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要做皇帝》-第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窦太后话都说这份上了。

        兄弟四人哪里还敢推脱,齐刷刷的应道:“诺,谨遵皇祖母吩咐!”

        “好了,哀家乏了,你们兄弟准备准备一会皇帝问策吧……”说完窦太后就起身在两个侍女的搀扶下朝寝室而去。

        窦太后前脚刚走,刘余就站起来,急巴巴的看着三个哥哥,挠头塞耳,显然是在为一会的事情发愁。

        刘德见了,不忍心看他着急的样子,便劝道:“皇弟莫慌,父皇知道你的事情,一会定不会为难你的,最多让你写点策文,就是苦了我们三个……”

        刘余这才安静下来。

        刘德回头就看到了正在闭目养神的刘荣,他心里一动,故意问道:“皇兄看来是成竹在胸了吧?”

        刘荣呵呵一笑,有些冷淡的道:“这些天看了些书,因此有些准备!”

        “呵呵……”刘德笑了一声,他哪里不明白,刘荣肯定是有备而来,说不定,提前好几天,便宜老爹就给他打了预防针了。

        毕竟他是皇长子,是焦点所在。

        只是……

        刘德低下头,嘴角微微上翘,笑了起来。

        想要抢下太子的位子,今天晚上的考校无疑是个关键。

      第10章 蝴蝶效应

        过了大约半盏茶的时间之后,一个宦官进来传达天子的命令:“天子命四位殿下移步正殿……”

        兄弟四人连忙起身。

        刘荣昂着头,趾高气扬的第一个向外走去。

        看着刘荣的背影,刘德再回头看了看两个明显非常紧张的弟弟,安慰道:“别紧张,父皇应该问不到你们的!”

      ¡¡¡¡¡°ÊÇÂ𣿡±ÁõãÕ²»¸ÒÈ·ÐÅ¡£

        “当然!”刘德朝着刘荣的背影努努嘴道:“没看到大兄的样子吗?”

        刘荣向来是个没有太大自信的人,前世如此,今生也改变不了,因此,他这么有信心的走出去,必然是便宜老爹给他作弊了。

        想到这里,刘德就暗自叹了口气。

        作为皇长子,刘荣的优势太大了,刘德甚至,不出意外的话,今生跟前世一样,刘荣最后还是能坐到太子的位子上去……

        想到此处,刘德觉得应该加快跟薄皇后沟通协调的脚步了。

        一边想着,兄弟四人就慢慢的走出了后殿,来到了宣室殿正厅之中。

        此时,整个大殿人人临襟正坐,按照身份各自坐在一起。

        宗室诸侯王坐在右侧,妃嫔以及年幼的皇子、公主坐于左侧,外戚成员紧随其后。

        兄弟四人走到大殿正中,拜道:“儿臣等见过父皇、母后、及列位宗室叔伯!”

        刘德稍稍抬头,只看到端坐于龙座之上的便宜老爹,此刻也换了套行头,穿上了正式的帝王龙袍,头戴冠旒。

        下一刻便宜老爹中气十足的声音传了过来:“刘荣、刘德、刘阏、刘余,四位皇子皆朕之所爱,亦为诸皇子之长,翌日封王开国家建社稷,上保大汉江山,下安黎庶百民,诗云:如金如锡,如圭如壁。又云: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今日诸宗室亲族皆在侧,朕依太宗孝文皇帝之成例,考校尔等功课、政见!”

        “刘荣!”坐于其上的天子站了起来。

        “儿臣在!”刘荣出列,信心满满的向两侧稽首致意。

        “刘德!”

        “儿臣在!”刘德亦出列向两侧拱手执意。

      ¡¡¡¡¡°ÁõãÕ£¡¡±

        “儿臣在!”

        “刘余!”

        “儿……儿臣在!”刘余可能是太过紧张,竟然差点一个踉跄,几乎摔倒,好在刘德反应快,及时拉住他的袖子,稳住了他的身子,才没让他出丑。

        即使这样,刘余的脸色也不怎么好,手都颤抖起来。

        好在,便宜老爹向来疼爱这个口吃的儿子,并未怪罪,反是有些怜悯的道:“刘余,朕许你可不必答话,写出来就是!”

        “谢父皇……”刘余惊喜之下,连口吃的毛病都几乎好了。

        刘德拍拍他的肩膀,还冲他微笑。

        众目睽睽之下,刘德一个爱护弟弟,保护弟弟的形象就这样顺其自然的建立了起来。

        就连原本不怎么在意刘德的天子刘启,见了此情此景,也不由得多看了刘德一眼。

        在这个时代,一个能扶危救弱,友爱兄弟的人,是一定能得到加分的。

        但刘启也仅仅是多看了一眼刘德,对这个次子上了点心,他的心思主要还是放在坐于左侧的齐王刘将庐身上。

        刘启深深的知道,齐王的齐国的重要性。

        毫不夸张的说,只要齐国保持中立,就能有效的钳制胶东、胶西、济南等诸国,使其不敢冒着老家被端的风险,主力全出。

        更何况,齐王这一系是还是高皇帝长子的血脉,影响重大,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而本次齐王刘将庐能亲自来长安吊丧,说明他内心还是有些偏向朝廷的,是属于可以争取的对象。

        可惜,这些天来反复试探,齐王还是没有明确表态是否支持朝廷削藩,只是含糊其词,说些高皇帝如何如何,先帝如何如何的废话。

        因此,天子刘启才想出这么一个主意——让齐王见见皇室后代的能力,以安其心,或许能起奇效。

        为此,刘启不惜作弊,偷偷的提前点醒刘荣。

        天子刘启踱了两步,再看了看齐王刘将庐那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样子,心知若按照原计划考校些学问,问几个无关痛痒的问题,可能无法将之打动。

        天子心里骂了一声:“奸猾!”

        心里意向却是已经改变了。

        他朝前两步,道:“齐王!”

        “臣在!”坐于左侧的刘将庐忽然听到天子点名连忙站起来。

        其实这次刘将庐来长安,实在是之前受过薄太后太多恩惠与照顾,今次太皇太后驾崩,他若不来,少不得被人指脊梁骨。

        以本心而论的话,刘将庐其实是很不服现在坐在龙座上的天子的。

        当年,诸侯大臣共灭诸吕,齐王一系是出了大力的。

        可最后皇位却莫名其妙的飞到了当时的代王刘恒头上,原因还是莫名其妙的“齐王家驷,驷钧,恶人也”。

        明明是害怕齐王一系实力太强不好控制,说什么当时的齐王的母舅是个坏蛋,跟诸吕一样。

        这换了谁,心里都肯定不服。

        凭什么流血流汗的是我,坐上龙座,统御天下的却是旁人?

        错非是先帝与故太皇太后很怜惜刘将庐这一系,多次给予丰厚赏赐,否则齐国早就反了!

        也是念着那点香火情,加之被国中的丞相、都尉挤兑,刘将庐才不得不来长安奔丧。

        因此,刘将庐被点名的那一刹那,颇有些意外。

        但到底是一国之君,不是明清那种当猪养的藩王,而是真正有着实权的国王,刘将庐的反应很快,他立即就出列拜道:“陛下有何差遣?”

        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怀着这样的心思,天子转了两步,终于下定决心,开口道:“久闻齐王家学渊源,今次的考校,齐王不妨代朕出题!”

        天子这话一出口,刘荣脸上的轻松与惬意瞬间消失。

        刘德也愣了。

        他的心中只剩下一个词汇:蝴蝶效应!

      第11章 齐王的问题

        刘德记得,他前世从未听说过齐王刘将庐曾经代替天子出题考校过皇子。

        前世,刘将庐在他的记忆里,不过是吴楚之乱平定后【创建和谐家园】谢罪的一个名字,此后就被淹没于历史长河中,再未有人提起过他。

        刘德明白,历史已在他不知道的地方拐弯了。

        怀着这样的心思,刘德跟着三个兄弟,一同对齐王刘将庐的方向稽首而礼:“请皇叔出题!”

        刘将庐却感觉像是被架上了火架。

        自高皇帝以来,宗室之中能代替天子做某某时期的,几乎清一色的都是天子心腹,亲密手足。

        如赵幽王之于孝惠,淮南厉王之于先帝。

        因此,几乎只是立刻,刘将庐就想要婉拒天子的“好意”了。

        开什么玩笑……

        这事情若是传出去,吴楚两王会怎么想?其他诸侯又会怎么看?

        恐怕稍微敏感点的人都会将他看作亲长安的诸侯,即算不是如此看待,也不会将他看作自己人。

        只是,刘将庐话到嘴边还没出口,四个皇子就齐刷刷的朝他行礼,请他出题了。

        “罢了,罢了……”刘将庐心里感叹两声,他知道,这里是长安,事情到了这个份上,他再推三阻四,恐怕少不得就得被天子“盛情”挽留在长安了。

        “既然你不仁,那就休怪我不义了!”刘将庐把心一横。他向着天子刘启一礼,然后再向四周诸侯一礼,道:“那臣就斗胆了!”

        天子淡淡的道:“齐王随意,万勿客气!”

        刘将庐便走到殿中,看了看刘荣、刘德、刘阏、刘余四兄弟,然后,他就开口道:“四位殿下,寡人就斗胆出题了!”

        他踱了两步之后,冷不丁地问道:“寡人长居齐鲁之地,愚钝不敏,只赖高皇帝遗泽,先帝怜悯,这才承袭齐王的封号,十年来战战兢兢,唯恐寡人之不敏,有伤高皇帝之德!”

        只听刘将庐说到此处,天子刘启的脸色就变得有些僵硬了,刘启已经能料到刘将庐接下来要问什么了。

        “真是好胆!”天子心里一哼,但却发作不得,只能寄希望于自己那四个儿子能懂的见风使舵、随机应变了。

        刘启坐到龙座上,闭上眼睛,心里自是多少有些懊悔的。

        却听到刘将庐继续道:“寡人尝读《诗》《书》,每每读至《小雅》常抚掌而叹。‘岂伊异人,兄弟匪他’‘岂伊异人,兄弟俱来’,诚哉是言!我汉家自高皇帝以降,历代天子皆分封兄弟叔伯为诸侯,为汉羽翼!然,寡人听闻,朝廷有意削藩,国家大政,寡人愚钝,不甚了了,因而求教四位殿下,这削藩是好还是坏?望不吝赐教!”

        刘将庐这一问刚一出口,顿时原本安静的大殿变得喧哗了起来,无数人交头接耳。

        坐在龙座上的天子更是将手掌都握的紧紧的,手指都快掐进肉了。

        “好胆!好胆啊!”天子自然是怒不可谒的,但偏偏,他还发作不了,甚至没法子责怪刘将庐。

        汉室讲究无为而治,只要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就可以随意讨论。

        更何况作为天子,作为统御四海的诸侯共主,刘启也是要脸皮的。

        最起码在诸侯宗室面前,他再怎么狂怒,也要做出一个宽宏天子,仁德君主的样子。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5 22:5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