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祖父是朱元璋》-第8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见过了藩王,又见了下臣子们。

      蓝玉等出征归来的大将,见到朱允熥都是郑重的下拜。

      这让外地的藩王们,又是有几分诧异。别看他们是皇子藩王,可是这些朝中的武将对他们也不过是面子事。但是现在以蓝玉为首的这些侯爷,伯爵,则是真情实意的恭敬。

      和所有人都见过之后,大殿中在朱元璋的身边,单独摆了一桌。这时藩王们都在,若是他们不在,爷俩就一个桌子吃了,没那么多讲究。

      “大孙,饿了吧!快吃!”朱元璋心情大好,“今儿是御膳房做的菜,不是徐兴祖那粗汉,你尝尝味道!”

      “谢过皇爷爷!”朱允熥刚拿起筷子,忽然想到了什么。

      “咋了?”朱元璋问道。

      自从朱允熥回来,大殿中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他的身上,观察着他的一举一动。

      朱允熥从座位上站起来,跪倒朱元璋面前。

      “皇爷爷,今日是家宴,酒席的排位是长幼有序!”朱允熥诚恳地说道,“孙儿的父亲虽然不在了,但是东宫一系,还有孙儿的二哥,和弟弟妹妹们。”

      说着,朱允熥看看大殿的角落,“若论长幼,东宫一脉是诸王之长。东宫的饭桌,怎么在那么偏僻的地方?即便父亲故去了,但是故太子一家的饭桌,也应该在诸王之前。”

      本来朱允熥没回来的时候,朱元璋就要发落此事,现在听朱允熥如此说,心中更加恼怒。

      “不开眼的奴婢!”朱元璋暗骂一声。

      “来人,把淮王他们的桌子,搬到咱的跟前来!”随后,朱元璋看着朱允熥,“大孙,你很好!”

      朱允炆算不得朱允熥的敌人了,甚至可以说,可是他和朱允熥还是有一分亲情的。

      满殿都是手足藩王,许多人都是同母所生。唯独东宫这些没爹没娘的孩子,悄无声息的坐在

      角落,像是刻意被人遗忘了。

      他此举,正好做到了朱元璋的心里。

      什么是家庭?家和万事兴才是家庭?手足情深才家庭?无论家中人有什么私心,但是绝不能看到彼此受委屈。

      这就是朱元璋最质朴的家庭观。

      稍后,朱允炆他们的桌子被搬到了前面,紧挨着朱元璋,位列秦晋等藩的桌前。

      太子虽然故去了,但是东宫依旧有着皇帝的嫡孙,太子所生的孩子,在座次上,也应该位于藩王之前。

      “三弟!”朱允炆挨着朱允熥坐下,语音依稀有些哽咽。

      “二哥,现在你我是代表东宫,代表已故

      父亲。”朱允熥正色道,“坚强些。”

      这些日子朱允炆看似不惊不喜,实则内心之中备受煎熬,甚至每晚都睡不着觉。帝位没指望,母亲去了,宫中他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人。

      今日皇帝设下家宴,他这个太子的庶长子,只能带着几个弟妹,坐在角落里。

      他心中感伤,不是为了皇位和权力。那日被朱允熥连打带骂,已经惊醒了。

      尽管他有着这样那样的毛病,是个虚伪且懦弱的人,可是他不傻。

      他的感伤,是因为父亲刚走,他们东宫的人,连台面都上不了

      ,没人睁眼看他们一下。

      而此刻朱允熥的举动无异于告诉藩王们,东宫可不是只有他孤零零一人而已。

      有他朱允熥在,别人也别想小看了朱标的其他儿子。

      其实朱允熥和朱元璋是一样的人,我身边的人我怎么动都行,但是你们动,你们不尊重,你们轻视他,就是打我的脸。

      “酒宴是哪个奴婢安排的?”朱元璋小声问道。

      朴不成躬身说道,“是上膳监的人安排的。”

      “你去处理了!”

      “奴婢遵旨!”

      说完这些,朱元璋又换成笑脸,“大孙,快吃,等会凉了!”

      朱允熥也不客气,其他藩王再怎么折腾,吃饭有个样子。可是朱允熥直接把菜汤泡在饭里,端起碗就往嘴里划拉。

      “哈哈,看看!”朱元璋朗声笑道,“吃饭这架势,就是咱朱家的种儿!”

      皇帝高兴,其他人自然奉承,殿中的气氛再次热烈起来。

      “三果,吃肉!”最小的妹妹秀儿夹了一筷肉给朱允熥,顺势坐进了他的怀里。

      朱允熥也用自己的筷子,夹了一些甜品果脯给她。小丫头眼睛亮亮的,甜甜的吃着,双手缠绕在朱允熥的手臂上。

      “长兄如父!”晋王朱棡在边上赞叹一声,“熥儿的仁爱之心,和大哥以前一样!”

      秦王朱樉也开口道,“和他一比,我家那几个小崽子都该扔了!”

      燕王朱棣也出声,看着朱元璋,“毕竟是父皇教导出来的皇孙,识大体,重情义!”

      朱元璋又是满脸笑意,对三人说道,“你们哥仨多喝几杯!”

      “二哥,三哥!”燕王朱棣举杯,“弟弟敬你们一杯!”

      喝完之后,又转头对大口吃饭的朱允熥说道,“熥儿先吃,吃饱了和四叔好好喝几盅!”

      “四叔放心,等侄儿吃饱了,一定好好会会您!”朱允熥话中有话,只有他自己才能听懂的话。

      他还是个少年,少年人是打不过年富力强的中年的人。唯一的办法,就是要让自己迅速变得强壮。

      还有六年,这六年就是朱允熥成长的时候。

      不知何时,皇二十六子朱楠趁人不备,也跑到了朱允熥这一桌上。

      对于年幼的幼子【创建和谐家园】,朱元璋虽然也板着脸,但是从心里溺爱,挥手赶走上前的宫人。看着小儿子,跟大孙子,坐在一起狼吞虎咽,满眼是笑。

      “你要吃鱼吗?”

      桌子上有一份酸甜可口的松鼠桂鱼,朱允熥对朱楠问道。

      “我自己夹!”朱楠踩着凳子,费力的伸手。

      “小心摔了!”

      朱允熥刚说完,朱楠脚下一空,直接摔向一边。

      但就在此刻,一只大手稳稳的把他抱住。

      “二十六弟,小心些!”朱棣手疾眼快接住了幼弟,随手在对方鼻子上捏了一把,笑道。

      “呵呵!”朱楠傻笑起来,憨态可掬。

      “这孩子好像有点傻?”朱棣心里暗道一声,却突然感觉脚上有些发热。

      低头一看,朱楠开裆裤的雀儿上,一股黄水正呲在朱棣的裤脚上。

      朱棣这一辈子,什么风浪没见过,但就是没孩子尿过。

      “你?”朱棣大怒。

      “呵呵!”朱楠依旧是笑,“四叔,我憋不住了!”

      “哈哈哈!”龙椅上,朱元璋拍着扶手放声大笑,显然开心至极。

      朱棣看到父皇如此,又在弟弟脸颊上掐了一把,“小淘气!”

      ~~

      还是三更奉上,,不能总是让读者失望的。

      爱你们,摸摸大

      ------------

      第7章 祖孙夜话

      []

      欢宴散去,深宫中再次恢复宁静。

      秋夜的风吹动树影,片片尚绿的叶子,无声的落在石板上。似乎落叶也怕萧瑟的秋风,在地上盘旋两下之后,停在一个背风的地方。

      朱元璋依旧在龙椅上看着奏折,他这个皇帝,似乎从没有过悠闲休息的时候。

      寝宫的侧门,朱允熥捧着一个散发着药香的木盆,慢慢进来。

      “爷爷,泡脚吧!”朱允熥边走边笑道,“这泡脚的热水里加了活血化瘀的药材!”

      “这些事奴婢们伺候就成了,你赶那么远的路,快去歇着!”朱元璋放下奏折笑道,“这几天事多,有你忙的时候!”

      “孙儿不累!”朱允熥笑着把老爷子的裤腿挽起来,“水温咋样?”

      “嘶!”老爷子呼出一口气,笑道,“舒坦!”

      “这是民间的药房,据说泡脚最好不过。”朱允熥继续笑道,“孙儿还给您带了一些江西的特产麻姑酒,活血化瘀安神醒脑。以后呀,每天您都喝那么一盅,保准身体硬硬朗朗的。”

      老爷子笑得皱纹都在颤动,“宫里啥没有,大老远回来的,还带那玩意!”

      “民间平民百姓家,晚辈出远门回来,都要给长辈带点东西,这是孝道。”朱允熥轻轻用水泼着老爷子的小腿,“宫里虽然有,但这是孙儿的一片心!”

      老爷子叹气微笑,欣慰地说道,“这人呐,不到老享不不到儿孙福。”说着,语气有些落寞,“可毕竟是老了,这福也不知能享多久!”

      人生就是轮回,年轻时为家庭的付出,到老了之后自然会有儿女,回报在自己身上。

      可这种福气,这种回报却有些心酸。养儿育女是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成家立业平平安安。而享受晚年,则是在子孙的照顾之下,等着死。

      虽幸福,但也残忍。

      “爷爷!”朱允熥边洗边笑道,“你身子硬朗着呢,怎么也的再活五十年!”

      “五十年?”朱元璋一笑,“今年都六十多了,再活五十年那不成妖怪了。”说着,又笑笑,“其实咱已经算长寿了,人生七十古来稀,六十多岁不短了!”

      历史上,朱元璋去世时,七十一岁。这在历代帝王中,算是高寿的年纪。

      “七十可不行!”朱允熥像是前世哄自己爷爷那样,开口笑道,“你争取活到重孙子娶妻生子,然后再咬咬牙,再看到一代人!”

      “呵呵,那可挺好!”朱元璋笑道。

      随后,朱允熥拿着手巾,帮老爷子擦干脚上的水,又给换了新的鞋袜。

      看着孙儿在自己身前忙活,朱元璋继续开口说道,“这次去江西,学到啥了?”

      朱允熥手上不停,帮老爷子把裤脚放下,认真的说道,“吏治不可不防,抚州的地方官连赈灾的钱粮都敢动手,而且是上下串通,跟抓兔子似的,一抓一窝。”

      “嗯!”朱元璋点点头,“吏治之祸,甚于外敌!”

      “大明虽然现在国泰民安,可百姓的日子还是不好过。”朱允熥继续说奥,“京城中繁花似锦的,一副盛世模样。可地方上,一场灾下来,百姓就要挨饿受冻。归根到底,还是地方储备不足,不足以应变!”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8 09:1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