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战国大司马》-第2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蒙羑连连点头,带着次子蒙挚,与蒙虎、蒙孚两个孙子一同走入灵堂。

      到了屋内,蒙挚双膝叩地,跪在蒙伯的遗体前行磕头大礼,见此,葛氏大吃一惊,毕竟似这等大礼,唯有子女叩拜父母长辈,纵使对君主亦无需如此。

      于是她连忙站起身来劝阻道:“蒙挚,你何必”

      然而她的话还未说完,就被蒙羑抬手打断了,只见这位老者用充满愧疚而感激的目光看着蒙伯的遗体,不容反驳地说道:“我儿虽比阿伯高一辈,但此番全凭阿伯,我儿才能侥幸活命,因此这是应当的”

      在旁,蒙荐亦点点头,劝葛氏道:“蒙挚叩拜的,是他的救命恩人,葛氏你无需在意。”

      在蒙羑、蒙荐两位老者的见证下,蒙挚对已故的蒙伯重重磕了几个头,由于动作幅度多大,以至于当蒙仲与蒙虎后来扶起这位族叔叔父时,蒙仲看到蒙挚此刻身上新换的衣袍,竟亦渗出了鲜血,显然是方才的动作撕裂了伤口所致。

      但蒙挚却对此一声不吭,在被蒙仲与蒙虎扶起来后,郑重地对葛氏与蒙仲说道:“葛氏,阿仲,你们放心,我,还有我兄长,绝不会让阿伯白白死去,只要我兄弟二人仍活着,日后定当杀死滕虎,以慰阿伯在天之灵”

      见蒙挚满脸严肃,葛氏与蒙仲对视一眼,均不知该说什么,遂只好点了点头。

      随后,由于蒙挚伤势太重,就先由其子蒙孚扶着回家歇养了,而蒙羑与蒙荐两位长老,则在屋内铺了一张草席坐了下来。

      用长老蒙羑的话说,此番蒙伯因为他儿子蒙挚而死,虽人死不能复生,但他最起码得帮忙为蒙伯料理后事,主持这场葬礼,这是他唯一能做的。

      大概一个时辰后,蒙氏一族的宗主蒙箪带着少宗主蒙鹜以及蒙达、蒙响等嫡宗子弟,亦前来拜祭蒙伯,送上赙金,蒙羑这位长老代葛氏出面接待。

      不过蒙箪等人并未久留,因为据蒙仲事后所知,这次由马车运载回来的族人尸体,有约五十具左右,而这就意味着族内有约五十户人家要举办葬礼,蒙箪与蒙鹜父子作为蒙氏一族的宗主与少宗主,理当逐一前往慰问,拜祭每一名为了家族而牺牲的族人。

      当晚,蒙仲本来打算跟蒙虎一同守着灵堂,而让母亲葛氏回屋歇息片刻,也让蒙羑、蒙荐两位长老也能回去歇息,没想到蒙羑执意要留在这里。

      最后没办法,蒙仲遂与蒙羑、蒙虎祖孙二人守了一夜。

      不得不说,蒙羑的执意留下,让蒙荐颇为尴尬,但没有办法,毕竟蒙荐担任着族内的宗祝,他需要安排族内所有战死族人的葬办之事。

      次日,几乎族内每家每户都有派家人前来慰问,赠予赙金,哪怕其中几户人家其实也失去了亲人。

      下午的时候,葛氏拜托蒙羑、蒙虎二人代为守着灵堂,而她则带着蒙仲去慰问别家。

      待等来到一户族人家的院前时,正好有两位族内的叔婶从院内走出来,女人叹着气对他男人说道:“本来就没了父亲,如今因兄长一死,母亲亦跟着离世,只剩下她一人,真是个苦命的孩子”

      正说着,她瞧见了迎面走来的葛氏,连忙与葛氏打招呼。

      葛氏亦听到了这个女人的话,好奇问道:“阿姐,您方才说的是”

      “就是这家。”

      女人回头看了一眼身背后的屋子,对葛氏说道:“这家的男人,早前就在与魏国打仗时死了,只留下家中女人萧氏独自抚养兄妹两人,如今好不容易将儿子抚养成人,结果儿子却在滕国战死了,真是苦命啊”

      “喂”男人压低声音呵斥了一句,旋即连忙对葛氏说道:“我家的这个不会说话,葛氏你千万别在意啊。”

      那女人愣了愣,旋即忽然醒悟过来:葛氏的丈夫蒙瞿,亦是在与魏国打仗的战场上死去的。

      葛氏勉强地笑了笑,见此,那男人赶紧拉着自己口无遮拦的妻子离开了。

      在那对族中夫妇离开后,葛氏便领着蒙仲走入院内,连喊了几声却不见家主人出来,遂好奇地走向正屋,她这才看到,正屋即是灵堂所在。

      “这家的人呢”

      葛氏嘀咕着走入灵堂,四下打量了几眼,这才发现灵堂内架着两块木板,而这两块木板上,躺着两具毫无生机的尸体,其中一具是跟蒙仲的兄长蒙伯一样身穿皮甲的年轻男子,而另外一具,则是一名年纪看似与葛氏相仿的女子,大概就是方才那对夫妇口中所说的“母子”。

      由于瞧见这家的人,葛氏便与蒙仲拜祭了那两具尸体,然后将带来的赙金放在尸体前的一只瓦盆中除了他们家的赙金外,瓦盆内此时已经放了好几袋的赙金。

      “唉。”

      葛氏叹了口气,摇摇头正要离开,忽然听到屋内响起一个极轻的声音:“谢、谢谢您。”

      “诶”

      葛氏吓了一跳,顺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这才看到在屋内的角落,有一名年纪比蒙仲少几岁的女孩,正手抱双膝,缩在角落怯生生地看着她。

      “孩子,你叫什么名字”

      葛氏走上前去,蹲下身看着女孩,看着后者通红的双目,以及脸上那已干的泪痕。

      “嬿蒙嬿”

      女孩诺诺着低声说道。

      葛氏心疼地将其搂在怀中,轻声叮嘱道:“虽然是很艰难,但我们还是要努力地活下去,不要让已过世的人为我们牵挂,你说对么”

      女孩点点头,旋即泪如泉涌,而葛氏亦联想到了自己过世的长子蒙伯,亦搂着这名叫做蒙嬿的族女低声哭泣起来。

      看到这一幕,蒙仲默默地走出了灵堂,抬头看着天空。

      他心中万分感慨,曾经的蒙氏一族,和睦而团结,族内多以欢笑声,然而宋王偃兴兵伐滕的这场战争,却让整个蒙氏一族痛失亲人,沉浸于悲伤。

      那位高高在上的王,是否会意识到他的一道命令究竟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呢

      第033章 丧礼二

      当日的傍晚,正当蒙仲与母亲葛氏以及蒙羑、蒙虎祖孙二人守着灵堂时,院内传来了一阵急促的脚步声。

      旋即,蒙仲吃惊地看到蒙遂领着向缭、华虎、穆武几人来到屋内。

      “你们怎么来了”

      蒙仲站起身来惊讶地问道。

      听闻此言,向缭神秘兮兮地说道:“不止是我们”

      话音未落,蒙遂在旁已经接口说道:“阿仲,夫子来了,你赶紧出来迎接。”

      向缭面色怏怏地看了一眼蒙遂。

      “夫子”

      蒙仲心中的惊讶更浓,他知道蒙遂口中的“夫子”,指的肯定就是庄子,然而庄子自从二十年隐居起,从此不再访客,无论是别人拜会他还是他去拜会别人,终日就居住在隐居之地。

      而眼下,庄子竟然会为了他兄长蒙伯的葬礼而赶来,不夸张地说,这是蒙氏一族的宗主蒙箪都办不到的。

      因此蒙仲跟母亲说了声,赶忙迎出屋外。

      而此时,一天一宿没有歇息的长老蒙羑也反应过来了,捋着髯须皱眉问蒙遂道:“阿遂,你所说的夫子,莫非是庄夫子”

      “是的,长老。”蒙遂恭敬地回答道,旋即亦快步离开了正屋。

      见此,蒙羑心中一惊,连忙对身旁的孙子蒙虎说道:“快,快扶老夫起来。”

      不得不说,蒙羑作为族内的年长者,又是家族的前家司马,因此当他代替蒙仲家的长辈主持丧礼之时,就连宗主蒙箪与少宗主蒙鹜前来慰问吊唁,他也只是点点头作为招呼而已毕竟他与蒙箪是同辈。

      但庄子不同,庄子当年拜访蒙氏一族,与蒙氏那时的宗主平辈论交时,他还在三十而立的岁数呢,这样算算,庄子的辈分比他高了一辈。

      而论岁数,庄子亦比他年长二十多岁,更别说庄子的名气,因此他当然不好继续坐在这里,赶紧吩咐孙子蒙虎扶他起来出门相迎。

      而此时,蒙仲已快步来到了院中。

      只见在院外的小道上,果然停着一辆马车,当蒙仲走到院子正中央的时候,庄伯与武婴二人,正好合力将庄子搀扶下来。

      见此,蒙仲赶忙紧走几步上去帮忙。

      “夫子,您怎么来了”搀扶着庄子,蒙仲带着几分惊讶问道。

      在旁,庄伯对此解释道:“那日,蒙虎那小子来到居内,旋即你见急急匆匆向夫子告别,返回家中,夫子便猜到肯定是肯定是出现了什么变故,因此便叫蒙遂、向缭等人来这里打探,不想得知你兄长他哎是故夫子决定前来吊唁”

      在他说话的时候,庄子亦重重拍了拍蒙仲的肩膀,虽然依旧还是没有开口,但蒙仲却能明白前者的心意,大概也就是「节哀顺变」之类的安慰吧。

      由于没有看到乐进、乐续兄弟二人的身影,蒙仲好奇询问,旋即这才得知,由于滕虎的那场夜袭,乐氏一族亦是损失惨重,乐进、乐续的族叔、族兄们,亦有数十人丧生在那场夜袭中,损失与蒙氏相差无几。

      而乐进、乐续兄弟二人之所以没能赶来,就是因为他们有一位至亲的叔叔死了,因此他们回自己乡邑帮忙丧事去了。

      此时,长老蒙羑已在蒙虎的搀扶下走出了正屋,他在瞧见庄子后,挣脱了孙子的搀扶,赶忙紧走几步过来见礼,口中恭敬地说道:“庄夫子,我是蒙羑,您还记得我么当年您拜会我蒙氏时,后辈有幸在您与前宗主面前表演了一段剑技”

      庄子困惑地看着蒙羑,又看了看蒙仲,旋即脸上带着几分勉强笑容,微微点了点头。

      想来这位夫子早就忘记了,毕竟他已经七十岁了,三十年前的回忆对他来说确实已经很勉强了。

      众人拥着庄子将其迎入了灵堂,待等到了灵堂后,庄子将手中的拐杖递给了身边的庄伯,旋即在蒙仲的搀扶下,朝着蒙伯的遗体鞠了几躬,这让他所有的【创建和谐家园】都感到惊讶。

      要知道,庄子并非是一个习惯将生离死别弄得很悲伤的人,在他的论著杂篇中,亦曾记载着他夫人过世时的一段故事,发生在他与惠子之间的故事。

      当时庄子的妻子过世,他的挚友,那时尚在魏国担任国相的惠子专程前来吊唁。

      当惠施神色严肃地走入灵堂时,愕然看到庄子坐守在棺木旁,以一个不雅的姿势用手拍着瓦盆伴奏,毫无愁容地放声歌唱。

      惠施便皱着眉头指责道:伉俪多年,同床共枕,她为你养儿成人,如今老了,过世了,纵使你看淡此事,不哭也罢,可你竟然敲盆歌唱,不觉得太过分了吗

      然而庄子却回答道:并非如此,我妻子初死之时,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然而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不仅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不仅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气息。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变化而有了气息,气息变化而有了形体,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如今变化又回到死亡,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死去的她将静静地寝卧在天地之间,而我却呜呜地随之而啼哭,我认为这是不能通达天命,于是就停止了哭泣。

      当时惠施目瞪口呆,骂了一句类似「见鬼」的话便离开了。

      妻子过世非但不表现悲

      战国大司马 分节阅读 24

      d伤反而放声歌唱,莫非庄子其实竟是一个薄情寡义之人

      当然不是。

      只不过是庄子看破了世事,认为人的生死是天道运作规律下的一环而已,人从“无”中诞生,最终又归于“无”,这即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之一。

      因此他认为应当理智地看待,莫要将生离死别弄地太过于悲伤,毕竟所有人最终都会化为“无”,还原至天地之间的“精气”回归天道之下。s:有点脱掉皮囊回归本源的意思。

      而现如今,这位夫子为了蒙伯的丧礼而从庄子居赶到乡邑前来吊唁,不得不说这是因为他非常看重蒙仲这个【创建和谐家园】。

      吊唁过蒙伯,庄子从庄伯的手中接过赙金,用双手将其递给葛氏,虽然赙金并不多,但葛氏还是非常激动,毕竟眼前这位可是他宋国声名远扬的庄夫子,这位能来赶赴她长子蒙伯的丧礼,不得不说这是别人求都求不来的虽然这么比喻其实并不合适。

      本来,蒙羑打算为蒙伯主持葬礼,但既然来了庄子这位更加了不得的长辈,蒙羑当然不好再占着名分,便代蒙仲开口,请庄子主持丧礼。

      庄子点点头应下了。

      毕竟这里就属他年纪最大,并且蒙伯是蒙仲的兄长,而蒙仲则是他的【创建和谐家园】。

      「庄夫子前来蒙仲家吊唁」的消息,很快就在整个蒙氏一族都传遍了,没过多久,宗主蒙箪、少宗主蒙鹜等嫡宗的人便急匆匆赶来,旋即,家族内的其余族人亦争相前来其实这些人大多数在昨日就已经来吊唁过了,并且也送上了赙金,今日再次前来,显然就是为了亲眼目睹庄子这位享誉天下的道家圣贤。

      而这些人的到来,让蒙仲家人满为患,小小的灵堂根本不足以容纳这么多人,以至于有很多人都挤在院子里,时不时地张望灵堂内,就只为看那位庄夫子一眼。

      吊唁三日后,族内统一安排了葬礼,由宗祝蒙荐主持。

      这一日,蒙仲在蒙虎、向缭、武婴等亲近的同伴的帮助下,将兄长的尸体放入灵柩。

      随后,家族派了四名家奴前来,抬着灵柩往乡邑外而去,而蒙仲则搀扶着母亲葛氏,与庄子、庄伯、蒙虎、蒙遂、向缭、武婴等人,为兄长蒙伯送葬。

      数十家同时办理丧事,送葬队伍的规模自然不同寻常。

      在送葬期间,蒙仲看到许多族内的婶婶、嫂嫂,一脸悲伤地伏在那一口口灵柩上,悲哭不已,相比较之下,他的母亲葛氏还是算坚强的,尽管双目通红,却死死抿着嘴唇,未曾让眼中的泪水流下。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期间葛氏与蒙仲也看到了那名叫做蒙嬿的女孩,在经过打听后蒙仲才知道,原来蒙嬿的兄长正是蒙春,即与因为伤势而回家族的族兄蒙直一样,都是对「宋国伐滕」这场战争抱持怀疑态度的族兄,只可惜,纵使是那般正直的蒙春,却没有得到什么好报,在滕虎率领三百名滕国死士杀入军中的那一晚,被一名滕国死士所杀。

      两个时辰后,送葬的队伍来到了安葬之地,即蒙氏乡邑境内的一座小山,相比较在此境内颇有名气的景山,这座被蒙氏一族命名为「蒙山」的小山丘并不显得多么起眼,但却是蒙氏一族祖祖辈辈的安葬之地。

      整座山丘上所有的坟墓,都安葬着蒙氏一族的族人,有的是寿终正寝,但更多的则是因战而亡。

      因为当代讲究「坟而不墓」,即将尸体掩埋于地下,地表不留任何标示,是故此刻呈现在众人面前的蒙山,尚且是林木葱葱,恍然浑然天成,可又有谁知道,这座山丘究竟掩埋着多少蒙氏族人呢

      在将兄长蒙伯安葬之后,蒙仲站在兄长的坟前,回忆着兄长以往对他的照顾。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8 15:4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