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1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当魏军正要击鼓攻城之时,温地的西门缓缓打开了。

        伴随着城门的打开,响彻四周的是“赳赳老秦,共赴国难。血不流干,死不休战。西有大秦,如日方升。百年国恨,沧海难平。天下纷扰,何得康宁。秦有锐士,谁与争霸!”

        所有的魏军望着出城的秦军,一时惊诧万分。

        秦军互相搀扶着,坚定地走向魏军。他们的步伐早已不稳,但还是一步一步地努力走着,边走边唱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晋鄙望着越来越近的秦军,叹了口气,最终挥手命令弓箭手放箭。随着最后一个秦军的倒下,温地之战终于结束。

        此战,魏军经过不分昼夜的两日攻城,终于拿下了本属于魏国的温地城。是役,秦军三千守军全军覆没,魏军战死者六千,伤者三千。

        魏军虽然损失惨重,但通过此战,华阳之战带来的巨大惨痛为之一消,魏军士气大振。

        最关键的是,这是魏国近年来少有的对秦国的大胜,魏王大喜之下,遣使大犒三军。魏军对即将面临的大战多了几分信心。

        次日,长途行军九百里的秦国大军姗姗来迟。鉴于野望城守备森严,胡阳果断命令秦军后退二十里,扎营安寨。

        野王大战,一触即发。

      第十八章 试探(上)

        秦军到来的第一个夜晚就这么平安过去。

        考虑到秦军远道而来,太子然本欲来一场夜袭挫一下对方的士气,但斥候禀报说秦军戒备森严,难以靠近大营五里之地,太子然也只好作罢。

        秦军长途跋涉,士卒疲惫,胡阳也没有打算来一场黑夜里不辨敌我的混战。于是双方默契的休整的休整,备战的备战。

        次日,随着朝阳的升起,秦军大营一览无余。

      ¡¡¡¡ºúÑô¹ûÕæ´óµ¨£¬¾ÓÈ»½«Ê®Íò´ó¾ü·Ö±ð²¼ÖÃÔÚÒ°ÍõµÄÄÏÃÅ¡¢Î÷ÃÅ£¬±±ÃÅ£¬´óÓªÁ¬ÃàÊ®À±éÉè¾ÜÂí¡¢Â¹íΡ¢ÌúÝðÞ¼¡£

        太子然慨叹一声,秦军果然训练有素。单看此时正是吃饭时,秦军大营无一丝喧哗吵闹之声,可见治军之严。

        野王以北的上党郡,举郡不过十万之兵。抛开守城所需的八万士卒,不过两万之兵可来援。因此太子然也是指示上党太守不必增援野王,能守下上党就是大功一件。

        也许秦军足够自信,丝毫不在意身后的上党郡可能会来的敌军。但如此一来,野王城的压力就大了。

        太子然毫不怀疑,如果温地此时还在秦军手中的话,秦军甚至敢三面围城。毕竟,野王最大的援军必出自成皋一侧。

        就在太子然一筹莫展之时,用过早饭的秦军已经开始集结。黑色的大军肃穆,井然有序。隐隐约约可以听见的只不过是军官们的呵斥整队声。

        不多时,一支大军自远方开来。胡阳站在战车上,隆隆的战鼓在耳边回响,看着越来越近的野王城,他感觉心中一股热血的冲击荡漾。

        野王,将是他胡阳的成名之战,犹如白起的伊阙。而身后的十万大军,将是他胜利的最大保障。

        胡阳忽然一举手,身边的传令官赶忙挥舞起令旗。十万秦军整齐划一地猛地停住了脚步,一时之间,奔腾的烟尘如一条巨龙扑向野王城。

        “喊话。”胡阳淡淡地说了一句。

      ¡¡¡¡¡°ßö£¡¡±

        早有一骑策马越过方阵,跑到离野王城不过一箭之地处,大声说道:“城上的守军听着,韩王无道,叛我大秦。我王宅心仁厚,不愿生灵涂炭,一切罪责全在韩王。限你们一炷香时间束手就擒,否则破城之后,鸡犬不留。”

        太子然眉头一皱,对身旁的朱亥说道:“给我把这个口出狂言的人射下来。”

        “诺!”朱亥大声应道。

        说完拿起一把强弓瞄向了城下的秦军使者。

        弹指一刻间,秦军使者中箭倒下,马匹受惊返回本阵。

        “大韩威武!大韩威武!”太子然高声叫道。

        这个时候,韩军上下方才如梦苏醒,状如癫狂地喊道:“大韩威武,大韩威武!”

        朱亥天生神力,寻常强弓根本用不了。太子然特地为朱亥打了一把十石的强弓,今日小试身手,秦军使者就措手不及被偷袭而死。

        一时之间,秦军带来的庞大压力一扫而空,韩军士气大振,秦军却是有些瞠目结舌。

        胡阳略一皱眉,出声道“击鼓、前进”。

        秦军开始有条不紊地架设投石器,安放拒马。弓箭兵整队出列,敢死队集结待命。

      ¡¡¡¡±©ð°Ò»¼ûÇØ¾üÈç´Ë¶¯×÷£¬ÂíÉϽ¨ÒéÌ«×ÓÈ»À뿪³ÇÍ·¡£

        太子然也知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攻防战最是无情。若自己站立在城头,能不能鼓舞士气另说,待会秦军的箭雨落在头上,为了保护自己不知会搭上多少人的性命。

        看到太子然听从自己的建议,暴鸢心下大喜。当即命令道:“敌军攻城在即,弓箭手准备。”

        没过多久,韩、秦第一次真正的交锋开始了。

        最先发威的是双方的投石车。

        韩军早已坚壁清野,郊外一应房舍全部拆除,就连野外稍大一些的石头都被运进野王城内。因此,秦军的投石车只是发射了数轮便宣告无用。而韩军的投石车则疯狂的进行远距离伤害输出。

        第一局,投石车间的较量,秦军VS韩军,韩军完胜。

        见得之前屡试不爽的策略失效,秦军上下也不丧气。在中军令旗的指挥下,屯长、百将们吆喝着手下士卒加快速度。这个时候只有尽可能地靠近城墙,对方的投石车才会失去作用。

        但秦军刚刚脱离投石车的死亡之吻,又要迎上韩军天下闻名的守城弩。

        射程可达八百步的守城弩是每个士兵心中最大的噩梦。不同于投石车,守城弩是架设在城头上的,因此它的准度更高。

        一旦守城弩射中目标,往往就是意味着十几个步卒像串串烧一样被钉在地上。方阵、集群就是守城弩的最爱,因为可以造成最大的杀伤。

        秦军自然也有应对之法,那就是攻城弩。

        在伊阙之战攻克宜阳之后,秦国获得了大型弩的制造方法。在别出心裁地将弩用于攻城之后,秦军意料之外地发现大型弩射出的弩箭可以深入城墙数尺,足够士卒攀岩上去。更重要的是攻城弩可以极大弥补秦军超远距离火力输出不足的弱势。

        于是,秦军数不清的攻城弩接二连三地发射。韩军也不示弱,在投石车的帮助下,全力反击。不一会,野王城就如同涨满刺的刺猬,煞是惊人。秦军却是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二的守城弩,韩军占据地利,不过损失了区区四五架守城弩。

        第二局,秦军攻城弩VS韩军守城弩,依然是韩军胜。

        秦军在付出了一千多人的代价后,终于冲进了野王城两百步以内。

        躲过了投石机和守城弩的双重打击,活下的秦军心里大呼幸运。只要再冲两百步,到达城墙下架起云梯,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

        每个老秦人都深信,当自己的屠刀举起的时候,六国的军队只会屁滚尿流地求饶。

        只见城下的秦军动作娴熟,互相配合。每两个秦军仰举着盾牌,掩护身后架着云梯的同僚。

        终于,秦军率先进入了韩军弓箭射程。韩军居高临下射出的箭又快又远,抬头仰射的秦军弓箭手为了弥补两者的差距,生生将阵线推进了四十步。

        不过短短的四十步,秦军至少付出了五百多人的生命代价。

        接下来,秦军让韩军见识到了为何他们是战无不胜的。

        只见秦军弓箭手们排成50人乘以10人的小阵,每一行的弓箭手几乎是瞬间射出手中的箭。随即默契的撤退到方阵后方,一方面补充箭支,另一方面也是补充体力。这时后一排的士卒跟上,重复上一排的动作。

        每个秦军按部就班,如同一部机器里的零件,严密契合。

        城头的韩军表现就差强人意了。虽然他们也努力,但不够配合。一个弓箭手一刻不停地射出十箭后便会力竭。而秦军弓箭手,因为有足够的时间休息,可以长时间地射箭。

        尤其是在秦军瞭望塔和橹车建好之后,秦军弓箭手可以居高临下射击城头上的韩军。韩军的地形优势一下子就抹除了很多。

        虽然一路上秦军至少丢下了两千具尸体,但最终,在秦军弓箭手悍不畏死的掩护下,敢死队还是架起了云梯。

        战争,还是进入了秦军熟悉的节奏。

      第十九章 试探(中)

        秦军敢死队如同闻见血腥味的饿狼,顺着云梯嗷嗷叫地向上攀爬。未经战事的韩军显然有些慌乱,在下级军官的呵斥下手忙脚乱地将巨石、檑木无情地推下去,倒也砸死一片秦军。

        诚实地说,如果是野战的话,秦军足以正面击溃五倍于己的韩军。这就是百战之师和久疏战阵军队的区别。

        但是,高大的城墙生生抹平了两者的差距。许多英勇的秦军被毫不起眼的弓箭、石头所杀,他们的勇武尚未来得及发挥就此淹没在人潮。

        这是战争的残酷,也是战争的无情。

        再强大的战士也可能被一个懦夫的弩箭杀死,再高贵的将军也可能死于一块巨石。

        战争,没有道理可讲。你只能鼓起勇气,祈祷自己要死也死在一场波澜壮阔地拼杀,而不是默默无闻死于冲锋的路上。

        “放箭!给老子起来放箭!”

        城头上,一个韩军的军侯正气急败坏地踢打着缩在垛口下的手下。

        也许是身边袍泽的不断死去【创建和谐家园】了韩军士卒,几个明显毫无战争经验的韩军士兵瑟瑟发抖,再也不敢起身射箭,生怕一起身自己就会被射成刺猬。他们就像鸵鸟一样撅着【创建和谐家园】,把自己藏在自己捏造的世界。

        这也是每个新兵必须经历的战场考验。每个新上战场的菜鸟面对鲜血会有两种可能的反应,一种是惊悚害怕,另一种就是被袍泽的牺牲【创建和谐家园】,变得张狂失去理智。

        心怀恐惧的往往会死于恐惧,失去理智的则会在疯狂中灭亡。因为在战场上,只有冷静才能让你活下去。你可以心怀恐惧,因为没有人不爱惜自己的生命,但有经验的百战老兵知道如何克服恐惧并转化为动力。

        “都给老子起来!”军侯却是愤怒了。

        “再不起来,老子治你们的逃兵之罪。你们想被执法队砍头还是跟秦军拼杀?”

        眼见几个新兵明显吓破了胆,军侯不再犹豫,直接单手举起一个看上去不过十八、九岁的士兵,将刀架在他的脖子上,神色狰狞地说:“我数三声,给老子射箭!老子的军队不要懦夫!三声内你要是敢不射箭,老子就把你丢下去!”

        在军侯的威逼下,年轻的韩军战战兢兢地拿起弓箭。因为过度紧张,手中的箭连续摆弄了数次才勉强搭在弓弦之上。最终,在军侯最后一句警告声中,韩军小兵射出了手中的箭!

        也许是时来运转,韩军在弯弓射箭的时候没有一个秦军的箭矢伤害到他。而这支箭却是不偏不奇刚好射中了一个秦军。

        看着秦军缓缓倒下,军侯满意地拍着这个年轻士卒的肩膀,大吼着:“不错!就给老子这么狠狠地干秦军!”

        说完不顾年轻韩军的反应,继续组织其他韩军进行反击。

        这只是战场的一个片段。

        与韩军需要上级督促,甚至派执法队严防守军后退不同,秦军的进攻井然有序,每个人甚至跃跃欲试。眼见身边袍泽一个个倒下,秦军毫不在意。

        他们专注地射出手中的箭,专注地向上攀登。他们唯一想要的是尽快的攻破野王城,只有破城,才能为死去的袍泽报仇。他们深知,此时像个娘们一样的哭哭啼啼无济于事,哭泣是失败者的专利!他们在攻破野王城后,会得到属于胜利者的奖励,三天劫掠,大笔的功劳,更多的田地,更少的徭役。

        惨烈的战争已经持续了接近一个多时辰,每时每刻,秦、韩两军都有无数的士卒倒下。尤为惨烈的是两军的弓箭手,他们进行的是最冷血的对射。

        双方一个靠着地利,一个靠着方阵,以命搏命,以血换血。渐渐的,韩军城头上的弓箭手已经换了一拨人,原有的一拨早已变成脚下的尸体。秦军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有数个方阵全军覆没,还有几个被削成了几十个人的小阵。

        没有一方后退,因为后退的一方以为着放弃巨大的优势。双方咬着牙,拼着伤亡。韩军若败,意味着城墙的守军彻底失去掩护,要面对秦军敢死队和弓箭手的夹击。秦军若败,韩军弓箭手则可以肆无忌惮地攻击正在攀爬云梯的秦军敢死队。

        面对己方的损失,双方的主将大手一挥,后方待命的弓箭手迅速的填补上空缺。

        就在韩军注意力集中在城头之时,秦军却是动了。上百个秦军士卒推着撞车缓慢但又坚决地开向野王城门。巨大的撞木裹着铁叶,看起来尤为狰狞。

        “小心撞车!”

        “火油!快!赶快给我倒火油!”

        城头的韩军大惊,几个声音几乎同时响起。

        顿时,几大桶火油从城头上倾泻而下。不用将军吩咐,自有熟练的士卒发射了火箭。

        意料之内的大火却没有烧起,韩军一个校尉慌乱地望向城下秦军的撞车。却是发现整个撞车几乎都裹着一层铁皮,少数没有铁皮的地方也覆盖着浇水的牛皮。加之秦军的撞车简易,能兜住火油的地方少之又少,难怪火势起不来。

        “巨石,赶紧给我投巨石。”

        听得吩咐的韩军急急忙忙操起杠杆,运气女神似乎站在了韩军这里,平时不过三中一的杠杆今天却是三中二。秦军的撞车在接连承受了四、五块巨石击中,终于不甘情愿地轰然倒地。

        眼见一计不成,秦军又生一计。

        在秦军中军大营的指挥下,一万弓箭手顶着韩军如狂风暴雨般的石子、弩箭,将手中点燃的火箭射了出去。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16: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