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战国赵为王》-第1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以不韦之见,或商贾之道,或治国之道,若欲成功之,则莫过于晓其道理。昔范蠡先助勾践灭吴,后以陶朱公之名从商而富,何以?无他,乃范蠡晓治国之道,通经商之理也。”

        “故商贾之道,治国之道,无非在于理也。得其理,则商贾之道可行,治国之道亦可行之。不得其理,则两者皆不可行之。此商贾之道与治国之道相通之处也!”

        吕不韦的这一番话说出来,赵丹倒还没什么,倒是一旁坐着的平阳君赵豹眼睛都瞪圆了,整张脸上就是大写的两个字——震惊!

        吕不韦刚才的那一番话就是说:“老子和韩非子都说过,‘道’这种东西是非常玄妙的,想要去理解‘道’,那么最好的方式就是通过‘道’的规律,也就是‘理’去了解。”

        “在我(吕不韦)看来,什么商贾之道治国之道其实都一样,想要成功你就要掌握这些‘道’之中的规律(也就是理)。范蠡为啥能够在当越国大夫的帮助勾践治国,又能够在灭掉吴国急流勇退裸辞之后经商成为天下巨富?那就是因为范蠡明白其中的‘理’。”

        “所以治国和经商是一样的,说白了就是‘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就是这两者相通的地方了。”

        这里吕不韦其实还藏着相当于暗示的半句话没有说,那就是治国之道和商贾之道既然有着相通之处,那么商贾之道的经验,当然也就可以拿来治国!

        这就是吕不韦对于赵丹这篇命题作文的回答了。

        这个回答怎么样呢?单单从平阳君赵豹那张大得可以塞进三个鹅蛋的嘴巴里就能够看得出来了。

        毫无疑问,对于赵丹提出来的这个问题来说,这是一个绝对能够得高分、而且至少在九十五分以上的答案!

        就连自视甚高的平阳君赵豹自己,也根本答不出这样的答案。甚至如果平阳君赵豹自己来作为阅卷者的话,他很有可能会给吕不韦这个答案——满分!

        仅仅短短数秒钟,平阳君赵豹脸上所有的轻视和不屑就统统都消失了,只见这位赵国的重臣直起了身躯,极为严肃的朝着吕不韦说道:“吕先生,大才也!”

        就在不久之前,吕不韦在赵豹的心中还只不过是“自甘轻贱,操持商贾之贱业者”,然而经过这短短的几番话之后,吕不韦如今在赵豹的口中已经变成了“吕先生”了。

        这就是赵豹,乃至于整个春秋战国时期的国君、封君们对人才的态度。

        无论你之前是干嘛的,有什么黑历史,那其实都无所谓。只要你有能耐可以帮到我,那我就尊重你,把你奉为上宾,对你委以重任。

        这就很像后世的美帝华尔街商业公司,只要你能替公司赚钱,那么你干多少坏事老板都视而不见,同事们都会对你争相吹捧阿谀奉承,甚至让女秘书天天在办公室帮你吹箫都没问题。

        这就是所谓的“战国尚功利”,一个和万恶的美帝资本主义商业公司一样把功利主义发挥到了极致的时代。

        但这也是一个真正实现了“英雄不问出处”的时代,只要你有真本事,那么你就一定不会被埋没,就一定能够出头,能够在战国这个大时代的舞台上绽放出你自己的光彩。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七雄并立,百家【创建和谐家园】,战火连天的大争之世。

        这,就是战国时代!

      第26章 赵【创建和谐家园】问吕不韦(三)

        和赵豹相比,赵丹显然就镇定得多了。

        毕竟吕不韦很牛逼,这是赵丹早就知道的事情,现在赵丹所要验证的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吕不韦到底是有人帮他出谋划策所以才牛逼,还是他本身就是这么牛逼的一个人呢?

        于是赵丹不慌不忙的抛出了最后一个问题:“以吕先生之言,则商贾之道与治国之道,颇有相通之处。既如此,以吕先生看来,这治国之道,又当如何呢?”

        如果说先前的两个问题,赵丹所考校的主要是吕不韦随机应变的能力,那么这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问题,就是赵丹这次考察的重点,也就是“治国方略”了。

        赵丹想要看看吕不韦的治国方略,到底是什么样的。

        吕不韦在回答了赵丹的前两个问题之后,看上去整个人似乎也变得更加的有自信了,而且治国方略这种东西本就是每一个有志于登上战国政治舞台的士人们所必定会去思考的问题,吕不韦自然也是胸中早有自己的一套定论,当下朝着赵丹一拱手,再次开始侃侃而谈。

        “臣闻,昔先圣王之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则天下平矣,平得以公。尝试观于上志,有得天下者众矣,其得之以公,其失之必以偏。凡主之立也,生于公。故《鸿范》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偏无颇,遵王之义。无或作好,遵王之道。无或作恶,遵王之路。’故治国之道,必贵公而去私也。”

        “天道圆,地道方,圣王法之,所以立上下,有君臣。主执圆,臣执方,方圆不易,其国乃昌。故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

        “明君者,非遍见万物也,明于人主之所执也,不应以人之小恶而亡人之大美也。当与得不在于君,而在于臣。古之事君者,必先服能,然后任,必反情,然后受。信贤而任之,君之能也,臣之忠也。”

        “与民者,当仁义以治之,爱利以安之,忠信以导之,务除其灾,思致其福。太上以志,其次以事,其次以攻。使不肖以赏罚,使贤以义。如秦商君者,严罚厚赏,衰世之政也,万不可用之。于此,可瀸于民心,遂于四方。天下皆延颈举踵,四荒咸饬乎仁也。”

        这一番长篇大论之后,吕不韦整个人长出了一口气,再度一拱手:“大王,此不韦治国之道也。”

        赵丹听得连连点头,心中大赞。

        在吕不韦看来,治国之道主要根据天地之道而来,天圆地方所以君圆臣方,天地各有道所以君臣也应当各司其职,君负责管理臣,而臣负责去做事,这样才能够让国家昌盛。

        对于国家的子民,君王和臣子们应该行德政,以义为先,依法行事,赏罚合宜。像商鞅那样的严刑酷法只会让国家陷入衰退,是绝对不行的。只有仁德和法律双管齐下,才能够受到臣民的衷心爱戴,国家才能持续发展,最终达到大治的地步。

        吕不韦所提出来的这些东西里面,其实包含了儒家、道家及其分支黄老、法家、墨家等等许多学派的思想,融合而成为自己的一套思想理论。

        这就是诸子百家之中,号称“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综”的杂家思想。

        很显然,即便还没有真正的执掌秦国,但是吕不韦的这一套杂家理论,其实已经基本上成型了。

        只不过这家伙居然敢在赵丹这个赵国国君的面前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这种说法,也是真够有胆的……

        也就是这个时候因为华夏大地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统一过,所以吕不韦这句话还能说说,但凡是后世任何一个大一统朝代的皇帝,听到有臣子敢说这么一句话,那么第一反应就是把这个家伙的脑袋砍下来。

        在皇帝们看来,这天下特么全是老子的,这国家就是老子的家天下,你现在给我说天下是天下人的?死去吧你。

        当然了,就算是没有统一的现在,这句话对于赵丹这种身份的国君来说,其实也是相当刺耳的了。

        但赵丹当然不会因此而动怒,赵丹不但没有动怒,反而面带微笑的鼓起了掌:“吕先生,果然大才也!”

        至于一旁的平阳君赵豹,这货的脸上此刻就是一个大写的“服”字,看向吕不韦的目光也极为灼热,终于忍不住对着赵丹道:“大王,以豹之见,吕先生如此大才,赵国不可错过也!”

        这就是赵豹在举荐吕不韦当官了。

        在这个没有科举的时代,举荐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提拔人才的手段,像大名鼎鼎的蔺相如就是由赵国的宦者令缪贤举荐给赵惠文王的。

        赵丹微微一笑,看了一眼吕不韦:“寡人亦有此意,不知吕先生意下如何?”

        吕不韦一阵激动,连忙道:“能得大王赏识,臣安敢不从?”

        客卿这个职位就相当于是国君的幕僚,虽然是个虚职,但却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官”了。

        如此一来的话,吕不韦整个人的社会地位都会瞬间有一个火箭式的提升,从四等人“商”直接华丽变身为一等人“士”的一员。

        再说了,虽然现在吕不韦其实已经在操作赵异人成为秦国国君的事情了,但那件事情毕竟八字还没一撇,如今吕不韦派出去的说客还在秦国之中活动,成不成还是未知之数,为自己留一条赵国客卿的后路也无不可。

        而且接受这个赵国客卿的位置,说不定还能够对那事有所助益。

        所以吕不韦根本就没有任何拒绝的理由。

        赵丹哈哈大笑:“很好,既然如此,那么吕先生从今天起,就是我赵国客卿!”

        吕不韦长身而起,迈步出席,朝着赵丹行了一个隆重无比的臣子礼节:“臣吕不韦,见过大王!”

        双方之间的君臣名分,这就算是定下来了。

        赵丹眯起了眼睛,心情也是颇为舒畅。哼哼,看看吕不韦这样的牛人,还不是被我赵丹招揽到了麾下?

        当然了,赵丹的心中也很清楚,双方的这种君臣名分其实只是暂时的,并不能算得上十分牢靠。

        战国时期的士人们其实并没有那种根深蒂固的忠君观念,今天为这个国家和国君效忠,明天觉得这里不好了也可以分分钟跳槽到别的国家去效忠别的国君。

        他们更像是后世的那些打工者,国家和君王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公司和老板,一辈子忠君爱国的也不是没有,只不过是少之又少。

        当然了,这种跳槽的做法如果从士人本身的立场来说其实也是无可厚非,毕竟人往高处走嘛。但对于赵丹这样相当于后世公司老板的国君来说,自己国家的人才跳槽到别国显然就是一件不能被允许的事情了。

        既然决定要拉拢吕不韦,那么就应该把吕不韦牢牢的绑在赵国的这辆战车上,这样一来赵国得到了一位良臣,秦国则永久的失去了一位名相,损秦而益赵,岂不妙哉?

        这挖墙脚看来是势在必行啊。

        但是——该怎么挖呢?

        赵丹看了一眼身边的赵豹,想了一想之后,便微笑的对着下首正激动着的吕不韦说道:“寡人听人所言,吕先生曾有一言,提及那秦国质子赵异人,实乃奇货可居也。不知此事是否属实?”

        吕不韦闻言身体猛的一震,整个人好像瞬间从天堂跌落到了地狱。

        “奇货可居”,指的正是那吕不韦想要立赵异人为秦国国君的计划!

      第27章 赵【创建和谐家园】问吕不韦(四)

        扶立一国国君,而且还是像秦国这样的当世第一强国国君,这里面的风险性其实是非常大的。

        这就好像在后世的地球之中有一个西班牙的首富想把自己的代言人扶上俄罗斯的总统宝座一样,如果给奥巴马知道这件事的话,这个家伙基本上就是被暗杀,炮决或者枪毙之类的命运了。

        别看秦王稷这家伙被秦国四贵骑在头上被迫当了四十一年的乌龟,但实际上秦王稷是一个非常心狠手辣的人,单看他一有机会就直接毒死舅舅,把老妈宣太后和两个亲兄弟囚禁致死就是明证。

        这样一个铁血残酷的君王,如果知道竟然有一个卑贱的商人想要打自家秦国王位主意的话,那么吕不韦的命运大概就是犬决、车裂、凌迟三选一了。

        所以从定下扶立赵异人为国君的计划之后,知道这计划风险性的吕不韦是一直高度保密的,知情者除了吕不韦之外就只有当事者赵异人,以及吕不韦的亲爹。

        但这两个人之中无论哪一个人,都是吕不韦绝对信任的人,吕不韦觉得这两个人是谁都不可能泄露秘密的。

        可如果没有人泄密的话,赵丹是怎么知道“奇货可居”这四个字的?

        事实上这四个字,吕不韦除了跟自家老爹说过之外就再也没有告诉过别人,难道是老爹泄密了。

      ¡¡¡¡¿ÉÄÇÒ²²»¿ÉÄܰ¡£¬ÒòΪÂÀ²»Î¤µÄÀϵùÏÖÔÚÓÖ²»ÔÚºªµ¦£¬¶øÊÇÔÚÂÀ²»Î¤µÄÀϼÒÎÀ¹úå§Ñô³Ç¡£

        到底赵丹是怎么知道的?吕不韦的脑袋之中千般念头急速闪过,想了几秒钟之后一声强笑,道:“大王究竟是从何处得知此谣言的,却是冤枉臣也。”

        “是吗?”赵丹神秘的一笑,道:“本王听闻,吕卿不日即将出发前往咸阳,欲拜谒秦国阳泉君,可有此事?”

        不等吕不韦开口,赵丹又自顾自的说了下去:“以本王看来,吕卿此去必定献上重礼,后以言辞游说阳泉君,其后得阳泉君引荐于阳泉夫人,劝阳泉夫人收赵异人为子,并使阳泉夫人劝安国君立异人为太子。如此,则秦王稷死后安国君继位,安国君死后赵异人可为秦国国君矣!”

        赵丹这一番话说出来,吕不韦顿时哑口无言,浑身冷汗直冒,竟是瞬间汗湿了整个后背。

        因为赵丹所说的,正是吕不韦心中的全盘计划,也是历史上曾经真正发生过的事情。

        吕不韦是真的想不通,如果说之前那个“奇货可居”的话是因为自己说出来过,可能老父亲某些时候失言了,所以赵丹能够知道,这也勉强说得过去。

        可现在这剧本还在我吕不韦的脑子里面放着啊,我甚至都还没有把这个剧本写出来呢,你赵丹就跑来剧透了?这也太不科学了吧!

        但任凭他吕不韦如何绞尽脑汁,又怎么可能知道坐在自己面前的这位赵国国君身体之中,藏着一个来自两千年之后、对于这段历史了如指掌的灵魂?

        吕不韦的身体情不自禁的颤抖了起来,他的脸色开始变得惨白,一种被人从头到尾身体的每一个角落都被看透的感觉,实在是太让人惊恐了。

        赵丹也不说话,而是就坐在那里,笑吟吟的看着满头大汗的吕不韦。

        如果再过个十几年,等到吕不韦成功上位秦国相邦之后,那时候的吕不韦就是一个超级大人物了,可以说是跺跺脚整个华夏大地都要抖一抖。

        可现在的这个吕不韦只不过是区区一个商人而已,他和赵丹这位赵国国君之间的差距就和蝼蚁与老虎之间的差距一样,赵丹想要玩死吕不韦,其实也就是一句话的事情。

        说起来赵丹穿越的这个时机,其实还真就是刚刚好。

        如果等到吕不韦出发前往咸阳,劝说秦国太子安国君立赵异人为继承人之后,吕不韦也会被封一个秦国的官职,并且被安国君委托来教导和辅佐赵异人。

        到了那个时候,赵丹再想要对付有秦国官职在身的吕不韦,多少就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意思在里面了。

        可现在情况却又完全不同,吕不韦还没有出发前往咸阳,更没有被封什么秦国的官职,反而成为了赵国的客卿。

        既然是赵国的客卿,那么身为赵国国君的赵丹,自然是想怎么处置这个赵国的臣子,那就怎么处置了。

        这其实是一个坑,一个赵丹提前挖好,然后让吕不韦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愿跳下去的坑!

        但是赵丹觉得,以吕不韦这么聪明的一个人,应该是很快就能够醒悟过来,然后想出解决办法的。

        果然,就在这短短的时间内,吕不韦似乎已经下定了决心。

        只见吕不韦长身而起,朝着赵丹躬身一礼,脸色诚恳:“大王果然英明,竟能知晓臣心中所思所想。不瞒大王,此计其实乃臣为赵国所思,若能成功,则秦国必不能为我赵国之患也!”

        “是吗?”赵丹的脸上似笑非笑:“既如此,那么就烦请吕卿说说,此计究竟如何能够助我赵国灭秦吧。”

        吕不韦深吸了一口气,脑海之中徒然变得清明无比,心知此刻自己已经是到了生死关头,一旦自己做出的答对让面前这位赵王不够满意,那么很有可能就落得一个当场身死的下场。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03:0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