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战地真人秀之血战甲午》-第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吕向阳耳边充满了手下这群年轻小伙的嬉笑声,他有点恍惚,仿佛又回到了十年前的那个早上。

      那个时候他也是这样坐在一辆汽车里,在亲友们的簇拥下,在欢声笑语的环抱中,迎着灿烂的阳光,去迎娶他心爱的姑娘。

      在婚后的日子里,那个他最心爱的姑娘为他诞下了一个可爱的小公主,也渐渐地变成了黄脸婆。而他复员后还是无法割舍自己的骑兵情怀,选择了在离他原先部队驻地不远的川藏山区当了一名巡逻的骑警。留下妻子在远方的老家,独自挑起家庭的重担,照顾老人,抚养女儿。

      想起自己深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吕向阳不禁露出了微笑。那张因为多年风餐露宿而布满了不符他真实年龄的皱纹的脸,像开了花般。

      边上的反伏击车驾驶员,看到吕向阳手里拿着一个牛皮制的挎包,猜想应该是刚才那场战斗的战利品,全体穿越者都是纯美军现役装备,可不会配备这样的牛皮挎包。

      吕向阳的脸因为微笑,皱纹显得更加的深了。他的手不停的摩挲着这个牛皮挎包。从驾驶员的角度看过去,无疑是认为他的喜悦是来自那个缴获的挎包。

      “长官,缴获了啥好东西啊,看把你乐得?”驾驶员实在是忍禁不住提出了疑问。

      “是啊,是好东西啊!”被驾驶员打断,吕向阳从回忆里回过神来。花小说网.

      搜索小组刮了来了一大堆东西,用迷彩布裹起来,整整一大包,堆在了反伏击车的顶上。吕向阳把这个挎包单独拿了出来,带在身边,生怕和那些东西混装在一起弄丢了。

      这个牛皮挎包里装的当然是好东西,一张地图,一本挎包主人的日记。就这两样就解决了困扰穿越者们的三个问题:时间,地点,人物。

      这是一张厚厚纸质地图,地图的抬头标着“第一师团骑兵大队自用”,还散发着淡淡的油墨气味,应该是最近在印发的。地图上的地名有金州城,旅顺这样吕向阳熟知的地名,地点和人物问题瞬间迎刃而解。

      至于时间问题,得益于这个挎包主人的那本日记本,不出意外现在的时间可以判断为1894年11月4日。

      日记本的主人有每日写日记的习惯,其良好的跟新态度足以让很多某点上的职业写手汗颜。这本多达四百页的日记本,足足记录了这个骑兵中尉历时近三年的生活点滴。就现在纸张制作的落后工艺,这本日记加上厚厚的封面,足足有三斤多重。它的主人时时随身携带,日日更新,足见其毅力。

      吕向阳随手翻阅,发现这日记的主人有时长篇大论,有时寥寥数语。但是日记的日期从来都是连续不断的。这三年多来这位仁兄风雨无阻坚持每日写日记。

      日记了充斥着开疆拓土的军国主义思想,最后一篇日记,日期显示是1894年11月3日,这天是日本明治【创建和谐家园】的生日,也就是日本的天长节。

      这个狂热的军国主义骑兵中尉,用很大的篇幅给明治【创建和谐家园】歌功颂德,表达了对【创建和谐家园】的美好祝福,以及对大本营作战计划的满满信心。其中提到;“不日将一举屠掉金州城,进而扼住旅顺港,最终日章旗将飘扬清国都城。”的愿景。

      考虑到现在的时间为晌午十分,这个骑兵中尉经过策马长途跋涉,又在遭遇战中被击毙。他应该没有时间来跟新今天的日记内容。那篇写于11月3日的日记应该是他的绝笔了。吕向阳把今天的时间锁定在了1894年11月4日。

      这里是1894年甲午日清战争的主要战场辽东半岛,而穿越者们被直接丢在了战线的最前沿。

      按反伏击车驾驶员的口述,绿漆区基地的西面非常的靠近海岸,吕向阳估计自己正行驶在复州大道上。

      吕向阳用车载电台和指挥中心取得了联系,通报了自己缴获的这些情报,以及自己的猜测。

      绿漆区指挥中心,赵之一刚刚和吕向阳通完话。其实在和吕向阳通话前他就大概猜到了他们身处在甲午日清战争时的辽东的半岛。

      先前派出进行地面侦查的不单是沿着道路往北的斯特赖克装甲车,还有沿着道路向南的一辆“皮兰哈”步战车。

      这辆“皮兰哈”步战车沿着大陆向南搜素前进,在距离基地10公里的南面遇到一队侦查的清军骑兵。

      这个侦查小队没有朝清军开火,赵之一制定的交战规则没有授权他们对没有主动开战的清军开火。

      不过,不知道带队的是不是皇汉分子,又或者出于恶趣味。开着“皮兰哈”就朝着这队十多人的骑兵就冲了过去。

      这队清军骑兵哪里见过这样的阵势,赶忙调转马头往回跑。只是这辆“皮兰哈”步战车在这段路况较好的土路上,踩尽了油门的狂奔的速度哪里是马匹能比的。

      很快“皮兰哈”带着发动机轰鸣声冲到了这队清军骑兵身后不足五米的地方。吊在骑兵队尾的一个清军骑兵的坐骑显然受到了这辆步战车发出的怪声惊吓,一个出乎骑手意料的急停和跳跃,把骑在马上的清兵结结实实的摔在了地上。

      这个被甩下来的骑手,估计也是个弓马娴熟的主,一个跟斗卸了冲力,堪堪地滚到一旁,看起来不无大碍。

      这车前如此近的距离突发变故,也把“皮兰哈”的驾驶员惊出了一身冷汗。好在瑞士人在这辆车上安装的制动器一如既往的品质优良。驾驶员急刹,一个漂亮的摆尾漂移,避免了把前面坠马的清军骑兵碾成肉饼。

      趴在地上的清军骑兵本来是闭眼等死,在他想来这那大一个东西高速撞上来,自己怕是活不成的了。

      只是一声让人牙瘆的尖锐声响后,自己想像中的剧烈碰撞并没有来到。反而是这个八个轮子的怪车上下来了几个穿着花花绿绿衣裳的人,把直接扑倒捆了起来。

      他本来打算按着天桥那些说书人那些桥段,说几句慷慨激昂的词,以显大清声威。

      可是捕俘抓舌头那是侦查部队的拿手业务,侦查小队那几个下车的小伙子哪里给他嚷嚷的机会。

      朝着他的肚子上来了一枪托,顺势往他因疼痛而长大的嘴里塞上一团破布,黑色的头套往脑袋上一套,两个人架着就往车上塞。这一手花活,玩得绝对比他在看到的北平城里玩劫质讹钱的老手要溜得多了。

      这个时候他到倒是希望自己遇上的是绑人讹钱的匪人,只是他也知道这种可能是微乎其微的。

      哪个求财的匪人会跑道这战区前沿,绑个大头兵啊,自己十有【创建和谐家园】是给这倭夷的“夜不收”给拿了。

      要说这侦查小队的带头的还真是胆肥,他并没有按上级要求的,获取关于能帮助搞清这个时代的信息后立即返回基地。而是继续驾车向前搜素侦查。

      在侦查小队捆人这会儿,那队骑兵跑得无影无踪。之后“皮兰哈”步战车再也没有遇上他们。

      想必这些清军骑兵知道跑不过这辆怪车,仗着熟知地形,往小路逃窜了。

      侦查小队一直沿着土路向南行驶,再大概行驶了5公里后,远远看到了一座城池,发现城头“永安门”三个大字,城墙上插着大清的龙旗。

      这才沿着原路返回基地,回途中居然又发现那匹刚才因为受到惊吓,而失去骑手的马匹。本着雁过拔毛,不能空手而回的原则,牵着就往基地走,打算回去宰了打打牙祭。

      “皮兰哈”侦查小队的报告,让赵之一隐隐觉得,这个时候应该是甲午日清战争时期了。

      一战时大清早就亡了,哪来的清军骑兵。日俄战争时期,大清更是【创建和谐家园】的龟起来,任由两个列强在自家地盘上争夺利益。更不会是八国联军入侵时期,那个时候清军已经编练新军,没有俘获的这个清军这种服饰了。

      不管怎么样,现在终于是搞清了穿越的时间,地点,和即将面对的敌人了。

      穿越得人员也有惊无险的聚拢起来了,赵之一接下来要好好想想下一步怎么走了。

      “导演组”是把这个战地真人秀按照一个开放性的沙盘游戏来设计的,除了一个开局的基地和装备,什么多余的信息都没有提供。把所有参加的穿越者,先后洒在了基地15公里范围内。甚至有意无意的把一队缺少快速机动的山地部队,直接投送到了战线的最前沿。

      最【创建和谐家园】的是让山地部队从苏醒到接战都没有一分钟准备时间,战斗打响时,山地部队甚至还有很多人没有恢复意思。

      今后每走一步不但要考虑日清双方的态势,还要考虑“导演组”这个坑爹的X因素,预防它又搞出什么幺蛾子来。

      不过无论如何,自己是真真实实的站在了甲午年辽东半岛这片多灾多难的土地上。

      历史一定会因为自己和这些穿越者们的到来而改变,希望最起码旅顺那三万的无辜同胞能因为自己的到来,而逃脱被野蛮的日军屠杀的命运。

      ------------

      第十三章 不乐观的形式

      郝大建在吕向阳他们和接应车队汇合后,发现躲在松树林的日军骑兵突然全部涌出。[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_._.花_._._._.小_._.說_._.網<<<$]不过,这些败家之犬不是往山地部队和接应车队方向移动,他们是往相反的方向溃逃。

      郝大建觉得十分可惜,二战时日军那种死亡冲锋并没有上演。假如日军骑兵敢发起冲锋,M2“布莱德利”步战车那门20毫米机关炮绝对能让他们的下场比二战时他们那些后辈更惨烈。

      “玛蛋,鬼子也没有神剧演的那么忠勇和缺根筋嘛,这就逃了呀!”郝大建为没看到死亡冲锋大戏而愤愤不满。

      “本子可是发明了战术转进和战术指导这样名称的民族,你别把人家都当傻子。”李思锋作为一个合格的捧哏,适时地发言。

      不过,小池俊一他们的溃退倒是犹如明灯般地指出了日军主力部队的方向,这让郝大建省了不少事情。

      其实,小池俊一一出松树林,就发现天上有一个大号“风筝”了。只是就算他了解目前欧洲最前沿的科技,他也不会知道那个在天上的大号“风筝”叫飞机。第一架真正有动力的飞机要在九年后才由莱特兄弟制造出来呢。

      小池俊一发现那个大号“风筝”的移动范围很大,他估计应该是“孔明灯”之类的原始热气球。

      这也不怪他生出这样的想法。清军在朝鲜被日军大败后,紧接着在鸭绿江防线又被日军突破,日军长驱直入一直到了海城才收住攻势。这个时候大清的龙兴之地奉天以及北平的门户山海关都出于日军的攻击范围之内了。

      慌了神的清廷居然做出了许多奇葩的举动,例如请已经年已古稀的冯子材出山,寄希望他能重演中法战争时的奇迹。这个还不是最不靠谱的,清廷居然派人去四川寻找三国时期蜀地藤甲兵的后人,希望组建藤甲兵予日军重创。

      这些奇葩行为,在清廷四处漏风的保密系统下,很快被日方间谍传回了日本本土。日军一直把这些当做笑料来资谈。

      所以小池俊一想当然的把这个天上东西认为是“孔明灯”之类的玩意,当成清廷又一祈求战争胜利的奇葩造物。但是他完全忽略他的部队刚刚被敌人的先进武器击败的事实。

      不管地上的小池俊一怎么看待郝大建驾驶的这架北美野马战机,飞机还是在高空中朝着日军大部队的方向飞去。[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wwwm]

      “这里是秃鹫1号,发现日军主力部队,重复,发现日军主力部队。”在有了小池俊一这盏明灯后,李思锋没废什么功夫就找到了日军大部队。

      这个时候全世界的军队都没防空这一说法。日军大量的军队、物资都挤在一起,没有任何伪装,只要找对了方向侦察机想不发现这大几千人的部队都难。

      “这里是秃鹫1号,发现日军主力,大约3000至4000人,有步兵和炮兵,大量辎重。请求攻击。”郝大建看到日军猬集的队形,辎重又堆在一起。简直就是给空袭效果最大化而设置的简单课目。不轰他个翻天覆地简直愧对自己华夏人的血统啊。

      “Negative(否定)。”赵之一看了看绿漆区清点完毕后的弹药清单,无奈地否定了郝大建的空袭请求。

      航弹太少了,除了挂在北美野马机身上的这7枚Mk82低阻航弹外,基地里还剩Mk系列的航弹12枚,其中还包括5枚“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20枚“地狱火”空地导弹,还有若干集束火箭弹。

      这个时候对密集队形的日军发动空袭,无疑能给这支日军带来巨大损失。但是,整个日本犹如一架战争机器已经开动起来,这点损失根本不能让它停下来。穿越者将面对源源不断涌来的日军。

      赵之一认为空袭这种大杀器底牌还不要轻易就揭开的好。远的不说,就基地如此得靠近海岸,不说日军登陆突袭,就是在海边架起舰炮轰击绿漆区,他是守还不守?他对甲午时期舰炮的射程可不了解,但是不能排除这个可能。

      假如真有不开眼的铁甲舰在海岸那头用舰炮来轰击他们,充足的航弹储备,可以把这些薄皮大馅的日军舰艇打得叫爸爸。

      “秃鹫1号,向东北方向搜索日军登陆点,有情报显示日军在东北方向花园口有一个大型登陆点。另,发现登陆点后沿着海岸线往南搜索,日军另一支部队在向金州清军行进。”

      赵之一认为这个时候完全的掌握日军和清军的动向以及整个辽东半岛敌我的态势才是重中之重。

      至于这支3000到4000千人的部队,完全可以用地面击败他,没必要动用宝贵的航弹储备。

      “Rogerthat(收到)。”郝大建转向朝着东北方向飞去,还不忘朝着地面上的日军比划了个【创建和谐家园】的幼稚手势,对于没有在D-day当日大开杀戒表达了不满。

      “我擦,这是什么情况,他们在用皮划艇登陆么?”北美野马很快找到了日军的登陆点。

      事实上,整个金旅战役斗发生在直线距离不超过200公里的辽东半岛的最南端上上。以北美野马近450公里/小时的航速,每小时它能转一圈整个战役覆盖的区域。寻找一个已经被指明了方向的登陆点真不是什么难事。

      “要不然呢?你指望看到登陆艇冲滩的场面啊?”李思锋吐槽。

      这个时候的日军当然不是用什么皮划艇在登陆,但是的确是用人力在运输登陆人员和物资。这个长达3公里的登陆点上,日军不停把物资往海岸深处的集结地搬运。海面上不少靠人划桨作为动力的木质小艇在运输舰间穿梭。

      登陆点附近的海面上有22艘大型舰艇,其中有6艘均为可明显看出是配备了舰炮的军舰。

      拍了照片后,郝大建有转向,沿着海岸线向南搜寻另一只进攻金州日军的踪迹。

      这条沿着海岸和北大河而建的路叫金州大道,另一支日军由乃木希典少将带领,正朝着金州急行军。这些都被郝大建他们收入眼底。日军的先头部队仍然是轻装骑兵,还是那种不管不顾的疾行猛进的作风。显然通讯落后的他们并未得知复州大道上另一支先头部队的悲惨遭遇。

      继续往南飞,不大一会,就看到了清军在一出地势还算险要的地方修筑工事。

      说还算险要是因为,整个辽东半岛基本算是一个丘陵地形,险要的地形又能有多险呢?不过这两处清军占据的高地,正好扼住了这一段金州大道上,唯一的一条小桥。

      日军在攻击清军阵地时,能展开得部队并不多,清军守军可以只面对和占据数量相当的日军。

      只是从空中看下去,清军明显没有几门炮,而且这工事修得郝大建这个空军飞行员都不想吐槽。

      又是照律拍照,转身离开。郝大建继续往金州旅顺方向侦查。由于没有GPS导航,这个路线他又是第一次飞,他必须加快侦查的速度,赶在能见度还好的时候完成侦查任务,然后返航。

      一个小时后,这架北美野马完成了侦查任务,返回了绿漆区基地。

      指挥中心里,赵之一拿着吕向阳他们缴获的地图和北美野马拍摄的地形照片在对比。

      很快他终于搞清楚了绿漆区的位置,这里位于后世大连市三十里堡附近,而今天吕向阳他们和日军发生战斗的地方大概是后世普兰店附近。

      清军布防的地方大概离金州城有4公里左右,以空中侦查的结果来看,这支清军的战斗力很差。被击溃是迟早的事情,金州城陷落是迟早的问题。

      那么金州一旦陷落,绿漆区就面临日军在南北两面的夹击。尽管目前和清军的关系还不明朗,但是本着挑柿子得挑软的捏的原则,赵之一情愿自己南面是清军。

      “老吕,目前的情况就这样了,你有什么看法?”赵之一给吕向阳递了根烟。

      吕向阳今天和日军打了一仗,对日军的战力有直观的人生。况且他有十年在P服役的经历,经验可不是赵之一这个当了六个月“速成兵”所谓上尉能比。

      “形式不是很乐观啊,从空中侦查的结果来看,日军在辽东半岛投入了至少一万两千人的兵力。”吕向阳结果烟,自己点上了。

      “就算现在的后勤运输落后,掐头去尾的算,也就能刨去四千的后勤民夫。那还是日军还是有实打实的八千兵力啊。”吕向阳吐了个烟圈。

      “清军是指望不上的了,历史的结果大家都知道,这场战役最后的结局就是旅顺大屠杀。这仗不好打啊。”吕向阳叹了口气。

      “老吕,你说到后勤运输落后,我倒是有这样一个想法,你看看可不可行,我的主要作战意图就拖。我们北面来袭的日军我们只伤其十指,不断他一指,尽量拖着它,而不是击溃或歼灭它。另一只进攻金州的日军,我们想法打击他们的重武器,期望清军能依靠金州的城墙,顶住没有了重武器的日军。”赵之一简单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不错的想法,这样日军就要给两支进攻部队提供后勤补给。现在是11月,拖下去天气越来越冷,后勤的压力就越大。我刚才听杨小东说,这个时候日军在海城和清军对峙,他们不能全力支援辽东半岛南端的战事的。”吕向阳对赵之一的想法表示了认同。杨小东就是前文提到的那个穿越中“最了解”日军侵华历史的大一学生。

      “嗯,海城估计11月中就该下雪了吧,那里的后勤的压力更大,那里离海岸线更远。”赵之一补充到。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6: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