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4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五日攻城,魏军损兵八千,韩军损兵三千,赵军损兵一万两千。赵军之所以损失这么大,那是因为三国之中,赵国最忌惮燕国亲秦,因此攻城也是最为卖力。

        付出了这么大的损失,廉颇却还是接到赵王命令撤军的消息。因此相比暴鸢、晋鄙,廉颇更为愤怒、气恼。

        “两位,只要我们再强攻数日,燕国内部必将分裂。到时,破城易如反掌啊!况且,回援国内也不是几日就能赶到的。”廉颇不甘心地说道。听他的话语,似乎是想鼓动暴鸢、晋鄙“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廉将军!可是眼下没有时间了啊!楚国虎视眈眈,大梁身在险境。身为臣子,当为君上分忧。若大梁有所闪失,一百个蓟城也赎不了罪。明日一早,我就将率军返回大梁。”晋鄙开口,一脸坚定地说道。

        廉颇听了叹了口气,魏国这个第二主力一走,韩国还肯留下吗?但他还是转头向暴鸢问道,“暴将军呢?”

      ¡¡¡¡¡°ÎÒ£¿¡±±©ð°Ò¡ÁËÒ¡Í·£¬Òâ˼ÔÙÃ÷ÏÔ²»¹ý¡£ÏÖÔÚÇØ¹ú×îÓпÉÄܹ¥´òµÄ¾ÍÊÇÒËÑô£¬±©ð°Ôõô¿ÉÄÜ»áΪÁËÒ»¸ö¼»³ÇðÏÕÄØ£¡

        “报!”一个传令兵走了进来。

        “将军,这是蒙副将让我交给您的。”传令兵双手送上了一张纸条。

      ¡¡¡¡±©ð°ÓÐЩºüÒɵؽӹýÖ½Ìõ£¬×Ô¼º²»ÊÇÅÉÃÉæñѲÊÓ¼»³Ç£¬¼Æ»®³·¾ü·ÏßÁËÂð£¿Ôõô»áÈÃÈËË͹ýÒ»ÕÅÖ½Ìõ£¿µ«±©ð°»¹ÊÇ´ò¿ªÖ½Ìõ¿´ÁËһϣ¬Ëæ¼´Á³É«¾ÍÊÇһϲ¡°¹þ¹þ£¡Á®½«¾ü£¬½ú½«¾ü£¬ÆÆ³ÇÓмÆÒÓ¡£¡±

        韩国,新郑,王宫。

        韩王一脸不情愿地说道:“王儿,宜阳你真的非去不可吗?想必这个时候暴将军已经接到寡人的旨意,用不了半个月暴将军就会率军返回新郑。何不等暴将军回来呢?”

        太子然知道韩王担心自己安危,也不好拂了他的心意,只能耐心解释说:“父王,眼下我们没有可用之将啊!宜阳太守韩异不过是一介文人,未经战事。虽然秦军已经北上安邑,但说不好这是调虎离山之计。如果白起遣一精锐,骤袭宜阳,儿臣怕宜阳会有所闪失。宜阳好不容易才拿下来,我是不会允许它失守的。”

        韩王何尝不知道这个心理,但在他眼里,一切比不过爱子的安危。宜阳丢了就丢了,还能夺回来。但太子然有丝毫闪失,那就是一百个一万个宜阳也换不回来。

        仿佛知道韩王的心意,太子然好言劝慰道:“父王,我答应你就是,等到了宜阳就闭门不出战,绝不招惹河东郡的秦兵就是。父王别忘了,南阳郡的秦兵虎视眈眈,已经要到伊水了。我带兵过去,一旦新城有变也好支援啊!”

        韩王想了想,还是无奈地同意了太子然的意见。太子然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老一辈的想法显得有些太过保守。且由他去吧!

        新城,荀况就任新城令已经两个半月了。在起初的一个月,荀况只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走街串巷。一个月下来,荀况逛遍了新城大大小小的酒肆,只是谁也不曾想到,独自一人饮酒,常常发呆的中年人会是新来的县令。

        原本新城令换人,县丞、县尉一干大大小小的官吏还担心自己不受重用。因此都想好好表现自己,但荀况每日里只知道饮酒逛街,对政事一副不感兴趣的样子。县丞还以为这是对自己的考验,特意专程几次去请荀况回县衙处理政事。但荀况以情况不熟为由,让其各司其责自己决断。这让新城大大小小的官吏彻底放下心来,以为荀况可欺,原有的一丝恭敬和忌惮全部消逝。

        看来新来的县令知道强龙不压地头蛇的道理嘛,属于本土势力的县丞、县尉和负有监察职责的御史不再收敛做作,开始暴露贪婪的本性;而原本对荀况抱有希望的司寇则是大失所望。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个新来的县令只知道每日饮酒,从不理政事。想来不过是一酒囊饭袋,不堪大任。有志之士心灰意冷,【创建和谐家园】之辈弹冠相庆。可就在新城上下以为新城从此为县丞一派掌握时,荀况却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

        一个月后,荀况第一次现身县衙大堂审案。这次审案是不甚则已,一审惊人。县丞、县尉、御史官官勾结,贪赃枉法,并谋杀了十几个无辜百姓,全部革职的革职,充奴的充奴。不过三日,三人经营了十数年的势力被连根拔起。

        荀况拿出韩王钦赐的诏书,任命原司寇张信为新任县丞,原什长吴光为新县尉。新郑风气为之一转!随后,荀况一改上任新城令的作风,开始轻徭薄赋,大兴商业,兴修水利。只是,事情刚刚开了一个头,秦军就出现在距离新城百里外的伊水上游。荀况想要的新政是不得不事从缓急了。

      µÚ¾ÅÊ®ÁùÕ ¼»³Ç±ä¹Ê

      ¡¡¡¡¼»³Ç£¬ÑàÍõ¹¬¡£

        “公主!公主!”小荷上气不接下气地跑了进来。

        姬淼一把拉住侍女的手腕,急切地说道:“怎么样?事情办妥了吗?”

        “办妥了!王都尉说一切听公主的安排。顺利的话,今晚就有分晓了。”小荷开心地说道。

        姬淼“哦”了一声,却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小荷以为姬淼在担心事情泄密,于是宽慰道:“公主放心,我路上很小心的。不会被人发现!”

        姬淼摇了摇头,只是苦笑。小荷自作聪明,继续说道:“公主你担心王都尉出卖你?王都尉是先王后的娘家人,公主对她又有救命之恩,他肯定不会出卖你的。”

        姬淼叹了口气,说道:“这些我都不担心,我担心的是这样子究竟是对是错。四十年前,因为内乱,蓟城被齐国攻破,这是我们咎由自取。今夜,我却为了一己私欲,要引狼入室,惹得生灵涂炭。小荷你说,我这样子是不是很不对?”

        小荷望着眼睛变红的姬淼,急急说道:“公主,这不能怪你!是公孙操不仁,假借燕王的命令,将公子辛和中大夫栗腹下狱,还污蔑他们和敌国串通图谋王位。王位本就是公子辛的,公主你看周天子都派人来声援公子辛呢!公主你不博一把,公子辛很有可能冤死狱中呢!”

      ¡¡¡¡¡°ÕæµÄÂ𣿡±¼§íµà«à«ËµµÀ¡£

        “真的!公主!你不反抗,公子辛就会身死,然后是你!燕国也将被公孙操把持,说不定他会学子之霍乱燕国,到时候九泉下怎么面对先王呢?”小荷心一横,说出了大逆不道的言语。

        姬淼倒是没听出,只是神色一变,原有的彷徨不安烟消云去,坚定地说道:“对!为了王兄,为了燕国,我不得不这样做,现在付出牺牲,以后的牺牲更大!”

      ¡¡¡¡Ð¡ºÉÓÃÁ¦µØµãÁ˵ãÍ·£¬×Ô¼ººÍ¼§íµÒ»ÈÙ¾ãÈÙ£¬Ò»Ëð¾ãËð¡£Èç¹ûº«¡¢ÕÔ¡¢ÎºÃ͹¥²»Ï¼»³Ç£¬¶à°ë»áÍË×ß¡£µ½Ê±ºò¹«Ëï²ÙÖ´Õþ£¬¼§íµÃüÔ˶à°ë¼«Îª±¯²Ò£¬×Ô¼ºÒ²»á¸ú×ÅÊÜ¿àÊÜ×ï¡£Õâ²»ÊÇËýÏëÒªµÄ£¬ËùÒÔ±ØÐë¼á¶¨¼§íµ·´¿¹µÄÒâÖ¾¡£

        大牢里,阴风阵阵,几支火把在风中摇曳着。呛人的臭味在整个大牢弥漫,也有被毒打的囚徒发出声声惨叫,整个一副人间炼狱的模样。

        公子辛一脸无奈地对栗腹说:“栗大夫,你又何必如此呢?人人明哲保身,独善其身不过是自讨苦吃。”

        栗腹神色一变,正色回道:“公子此言差矣。所谓主辱臣死,哪有公子在牢狱受苦,臣在外面享福的道理。况且,公子入狱后荣亚卿、将长大夫他们也是四处奔走,想救公子出来。如今公孙操一意孤行,把持朝政,他们两人怕适得其反,才没有出面硬抗。只有我人言微轻,只好入狱陪公子了,呵呵。”

        一副学究模样的栗腹居然也开起了玩笑,感受到对方的鼓励,公子辛也是庄重的作了一揖,说道:“有劳各位大臣的鼎力相助了。”

        栗腹侧过身子,让了这一礼,回道:“公子说笑了,在众臣眼里,你才是有资格继承王位的那位。公子放心,有我们在,公孙操休想动公子分毫。”

        公子辛呵呵一笑,也不反驳,当下问道:“栗大夫,外面形势如何了?淼公主还好吗?”

        “韩、赵、魏自从围城后就开始强攻,现在我们燕国损失了有一万五千多人了。公子也知道,当初公孙操想御敌于国外,因此在边境屯驻重兵。现在蓟城也就是还有不到五万的兵马。淼公主倒还好,就是为了公子的事情跟太后大吵了一架,如今被禁足了。”栗腹小心地说道。

        “淼公主性子还是那么倔啊!”公子辛想到自己的胞妹不由苦笑,想必她现在很担心自己吧!少了自己为她遮风挡雨,她其实就是一个孩子啊!

        “栗大夫,你说三晋联军还有多久可以攻下蓟城?他们打着周天子的名号,要立我为王,此事当不当真呢?”

        栗腹面带犹豫,挣扎了片刻还是说道:“公子,韩、赵、魏肯定是支持你继位的,但臣怕他们这次攻不进来了。”

        听完栗腹的解释,公子辛的心都要凉了。秦军东出函谷关了,想必外面的三晋联军也要撤退了。他们走了,自己拿什么来推翻公孙操呢?!

        “军队里我们有没有人?”公子辛张口问道。

        栗腹一听就知道公子辛想要里应外合,但公孙操这些年在军队渗透的实在太厉害了,如今守城的都是他的心腹,想要兵变实为不易。

        “没有。”栗腹如实说道,但随即话锋一转,言道:“不过公子也不必焦虑,即使韩、赵、魏退兵,荣亚卿他们也能保公子出来。等我们小心翼翼渗透进军队,公子振臂一呼,王位还可以夺回来。”

        “听天由命吧!我相信燕国的列祖列宗会保佑我!公孙操此等乱贼,人人得而诛之!”

        反正自己当初也没指望别国夺回属于自己的王位,现在不过是多了一场牢狱之灾而已。天性乐观的公子辛只能这样安慰自己。

        夕阳渐渐沉了下去,公孙操听了手下的汇报,喜笑颜开。城下的三晋联军已经在收拾行囊,想必明日就会退军。这肯定是秦国出兵了啊!他们三国担心后方有失,哪里还有心思围攻蓟城。

        这几日,亚卿荣蚠、长大夫将渠、上大夫剧辛一干重臣可是接二连三来拜访自己,为公子辛求情。有的晓之以理,有的动之以情。加上坊间流传说自己要杀掉先王的嫡长子,再弑君夺位。如果自己真一直把公子辛关押在牢里,倒显得自己心虚。因此,公孙操决定一旦韩、赵、魏退兵,自己就释放公子辛。

        蓟城,王方卑躬屈膝地送走了自己的长官——校尉公孙况。公孙况是丞相公孙操的族人,如今敌军压城,蓟城校尉以上的武官全部由公孙操的族人或亲信担任,而王方就是公孙况手下的两名都尉之一。

        “高兄,高兄?”回到酒席,王方试图喊醒另一名都尉,可是回应他的却是鼾声如雷。

        王方嘴角扬起了一抹冷笑,嘴上却是热情地说道:“来人啊!把高都尉送回府邸。今晚由我来守城!”

        夜深人静,除了来回巡逻的哨兵,蓟城南门再无别的声响。五里外,一支联军精锐在潜伏着,人衔枚马裹蹄,一万人的队伍居然没有一丝声响。他们眼睛死盯着城墙,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突然,一支火把高高扬起,左右不断地挥舞着。与此同时,南门也是缓缓打开,吊桥以最平稳的姿势放下。

        蒙骜挥了挥手,身后的一万大军悄无声息地前进。没有担心的埋伏,没有厮杀,一切顺利非常。在占据了城门后,蒙骜确定自己这次真的赌对了。随后,蓟城南门燃起了两堆巨大的篝火,这代表着没有埋伏,请后续大军速速增援。于是,剩余的十四万三晋大军发起了声势浩大的冲锋。许多熟睡中的百姓被这巨大的声响吵醒,谁也没料到,三晋联军居然发起了“夜袭”。

      第九十七章 燕国变天了

        公孙操没想到,自己以为固若金汤的蓟城会在一夜之间失守,就在三晋联军退军的前一天。

        十五万三晋联军兵分数路,迅速控制了蓟四门。王宫、丞相府、武库、兵营,这些重要的地方一一被联军攻下。三晋联军推进的速度实在太快,快到燕军还没反应过来,就失去了集结反抗的可能。眼看事不可为,大部分燕军选择了投降,少部分拼命抵抗的,也不过是掀起了几朵小小的浪花就消逝在漆黑的夜色中!

        断断续续的杀喊声,隆隆的马蹄声,这些声音将蓟城的宁静打破。原本熟睡的百姓全都被吵醒,他们惊慌不安地看着门外燃起的大火,听着兵器的碰撞声,士卒的哀嚎声。是兵变吗,还是城外的敌军打了进来?各种猜测浮现在众人的脑海中,但却没有一个人敢打开房门出去核实。大人们只是将门窗关的愈加严实,一边安慰吵闹的孩童,一边祈祷乱军不要闯进来。

        也许是他们的祈祷发生了作用,今晚虽然混乱,但却没有像四十年前那样,发生奸淫掳掠的事情。当朝阳升起的时候,偌大的蓟城已尽在三晋联军的掌控之中。百姓们这才敢走到门前,透过门缝,充满戒备地打量着巡逻的三晋士卒。百姓们也才肯定,蓟城确实变天了!

        地牢里,公子辛一脸狂喜,身在地牢的他自是不知道蓟城下半夜的骚乱。但当一个赵国都尉来到他的牢前,他就知道,事情有了转机。否则,本该在城外的赵军怎么会出现在自己面前。

        都尉先是拜见了公子辛,接着解释说,在南门都尉王方的协助下,十五万三晋联军已经控制了蓟城所有角落。此刻,廉颇、晋鄙、暴鸢三位将军就在牢门口等待公子辛。

        听到有内应,公子辛本来还想问一下详情的,但却被中大夫栗腹止住了。因为他通过都尉的语气,猜测三晋联军以为王方是受公子辛的指令,才引联军进城。如果这个时候问了,反而让对方觉得公子辛手下没有几分势力,继而轻视公子辛。

        虽然韩、赵、魏打着天子的旗号,要扶公子辛上位,但他们一日不退,这个王位由谁来做就会是个未知数。

        在栗腹的指示下,公子辛大摇大摆地走出了牢狱,一副一切尽在掌握的表情。不过几天暗无天日的牢狱生活,让公子辛的眼睛一时之间接受不了这么强的光线。下意识地用手遮住头顶的太阳,公子辛眯着眼睛,看到身前不远处立着的三人。这应该就是廉颇、晋鄙、暴鸢三人了。

        “燕辛(注:燕国国君是姬姓燕氏)见过三位将军,感谢各位不远千里,救辛于水火之中。”公子辛作了一揖,说道。

        不管对方的初衷是什么,至少他们把自己从牢狱中救了出来。哪怕自己是因为他们而入狱,自己也要表示足够的敬意和感谢。要知道,自己的生死、命运就在对方三人的一念之间!

        看到对方如此识趣,廉颇露出满意的神色,回道:“公子言重了,我们也是奉天子之命,前来匡扶燕国国祚。公孙操不仁,扶庶子登基,此乃大逆不道之举,人人得而诛之。”

        听了廉颇的这番话,公子辛暗喜。看来他们应该不是为了瓜分燕国而来的,那么自己继承王位的可能又多了三分。

        但公子辛面上还是不敢露出过多的喜色,只是表了下忠心,说道:“想不到四海之内,还有如赵、魏、韩如此忠心仁义之国。公孙操弑君作乱,燕国君臣不分。如果不是赵、魏、韩鼎立相援,我还会困守牢狱,难见天日。当今天下,以三晋为首,秦国狼子野心,天下皆知。如果辛有机会继承王位,一定跟三晋一样,以抗秦为己任。”

        廉颇听后笑了,自己不远千里来燕,不就是为了将燕国拉进抗秦的战线中嘛!有了公子辛的保证,廉颇也就放心了,说道:“燕国正该由公子这样的嫡子继承,否则天下谁人能服?”

        盘桓了一番,公子辛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一件事。“廉将军,不知道公孙操、公子究现在下落如何了?”

        暴鸢自是知道公子辛话里的意思,笑道:“公子权且放心,公孙操阖家八十一口俱被我们派人看管好了,无一人逃脱。而他的同党,也被收拢关押。至于公子究,因为他眼下身居王宫,我们是客军,不好冒犯,只是派人围住了他的寝宫。不过姬淼公主那边,我已经派了重兵守护,省得有些心怀叵测的人伤害到公主殿下。眼下公子既然出狱,这些人怎么发落,就由公子自己决定了!”

        公子辛听后大喜,韩、赵、魏三国的安排实在太体贴了,看来非常在意自己的想法。在稳定大局的情况下不逾礼,知进退,给足了自己面子。

        眼下他们是蓟城的实际掌控者,可以为所欲为,即使公子辛有心反对也无济于事,哪怕公子辛成为燕王,在燕国没有强大前也不敢动怒、忤逆三国。可偏偏他们没有这样做,这就让公子辛产生了极大的好感。

        “好!三位的这份情辛记下了,他日必有厚报。”公子辛郑重说道。

        晋鄙这时开口了,说道:“公子,眼下蓟城人心未定,还是早早登基安抚人心为佳。秦国、楚国已经出兵,我们明后日就要率军回国,届时燕国可就全靠公子一人支持了。”

        公子辛点了点头,三晋最多再给自己坐镇两天。不过哪怕秦、楚两国没有出兵,他也不希望三晋大军在燕国停留过多时间。毕竟前一段时间三晋还和燕军厮杀,如今交好,大多数人一下子转变不过来,说不定还会有激进分子认为自己勾结三晋谋逆呢!

        对公子辛来说,第一件事就是重掌兵权。公子辛任命亚卿荣蚠为全国最高军事统帅——“将军”,以中大夫栗腹为蓟城令。在见到公主姬淼后,公子辛才知道王方是自己的小妹安排的。于是公子辛又任命王方为郎中将,执掌护卫王宫的禁卫军。所有都尉以上的军官悉数就地免职,改由公子辛亲信任职。

        为迅速安定朝野之心,公子辛事从缓急,在次日宣布登基。先是任命将渠为丞相,剧辛为长大夫,俱加太师衔,栗腹加封太子太师衔,其余大臣只要不是公孙操的骨干,全部官升一级。

        有赏就有罚,登基后公子辛对前丞相公孙操,以弑君谋逆论罪,斩立决,其家眷女者罚为官妓,男者罚为仆役,终生不得赦免!对公子究,以其年幼,封为孤竹君,未经传召,终生不得入蓟都。原太后蓉妃,降为太妃,享受太妃待遇。

      第九十八章 大胆的战局推演

        雁门郡,朔县,几个守门的军士在无聊地吹牛打发时间。

        朔县东靠雁门山,本为娄烦的领土。雁门山东西对峙,其形如门,飞雁出于其间而得名。赵武灵王击败娄烦、林胡后,在山上修筑长城,防备匈奴。而雁门山脚下的朔县就成为了一座蓄养战马的小城。

        《舆图志》赞其“天下九塞,雁门为首”。雁门山扼守着山西南北交通的要冲,切断了塞北高原通向华北的一条重要通道,故有“九塞要冲”之誉。按理说,紧靠雁门山的朔县也该是座坚城。不过,恰恰相反,朔县现在不过是一座方圆十里的小城。

        因为整个雁门郡田地甚少,更多的是马场、草原。这个和秦国上郡的情况很类似,因此两国在很大程度上都把这里作为和北方匈奴的一个缓冲区。没有过多的田地,自然也就没有过多的人口。在这个时代,所有的战争无外乎为了抢夺人口和田地。像雁门郡这种民少地少的地方,实在引不起敌国太大的兴趣。

        朔县自建立以来,从未遭到秦国的袭扰。就算是匈奴南下,最远也不过是到达善无、大同一带。更何况,赵国刚刚夺得了大半个河西郡还有太原郡,所以在朔县人眼中,自己是最安全的,守备松懈也就在所难免。

        不过今天注定是非同寻常的一天,白起率领的二十万秦军出人意外地光临了这座小城。仅仅一炷香的时间,朔县城破,一千守军全军覆灭,无一人逃脱。

        对于裨将王陵得胜的汇报,白起只是不经意地点了点头。在过雁门关前,沿途的五座小城对秦军来说,不过是开胃小菜。真正的考验在于如何出其不意拿下郡治善无城。

        “将军,等我们拿下雁门关,是北上大同、善无还是东去代郡?”王陵望着陷入思考的白起,鼓起勇气问道。

        白起觉得王陵的话问得很有意思,秦国在失去了胡阳后,已经少有人能入自己的法眼,而王陵就是其中的一个。虽然他尚显青涩,但天马行空的思维倒有些自己当年的风范。

        “王副将何处此言啊?依托雁门郡与赵国相持,这可是王上定下的计策!”白起抱拳,遥向西方致意。

        “末将不敢说,请将军恕罪!”王陵却是卖起了关子。几日的相处,王陵知道白起对于军规军纪很看重,但对属下的建议却是从善如流!

        白起闻言屏退了侍卫,没好气地说道:“本将恕你无罪就是,现在可以说了吧?”

        王陵挠了挠头,说道:“末将不过是大胆猜测而已,将军若是觉得不妥,就当末将胡乱乱语。”

        “嗯!”白起示意王陵继续说。

        “当初将军与王上、诸大臣定计,不过是想解燕国之围,这才要打通雁门、代郡通道,以便和燕国呼应。但是将军可否想过,我秦国大军集结出关需要时间。等韩、赵、魏收到我军东出函谷关的消息,再敕令伐燕大军回援,至少需要半个月甚至更多的时间。这段时间燕国一旦失陷,或者退一步,我军与赵军相持阶段,燕国不支,我们将如何应对?”王陵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白起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但又摇了摇头,这让王陵一头雾水,不知何解。正当王陵张口欲问时,白起说话了,“前面你说的都对!我是存着依靠国力拖垮赵国的心思,赵国野战能力不下于我大秦,但给养不便。赵国多战马而少田地,其粮不过一年之所用。一旦我军将赵国主力牵制在雁门郡,无论是攻略河东或是河西,我大秦都游刃有余,此乃大利也!”

        “不过燕国毕竟是千乘之国,举国兵力不下四十万。即使其单兵素质差些,守城却是绰绰有余。今夫韩、赵、魏三国兵不过十八万而已,又劳师远征,给养不便,只要燕军谨守城池,用不了多久三晋就只能退兵。我军若是攻代,一者战线过长,二者不得不入燕救援,实为不妥。不如逗留雁门,一者坚定燕国守城之心,二者引诱赵国主力!”白起解释了一番。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01:0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