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第3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当然,此时的张弛及王麻子等人还不知道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在司令部那解决了。

        工兵团在凌晨的雾汽中又行军了一个多小时,最终还是不得不停了下来。

        原因是空中已经出现了日军的侦察机,而此时的工兵团却是拥有三十余辆汽车、一百多辆坦克另四十余辆装甲车的部队。

        这么大的一支车队白天在公路上行军很容易引起日军侦察机的注意并招来敌人的轰炸,谁都不希望好不容易才从英国人那抠下来的装备转眼间就成为一堆废铁。

        要将这些坦克和装甲车隐藏起来也并不是件难事,工兵团嘛,尤其这其中还有个木头营长,于是很快就搭起了一座坚固的小木桥通往路边的竹林,坦克再在前头一推……竹林就被辗开了一条路。

        这片竹林足足有几百亩,战士们十分轻松的就将坦克、穿甲车之类的藏在其中并就地取材用枝叶为坦克做好了伪装。

        王麻子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台与上峰联系。

        不一会儿王麻子却收到两道命令:

        一道是杜聿明以第五军军长的身份发来的,命令工兵团赶往曼德勒待命。

        另一道则是林尉以参谋团团长的身份发来的,命令工兵团赶往平满纳配合200师作战。

      第九十四章 规矩

        这一来王麻子就大感头疼了。

        服从林尉的命令赶往平满纳吧……王麻子又深知林尉只是个纸上谈兵的人,服从他的命令很有可能会打乱杜聿明的全盘战略。

        服从杜聿明的命令赶往曼德勒吧……可林尉又是参谋团团长,这个参谋团是代表蒋介石在缅甸指挥的,不服从他的命令是要被杀头的。

        于是王麻子想了想,就把参谋团的命令转发给杜聿明。

        一直等了半个多小时,王麻子才收到杜聿明的回电:“服从参谋团的决定!”

        虽然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王麻子却知道上峰在战略上肯定是出现了分歧,否则不可能会有两条不同的命令落在工兵团身上。

        这在战时是很严重而且也不应该出现的事情,此时的工兵团还好,他们是躲在竹林里等天色入黑了再行军,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回电然后再等待上峰修正命令。这要是正在打仗的部队,突然接到两道完全不一样的命令……哪里还有时间等,就只能看情况选择其一来服从了,而这不仅会浪费战机,一个不小心还会出大乱子。

        但王麻子也不想考虑太多,上峰的事就让上峰自己解决去。现在既然杜聿明妥协了,那就制定了一个前往平满纳的计划并派出几支部队驾着装甲车做好侦察工作并沿路占领要点。

        于是张弛也就知道了工兵团即将赶往平满纳,这没什么好意外,原本工兵团也就是计划赶往平满纳与200师汇合,而且张弛也想当然的以为……在得到右翼的英军已经撤退的情况下,平满纳会战已经不可能进行了,此时的国军在平满纳的部队应该已经进入层层阻击逐步兵退的阶段。

        但后来张弛才知道事实并不是这样,而这一点……也正是杜聿明与参谋团在战略上有分歧的地方。

        这些都是后话。

        此时的张弛正坐在由柔软的竹枝铺好的地上享受着英国佬的牛肉罐头……自从工兵团进入乔克巴当与英军合作之后,好处之一就是伙食补给由英军提供,而英军提供的伙食就是牛肉罐头和压缩饼干。

        当然,这其中也有日军的压缩饼干……工兵团在路上缴获了几辆日军的补给车,其中就有许多压缩饼干,因为图新鲜,战士们就各样抱了几箱分了。

        这些玩意也许对英国兵或是日军来说可以说是司空见惯了,但对中国士兵来说那就是一种奢侈,甚至还有许多兵把这些东【创建和谐家园】着揶着不舍得吃……

        这其实有些好笑,打仗的兵,都不知道自己还能活多久,这藏着揶着留给谁?

        但张弛却很能理解这部份战士的心理……那都是给饿怕了的,藏着点粮食心里踏实!

        “英国佬和鬼子为啥都带饼干上战场?”小浙江一边大口大口的啃着饼干一边含混不清地说道:“不过这玩意还真好吃,要是能天天吃上就好了!”

        “这你就不懂了吧!”老班长是个老兵,多些见识,他扬了扬手中的压缩饼干回答道:“这玩意啊,一是不重可以带上很多;二是不用煮;三是不会被雨水淋湿……带着它上战场那可省下不少麻烦!”

        “哦!”闻言众人不由恍然大悟。

        “不过,这小日本的饼干里为啥又喜欢整上这糖豆哩?”同乡人拿着日军的压缩饼干【创建和谐家园】。

        “这还用问!”流氓一边朝着一罐牛肉猛攻一边满嘴油的回答:“小日本想在临死前吃几块糖呗!”

        “哄”的一声,战士们全都笑了起来。

        张弛不由摇了摇头,作为半个军迷的他知道,日军之所以会在饼干里加入这酸甜味的糖豆并不是因为嘴馋,而是出于实际考虑。

        这个实际就是压缩饼干又干又涩,在缺水的情况很难下咽。这一点对于日军来说尤其常见,因为他们的军队经常在十分恶劣的环境下作战,缺水对日军来说那是家常便饭。于是日军就想了一个办法,在压缩饼干内加了酸甜口味的糖豆……这糖豆的酸味可以【创建和谐家园】唾腺分泌口水,使压缩饼干食用起来不是那么困难。

        当然,这一招英军是用不上的,一方面他们的部队一般不会出现缺水的情况,另一方面,万一缺水的话英军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像斯科特那样选择投降。

        吃饱喝足了,张弛就找了个地方拿着卷成一团的竹枝垫在突起的树根上就躺下了。竹林里到处吹着微风,阳光也若有若无的从竹叶间透下来,倒是个休息的好地方,这才躺下没过一会儿张弛就有些迷糊了。

        混沌间,张弛隐约听到些嘈杂吵闹声,不由好奇的扭头一看,却见流氓和几个兵正用麻袋套着小牛一顿拳打脚踢。

        大牛慌忙跑上前来护着麻袋里的小牛叫道:“弟兄们,手下留情,手下留情!俺兄弟俩不懂事,弟兄们大人有大量……”

        “住手!”张弛立时就坐起身来喝止了流氓等人的动作,当他看到参与者还有小浙江和同乡人时心下就不由一阵疑惑,要是流氓会因为什么事【创建和谐家园】那还正常,但是小浙江和同乡人……

        “排长!”老班长在一旁小声解释道:“这是不成文的规矩,对付当逃兵的新兵!”

        “哦!”闻言张弛就明白了,原来是针对小牛之前在宾河渡口那一仗中想要逃跑的举动。

        这规矩吧,说没必要却又有必要,毕竟如果是用军法来处分的话那就不是一顿拳脚这么简单了。而这时【创建和谐家园】的部队又多,做逃兵的也多,上峰根本就处理不过来,于是部队里兵就用这方法对付。

        “行了行了……”张弛朝流氓等人一扬头,说道:“差不多就可以了!”

        “是!”

        “是!”

        ……

        “看好你的弟弟!”劝退了流氓等人,张弛就对大牛说道:“否则下次就不只是这样了!”

        “是是……下次不敢了,下次不敢了!”大牛忙不迭的应着。

        张弛重新躺回去翻了个身,身后就传来小牛的低声哭泣。

        张弛想去说些什么,但想想又狠下了心对其不理不睬。

        张弛知道,小牛是长期在大牛的保护下长大的,这使他虽然跟大牛是双胞胎,但性格却相对来说懦弱没主见,如果不给他点苦头吃,只怕很难适应这个残酷的战场。

      第九十五章 平满纳

        接下来的行军进行得十分顺利,毕竟工兵团是选择黑夜行军而且日军的注意力都集中了位于平满纳的第五军主力上根本就无暇顾及工兵团的动作。再加上工兵团的侦察工作十分倒位,于是逢山过山逢水趟水,在一夜马不停蹄的赶路下终于在第二天天色将亮时赶到了平满纳。

        车队一进平满纳张弛就感觉不对劲了。

        事实上,在车队还没进入平满纳时张弛就已经隐隐察觉到了什么……如果此时第五军主力是在撤退的话,那应该已经撤出平满纳城区了,而此时工兵团的行军方向还是城区。

        唯一解释得通的,就是第五军还没有撤出平满纳。

        初时张弛还以为是第五军撤退速度比较慢,毕竟为了准备平满纳会战,第五军已经在平满纳储存了一定量的战略物资。但是直到车队进城后张弛才发现事实完全不像自己想像的那样……平满纳到处都是一队队跑过的士兵,一辆辆满载着弹药的汽车鸣着刺耳的喇叭焦急的在街道上穿梭,城外炮声隆隆杀声震天,半点都没有撤退的样子。

        “长官!”带着疑惑,张弛朝正跑过身边的一名军官问道:“外面情况怎么样了?”

        张弛当然不能问为什么第五军还没撤退,这在战时会被当作扰乱军心而杀头的。

        “已经打下382高地了!”张弛得到这样的回复:“很快就要打512高地了!”

        闻言张弛不由浑身冰凉,听那名军官的意思……第五军不但没有撤退反而还是在进攻!

        为什么会这样?明知道英军已经撤退右翼已经暴露在日军的兵锋之下,为什么还不撤退?不仅不撤退反而还选择进攻?!

        张弛猜的没错,第五军的确是在朝正面的日军进攻。

        之所以会这样倒不是杜聿明不会打仗,而是杜聿明也无可奈何。

        事实上,在知道右翼英军已经撤退并在仁安羌被围困的消息后,杜聿明在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判断,那就是平满纳会战已经很难实现了,此时应该退守曼德勒、堂吉(又名东枝)一线保证中缅公路也就是远征军的回国之路不会被日军切断。

        但问题是有几个人并不同意这么做。

        首先是英国方面,英军在西线仁安羌已经被围了,他们更希望的是中国军队在中线多挡一挡日军,甚至还能分掉西线一部份兵力去包抄平满纳,这样西线的英军才能跑得更安稳。

        其次是美国方面,美国的利益决定了史迪威更希望中国军队能与日军打大战、打消耗战,以此来消耗掉日军有限的战争能量使日军在太平洋方向的进攻后继无力。

        客观的说,这两个方面的因素都有些微不足道,因为此时的杜聿明已经看清了英国人的嘴脸,同时也在同古战役时就与史迪威意见不和闹翻了。所以英、美两方面的因素根本就不足以影响杜聿明。

        但问题是英、美两方面能影响罗卓英。

        尤为重要的还是,以林尉为首的参谋团也站在罗卓英一边。

        其实林尉并不是站在罗卓英一边,而是他也有他的考虑。这个考虑往简单里说就是“好大喜功”。

        往详细里说,就是林尉这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参谋团团长,在办公室里看着地图后觉得……西线英军虽然溃退了,但问题不是很大嘛,一个工兵团就能把日军打得落花流水让33师团死伤惨重。何况这支日军还要追击英军,能分多少兵力来夹攻平满纳呢?!

        要知道在平满纳的可是第五军主力,第五军足足有四万多人呢,而且装备精良有重炮有坦克,对付日军两个师团也不在话下。

        至于东线的日军56师团,那就更不用担心了,200师撤退时一路破路炸桥,日军一支数万人的部队料想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赶到!

        这一点倒也不怪林尉,因为从常理上估计的确如此,但问题就是日军56师号称“丛林战之王”不是没有原因的,而且56师团还有缅甸独立义勇军在前头给他们宣传,于是一路上有缅甸百姓为日军铺路搭桥甚至准备好食物,以至于日军56师团在完全不需要后勤的情况也能畅通无阻的一路高歌猛进。

        考虑到这些因素,林尉就决定继续平满纳会战,让第五军用最短的时间尽快吃掉正面的日军55师团,这样一来远征军就在他林尉的指挥下英勇的战胜日军于是他也就可以功成名就了。(注:此时远征军还不知道正面有日军的两个师团,也就是55师团和18师团)

        然而这还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因为杜聿明知道战场形势对远征军来说已经汲汲可危了,他不能让远征军十万官兵冒这个险,于是越级写了一份报告给蒋介石将战场形势说清楚。

        但这份报告却没有到蒋介石手里……被好大喜功的林尉通过关系给压下了,蒋介石得到的是林尉的报告,那措词自然是完全倒向另一边,让蒋介石觉得平满纳会战的形势一片大好,再加上蒋介石本身也想打一个漂亮仗提高自己或是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于是大笔一挥:继续平满纳会战!

        史迪威的命令可以不听,罗卓英的命令可以不听,林尉的命令也可以不听,但蒋介石的命令却不能不听,于是最终杜聿明只能妥协。

        妥协的结果,就是平满纳会战继续打,张弛的苦心也就落空了。

        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

        这下张弛就慌了,因为他知道就在第五军在中线朝日军55师团防线进攻的时候,日军56师团已经在东线直插远征军的后路,而驻守在东线的第六军也就是甘丽初的部队根本就不堪一击。

        这将直接导致远征军失去后勤补给甚至被切断了回国的退路,如果让战局发展到这一步,那么远征军像史上败退野人山几乎就可以说无法避免了。

      第九十六章 第六军

        甘丽初的第六军要真说起来其战斗力不差。

        当然,第六军的战斗力是不能和第五军比。

        但第六军也没到面对日军一个师团就一击即溃的地步,这其中尤属93师。

        93师原本是第五军的一个师,在组建第六军的时候就将这个师从第五军里调了出来并以其为基础组建了第六军。

        说起这个93师,那在现代可是鼎鼎大名的。

        其之所以有名,并不是说它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打得多好,虽然它打得的确不错,甚至在缅甸战场上整个第六军全线溃退的时候,93师还有许多官兵在没有上级的指挥下自发组织沿途抵抗日军的进攻,只不过这样的抵抗因为没有别的部队配合也没有后勤补给,所以起到的作用并不大。

        后世对其耳熟能详的原因,是【创建和谐家园】败退台湾之后在大陆留下许多部队,这些部队要么被消灭了要么就被收编了,只有一支部队例外……这支部队就是93师,他们逃到了金三角地区并且在艰苦的环境下生存了下来,这就是著名的“异域孤军”。

        由此可知第六军的战斗力并不是一地鸡毛。其在日军第56师团的兵锋之下几乎是一触即溃,有其客观的原因也有主观的原因。

        客观的原因就是从毛奇沿着公路往北到远征军的物资集散地腊戍,那是上千公里的禅邦高原,一路都是崇山峻岭交通十分困难……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远征军高层指挥一直以为日军56师团不可能那么快就兵临城下。

        按说这样的地形在军事上应该更利于防守。

        话是这么说没错,但上千公里只安排一个军防守,而且还是不知道日军会从哪个方向进攻的防守。于是就这里一个连那里一个营,一个军的三个师是分散的,师里的团也是分散的,团下的营也是分散的。

        更要命的还是这片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这就使得各个高地之间无法迅速支援,于是当日军56师团上来的时候,在同一时间里,几乎就是以一个师团的火力和兵力打远征军的一个营或是一个连,那不败才是怪事了。

        主观人为的因素那就更多了。

        指挥不力【创建和谐家园】不当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上千公里防守不过来,那完全可以在某个军事要地同时也是日军的必经之路防守,比如东枝、再比如大后方腊戍,但甘丽初却并没有这么做。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0 17: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