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战隋》-第3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杜、辅二人亦很急切,做为斥候,他们有责任在第一时间把蒙山及其周边的军情送回去,尤其徐州义军进入鲁郡,更是一个天大的消息,但那位威猛的白发帅并没有放他们离去的意思,这令二人十分忐忑,惶恐不安。

      一路行去,看到一队队身穿黄色鹰扬戎装的义军将士正全副武装地向辕门方向走去,营寨内的气氛因此很紧张,似乎有重大行动即将展开。杜、辅二人面面相觑,暗自惊凛,难道彭城的卫府鹰扬追上来了?如果徐州的鹰扬府军队大量进入鲁郡,必将危及到长白山义军的生死存亡。

      进入帅帐,帐内卫士正在匆忙收拾东西,很显然这支军队要连夜开拔了。

      李风云站在地图前,负手而立,一袭白袍,白发披散,豪放不羁,渊渟岳峙,其威猛霸气如出鞘之利剑,扑面而至,咄咄逼人,让人倍感紧张,怯畏难当。听到徐十三的声音,李风云稍稍转身,冲着杜伏威和辅公祏微微一笑,然后招了招手,示意两人走到他的身边。

      “今夜,某就要率军离去。”李风云抬手指向地图上的蒙山,“某的目标是蒙山,在蒙山立足,在蒙山安身立命。”

      “彭城的官军追来了?”杜伏威几乎是不假思索地问道。

      李风云轻轻点头,“彭城有左骁卫将军董纯,是一员百战老将,虽然某侥幸从他的围追堵截中冲了出来,但董纯岂肯善罢甘休?某的将士没日没夜狂奔近千里,精疲力竭,更严重的是粮草不继,一旦在鲁郡陷入官军的包围,必然崩溃,所以,现今某的军队若想生存下去,唯一的办法便是挺进蒙山。”

      这个道理很浅显,杜伏威一听就明白,也很理解,虽然之前他曾有过一丝期待,期待白发帅能带着他的军队北上汶水,帮助王薄和长白山义军从官军的围追堵截中杀出一条血路,但事实是不可能的,白发帅和他的军队并没有摆脱官军的追杀,稍有不慎便会陷入官军的包围,有全军覆没之危,所以李风云只能带着他的军队上山躲藏,暂避风头。

      只是,李风云上了蒙山,躲起来了,从彭城追来的官军却不会跟着上山追杀,相反,他们会直杀汶水一线,与齐鲁两郡的军队联手剿杀王薄和长白山义军。官军的任务是戡乱剿贼,只要剿了贼,那就算完成了任务,对上面也好有个交代。如此一来,王薄和长白山义军若想突破官军在汶水南部的阻截就难上加难了,他们挺进蒙山的希望会因此而变得十分渺茫。

      ¡°Ä³µÄÊ×ҪĿ±êÊÇÀÅç𿤵Äò§ô§³Ç¡£¡±Àî·çÔÆ¿´Á˶ŷüÍþºÍ¸¨¹«µuÒ»ÑÛ£¬ÑÛÉñϬÀû£¬ËÆÄÜ¿´´©ËûÃÇÐÄÀïµÄËù˼ËùÏ룬ָ×ŵØÍ¼¼ÌÐøËµµÀ£¬¡°ÄÃÏÂÁËò§ô§³Ç£¬Ä³²¢Ã»ÓаÚÍÑΣ»ú¡£ÄãÃÇ¿´¡­¡­¡±Àî·çÔÆÔÚµØÍ¼Éϵã³öÁ˱å³ÇºÍ·Ñ³ÇµÄλÖ㬡°Ä³½«Ãæ¶Ô³¿¤ºÍÀÅçð¿¤Á½¿¤¹Ù¾üµÄÄϱ±¼Ð»÷¡£¡±

      杜伏威和辅公祏连连点头,表示理解李风云的艰难处境,同时对李风云放下统帅的架子,像兄弟般和颜悦色的对待两个友军小斥候,并详细解释不能北上支援的原因,心怀感激。

      不过让他们疑惑不解的是,李风云有必要自降身份如此礼遇两个章丘土混混,甚至还向他们透漏重要的军事机密?退一步说,就算李风云深谋远虑,不想在进入齐鲁之初便贸然得罪王薄和长白山义军,以免在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中遭遇危机,但也完全没必要与王薄帐下的两个小斥候拉关系套近乎吧?假若李风云是想通过他们的嘴,向王薄、孟让传递自己的善意,那么毫无保留的透漏挺进蒙山的军事机密的目的又是什么?是想告诉王薄、孟让,请他们杀到蒙山来会合,还是说蒙山现在是我的了,你们不要来了?

      李风云的反常行为,不但让杜伏威和辅公祏疑惑不解,亦让正在帐内忙碌的袁安和徐十三疑惑不解,甚至就连在一旁收拾东西的风云卫士们都察觉到了,导致他们不时以惊异的目光打量着杜伏威和辅公祏两个陌生少年,暗自估猜这两位有什么了不起的大来头,值得白发帅如此重视。

      杜伏威想到了一种可能,李风云还是想支援王薄和长白山义军,但他首先要确保自己和军队的生存,所以先挺进蒙山,然后再腾出手来支援王薄,否则,他就没必要通过自己的嘴,把这一消息告诉王薄了。犹豫了片刻,杜伏威鼓足勇气说道,“将军拿下颛臾城后,紧接着必然要拿下卞城和费城,以阻御官军的南北夹击。”

      他这话一说,顿时引起了袁安和徐十三的注意,两人都没想到一个年少斥候竟能说出这番话,即便是纸上谈兵,那也足以说明这个少年不但识文断字,还机智聪慧,而且颇有胆识,否则决不敢在一个义军统帅面前胡乱卖弄。一个乡间偷鸡摸狗的土混混,如何识字念书的?

      袁安和徐十三这一顿足注目,立即便让杜伏威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勇气烟消云散,一张未脱稚气的脸庞更是涨得通红,期期艾艾的竟说不出话了。

      李风云望着杜伏威,目露赞赏之色,鼓励道,“你接着说。对于未来的推衍,关键不在对错,而在信心和勇气,你只要有信心,有勇气,便能逆天而行。”

      杜伏威若有所悟,很快调整了情绪,再度鼓起了勇气,虽然依旧紧张,但他突然便有了信心,相信自己能说服李风云。

      ¡°ÕâÊÇãôË®¡£¡±¶Å·üÍþÊÖÖ¸µØÍ¼ËµµÀ£¬¡°ãôË®³ÇºÍ±å³Ç¶¼ÔÚËüµÄÉÏÓÎÄϰ¶¡£½«¾üÈôÄÃÏÂÁ˱å³Ç£¬±ãÖ±½Ó¶ÔãôË®³Ç¡¢Â³³ÇºÍ³¿¤Ê׸®è¦Çð³ÇÐγÉÁËÍþв£¬Â³¿¤¹Ù¾ü¿Ï¶¨Òª³ö±ø·´¹¥£¬¶øÂ³¿¤¹Ù¾üµÄÖ÷Á¦¶¼ÔÚãëˮһÏߣ¬ÕâÆÈʹ³¿¤¹Ù¾ü²»µÃ²»·Ö±øÄÏÏ¡£½«¾ü¹¥´ò±å³Ç£¬Êµ¼ÊÉϱãÊÇΧκ¾ÈÕÔ¡£¡±

      李风云微笑赞许。袁安和徐十三面露惊讶之色,眼前这个壮实的少年郎所表现出来的非同寻常的才智,让他们大感意外。

      ¡°ãôË®¾àÀëãëË®°ÙÓàÀ±å³Ç¡¢ãôË®³ÇÒ»Ïß¾àÀë¾Þƽ¡¢Áº¸¸Ò»ÏßÒàÊǰÙÓàÀï¡£¡±¶Å·üÍþ¼ÌÐøËµµÀ£¬¡°ÔÚ½«¾ü½ß¾¡È«Á¦°Ñ³¿¤¹Ù¾üÎüÒýµ½±å³Çʱ£¬ÈôÍõ˧ºÍÃÏ˧ÄÜץסս»ú£¬Í»ÆÆ¹Ù¾üÔÚ¾ÞÆ½¡¢Áº¸¸Ò»ÏßµÄ×è»÷£¬±ãÄÜɱ³öÒ»ÌõѪ·£¬¼±ËÙÄÏ϶ɹýãôË®£¬Ó뽫¾ü»áºÏÓÚ±å³Ç£¬¹²½øÃÉɽ¡£¡±

      李风云笑容满面,频频颔首,并伸手拍了拍杜伏威的肩膀,以示褒赏,然后转目望向一直站在杜伏威身后沉默不语的辅公祏,以非常温和的语气问道,“你兄弟说,这是围魏救赵之计,不知你是否同意?”

      辅公祏始终是一副惶恐不安的样子,听到李风云主动问起自己,颇有些受宠若惊,连连点头,但眼里却掠过一丝不以为然之色。

      李风云始终盯着他,敏锐捕捉到了辅公祏眼里的那丝异常,当即鼓励道,“你兄弟有胆识,推衍得很好,你这做哥哥的也不会差,想必也有自己的看法,可否说出来听听?接下来的仗怎么打,关系到两支义军的生死存亡,容不得丝毫差错,你若有想法,不妨说出来,或许便对义军有帮助。”

      李风云的鼓励产生了效果,辅公祏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地说道,“张须陀太厉害了,听说他是一位百战悍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那厮厉害甚?不就是仗着人多势众,甲坚兵利,才打了几场胜仗吗?”杜伏威狠狠瞪了辅公祏一眼,怒声说道,“假若我们有重兵在手,张须陀必死无疑。”

      ¸¨¹«µu±ÕÉÏ×ì°Í£¬²»ËµÁË¡£

      李风云冲着杜伏威摇摇手,示意他稍安勿躁,然后再次鼓励辅公祏,“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你说得对,张须陀的确厉害,他曾是楚国公杨素帐下的一员悍将,文武干略,十分了得。”

      楚国公杨素大家都知道,中土鼎鼎有名的大人物,本朝开国大元勋,中土统一的大功臣,是先帝的左膀右臂,曾高居宰执之位近二十年,权倾朝野。据说今上之所以能继承皇统问鼎皇位,也得益于杨素的支持。

      ¸¨¹«µu¿´ÁËÀî·çÔÆÒ»ÑÛ£¬ÎʵÀ£¬¡°½«¾üÈÏʶÕÅÐëÍÓ£¿¡±

      李风云摇摇头,“久闻其名。听说此人刚直不阿,为人仗义,但性情暴烈,脾气倔犟。也正因为如此,他在杨素死后,便被赶出了卫府,离开了军队,到地方上做了个文官。倘若杨素还活着,他现在最起码也是个从四品的武牙郎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屈居于一个从四品的郡丞,连个鹰扬郎将都不如。”

      帐内众人都竖起耳朵听着。袁安、徐十三已经见怪不怪了,相处久了,对李风云的诸多神秘之处已经习以为常,也懒得去探究了。杜伏威和辅公祏却是暗自吃惊,怀疑李风云身份显赫,造反之前十有**都是个贵族,否则不可能知道这些隐秘。

      ¡°ÕÅÐëÍÓ¼ÈÈ»Èç´ËÀ÷º¦£¬²»ÄÑÍÆ²â³ö½«¾ü¹¥Õ¼±å³ÇµÄÄ¿µÄ¡£¡±¸¨¹«µu¿´µ½Àî·çÔÆÍûÏòËû£¬Ëæ¼´¼ÌÐø¸Õ²ÅµÄ»°Ì⣬¡°¼ÙÈôËû½«¼Æ¾Í¼Æ£¬ÒÔ±å³ÇΪÓÕ¶ü£¬ÔÚãôË®±±°¶ÉèÏÂÒ»¸öÏÝÚ壬Íõ˧ºÍÃÏ˧Æñ²»ÓÐÈ«¾ü¸²Ã»Ö®Î££¿¡±

      杜伏威的脸色顿时变了,张嘴就欲反驳,但旋即想到徐州的军队正北上而来,一时竟语塞了。

      袁安、徐十三看看地图,再看看依旧是诚惶诚恐的辅公祏,不禁暗叹,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谁能想到这样一个看似懦弱的少年,竟深藏不露,心计更是深沉,长大了那还了得?李风云也有些惊讶,目光中流露出一丝疑惑。这位扮猪吃老虎,一直躲在杜伏威后面,不显山不露水,怪不得两人携手,在未来杀出了一片天地,只可惜心不够黑,人也不够【创建和谐家园】,玩到最后还是给心更黑更【创建和谐家园】的“流氓”玩死了。

      李风云笑了起来。*******,一遇风云便化龙。人各有命,我虽想逆天,却未必有能力逆转这对兄弟的命运,只是相遇即时有缘,便结个善缘吧。

      “那么……”李风云看看他们,一语双关地问道,“你们打算如何禀报王将军和孟将军?”

      =

      =

      =

      第七十三章挺进蒙山

      李风云这句话大有深意。

      你们俩现在回去,把所遇所见禀报了王薄和孟让,而王薄和孟让也相信了,但如何确认徐州义军挺进了蒙山攻占了颛臾,并拿下了卞城对鲁郡形成了威胁,继而给长白山义军南下突围创造了机会?所以,你们俩必须留下一个,随徐州义军挺进蒙山,待义军拿下卞城后,即可火速报于王薄,如此方能帮助长白山义军南下突围。

      再往恶劣处设想一下,假若张须陀将计就计,在泗水北岸设下陷阱,集结更多兵力围杀长白山义军,那么王薄和孟让极有可能全军覆没,而危机时刻,能够向李风云报信求援,而李风云又深信不疑的,也唯有这兄弟两人。

      果然,杜伏威和辅公祏都没有马上回答李风云,而是皱起了眉头凝神沉思,由此证明两人的智慧的确异于常人。李风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不论这兄弟两人的未来如何,此刻都要给予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将来必有不菲的回报。

      杜伏威和辅公祏四目相对,很有默契地做了交流,然后杜伏威冲着李风云躬身一拜,“将军,俺带两个人即刻北上报讯,而阿兄则留在将军身边,以便我们在泗水河畔再度取得联系。”杜伏威口齿伶俐地做了一番解释,“不知将军意下如何?”

      “善!”李风云一口答应,与杜伏威约定了暗语,随后便让徐十三把兄弟两人带离了大帐。

      袁安实在按捺不住,走到李风云身边问道,“将军为何对这两人深信不疑,并告之机密?”言下之意,李风云在这件事上是不是过于轻率了?这世上机智的人多了,但混得风生水起的却凤毛麟角,如果说李风云是看中了这两人的才智,那实在太荒诞,绝无可能,所以袁安认为这里面肯定有玄机。

      “你以前听说过王薄和孟让吗?”李风云问道。

      袁安摇头,“从未听说。”

      李风云笑着点点头,“某倒是有所耳闻。”

      王薄和孟让是第一个举起大旗反隋的齐鲁豪杰,但随着起义的浪潮席卷中土,这两个人不但未能雄霸一方,反而分道扬镳了,而长白山义军亦随之衰落。王薄后来投了窦建德,窦建德死后,又投奔了李唐,反反复复。孟让后来投了李密,李密失败后则销声匿迹了,不知所终。从两人的人生轨迹可以推断出,他们不是雄才大略之辈,但也未必就是志大才疏之人,有时候运气很重要,而性格更重要,性格决定命运。李风云断定他们都很看重自己的切身利益,喜欢权力,有着强烈的做老大的**,老大梦破灭了,便又颓废,随波逐流,缺少坚韧不拔的意志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这等人物,一旦听说徐州义军抢在他们前面占据了蒙山,便会失去南下动力。长白山义军若想突破官军的阻截,必然会付出惨重代价,实力损失严重,如此一来他们到了蒙山便是寄人篱下,看别人的眼色过日子,甚至会被徐州义军直接吞并,试想王薄和孟让岂肯在跳出狼窝后又入虎穴?

      李风云简略解释了一下缘由,至于他从何得知王薄和孟让的讯息,他没有说,袁安也没有问,类似情况见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

      “原来将军是想阻止长白山义军南下蒙山。”袁安恍然大悟。

      “蒙山够大,但颛臾的粮食有限,养活不了那么多军队。”李风云冷笑道,“某自己都吃不饱了,岂肯让王薄和孟让前来争食?再说,两支义军会合,目标大,影响大,官军正好可以集中力量四面围剿,而义军内部则因为粮食短缺等各种原因必然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可以想像,义军的败亡不过是旦夕之事。”

      袁安大为佩服,连连点头,“将军,假若王薄和孟让走投无路,一定要南下蒙山呢?”

      “那便吃了他们。”李风云毫不犹豫地说道,“趁你病,要你命,既然他们自寻死路,某便遂了他们的心愿。”

      袁安暗自惊骇。他接触李风云的时间越长,对其冷酷残忍的性格就愈发恐惧,不过成大事者不拘小节,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岂能奢谈仁义道德?该杀的就得杀。

      =

      义军一分为二,李风云带着十团精锐率先挺进蒙山,韩曜率后军跟进。

      斥候在附近找了几名猎户做向导。猎户得了钱财,心里欢喜,尽心尽力,所选路径既很隐蔽,又不难行。

      黎明时分,义军行进六十余里,进入琅琊郡南城境内。休息一个时辰,吃饱喝足,正好前往南城打探军情的斥候也回来了。斥候禀报,南城毫无防备,亦无驻军,一鼓可下。

      徐十三率风云团伪作鹰扬卫士,大摇大摆地走到了南城城下。南城位于山区,人口稀少,非常贫瘠,平日里不要说看到军队了,就连商贾都难得见到几个。守门戍卒闲来无事,聚在城门洞里聊天打屁,忽然看到一支全副武装的鹰扬府军队出现在城下,非常惊讶,纷纷跑出来看热闹。

      有人飞报城中里正,南城里正亦感惊讶,他并没有接到有军队要路过南城的消息,不过既然有军队来了,当然要去看一看,问一问,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里正尚未出府,风云团的将士已经气势汹汹地杀到,猝不及防之下,稀里糊涂地坐了俘虏,全然弄不清出了什么状况。

      义军轻松攻占南城。一路行来,义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如今又挺进蒙山,彻底摆脱了追兵,将士们的士气极度高涨,欢呼声惊天动地。

      李风云与陈瑞、袁安商量了一下,决定暂时在南城驻扎一支军队。

      南城位于琅琊郡的西南方向、蒙山的西南麓,与鲁郡、彭城郡毗邻,虽然贫瘠,却能有效监控鲁郡和彭城郡。鲁郡是齐鲁地区的大郡,彭城则是徐州地区的重镇,都屯驻有相当数量的军队,对蒙山形成了威胁,一旦官军从此处展开攻击,义军则必然陷入腹背受敌之窘境。

      南城驻军很简单,派一支军队即可,但如何控制整个南城及其周边地区,给义军的生存和发展带来帮助,却需要丰富的地方管理经验,而这方面李风云并不擅长,所以他干脆授权给了韩曜,让韩曜率后军暂住南城,待主力攻占了颛臾,拿下了卞城和南武城两个南北要地之后,再东进会合。

      中午,李风云率九个团继续东进,张翔则率一个团驻守南城,等待韩曜与后军前来。

      由南城东行,一路崇山峻岭,沟壑纵横,约六十里之后进入费县境内,再行四十余里,便是南武城。南武城座落于治水河畔,群山环抱,风景秀丽。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因为孔子的【创建和谐家园】曾参以及众多历史名人出生于此而闻名天下。

      义军于第二天的黄昏抵达南武城。今日的南武城不过是一座小镇,一个要隘而已,毫不设防,任由穿着鹰扬戎装的军队大摇大摆地进了城。

      义军首先控制了驿站,以防走漏消息,接着又控制了全城。南武城中级别最高的人便是里正,而这位里正把义军当作了过境的鹰扬府军队,全然没想到这竟是一支反军。

      南武城距离颛臾城八十里,距离琅琊郡首府临沂则有两百余里,而距离费城亦是八十里,好在费城在治水北岸,义军拿下南武城之后,在南面可阻御来自临沂方向的攻击,在东面可依托治水这道天然险阻,阻御来自费城方向的攻击。

      李风云命令韩寿率一个团镇戍南武城,待张翔从南城赶来后,张翔所部也由韩寿指挥。考虑到未来一段时间,南武城将成为阻御官军攻击的重要隘口,李风云嘱咐韩寿,务必抓紧一切时间加固城池,并利用城外的山峦河流等有利地形构建防御工事,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将南武城打造成一个坚不可摧的堡垒。

      º«ÊÙÀÏ´ó²»Ô¸Ò⣬ËûÏëÈ¥´òò§ô§³Ç¡£ò§ô§ÊÇÏØ³Ç£¬ÓÐÕ½ÀûÆ·¿É·Ö£¬¶øÄÏÎä³ÇÊǸöÄñ²»À­ÊºµÄµØ·½£¬¹ÎµØÈý³ß¶¼Î´±ØÄÜÕÒµ½ÖµÇ®µÄÎï¼þ¡£

      李风云很不高兴,当着众将的面,把韩寿狠狠训斥了一顿,并借此机会警告诸将,以后蒙山就是大伙的家,蒙山人就是兄弟姊妹,大家必须善待蒙山人,再不能像过去一样烧杀掳掠,为所欲为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个道理很浅显,无须赘述。义军若想在蒙山生存下去,若想在这片大山里立足扎根,若想以此为根基发展壮大,就必须把蒙山当做自己的家,把蒙山人当作自己的兄弟姊妹,否则,必败无疑。

      李风云重申了军纪,十七禁令、五十四斩,有【创建和谐家园】者,斩!不论你是那个级别的军官,也不论你有多大的功绩,只要违背了军纪中的任何一条,斩!

      李风云最后很严肃地询问韩寿,“你还要不要吃饭的家伙?”

      º«ÊÙàäÈôº®²õ£¬ÔÙ²»¸Ò˵°ë¸ö²»×Ö¡£

      “过些时日,我们在蒙山站住脚了,便要整军整训,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便是整肃军纪。”李风云再度发出警告,“不要以为非常时期,可以混水摸鱼。某郑重警告你们,任何人,假若他不给义军一条活路,置兄弟们于死地,某便断了他的活路,砍了他的头颅。”

      众将惊骇,人人自危。

      =

      =

      =

      第七十四章梁德重骂人了

      武贲郎将梁德重抵达藤城,随其一起北上的还有六个团的鹰扬卫。

      之前藤城鹰扬府已经接到了彭城卫府的命令,但派出去的斥候既没有在藤城境内发现叛军,亦没有在邻近的蕃县境内发现贼人的踪迹。正感疑惑之时,梁德重到了,听说这一带并没有发现叛军的身影,当即意识到叛军取道小路出境了,而方向十有**便是合乡、固城一线,然后直接上了蒙山。

      梁德重非常愤怒,他和董纯都是沙场老将了,谁知今天竟然被一群小蟊贼玩弄于股掌之间,围追堵截了近千里,还是给对方逃之夭夭,奇耻大辱。

      虽然董纯肯定要为此承担主要责任,他的左骁卫将军一职也保不住了,待在彭城的时间也屈指可数,但梁德重的连带之责肯定也跑不掉,考虑到东征迫在眉睫,运河安全至关重要,东都未必会从徐州重地一口气调走两位卫府统帅,梁德重继续留任徐州的可能性非常大,为此梁德重必须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尽心尽力的剿贼,最好能做出点成绩以将功赎罪,好歹给东都一个交待,给自己也挽回点脸面,否则就算其乘着东征之便大发横财,将来回归故里却荣耀不再,始终遭人耻笑。

      梁德重下了决心,无论如何都要把这股贼人斩尽杀绝,并给帐下军官僚属下了一道死命令,必须查清贼人逃亡的方向,否则严惩不贷。

      统帅放了狠话,下面的人也不敢阳奉阴违了,再敷衍了事岂不自寻麻烦?很快,有消息传回,那股从谯郡逃亡而来的贼人由合乡方向出境了,并在固城境内一个僻静之处休整了一天,然后向东上了蒙山。

      贼人出境了,而且谨小慎微,不愿招惹鲁郡强敌,直接逃进了茫茫大山,如此一来,剿杀的难度就大大增加,因为这不再是彭城一个郡的事情,还牵涉到了鲁郡和琅琊郡,牵扯到了两个地域的利益。

      彭城郡属于徐州地区,鲁郡和琅琊郡属于齐鲁地区,在军事镇戍上隶属不同卫府,在行政上则都听命于中央,所以不论是执行军事行动还是实施政经政策,都需要中央下令。蒙山恰恰位于三郡交界之处,两大区域衔接之地,假若要围剿山上贼人,徐州的左骁卫府说了不算,齐州的右候卫府亦说了不算,唯有中央说了算,唯有东都下令,并在两大区域的众多军政官长之间进行协调,然后调集军队和粮草武器,方能实施围剿。然而,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其中牵扯到了众多的复杂利益,由上而下,纠缠不清,越是兴师动众,越是难有结果,甚至与初期愿望背道而驰。

      “直娘贼,一群卑贱凶恶之徒,竟如此狡猾,岂有此理!”梁德重越想越是烦躁,忍不住破口大骂。

      他现在总算相信董纯的警告了,这群贼人的背后有“黑手”,这群贼人中有谋略出众者,这群贼人在东征发动之前突然举旗造反必定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否则,一群乌合之众绝无可能逃脱众多鹰扬府的围追堵截,而且出乎所有人的预料,千里迢迢逃进了蒙山。

      这最后一招太高明了,逃进蒙山,利用两大地区的鹰扬府和三郡郡府之间根本无法进行协调统一以联合围剿的机会,给自己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待东都下令剿杀,并把两大地区的鹰扬府和三郡郡府的关系协调好之后,已经是冬天了。冬天大雪纷飞,山路艰险,根本没办法大举进攻。等到春暖花开,东征开始了,全国上下都要为保障东征而努力,而贯通中土南北的大运河更是东征将士的生命线,其安全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运河沿线的所有军队和官府都将倾尽全力守护运河。也就是说,等到春暖花开之际,蒙山剿贼的事也就彻底搁置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股贼人发展壮大,甚至下山烧杀掳掠,直接威胁运河之安全。

      如此推算,唯有当前才是剿贼的最佳时机,乘着贼人精疲力竭,又未能在蒙山立足之际,衔尾追杀,方是上上之策。

      然而,国法如山,军纪如铁,本朝律法虽不算严酷,但法就是法,不论你主观愿望如何,只要你违法了,那就得接受惩罚。徐州地区的军队在未经东都许可的情况下,擅自进入齐鲁地区,则等同于谋反,梁德重就算有一百颗脑袋也不够砍。

      就在梁德重彷徨无策之时,韦云越匆匆赶来,“明公,崔郡丞到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3: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