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战国赵为王》-第4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为啥?还不是因为田单害怕赵国吞了燕国之后,齐国就大祸临头了。

        但是田单的聪明也在这里,因为田单在这场战争之中也打下了几座无关痛痒的小城,然后也成功的拖垮了燕国,迫使燕王迎娶赵国公主为后,几乎可以说是圆满的达成了赵国事先设定的目标,让赵胜和蔺相如这些政敌们都挑不出毛病。

        有了这么一个前科,再加上前阵子赵丹又亲自和田单谈过,对田单忠于齐国之心知晓得清清楚楚,所以赵丹是根本不可能启用田单的。

        没了田单,乐毅死了,廉颇又坐镇长平不能分身,所以赵丹想来想去,也就只有庞煖是最靠谱的选择了。

        之前赵丹之所以派庞煖去出使燕国,一个是因为庞煖确实本身也是纵横家,另外一个也是一种预防措施,先让庞煖去了解一下燕国,万一燕国真的进攻赵国了就可以让庞煖挂帅了。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赵丹的这个预防好像还真的起作用了。

        再加上剧辛本身也是在燕国呆了很长时间的大臣,虽然说已经下台很久了,但是对于燕国的了解肯定还是要比其他人要多很多的。

        如此一来的话,庞煖挂帅,剧辛为辅,不说能不能打赢吧,至少赵丹觉得守上一阵子应该是没问题的。

        要知道现在秦国的东南两郡方向,楚国人可是根本没有受到任何阻拦的,想打哪里就打哪里,而赵丹却有五万军队能够拖延燕国人的攻击,这么一想的话其实赵国的情况似乎也还是比秦国要好上一些啊。

        当然了,这些只不过是赵丹自己的想法,至于怎么打还是得看看庞煖和剧辛怎么说。

        庞煖和剧辛对视了一眼,随后庞煖率先开口了。

        只见庞煖对着赵丹正色道:“大王勿忧,以臣之见,燕军虽数倍于我军,但大王若使臣领军,则臣必胜利而归!”

        庞煖的这句话一说出来,不仅是赵丹,就连大殿之中的其他几名赵国大臣们都露出了意外的表情。

        五万对二十万,你庞煖是哪来的自信说自己能够必胜的?

        庞煖显然早就已经知道自己这一番话说出来之后赵国君臣们必定是这番表情,于是接下来便是一番解释。

        “臣所以言必胜者,其在有三。此刻正乃秋收之际,燕军士卒远征在外必定思乡而不能专心为战,此为其一;燕军仓促进攻,我军早有准备,以有备对无备,此为其二;燕国兴不义之师犯我赵国,我赵国军民必奋起抵抗,令燕人不得寸进,此为其三。有此三者,则此战我赵国必胜也!”

        必须要承认的是,庞煖的这番话慷慨激昂掷地有声,满满的大道理和抵抗侵略者既视感,确实是颇有煽动力,无愧于纵横家的身份。

        但是赵丹咂了咂嘴,却也听出了几分味道——这老小子,其实也就是先吹吹牛皮,好让寡人任命他当主帅,接下来的具体战斗吧……其实庞煖现在也没个谱。

        这让赵丹瞬间有些疑虑,特么的,这庞煖老头怎么感觉好像没有历史上那么靠谱呢?是不是应该把正在给廉颇当二把手的乐乘调回来算了,反正乐乘那家伙怎么也是乐毅的族弟,而且也是暴打过燕国的……

        就在赵丹沉吟的时候,庞煖身边的剧辛也开口了。

        “大王,臣居燕国至今数十年,荣蚠、栗腹等人臣亦曾谋面。以臣之见,此二人这,不过夸口之徒,燕军以此二人为帅,则必败于我赵军之手矣!”

        听到剧辛这么一说,赵丹原本紧皱的眉头,总算是多少舒展开来一些。

        毕竟剧辛也是曾经燕昭王一朝燕国的核心人物之一,虽然说现在已经是时过境迁,但是还是有一定的人脉和影响力的,对于燕国的情况自然也是非常的了解。

        毕竟剧辛这些年来名为隐居,但是实际上也就是在武阳城里的府邸里住着,而不是和陶渊明那样跑到山疙瘩里面去天天在篱笆下采什么菊花,所以该听到的也没少听到,该懂的也没少懂。

        既然剧辛都说了荣蚠和栗腹这两个家伙比较草包,那么想来应该确实是强不到哪里去的。

        俗话说得好,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既然这两个领兵的主帅都比较的草包,那么想来这一战虽然打起来不容掉以轻心,但是应该也还算乐观吧。

        所以赵丹在一番思考之后,终于下定了决心,开口道:“既如此,则传寡人令,以庞煖为将,总督北方五郡边兵,一应事宜均可权宜行事,剧辛为副将辅佐庞煖,你二人务必通力合作,务使燕人不得犯我赵国疆土!”

        庞煖,剧辛两人闻言同时大喜过望,躬身朝着赵丹心里,异口同声道:“臣必不负大王之重托!”

        赵丹点了点头,又转头对着一旁的赵豹道:“平阳君,再传寡人令于全国,傅豹、王荣、苏射者,食君之禄而不能忠君之事,逆贼也!若有人持此三贼首级献于寡人,赏金一万,爵位三级!但有人欲随傅豹等人行逆贼之事,尽诛之!宦者令缪贤可协助此事。”

        很显然,武垣令傅豹的投降让赵丹是真的冒火了,必须要杀一儆百!

        赵豹、缪贤闻言同样领命:“诺。”

        对于身为大司寇的赵豹来说,杀人这种事情还真就属于他的分内之事,毕竟在古代司法系统一年砍的人头,怕是比现代十年枪毙的人数还多不少。

        赵丹顿了一顿,又将目光转向了虞信:“今平原君出使魏国未归,但国中事务不可无人主持,寡人命虞卿为守相,暂行相邦职责,直至平原君归国为止。”

        守相这个职位,就相当于后世的看守内阁总理,属于临时职位。赵丹之所以这时候任命虞信为守相,一来是为了让虞信借这个机会练练手,二来也是在赵胜在外蔺相如病重的情况下,如今压在赵丹身上的赵国政务实在是太过繁重了一些……

        虞信闻言自然也是大喜,朝着赵丹躬身行礼,欣然领命。

        虽然说守相虽然只不过是个临时的,但是权力可是和真正的相邦一般无二的!身为臣子,谁不想要把这个相邦的位置拿来坐上一坐?

      ¡¡¡¡Ö»Òª¸ÉµÃºÃÁË£¬²»ËµÈ¡´úÕÔʤ°É£¬ÆðÂëÒ²Äܹ»ÍùÉÏŲŲλÖò»ÊÇ£¿±Ï¾¹ÝþÏàÈçÏÖÔÚ²¡ÖØ£¬¿ÉÊÇÓв»ÉÙÈËêéêìÝþÏàÈçÄǸöÄÚÊ·µÄλÖÃÄØ¡£

        在吩咐完诸大臣之后,赵丹又将目光移到了楼昌的身上。

        楼昌的心此刻也忍不住有些激动了起来,要知道如今殿中的诸人除了楼昌之外其他人都已经通通有了任务,难道说自己也要被委以重任了吗?

        作为御史的楼昌,他的地位就相当于专属于赵丹的办公厅主任,本该是赵丹最为亲近的跑腿之人,但是这些日子以来赵丹对楼昌渐渐疏远,反倒是宦者令缪贤却开始得势,这不得不让楼昌心中产生不妙的想法。

        然而赵丹只是冷淡的看了楼昌一眼,然后就站了起来。

        “散会!”

      第73章 秦王稷的怒火

        咸阳,咸阳宫。

        “熊元小儿,【创建和谐家园】!”秦王稷的怒吼声在大殿之中嗡嗡作响,显示出这位天下第一君王的心中此时此刻是多么的恼怒。

        事实上秦王稷当然也有恼怒的理由,因为楚国人已经攻破了秦国南阳郡的郡治所在地宛城,开始朝着邓城出发,准备切断秦国东南两郡和关中本土之间的联系了。

        要知道自从秦王稷登基以来,楚国就是秦国胯下的小受,是不折不扣的RBQ!

        秦王稷亲手玩死了一代昏君楚怀王,又让白起攻破了楚国的鄢都和郢都,扒了楚国历代先君的坟墓,吓得楚国屁滚尿流,把都城远远的迁到了陈城,完全不敢和秦国大军正面交锋。

        这四十年来,楚国对大秦帝国来说,那就是个渣渣,连个屁都算不上!

        但是现在,这个该死的楚国小受,在勾搭上了赵国这个混账之后,造反了!

        不但造反了,而且还在这么关键的时候,狠狠的捅了秦国一刀。

        还捅得这么疼!

        这简直就是在打脸,实在【创建和谐家园】裸的打秦国的脸,打他秦王稷的脸!

        这能忍?

        要知道自从二十五年前秦国最强大的对手“东帝”齐国被五国伐齐搞得一蹶不振之后,这整个华夏大地可是只有秦国去装逼去打别人脸的,什么时候轮到楚国这个小受来和秦国老大哥装逼捅刀子了?

        要是让楚国这么胡搞瞎搞下去,秦国老大哥这个位置还怎么能够坐得安稳了,威信何在?

        必须要制止楚国人的乱来!

        坚持秦国战国老大哥地位一百年不动摇,这是秦国历来的国策!

        所以根据这个国策,但凡有任何想要跳出来跟秦国老大哥作对的小弟,都必须要通通【创建和谐家园】!

        所以秦王稷在一通发火之后,立刻就把目光转向了范睢:“范君,寡人欲令白起率二十万兵马自长平撤出,往南阳郡迎战楚人,如何?”

        这也就是范睢在这里,所以秦王稷才要征求他的意见了,否则的话就算是现在同样在场的其他几名秦国重臣乃至未来的下一代秦王安国君,都没有和秦王稷讨论的资格!

      ¡¡¡¡·¶î¡ÃþÁËÃþò¢ÏµÄɽÑòºú£¬Î¢Î¢ÓÐЩÓÌÔ¥¡£

        老实说,在前阵子范睢献出上中下三策的时候,范睢的心中其实就已经做好了东南两郡有可能失陷的准备。

        毕竟就算是一切都如范睢所言,魏燕两国发兵攻赵,那长平战场起码也要个把月时间才能彻底分出胜负。

        长平得胜之后,即便秦国大军立刻就转头南下收拾楚国,从太行山到东南两郡也要走个把月时间。

        这么两三个月的空档期下来,楚国二十万大军要是连一座城都打不下的话,还当个屁的战国七雄啊,就叫战国最熊算了,反正楚国国君也姓熊,倒也算是名副其实。

        在范睢看来,这么短的几个月时间里,楚国人应该是来不及完全吞掉东南两郡的。

        事实也证明了范睢的判断,楚国二十万大军打一个几千守军的宛城都要半个月,想要完整攻下东南两郡起码也得半年以上!

        再说了,就算让楚国人把东南两郡全部打下来又有什么紧?反正只要秦国长平方向获胜,赵国彻底GG,到时候让白起率军去楚国走一趟,楚国人不但得乖乖把东南两郡吐回来,而且还可能吐得更多!

        所以现在的范睢是很想跟秦王稷说一句:“大王勿忧,东南两郡之败臣早有意料,最多不过数月东南两郡便重归大王之下了……”

      ¡¡¡¡µ«Èç¹û·¶î¡ÕæµÄÕâô˵ÁË£¬ÄÇô·¶î¡¾ÍÊÇÒ»¸öÖÇÕÏ£¬24K´¿½ðµÄÄÇÖÖ¡£

        每一位年老的明君,都会有一个几乎是必然的毛病,那就是——多疑和残暴。

        即便是被称为中国历史上最为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和汉武帝也不例外。

        如今已经在位四十七年,足足六十五岁高龄的秦王稷当然也不例外。

        自从驱逐四贵真正的掌握了大权之后,这位帝王不但威严愈发深重,疑心病和杀心也同样变重了起来。

        当面对着这样一个多疑残暴君王的时候,你还要告诉他:“大王,楚国人捅了你一刀(夺得宛城),但是没事,臣估计楚国人还能再捅你两刀(拿下更多的城池)……”

        好嘛,你就说说你想怎么死吧,车裂还是犬决?

      ¡¡¡¡·¶î¡ÐÄÖзdz£µÄÇå³þÇØÍõð¢ÎªºÎ»áÖØÓÃ×Ô¼º£¬²»ÊÇÒòΪ·¶î¡Äܹ»µ±Ò»¸ö·¸ÑÕÖ±ÚɵÄκÕ÷£¨¸ÒÔÚÇØÍõð¢ÃæÇ°Õâô×öµÄ¶¼ËÀÇÌÇÌÁË£©£¬¶øÊÇÒòΪ·¶î¡Äܹ»µ±ÇØÍõð¢µÄ¹ÜÖÙ£¬µ±ËûµÄ½ª×ÓÑÀ£¡

        管仲和姜子牙这两位名臣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都能够为君分忧。

        什么叫为君分忧,那当然就是要为秦王稷解决问题!像刚才那种告诉秦王稷还要被捅几刀的说法可不叫为君分忧,那叫为君添堵。

        敢给秦王稷添堵的人,那可是没有什么好下场的。

        范睢的前任穰侯魏冉,贵为四贵之首,当年在秦国也是呼风唤雨的存在,后来为啥倒台了?还不是因为魏冉力主的阏与之战中秦军吃了一个超级大败仗,证明了魏冉没有能力去解决赵国这个问题了。

        所以魏冉就死了。

        否则的话,以秦王稷的能力和城府,在位四十年里搞死四贵的机会多的是,为啥偏偏阏与之战结束没两年魏冉就完犊子了?

        很简单,因为之前的四十年里,魏冉能够替秦王稷解决问题,能够让秦国变强,所以秦王稷就可以忍,让魏冉和四贵跳来跳去,无所谓。

        而一旦发现魏冉这个家伙没鸟用了,那秦王稷就不会去管什么几十年来魏冉为秦国立下的这么多汗马功劳了。

        在发现魏冉不能够解决赵国这个问题,不能够让秦国继续强大之后,找到范睢来代替魏冉的秦王稷直接下手,魏冉为首的四贵一党瞬间爆炸,连秦王稷亲妈宣太后都难逃一死。

        所以不能够替秦王稷解决问题的话,那后果是非常严重的,掉脑袋那都不是个事,没诛三族都算命好了。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范睢以及白起后来之所以被搞死,那同样也是因为解决不好问题,所以秦王稷直接就把这两个家伙赐死了。

        干得好,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大大的有。

        干不好,死!

        这就是秦王稷的用人之道,一位真·天下霸主的用人之道,也是自秦国商鞅变法以来,代代相传至今的——霸道!

        范睢虽然并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但是这位聪敏无比的名相却早就知晓办事不力的下场。

        所以既然秦王稷现在觉得楚国是个问题了,那么范睢就必须要搞定这个问题!

        秦王稷现在的诉求是什么?是想把白起和二十万秦军精锐从长平调到南阳郡来,干爆楚国人再说。

        即便是在范睢这样不精通军事的人看来,这行为也是太扯淡了一点。

        要知道之所以秦国先后调集了六十万大军在长平一线,那当然不是去和四十五万赵军玩干瞪眼的。

        秦王稷和范睢把这倾国之军投进去,那是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白起的计划,知道白起想要一举全歼长平赵军的企图。

        如果不是这样的话,秦国间谍何必要策动赵国舆论换帅,白起又何必要偷偷上任?

        虽然说策动赵国换帅的计谋最终没有成功,但是秦国君臣谋求在长平一线歼灭赵国有生力量的决策现在还没有变。

        可一旦把白起和二十万秦军调走,长平一线的兵力对比就从六十万比四十五万变成了四十万比四十五万了,这个歼灭赵军有生力量的抉择就不好实行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11:1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