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祖父是朱元璋》-第8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大明虽然现在国泰民安,可百姓的日子还是不好过。”朱允熥继续说奥,“京城中繁花似锦的,一副盛世模样。可地方上,一场灾下来,百姓就要挨饿受冻。归根到底,还是地方储备不足,不足以应变!”

      “你能看出这些,不容易!”老爷子拍拍身边的凳子,让朱允熥坐下,“现在只是国泰民安,远不到盛世的时候,国家底子薄,百姓的底子更薄。若真想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就要学会藏富于民!”

      藏富于民,这是朱元璋一直以来的执政理念,和最高的目标。

      大明开国初期,朱元璋亲手制定了轻徭薄赋的政策,不但作为国家支柱的农税少收之外,商税也很少收。

      而且为了珍惜百姓民力,连矿产等都不予以开采。若是百姓偷偷开采,官府也要秉持体谅民生的方针,不予严格追究。

      这些开国时期的宽松政策,是奠定了后期经济繁荣的基础。

      但是朱允熥从后世来,站在他上帝视角的角度去看,朱元璋的想法是好的,可是哪有一成不变的政策。只有时代的政策,没有政策的时代,两百多年后,大明上下被贪婪的官僚集团把持。

      任何一位皇帝想收税,都被官员们用祖宗家法怼回去。国家越来越穷,而官员和地方大户越来越肥,乃至最后财政破产,连军费都发不出来。

      见朱允熥若有所思,朱元璋继续说道,“藏富于民,任重道远,爷爷未必能看得到。你有这个重任,要落在你的肩上了!”

      “爷爷!你还”说着,朱允熥豁然醒悟。

      他看着老爷子,后者在对他微笑点头。刹那之间,朱允熥只觉得心跳的厉害。

      尽管他知道,老爷子已经认定他是未来的继承人。但是这样如此挑明了说,还是第一次。

      “过几天咱的寿辰朝会时,咱会昭告天下。”朱元璋缓缓笑道,“立你,为大明皇太孙!”

      砰砰,朱允熥听到了自己的心跳声。

      面对至高无上的权力,没人能无动于衷,这一刻他只觉得有些嗓子眼发干,说不出话来。

      “这个位子不好做,大明的挑子也不好扛!”朱元璋继续说道,“世人都说皇帝好,可谁知道皇帝难?以后,你就是孤家寡人,一辈子都要对着江山社稷,半点身不由己。”

      “大孙,咱们的朱家江山来之不易,创业难,守业更难。爷爷年岁大了,最多也就能再帮你几年。等将来爷爷走了,这江山就全落在你的肩上,国事家事天下事,你能做好吗?”

      面对老爷子温和的目光,朱允熥跪在膝前,郑重道,“爷爷,我能!”

      朱元璋展颜一笑,摸着朱允熥的头顶,“爷爷最喜欢你的,就是你这股当仁不让的劲头。”

      说着,又是叹口气,“你放心,爷爷会交给你一个没有任何威胁的江山。你等着做一个太平天子,只需顾及百姓而已!”

      “有威胁孙儿也不怕。”朱允熥正色道,“爷爷选定了我,孙儿不但要把大明的家当好,还要把大明带入盛世。”

      “起来!”朱元璋笑道,“起来坐咱身边,这没外人就咱们爷俩,别动不动就跪着!”

      等朱允熥起来之后,朱元璋挥手,寝宫角落里那些无声肃立的宫人,也全都下去。

      朱元璋再次问道,“现在就咱爷俩了,咱们说两句掏心窝子的话。”

      “爷爷要说什么?”朱允熥其实心中已经有些明白了,但是没说破。

      “外敌的威胁,由大明将士解决。你是正统的嫡孙,更不会有臣子敢忤逆你。咱要问你的是,若有一天,咱朱家有人威胁到你了,怎么办?”

      ~~~

      不好意思,晚了对不住大家。

      ------------

      第8章 威胁

      []

      家族的威胁?

      看来老爷子是心里门清,只是平时不说罢了。

      对皇权最大的威胁,往往来自内部。

      而那些手握重兵的边疆塞王,正是未来朱允熥的威胁。

      谁让他太年轻,长在深宫之中,而那些藩王驰骋疆场,杀伐果断。

      明初的分封和后来有本质的不同,分为塞王和内王。

      塞王的首要任务是防止北方胡人的入侵,凭借边关的险要地形,建立军事重镇。诸塞王沿长城线离国,其中又分为外线和内线。

      外线东渡榆关,跨越辽东。南边接壤高丽,北边联开原,可以控制和真震慑辽东的女真蒙古等各部族。

      以广宁(今天辽宁一带)为中心,经渔阳(河北蓟县),卢龙,出喜峰口。又以大宁(赤峰)开始,连接北平,出居庸关,蔽雁门。

      这些都是自古一来,中原和北方政权反复争夺的兵家要地。一线的塞外,燕王,宁王,代王,谷王等。

      逾黄河之西,北保宁夏,倚贺兰山,向西扼制河西走廊。嘉峪关,护卫西域。东从开原,西到瓜沙,直接联到二线塞王,秦晋之地。

      老爷子的想法很朴实,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守卫边塞还是自家人靠得住。这些战略要地的藩王们,不但能防止北方南下,还能作为大明出征的前哨站。

      塞王之后是内王,内王是开封,武昌,长沙,成都等这样的天下大镇,目的是对内的军事管理。

      当初分封之时,北元依旧是大明最强大的敌人,而现在大元和大明攻守易处之后。老爷子也看出,他封的这些藩王们,其实也是潜在的威胁。

      所以老爷子连年下诏,无论是塞王还是内王,都只有军权,没有对地方的治权。他们只有军队,而财富和人口依旧在朝廷的掌握之中。

      可还是那句话,朱允熥太年轻了,他今年只有十五岁。即便是朱元璋再活十年,也不过是二十五。

      生长在深宫中的少年帝王,能镇住那些在血火中厮杀出来的塞王们吗?

      朱元璋一生金戈铁马,这样的问题他怎会预料不到。

      若是太子还在,这些事他根本不用操心。但是现在太子死了,选定的这个继承人还年轻了。

      而今天,在大殿的宴会上,成年的皇子装谦卑稳重,少年的藩王刻意炫耀边疆的武功。朱元璋一切都看在眼里,忧在心里。

      他的内心很矛盾,一方面他看到了忧患,但是另一方面又不愿意因为孙子,而无故的打压立下功劳的儿子们。

      “爷爷,你是在说孙儿的叔叔们?”朱允熥淡淡笑道,“他们每人都手握重兵,你怕我将来镇不住他们?”

      朱元璋点点头,“若是将来,他们真的成了你的威胁,你怎么办?”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朱允熥毫不犹豫,“孙儿会尊重他们,以礼相待。但若他们有不轨之心,用大明律【创建和谐家园】处。他们虽然手握重兵,但是中枢更加兵多将广。而且有朝廷名分大义,取之不尽的财源兵员。他们若是也受礼,自然是大明的屏障。他们若是有二心,孙儿当提百万兵,征讨不臣。”

      朱元璋沉思半晌,“你会杀他们吗?”

      朱允熥想想,“若是他们联手起来对付孙儿,孙儿可能会。但孙儿看,其实诸王之间并不和睦,根本不会联手。况且秦晋二藩,是我的血肉至亲,不会反。”

      “若真有威胁,也是一两人而已。扫清之后,找个太平地方圈禁他们,让他们富贵过完下半生就是了。”说着,朱允熥一笑,“爷爷,我手上不会沾咱们朱家人自己的血!”

      “好孩子!”朱元璋欣慰的点头,随后笑道,“你知道当年你爹你是怎么说的吗?”

      “我爹?”朱允熥道,“我爹可是对这些叔叔们顶好!”

      “好是一回事,但坏也是一回事!”朱元璋笑道,“当年你爹跟咱说,他们若是不知道好歹,一个劲儿的蹦跶,他不但不理会,还会篡夺那些有二心的可劲儿蹦。”

      “你爹说,等他们蹦的时候,在他们脚下挖坑,然后让他们自己摔死!”

      “嗬!”朱允熥心里一乐,“朱标关爱兄弟仁厚的表面之下,原来也有阴险的一面。”

      “你比你爹有出息!”朱元璋又继续说道,“他那想法太阴了,你这个好,堂堂正正!”

      看着老爷子欣慰的笑容,其实朱允熥心里挺不是滋味的。

      因为他刚才

      撒谎了,他说手上不沾朱家人的血,是有个前提。那就是他那些叔叔们,要自己识趣。

      军权绝对不可以给他们,自己也更不会养猪一样,把他们养起来,让他们祸害百姓,成为国家的负担。

      想想后世的大明,每年光是在皇族的开支,就占到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百分之四十几。

      而大明又收不上税,准确的说是在官员和读书人控制的商业,【创建和谐家园】园上收不上税,只能把国家财政转接到贫困的百姓身上。

      从而导致内部越来越不稳,百姓纷纷走上造反的道路。

      朱允熥微笑着看着老爷子,心里则是在想。

      “老爷子,让你失望了。将来,我必定会削藩!”

      “我不但要削藩,还要推翻你制定的一些政策。”

      “大明需要高度的中央集权,需要高效廉洁的官员,需要百战百胜的虎贲,需要扬帆起航,需要海贸商业。”

      “这几日,你好好歇歇,和你那些叔叔们亲近亲近,看看他们谁和你是真心,谁是敷衍你!”朱元璋又道,“等名分定下之后,他们就都是你的臣子。天家骨肉亲情单薄,以后你也没什么机会和他们亲近了!”

      “孙儿明白!”朱允熥走到老爷子身后,帮他捏着肩膀。他心里明白,老爷子这是放任他去拉拢人心。

      紫禁城里祖孙夜话,说的是国事家事天下事。

      藩王府邸之中,燕王朱棣一杯清茶,等着他在京中的臂助上门。

      屋里檀香萦绕,朱棣闭目沉思,面无表情。

      门外缓缓响起一个声音,“王爷,人来了!”

      “快请!”朱棣睁开眼睛,坐直了身体。

      稍后,一个魁梧的男子大步进来,俯首道,“殿下!”

      “咱俩还弄这些虚的!”朱棣大笑,神态亲热,“京里头人多口杂,若不是怕有人非议。我就直接去你家了,哪用得着这样,跟做贼似的?”

      那男子坐下,灯火照亮了他憨厚朴实的脸,笑道,“我妹子挺好的?”

      “你看你说的,她是王妃,能不好吗?”朱棣笑着,亲手给对方泡茶,“这回她身子不舒服,不然就带她一块来京了。”说着,又笑道,“你若是想她,回头我请父皇下旨,让她回娘家住几天。”

      “不行不行!”那人连连摆手,“不合规矩!”

      “什么规矩,咱们自己家人,没那么多说道!”朱棣笑道,“喝茶!”

      说完,朱棣对外面喊道,“去,让老大老二老三起来,过来给舅舅磕头!”

      ~~

      求个情,别喷我。

      欠一章,摸摸大。

      ------------

      第9章 话里有话

      []

      老皇帝的寿辰,既是盛大的欢宴,又是一个名利场,同时更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

      十月的风很是冷,南方的冬天往往是突然而至,在不经意之间,让人冷的猝不及防。

      风很冷,但是京城很热闹,各地藩王入京给老皇爷贺寿,这可是百年难得一遇的大事,应天府的商业越发的活跃起来。

      各街的商铺,饭庄,酒肆,乃至秦淮河上的歌姬生意,都更加的红火。

      连只有往年在腊月才开始的庙会和大集,也都悄然开始,并且人流如织。

      皇帝的寿辰是万寿,普天同庆的日子。不单是大明京城的百姓热闹的跟过年似的,周边的番邦小国的也跟着凑热闹。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8 18: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