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山地元治还没来得及庆幸,那些溃散下来的日军士兵就朝着他刚组织的这条防线奔来了。他不得不命令士兵们朝着溃兵开枪,否则还没等敌人攻击,这些溃兵无脑的正面冲击,就会把他临时凑起来的防线,冲得七零八落。
被自己人打了排枪的日军溃兵,终于朝着这条临时构筑的防线的两侧散去了。
这个时候第二梯队也发现了有成建制组织防御的日军士兵了。最先开火的是“皮兰哈”步战车上的厄利空20毫米机关炮,接着是M1128MGS机动炮车上的那门105毫米线膛炮。
又是一轮反步兵高爆榴弹的洗礼,这条被山地元治寄予厚望的防线瞬间溃了。那些临时用装补给箱子构筑的掩体,也许能挡挡这个时代的圆头步枪弹,但是遇上21世纪的重火力,也如纸张般无力。
火炮、机枪不间断的倾泻这弹药,日军的又一次溃退开始了。第一师团本部参谋们的“预言”又一次落空了。他们根据清廷无法生产无烟火药的情报,做出了这股敌人无法长时间使用连射武器进行攻击的判断,同样的,也根据清廷无法生产苦味酸炸药来判断他们的火炮威力很小。
今天的战况把这些参谋的脸打了一遍又一遍,估计要肿城猪头了。这些平日里心高气傲的参谋们此时全蔫了,对面的敌人完全不按个世界的套路走啊。他们自诩周游列国、学富五车,却是完全预测不到对手的招数。
这股敌人要干什么?整个辽东半岛实际上已经被日军切断了和大陆的联系了,他们这种大量使用速射武器和频繁使用炮火覆盖的战术,能持续多久?为什么突然在复州大道上进行如此猛烈的进攻,是要打通和大陆的联系吗?
太多的疑问困扰着这些参谋了,即使是现在目前如此颓劣的战况,都无法停止他们对对方作战意图的猜测。
山地元治可没那么多想法,今天要是不能把尽可能多的士兵带出这里,就算知道得再多也没有用。难道带着这些问题的答案去和天照大神谈心么?
既然挡不住后面的追兵,只能从冲包抄了他们后路的这支部队的防线的空隙间冲过去了。注意,山地元治的用词是冲过去,而不是打过去。他已经完全失去了他的炮兵部队,根本没有信心去攻击那些铁甲车。但是不久的将来,这群来来自一百二十年后的华夏人,将用铁一般的事实告诉他,他就算有再多火炮也没有用,他们有各种办法玩死他。
第一梯队呈扇形展开,在复州大道上堵住了第一师团本部撤往复州的退路。
步兵们围绕着步战车和坦克构筑了多个火力支撑点,相互之间可以支援,很好的行成了交叉火力。第一梯队是纯机械化部队,带的弹药非常充足,各个火力支撑点之间的间隙看似距离很远,实际上在连续火力的压制下,没有任何装甲防护的日军士兵,是很难从这些间隙冲过去的。
山地元治的战术思维还是停留在这个时代层面上,即使今日他受到了惨痛的教训。但是一时间改变固有的思维定式是很难的,况且这个时候的他能保持头脑清醒,知道要保存有生力量,就已经算经验丰富的将领了。
山地元治所能依仗的是日军比穿越者多出好几倍的人数,在他看来敌人人数少,依靠着从未在战场出现过的新式武器占据了优势。
但是机械总会出故障的,何况是这些未经过实在的武器装备呢?这些装备从开战到现在已经持续开火很久了,清军的士兵素质低,平时对装备的养护水平也不会太高,这些武器出现故障的概率是很大的。
到时候凭借人数上的优势,冲过是没问题的,说不定还有机会打一个反击什么的也说不定呢。
只是骨感的现实,又要击碎山地元治的迷梦了。未经历实战的武器装备?你指的哪一件?拜托,对面最年长的那种勃朗宁.50机枪都有上百年的使用历史了,好么?山地元治在把穿越者误以为是清军中的一支开始,悲剧就已经注定。
日军冲击第一梯队阻击阵地的场面,大家自行脑补吧。以血肉之躯硬捍钢铁战车,冲击由25毫米机关炮、120毫米坦克主炮以及各种机枪和自动步枪构成的火力网。除了很血腥很暴力,没什么好形容的了。
日军又溃了,今天已经用了太多这个字来描述日军的作战行动了。这种有一百多年的武器装备以及技战术水平代差的战斗,出现这种一边倒的场面,是没毛病的。
穿越者的两个进攻梯队,参战人员甚至都没出现什么大的受伤情况。这一水的美军现役装备,只要不出现误伤友军,没有伤亡是不足为奇的。
战斗打到现在还维持无伤记录,除了日军完全不适应穿越者这种作战路数外,最大的原因就是穿越者身上的这些装备了。
进入二十一世纪,美军常年的战斗都是低烈度的反恐、治安作战,武器装备都很看重其防护性。即使是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有大量伤亡,也不能归咎于这些装备的防护能力不足。
只有藏身平民中的游击队,简易路边炸弹,狙击手的冷枪和RPG才是造成那些伤亡的罪魁祸首。但是这些甲午时的日军都没有,今天日军到目前的战绩还是零。
就目前的情况看,除非他们的天照大神显灵,穿越者出现误伤友军,或者那个不开眼的弄个撞车之类的事故,否则日军的战绩还将继续保持零蛋。
------------
第二十五章 行动代号:【创建和谐家园】(四)
山地元治看到日军冲击了几次都无法靠近敌人的防线,他深感对手那看似松散却火力强大的阵地,是大有学问。[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花小说网]这还是他印象中的清军吗?即使是对敌人拥有先进的武器装备有心理准备,但是现在一边倒的碾压屠杀惨剧,是他怎么也不会想到的。
山地元治第一次生出了对手是无法战胜的绝望想法。他们参战的人数,基本上是可以清楚看出来,绝对不会超过四百人。而自己率领着人数十倍于他们的军队,竟然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但是山地元治迅速地甩掉了那个绝望的念头,一次战斗的失败不等于世界某日的到来。只要保存下第一师团这些忠勇的士兵和军官,他就还有机会在东山再起。
山地元治又下了一道命令,日军放弃冲击敌人得阻击阵地,分散向两边的丘陵地区突围。
山地元治的这一道命令下得非常的及时,坐在北美野马战机上担任FAC的李思锋已经提醒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的作战人员注意敌我识别了。也就是说,两个梯队间的距离已经接近他们武器射程的范围了,几乎是2公里左右了。
为什么山地元治一开始不下分散突围的决定呢?除了心存侥幸要给第一梯队一个出其不意的反击外。最重要的原因是,分散突围后很难把分散开的部队集结起来。这个时候无线电还没有发明,部队一撒开了,不是那么容易就能集结起来的。
还有就往丘陵地区突围,要丢弃骡马辎重。假如敌人封锁主要的道路桥梁,失去补给又不成建制的日军会被对手一点一点的吃掉。
但是这个时候已经是没有别的办法可想了,再迟一点就连跑路的机会都没有了。
接到山地元治分散突围命令的日军,丢下骡马辎重,纷纷往两边的丘陵跑。
第二梯队不去管那些往两边跑的日军,只管射击那些来不及跑留在道路上的日军。虽然前面的战况很惨烈,但是日军实际伤亡的人大约在七八百人左右。现在这一段长约两公里的长的狭窄道路上猬集了大约三千人的日军,往两边小土山上跑的路就那么几条小路。那么多的人想要从这几条仅有的小路逃跑,场面混乱可想而知。[花小说网..想看的书几乎都有啊,比一般的小说网站要稳定很多更新还快,全文字的没有广告。]
穿越者只射击呆在道路上的日军,让日军士兵们看到了生的希望,拼命往那几条小路上挤。那些实在挤不进去的,干脆丢掉步枪,用双手揪着低矮的灌木往上爬。
当容易攀爬的地方都挤满了人的时候,开始有日军士兵绝收投降了。
这是赵之一他们战前没有预料的到的情况,毕竟国人对日军士兵的印象都是悍不惧死的。失败后他们会头绑月经带进行死亡冲锋,亦或切腹【创建和谐家园】。
那些雷人的和不雷人的影视剧里都没有这样轻易就投降的日军士兵。除了死亡冲锋,切腹【创建和谐家园】,还有跳崖等保留节目,甚至有日军伤员拉着救护他们的人垫背的情节。
看着直挺挺的跪在道路上,双手横举着步枪的日军士兵不下四百人。穿越者们就差没大声喊出;“导演,他们不按剧本来演的啊!”
战前的作战会议室真的没有接收大量日军俘虏的预案,第二梯队的穿越者一直是呈追击状态的,他们比较接近日军,最先发现了这一情况。
“我擦,有大量日本人举枪投降了!”有人在1号通讯频道里大声的喊出来。
而第二梯队的指挥官吕向阳也在另一个频道里和赵之一汇报了这个情况。
还没等赵之一做出如何处理投降日军的决定的时候,穿越者又把火力转移到了正在爬山的日军那边。毕竟是来自文明程度很高的二十一世纪,开枪射杀举手投降的敌人这种事情,他们还是很难下手的。
更想不到的是,这种自发的火力转移又搞出了一批俘虏来。正拼命往山上跑的日军发现,那些举手投降的同伴,并没有遭到对手的射击。反而是原先没有被攻击的正在跑路的他们,又开始遭到了扫射了,于是他们有样学样的举手投降了。
“怎么办啊,老赵?”吕向阳这也是懵圈了。
“还能怎么办,杀俘不祥啊,先抓起来再说吧。”赵之一说。
赵之一的命令下来了,好些穿越者松了口气。华夏民族是从这场甲午战争之后,和日本结下了血海深仇。旅顺大屠杀,金陵大屠杀,七三一细菌部队等等,你随便找街上找一个人,都能答出出一两件日本人对华夏犯下的罪行。
以至于穿越者来自的那个时空,网络上各种“核弹洗岛”,“杀光岛国人,只留苍老师”如此之类的论调比比皆是。
短短一天多的接触,谁也不知道赵之一是不是那种狂热的愤青,怎么说前面他们高喊的“爆他菊花”这种口号也是他提出来的。要是作为指挥官的他下令射杀俘虏,他们中很多人是难以接受的。别看很多人在网络上叫嚷的厉害,要洗地这,有要洗地那的。真要他们开枪屠杀俘虏平民,他们下得去手?这要下了手和那些犯下罄竹难书野兽又有什么分别呢?
话说回来,既然选择接受投降,那新的问题又来了。第一第二梯队中都没有人会说日语。嗯,意思是没有人会正经的日语。
要是拿听得懂岛国爱情动作片里那些日语作为懂日语标准的话,那这三百来号大男人中,绝对能拎出一半来。但是正经的日语是真的没有一个人会说。
语言不通绝对是受降的一大障碍。很多人认为这不都投降了吗,语言不通就用拳脚教俘虏做人咯,不懂打到他懂。
当然,这种方法处理数量少的俘虏是可以的。目下的情况是,跪在地上的日军人数要比穿越者第一第二梯队的人数还多。
这种时候很容易就有擦枪走火意外发生的。受降一方提防投降者耍诈,对于日本人在二战的品行来说,穿越者这种担忧是必然的。投降的一方也担心受降的一方大开杀戒,毕竟现在是十八世纪,杀俘虏可不是什么新鲜事情。
就这样双方都精神高度紧张,加上语言不通,想不发生点什么误会是很难的。
最后,赵之一决定用英语喊话。他们都是受过美军正规训练的,长期打治安战的美军接收俘虏的程序是很完善的。这时候的日本一直提出“脱亚入欧”口号,有懂英语的人应该比懂中文的概率要大一些。毕竟这支日军不是日后那支占据华夏半壁江山八年之久的那一支日军。
“放下武器,双手抱头,到这边排队。”第二梯队的队员们开始喊话受降了。
果然,日军听懂了他们用英文的喊话。起先日军也是蒙圈的,但是很快有人听懂了,并在那些大声的用日语翻译。
接下来的流程就很简单了,第二梯队的那些小伙子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早就把那些活玩得溜溜的了。
步战车和悍马车上的轻重机枪,仍在朝着那些已经上了山的还在逃跑的日军开火。目的是驱赶他们,不影响这边的俘虏接收工作。
已经投降的日军,按照指令把武器装备分类放在规定的地方。然后双手抱头,列队而立,等待搜身。
已经投降的人看到山上有些倒霉的日军,被人品爆发的大口径机枪射手击中,滚落了下来。着实惊出了一身冷汗,那中枪的人距离这里起码也快一公里多了吧,这都能打到啊,这是什么武器啊。然后暗自庆幸自己选择了投降。
吕向阳很快就发现了一个小个子日军士兵,在不断的把穿越者的英文指令向同伴翻译。
吕向阳向一个士兵招手,让他把那个小个子日本人带了过来。
“你懂英文?”吕向阳用蹩脚口音的英语问这个小个子日本人。
吕向阳十八岁参军,当了十年的兵,复员后又在山区当骑警。平日里很少接触英文,本身的学历也只是高中,他的英语口语真的够呛。虽然在穹顶光幕里恶补了六个月,但是还是一股浓浓的乡土味。
“是的,阁下。”那个小个子对着吕向阳深深鞠了一个躬,用的也是另一种口味乡土英文口语做答。
“嗯,你叫什么名字?”吕向阳接续问道。
“我叫犬养一男,阁下。”犬养一男每一句话里都带着敬语
看着犬养一男恭敬的态度,吕向阳终于明白了二战后日本右翼总是各种粉饰他们的侵略中国的罪行,而不敢向他们的美爹龇牙了。这是一个只屈服于强者的种族。
今天穿越者以绝对优势,来了一场一边倒的虐杀,换来了这个小个子的恭敬和驯服。和五十年后他们美爹丢下的那两颗大炸逼有异曲同工之妙。
“不错,好好干,我们不会亏待你的。”吕向阳拍拍犬养一男的肩膀。
“是,我绝不辜负阁下的期望。”犬养一男又一个九十度的鞠躬。
边上的士兵听到他们两个用不同风格的乡村英语交流的时候,都有些忍禁不住了。等到吕向阳把抗日神剧中日军对汉奸的那句经典对白,用到这个小鬼子身上时。终于忍不住转过身去笑出声来。
------------
第二十六章 日奸犬养一男
赵之一正在和吕向阳开一个简单的碰头会,刚刚清点出来的日军俘虏有五百一十三人,这还仅仅是合围后举手跪地投降的那一部分。[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无弹窗,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那些沿路受伤不能动弹的,那没有计算在内,第二梯队分出一部分有折回去清理战场上受伤的日军士兵。
一下子出现那么多俘虏,完全超出了他们战前的估计。现在最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这五百多人的关押和食物问题。
绿漆区仓库的食物倒是富裕,但那是对穿越者自己的人口基数来说的。这一下在增加了那么多俘虏,那些仓库的食物就应付不过了。再说也不可能用欧盟食品安全标准的食物去给战俘吃,那些热血愤青还不得马上掀桌子啊。
“依我看,只能收集沿途日军丢弃的粮食了。他们带了三千多四千人的口粮,现在分给这五百多人,应该能支持一段时间的。”赵之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把那些死伤的马都宰了,能取不少肉呢。”胡大壮真是三句不离本行。
赵之一和吕向阳就在那辆M1A2坦克边上谈话,胡大壮在炮塔上,站在他的装填手机枪位上警戒。听到他们的谈话,忍不住插嘴。看来还是为没吃到麻三的那匹马愤愤不平。
“嗯,一匹马几百斤,是能弄出不少的肉来,加上内脏也够也够俘虏撑一阵子了,我们又不是喂饱他们,饿不死就好。”吕向阳也同意了这个办法。
“我打算让一些日军战俘帮助打扫战场,那些清理尸体,收集物资的工作,假如全部都由我们的人来做,恐怕天黑都弄不完。”吕向阳说。
“你看着办吧,这方面你比我有经验。空中侦查说我们北面还有一个日军的兵站,我带一个连去端了它,看看能顺点什么回来不,突然多了那么张吃饭的嘴巴。真是地主家也没有余粮啊。”赵之一当了回甩手掌柜。
明治维新后,日本军队引入西方近代军制,模仿了德国法国的兵站编制。兵站是军队后勤补给系统,是负责向前线作战部队投送物资的组织体系。[花小说网更新快,网站页面清爽,广告少,无弹窗,最喜欢这种网站了,一定要好评]
而日本陆军的兵站根据其作用,还细分为各种名称不同的机构,比如“兵站基地”、“积集基地”、“积集主地”、“兵站主地”、“兵站地”、“海运地”等机构。
而被穿越者空中侦查发现的这个日军兵站,应该是一种被称为“积集基地”的机构。其作用是在内地主要口岸设置的送往战地的军需品集散地,接收前方回归人员、物品,并向各地疏散。
这个兵站就在后世的大连市普兰店火车站附近,鞍子河河岸边。这一段河面就有七八米米宽,而在后世这里段河面,经历是一百二十年的河水冲刷,也就有十来米宽。
兵站的后面就是一座小石桥,可以说是连接复州和金州交通的咽喉要道了。
赵之一赶着去端掉这个兵站,不仅仅是为了获取聚集在这的物资。兵站还有一个功能是接收前方回归人员,现在满地的日军溃兵,不把这个地方给端了,日军很快就能在这里聚拢溃兵,恢复建制,进而形成战力。
多补充一句,现在这个时候的清军是没有兵站这个编制的。清军在战略战术以及后勤编制上都全方位的落后于日军。
提到了兵站,我们就不得不说说日军的军夫制度了。甲午时的日军为远赴国外作战,雇佣了很多军夫。
这些军夫担任向前线部队输送辎重、弹药、粮草、救护等后勤保障任务。
请注意雇佣两个字,军夫的雇用采取军方和民间契约的承包制。简单点说就日军找一个包工头来包下协助军兵站包揽军队战时需求的马匹征集、物资调集、被服供给、武器搬运、军夫管理等复杂的业务。
所以,军夫是和那个包工头,也就是日本人说的“承包业者”签订雇佣合同的。怎么样,觉得有点像我们二十一世纪工地里的农民工吧。军方是房地产开发商,“承包业者”是包工头。
犬养一男就是一个军夫,那些投降的日军中大多数都是军夫。军夫在受雇用前是没有受到专门军政教育训练,他们中不乏地痞、流氓、赌徒等不务正业者。显然上战场去做农民工这种断头饭,不是一般老百姓愿意吃的。
犬养一男虽然性犬养,但是和那个出国首相犬养毅的家族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和那些不守规矩的军夫不同,犬养一男并不是个不误正业者。他出身大阪的小商人家庭,长大后也子承父业,做起了小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