耖田的角度,太直就会没什么效果,太斜了,牛拉起来就会很费劲,整体都翻过一遍后,就可以耖的浅一点了,再将一些比较大块的草根等不易弄碎的垃圾都耖出来,整块水田就既疏松又平整了。

      耖田时候,三狗他们被安排去拔秧苗,双手配合着,右手去抓住秧苗的根部拔,左手接着,一次不能抓太多,不然会拔断了,拔了一大把就用棕树叶子撕成的丝来绑起来,丢到岸上沥干就挑到水田里插秧了。

      秧苗必须是在水田里,有的人会拿个长脚凳子去坐着拔,这样就轻松很多,三狗觉得这倒不是很累,讨厌的是蚂蝗,秧田里有很多蚂蝗,这种东西一条一条的软软的,被叮住了就吸住腿不放,吸血,一下子还扯不下来,扯下来一条又有一条游来叮你,很烦人。

      一般人会拿点石灰放在盒子里,抓住一条就扔进石灰盒子里,蚂蝗很怕石灰,掉进石灰里马上就吐血吐水死了,不然就算把它身子扯断几截,掉水里就会活成几条,生命力很强。有的讨厌的还趁你不注意,一直爬到你大腿跟【创建和谐家园】里去吸血,好恐怖的样子。

      拔了秧苗,就装在畚箕里挑到水田去,先打秧,就是把一把一把绑好的秧按预估好的距离扔到田里去,这样插秧的人插完一把,刚好就续上下一把。

      三狗也会去插秧,插秧是倒着走的,先会有个插秧高手在田里中间插一垄标准的示范秧来,然后大家对着这垄标准来插。

      秧苗一般是二三根为一簇,拇指食指中指三个指头拿着根须,插入泥土里,松手时候手腕一动手指一带,带动一点泥土护着刚插下去的秧苗根部。

      每一簇秧苗之间的距离是固定的,呈正四方形的匀开,因为要预着以后除草的耙子的宽度,距离太窄了,耙子除草时候进不去或是会把稻禾挖死,距离太宽了浪费田地,会少些收成。

      最后一垄秧插好后,三狗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可以休息几天了,这活干的,连续的高强度,肯定比读书累多了。

      3. 被挟持私奔

      在耕田的午饭晚饭时候,都要请耕田家放牛的小鬼(小孩)来吃耕田饭的,三狗叫上二毛一起来吃饭,这种饭二毛估计吃多了,或是被他爹训多了,整个吃饭间都很得体。

      小孩不能喝酒,二毛勺一碗米饭一上桌就闷着头吃饭,端饭拿箸(筷子)夹菜也是夹面前的素菜,东家看到这么懂事的孩子,一般会给他夹肉布菜。

      二毛吃两碗米饭,每碗饭只吃一块肉,其他是素菜,东家夹多了的肉,他会把肉夹回去不吃,自然会得到东家几声赞叹,二毛他爹这时候就假装没看见一样,其实是很满意的,脸上有光。

      当然,村里大部分孩子去别人家做客吃饭都是这样的,大人们酒还没过三巡,小孩子就吃饱下桌了,吃太久霸着桌子会被人不齿的。

      三狗和二毛一吃饱就溜下桌子,另外约上隔壁家的明诚,还有来福等孩子,跑到村里的泉水塘去洗澡。

      泉水塘很奇怪,不在山里也不在山边,在村里田畈中间,水塘底下有几股泉水常年不停的冒水,所以水清如碧。

      这水夏天清凉,冬天水温还冒着热气,村里的妇人们就提着衣服来洗,不冻手,夏天就不会来洗衣服了,因为成了男人们专有的浴场了。

      村里叫洗澡不叫洗澡,叫洗浴,小孩子则不管洗澡洗浴,主要是玩水游水,三狗他们这些孩子很小就无师自通的学会了游泳。

      一般是一双手趴在岸边,双脚打水,慢慢得松开手,如果下沉就再次扶着岸边石头,持续练习多次,自然而然某一次身体就浮起来了。

      大夏天里,三狗明诚他们和小伙伴们一起,专门在大人们午休时间溜出家门,头顶烈日,直奔冰爽的泉水塘去,一个个全都脱的光溜溜的,在凉水里泡着玩着,这里,简直是孩子们的天堂。

      夏天里泉水塘的水太冷,人潜在下面有时候会冻得直打哆嗦,赶紧爬上来晒会太阳;三狗他们一个个晒得黑不溜秋的,主要是在游水时候【创建和谐家园】衣服晒的。

      晚上没太阳,有的人还不敢跳下去,只在岸边拿毛巾蘸水擦身子了事。三狗他们孩子身体是元阳,阳气足,所以像鱼一样在水里游来游去,好惬意。

      在小泉水塘学会了点游泳的技巧后,就会在大水塘里卖弄,潜水的一潜潜到对岸去,踩水的把双手举到头顶,直挺挺的踩到对岸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22:3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