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联军就陷入了不得不打的艰难境地,因为不打的话,好不容易积累起来的士气就会松懈。等自己的十万援军抵达,秦国将彻底掌握主动权。即使自己不主动攻打伊阙,三晋也不敢松懈。到时候如鲠在喉,三晋进退不得。仅仅是粮草也足以拖垮三晋。
如今联军醒悟过来,但已经晚了。无论如何,三晋都堕入了自己的计划里。防守永远比进攻来的容易,待会你们就知道,大秦的防守要比进攻还要出色。白起暗暗握紧了拳头。
韩、魏两军终于动了。在投石车和弩箭的掩护下,两个万人阵高举着盾牌冒死突进。
“放箭!”
毫不理会不时落在身旁的箭矢,一个秦军校尉面色不变地命令道。
秦军现在处于劣势,远道而来的秦军缺少石头,投石车也就失去了用武之地。现在只有弩箭可以压制韩军。
换做以前,秦军伤亡会大些。但是,如今的秦军已不是原先的秦军。在夺取了韩国多个冶铁、军械制造中心后,秦军的弩箭已经和韩军一样,射程最远可达八百步。
鲜血霎时洒满这片土地,每时每刻都有双方的士卒倒下。天空中布满了箭雨,当箭雨落地,收割的就是人命。
双方的大型弩依靠超远的射程最先发威,但主要作用却是压制、摧毁对方的大型弩。就像狙击手的第一目标永远是狙击手一样,对方大型弩的恐怖杀伤能力是任何一方都最为忌惮的。
双方弩兵的伤亡在一开始是最为惨重的,不时有弩箭落入到方阵,一旦射中就是机毁人亡。但双方的弩机却一刻不停,一旦有士卒死去自有后面的士卒接替。
“快!快!”
弩机营的军侯不断敦促手下填装弩箭。在弩机营,速度超过一切。也许只是快了一分,但可能这一分就是生与死的分割线。
大型弩装填复杂,但却快如闪电。分秒必争说的就是弩机营的工作。他们的生死在踏上战场早就命不由己。唯一幸运的是,如果不幸战死,他们不会承受太多痛苦。威力巨大的弩箭往往会在一瞬间撕碎他们的身体,连痛苦的时间都没有。
韩、魏两军趁势往前推进了四百步,秦军在第一轮互射幸存的大型弩也跟着转移了目标。
没有人会傻到以为一副盾牌就能以血肉之躯对抗战场上最冷血的利器。这个时候要是步兵敢排成紧凑的阵形,就会成为最好的靶子,自寻死路。
应对这种威胁巨大的弩箭,步兵也有办法应对。那就是集结成小阵,不给对方机会。这种弩箭最大的缺点就是移动不便,装填缓慢。只要能确定发射角度,士卒完全可以避开弩箭的飞行方向。尤其是突进到两百步后,就连对方的发射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躲闪也就更加容易了。
这还只是开胃菜。在突入到两百步后,进攻的一方就要面对最大的考验了,那就是步弩的射击!这才是真正的考验,如果说大型弩在天空形成的是稀稀落落的小雨,那两百步内步弩形成的才是密不透风的暴雨。
集阵,密集的方阵,这是步兵们唯一的生存可能。不要考虑伤亡,不要害怕死亡,只有冲过这两百步,进攻的一方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
而现在,韩、魏两个万人方阵在闯过了大型弩的危险区,正式进入到最危险的区域!
第四十一章 联军的试探(下)
“噗!噗!噗!”
箭矢穿过皮甲刺入身体的声音在不时在战场响起。
“举盾!”韩军校尉扯着嗓子喊道。
被秦军弩箭射杀的士卒刚刚露出一些空当,后面很快有士卒举起大盾弥补住漏洞。联军不顾伤亡地奋勇前进,这个时候,向前才有活路,后退只有死路一条。
魏军的伤亡要稍微小一些。前方的三千重步兵身着厚厚的铠甲,抵挡了大多数的箭矢。除非是被命中脖子或者眼睛等盔甲保护不到的要害,重步兵不会有什么伤亡。
秦军见弩箭伤害不了魏军方阵的前列,只好让弓箭手将打击的重点放在方阵的后方。这样魏军才开始有了损伤。
“给我射!”
看到冲到了秦军近前,韩、魏两军的校尉几乎同时发出命令。
一直低着头、冒死突进的联军将士终于抬起头。刚才忍受了这么久的箭雨,如今是回报的时刻了。一听到长官的命令,联军士兵将心中的怒火发向了秦军。
“噗噗噗!”接二连三的弩箭向对面的秦军射去。
这一下要去了近千名秦军的生命。没有人料到,进攻的联军居然会携带着小巧的骑弩。要知道,接下来面对的是白刃战,敌人是不会给自己那么多时间装填弩的。
秦军的大意付出了惨重的后果,联军为了保证出其不意的效果一直隐忍不发,如今终于见到了战果。但这只是开始,射完了弩箭的联军终究按照秦军的设想——接敌厮杀!
令旗挥舞,秦军却不恋战,后退进入无数拒马组成的阵中。联军不疑有诈,当即步步紧逼,进入到拒马阵中。
一入阵中,韩军校尉韩忠顿觉不妙,这拒马阵中别有玄机啊!外面看上去只不过是比正常的拒马阵厚实了许多,实际进去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各种羊肠小径四通八达,联军一方面要小心侧面有没有秦军偷袭,另一方面又要当心前方高低不齐的锥刺。
“杀!”
秦军露面了,三五人结成小阵。有用剑的,有用戟的,有用骑弩的,互相之间配合默契。
看秦军游刃有余地穿行在拒马阵中,联军有苦难言。他们在这么狭窄的地方施展不开,十分难受,韩军引以为傲的精良护甲,魏军倚重非常的重装步兵,这些全无了用武之地。
一个又一个的联军不甘地倒下,即使联军勉强占据了拒马阵一角,也往往被秦军拼死地从侧翼包抄赶了回去。
“后退!后退!”韩忠大叫着。
“把所有的拒马绳索砍掉、推倒。”又一个命令下达。
联军争先恐后地后退,重新回到秦军营寨外围。刚才的战斗简直是一场梦魇,不多会的功夫,联军就损失了不下两千人。
这一次联军再入拒马阵小心了许多,弩箭兵小心戒备前方,其余联军将碍事的拒马一一砍倒,运出阵外。
眼见拒马阵就要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秦军终于不玩诡计,冲出来与联军厮杀。不过短短十步,秦军与三国联军的前排就换了三拨人。两边的人用光了手中的弩箭,刀与剑终于狠狠发生了碰撞。
狭路相逢,没有一方有退路。要么进,要么退,要么生,要么死。秦军的悍勇、技巧弥补了与魏军重步兵的差距,打头的魏军艰难地向前推进,每前进一步都有十几人要为之丧命。
悍勇的秦军很快用人命发现了魏军重步兵的缺点,那就是防护薄弱的脖子。以人命换人命,魏军重步兵也开始有了伤亡。尤其是秦国在调来了重甲步兵后,双方在争夺愈演愈烈。
前进对于任何一方来说都变得格外困难。当双方都不吝惜自己的生命,战斗技巧、战斗经验、武器装备这些统统失去了作用,现在比拼的就是双方的意志,比拼的是双方的后援。
源源不断地后军迅速填补战死者的空缺,人命变得低贱,不知不觉,脚下的土地被血染成了红色。因为双方阵亡的士卒实在太多,交战的双方几乎没有了立足之地,后军不得不派人拉出尸体。
联军的悍勇超出了白起的估计,与联军拼消耗殊为不智。近乎一比一的伤亡比例,怎么计算都是秦军吃亏。白起想了想,果断发布了新的命令。
秦军中军令旗挥舞了下,拒马阵的秦军突然地后撤了。一个时辰的交锋,双方在这里留下了不下一万人的尸体。
联军兴奋地大叫着,宣泄着激动的心情。不少人试图趁胜追击,但却被理智的韩忠制止了。
赵军校尉共武也是同样的心思,秦军明明可以与己方僵持,现在却突然放弃阵地主动后撤,难不保又是一个诡计。要知道,刚才就是秦军那么轻易放弃最外围的营寨,才诱使己方进入拒马阵吃了一个大亏。
联军在花费了很大的一番功夫后,终于推开了拒马阵。身后的秦军大营一览无余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看到己方推进地如此迅速,联军都有些自得。就连太子然都有些疑惑,难道秦军如此不堪。要知道对面可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啊!一生百战,未尝一败。
虽然自己这一方也有廉颇这等与白起齐名的名将,但廉颇更多的是强在守城,白起可是真正的野战高手。山东六国中,也就李牧可以在运动战中打败秦军。说起李牧,太子然心里慨叹韩国实在无什么名将,如果能把李牧挖过来就好了!
秦军的反常让太子然感到一丝阴谋的味道。但趁胜不追,大伤士气。因此联军的令旗一挥,又是两个万人阵上前接应。
这个时候,拒马阵后的秦军大营终于露出了真容。只见绵延不觉的坑道层层环绕着秦军大营,每一条坑道上都有弩箭兵把守。锋利的箭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冰冷的寒光。
“风!风!大风!”对面传来秦军的怒吼。
“放箭!”白起的中军令旗又一次挥舞起来。
下一刻,无数的箭矢射向了毫无防备的联军!秦军闻名天下的箭阵露出了锋利的爪牙。
一切来得太快!联军万万没料到秦军会将箭阵设在拒马身后,而且距离足有一百五十步。
“后撤!后撤!”韩忠吼出最大的声音。
现在看来,联军搬开拒马阵无疑是自掘坟墓。最初,搬开拒马阵是为了身后的赵军铁骑可以趁势推进,如今,对面却是无数的壕沟,任何一支骑兵都会望之却步。
联军也曾派人观察过拒马身后的秦军大营,可那个时候一眼望去是平整的土地,秦军只是布置了薄薄的拒马阵以及数目极多的铁蒺藜。尤其是还有为数不少的秦军跑入大营,更加深了斥候以为前方百十步安全的印象。
可半个时辰不到,怎么突然多了无数的壕沟呢!斥候带着怎么也想不通的疑问战死沙场。
这一切都是白起的计划。以木板、泥土遮盖住壕沟,同时隐藏住大军。待三晋联军走出拒马阵,弩箭兵射杀毫无防备的敌军。壕沟、弩箭,这才是白起真正的杀招。即使联军冒死突进到了壕沟,秦军也可以凭借着四通八达的小路将三晋联军驱赶出去。
骤遇大变的联军慌忙后退,集阵已经来不及了。每个人下意识地举起盾牌,惊慌失措地边后退边下意识地聚拢。少数失去心神的士卒为了早点脱离这片地狱,选择转身逃跑。只是这样的举动只会让死亡来得更快一些。
幸运的是,也许是为了隐瞒住联军的斥候,秦军的壕沟距离拒马阵足有一百五十步,联军只需要后退五十步即可退到秦军弩箭的射程之外。另一个幸运的就是距离秦军最近的是联军防护最好的重装步兵,这无疑减少了联军的损伤。
即使如此,短短的五十步联军也损失了不下五千具尸体。原本派出的两万援军结果成了阻止秦军趁胜追击的救命稻草。
不过是两个多时辰的交锋,联军就损失了一万一千余人。秦军吃了点小亏,仅仅损失了六千多人。两军的第一次试探,以白起大军的完胜告终!
第四十二章 咸阳有客远方来
咸阳城,大秦兵败的消息在坊间迅速传播着。
有人扼腕叹息,有人愤愤不平,但却没有一个人担心大秦由此衰落,遭受韩、赵、魏三国的攻击。原因很简单,大秦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武安君白起已率领大军前去征伐三晋。现在咸阳百姓讨论最多的是白起会用时多久攻下伊阙,全歼三晋联军。
望着周围自信满满的咸阳百姓,范睢露出一抹难以察觉的苦笑。
这数十年来,秦国领土在剧烈地扩张,秦国百姓的自信心也在随之膨胀。与山东诸国对待战争的态度不同,秦国人把每一次战事看作一件喜事。战争意味着胜利,胜利意味着秦国上下可以获取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赋税,更多的市场。
范睢一行人已经到达咸阳两日了。近千里的路途,在昼夜不停地快马加鞭下,也不过是仅仅花费了十日。
虽然抵达了咸阳,原本的计划却是很不顺利。这两日范睢前往秦国“四贵”府上,企图游说他们。但要么被拒之门外,要么就是被人跟踪,范睢心惊之下,费了好一番工夫才甩掉尾巴。
¡¡¡¡Õâ¸öʱºò£¬·¶î¡²Å¹ØÐÄÆð·»¼äµÄ¶¯Ïò¡£
传闻胡阳大军的惨败激怒了秦王,秦王传出话来,敢阻挠秦国与三晋作战者,杀无赦!敢为三晋求和者,杀无赦!而且为了防止诸如“四贵”一类的不安分子作乱,秦王特意命令咸阳全城【创建和谐家园】,实施宵禁,若无秦王手谕,胆敢出门者,一律处死。
胡阳的全军覆没导致了秦王威信下降,秦王在这个非常时期果断施以重刑,且派人严密监视王公大臣,此举倒是直接掐死了不少人蠢蠢欲动的心思。
在太子然原本的计划里,如果有可能则鼓动“四贵”谋乱,若不可为则拉拢义渠进攻咸阳。无论实现哪一个,白起大军势必回援,伊阙之危自解。
只是如今看来,第一个计策完全行不通。而第二个计策,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
说到义渠,就不得不说它的历史。
作为西北羌戎民族的一支,义渠是最早学习中原文明的游牧民族。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烽火戏诸侯。等到后来羌戎真的叛周作乱,西周再无诸侯援军导致灭国,幽王也是身死。趁着这个大好机会,义渠正式建国。自此开始了北吞诸戎,东伐秦国的数百年历史。
在义渠最强盛的三十年,秦国被义渠打得节节败退,甚至被赶出了渭河下流。不过后来义渠发生内乱,秦国趁势平乱,使得义渠臣服。此后中原各国混战,秦国也深陷其中,恢复元气的义渠东山再起,联合山东诸国抗秦,并一度威胁咸阳。
秦国深感义渠的威胁,中原混战后【创建和谐家园】全国之力攻打义渠。义渠国丧城失地,损兵折将,国力大减。但秦国也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此后秦国王位更迭,年幼的秦昭王被立为国君,宣太后摄政。
义渠再次蠢蠢欲动,袭扰秦国边境。为了安抚住身处秦国腹心之地的义渠,宣太后采取怀柔策略,用出美人计。为了打消义渠王的顾虑,不惜以身为诱饵,与义渠王私通,生育了两个儿子。从而骗得义渠王长留咸阳,居于甘泉宫,乐不思蜀!
从来自古最难消受美人恩,义渠王从此对宣太后言听计从。秦国都把地位最高的太后“献”与了义渠王,义渠哪里还会有心思作乱呢!
这些是范睢来到咸阳后打听到的,只不过听得这样的消息,范睢更是无奈。秦国的怀柔政策做到了这种程度,自己该怎么说服义渠给秦国制造混乱呢!
“听说了吗?昨晚太后又招了一批美人进甘泉宫侍寝!”
就在范睢一脸头疼时,隔壁案桌突然传来了一个微不可闻的声音。
“嘘!你想死了吗?这样的事情都敢说?”另一个人慌乱地看了下四周,小心地说道。
“有什么不敢的,太后和义渠王的事情咱们老秦人谁不知道。”最初发出声音的人一副毫不顾忌的神色,声音却是再次压小了。
“知道是一回事,说出来又是一回事。”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我就是纳闷,义渠那么小的地方,举国也就不过【创建和谐家园】十万人口,我们大秦完全可以碾压过去,干嘛要让太后牺牲这么大。这不是堕我们大秦的威风嘛!”
“这个你就不知道了。义渠民风彪悍,出征的时候比马高的男子都会随军,如果需要,壮妇也可以骑马射箭!这样算来,义渠足足可以纠结起二十多万的大军。”
“我的妈呀,真有这么多?”说话者一脸难以置信。
“吓你的,不过至少也有十五万的大军!如果义渠真的叛乱,你想想,十五万骑兵驰骋关内,会给我们大秦造成多大的损失?”
“那照你这么说,我们大秦现在还真不敢惹他们啊!现在我们地盘越来越大,兵力全部分散着,咸阳周边才几万兵力。”
“倒不是不敢惹,而是不好惹。想一口气吃下义渠,我们怎么也得有二十多万大军,而且即使拿下了义渠我们秦国的损伤也会很大。你看现在我们之所以顺利占领了巴蜀这样的粮仓,又拿下了楚国的大片土地,都是因为太后的怀柔之计,安定了义渠的心。”
“听你这么一说倒也有理,不过太后也不至于为了个异族怀孕产子吧!要知道,父子三人【创建和谐家园】甘泉宫,太后亲自为他们找美人,这也太荒唐了。”
“唉!义渠毕竟是蛮夷之国,你是不知道,他们那里一个人战死了,他的老婆孩子都归他的弟弟所有。有这样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