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祖父是朱元璋》-第75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而且,驿丞说自从抚河决口,张善一直在河堤上,那么是谁主持的赈济?是谁在管理给灾民发放口粮?

      莫非,其中有什么隐情?

      朱允熥心中怀疑,继续开口问道,“抢劫赈灾粮食的贼人王木生,你可知是什么来头?”

      驿丞都是当地耳目消息特别灵通的人,甚至可以说黑白两道都有点关系的。

      “回大人,小人听说他原来做过乡下民兵的弓手!”

      民兵,大明地方上一种由乡绅组织的基层武装,平时就是百姓,若有战事则听命官府的指挥。

      这些民兵大多是乡下好勇斗狠之人,但是在乡间颇有名望。南方和北方不同,南方大多是一村一姓,宗族势力强大,而且周边的村子世代通婚,这些人非常团结。

      一旦和外人有了争端,往往就是这些好勇斗狠的民兵出头。南方人看似老实温顺,可一旦触及到他们的利益,最是民风剽悍。村与村,乡与乡的械斗层出不穷。

      “那王木生带了多少人劫粮车?”朱允熥又问道,“其中关节,你知晓的仔细说来。”

      “这”驿丞又开始犹豫起来,头上慢慢出了冷汗,神情极为纠结。

      他知道些什么,但是他不敢说!

      朱允熥对何广义用了个眼色,后者一拍桌子,“抬头!”

      驿丞吓得一个激灵,战战兢兢的看着他。

      “你可识字?看本官腰牌上写的什么?”何广义直接从怀里掏出象牙的腰牌。

      “锦衣卫亲军指挥同知”驿丞断断续续的念叨。

      “本官是皇爷的亲军,就算是江西布政司使来了,本官都不尿他。知道什么你尽管说,本官一定保你周全。敢糊弄,嘿嘿!说不得带你去诏狱,吃点牢饭!”

      (明初洪武年间,各省没有巡抚,最大的官员就是布政司使。当时的巡抚是一种笼统的称呼,大多指代表皇帝在地方巡查。比如朱标,就曾巡抚陕西。)

      朱允熥也说道,“说吧,说好了有赏!”随后摆摆手,身后的廖镛掏出巴掌大的金饼子,直接放在了驿丞的面前。

      驿丞心里显然很纠结,可是他迎来送往,眼睛最是毒辣,知道眼前的少年肯定不是一般人,说了可能以后有祸,不说现在就有祸。

      一番挣扎之后,咬牙道,“大人,那王木生原来是粥厂维持治安的,那日粥厂放粮,他见粮食里掺杂了一些沙子,就说了几句不相干地闲话!”

      “什么话?”朱允熥问道,“吞吞吐吐,快说!”

      “王木生说,这帮黑心官,赈灾的粮食里也敢掺沙子!”驿丞擦下头上的汗水,继续说道,“他也就是嘴上图个痛快,没想到被人转头告诉了衙役班头。”

      “当天,四个衙役把他抓进了城里的大牢,抽了二十鞭子,若不是他家里有亲族使了银子,怕是都能死在里面。所以出来之后,王木生一咬牙,索性带着几个结拜的兄弟,抢了粮车。”

      “就因为一句话,衙役就抓人进了牢房?”朱允熥大怒,“就因为老百姓抱怨了一句,衙役就把人抓了起来,擅自动刑?滑天下之大稽!闻所未闻!他们做得,老百姓说不得?”

      “啧啧,真是好大的官威!大明律,无罪百姓不得刑罚加身,官府不得擅自逮捕,拘押。这大明律,还是王法吗?是他妈擦【创建和谐家园】纸?”

      朱允熥越说越怒,老爷子为了江西的灾情,一晚上一晚上的睡不着。动用储备军粮,动用国库压箱底的银子。为的就是让灾情早日过去,让百姓少受些罪过。

      想不到,这地方官,不但体会不到朝廷的苦心,反而更加的刻薄狂妄。置民心于何地?置国法于何地?

      这简直就是【创建和谐家园】?

      正此时,驿站之外忽然传来一阵嘈杂。

      刷刷,无力的侍卫齐齐的刀出鞘,弩上弦,动作迅速的成了一个战斗队形,把朱允熥保护在身边。

      “来者何人?”傅让冲门口大声喊道。

      “臣江西布政司使袁文庆!”

      “臣抚州同志李泰。”

      “臣抚州通判张文义。”

      “参见钦差吴王殿下!”

      外面细雨之中满是官员的叩拜声,大堂中那驿丞已经呆住了。不可思议的看着朱允熥,差点昏厥过去。

      “您是钦差?”

      解缙笑道,“你这驿丞以后有的吹嘘了,这位皇嫡孙吴王殿下,来江西主持赈灾的钦差!”

      “天爷!”驿丞惊呼一声,随即连连叩首,“见过吴王千岁,臣”

      “你很好,今天你说的孤都记在心里。不用怕,没人敢给你委屈!”说着,朱允熥转头道,“铁铉,把孤的钦差节旗亮出来!”

      “是!”铁铉应了一声,随后御赐的钦差使节大旗,从包袱中拿出来,装好。

      举着钦差大旗,走到门口,“钦差吴王千岁到!”

      雨中,数十位官员在驿站的院子泥水里,直接跪下。

      看着代表天子的旗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然后,又看到了走到门口的朱允熥,“吴王千岁千千岁!”

      ~~~~~

      过年了过年了过年了,早上穿了新袜子,新小裤裤。

      ------------

      第94章 灾民

      []

      虽然说,不能用片面的事物,来看待整个社会的发展。

      但若是,看不见阴暗,或者说不愿意去正视阴暗,那里能做到真正的正大光明。

      抚州城外,全是密密麻麻站在雨中,等待着粥厂赈济的灾民。他们破衣烂衫,眼神悲凉。不久前他们还是这片土地上最勤劳的人民,可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水,让他们失去了一切。

      满载希望的田地,遮风挡雨的家园,精心饲养的牲畜,一切他们看得比命还重要的东西,都失去了。

      现在的他们,站在阴寒的秋风细雨之中,单薄的衣衫下是颤抖的身体。拖家带口,携老带幼,无助的等待着朝廷的赈济。

      他们痴痴的,愣愣的盯着那些冒着热气的大铁锅,紧紧的抱着手里的碗。

      男人,女人,老人,孩子。

      再美好的世界也有阴暗,这些阴暗是世上一切悲惨的缩影。

      即便前世是一个普通的百姓,可朱允熥也是活在物资充沛,有希望的世界中。来到这个世界之后,他住在富丽堂皇的宫殿里,游荡在盛世繁华的京城中,享受着天下百姓的供养。

      眼前这凄惨的一切,犹如心脏上猛的被人插了一剑。痛彻心扉的痛苦,还有心灵的震颤,一下涌入他的大脑。

      战马之上,朱允熥看着那些站在秋风冷雨中的灾民,眼眶瞬间就红了。他的手恨恨的攥着战马的缰绳,才能控制住不发抖。

      “殿下!”身边随行的解缙,看到朱允熥满脸悲怆,开口劝慰道,“长途跋涉本就身体劳累,切勿激动心神,哀伤伤身!”

      说着,也看看灾民,言语之中也有些悲伤,“大明太大,天灾【创建和谐家园】不可免。天无情,君有情,万里江山坎坷行!”

      此时,朱允熥钦差仪仗走过那些灾民的面前,无数地方的军兵,似乎生怕王驾被冲撞,握紧刀枪怒斥开路。

      而那些灾民和发放赈济的衙役们,也看到了朱允熥的钦差王驾。

      他们齐齐的愣了一下,灾民中很多百姓不识字,他们不知道眼前这是谁,只是看这场面知道是个天大的贵人。

      豁然,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看着朱允熥的节旗揉揉眼睛,然后直接跪在泥水之中,“乡亲们,皇上派来了王爷千岁,给咱们发赈济啦!”

      “王爷千岁!”

      灾民们发出参差不齐,又带着深深畏惧的呼声,跪在了满是泥泞的地上。

      朱允熥的心,又是猛的一抽。

      或许在别人眼中,他是皇嫡孙,是大明的亲王,乃至是大明未来的储君。

      可是他的灵魂,却是来自后世的灵魂。

      看着眼前在冷雨中,任凭秋风吹打的百姓,眼泪瞬间涌现出来。

      他忽然想起了,他亲兵入伍时那个毕生难忘的场景。

      那一天,倾盆暴雨,他们这些刚下连队的新兵笔直的站在暴雨之中。耳中除了哗哗的雨声之外,满是同样站在暴雨中指导员的嘶吼。

      “记住了,当上这个兵,你们的命就不是你们的。”

      “从今天开始,你们的命就是国家的,就是人民的。”

      朱允熥是一个穷人家的孩子,也是一个人民的子弟,此情此景心中酸楚再也按耐不住,直接下马。

      精美的靴子踩在泥泞当中,黑色的泥水四处飞散。朱允熥大步流星的走向粥厂,身后的侍卫和官员们赶紧跟上。

      “这么冷的天,就让灾民淋着雨等赈济!”朱允熥心中怒火中烧,“本来百姓们就吃不饱,还要淋雨,这不是盼着他们闹吗?”

      走到带着遮雨棚的铁锅面前,铁锅里是浓稠的米粥,拿起一根长长的筷子,直接插到了里面。

      大明律,赈济灾民的粥,要筷子【创建和谐家园】去而不倒。

      还好,那根筷子斜斜的,却没有倒。

      不过,现在筷子没倒,不代表以前筷子没倒。

      中枢不来人,地方上就是做做样子,能糊弄就糊弄。因为灾情越大,灾民越大,越是显得他们无能。

      若他们一开始想的不是捂盖子,而是如何好好的赈济灾民,江西的灾情何至于这个地步?

      江西布政司使袁文庆,在朱允熥身后说道,“殿下放心,赈灾粥厂都是按大明律执行,地方官员不敢懈怠!”

      “哦?”朱允熥冷笑一下,拉长音调,“那孤怎么听说,前几日都是一天一顿,而且是可以照出人影的米汤?”

      袁文庆顿时一愣,讷讷无言。

      “而且,孤还听说,给灾民的赈济粮中居然有沙子!”朱允熥咬牙,看着抚州的地方官员们,“给灾民的粮食,是皇爷爷下旨,动用了武昌的储备军粮,军粮里怎么会有沙子?”

      袁文庆也大怒,回头看着抚州地方官,咬牙道,“你们怎么办的差事?”

      “殿下,臣等真是不知道阿!”抚州同知和通判,同时开口,“武昌那边运来的粮食,臣等直接运到了粥厂,粮里有沙子绝无可能?”

      “哼哼!”朱允熥冷笑起来,“灾民的赈济粮里有沙子,是杀头的罪过。储备军粮里有沙子,也是杀头的罪过。孤会查清楚,不冤枉好人,但也不会放过坏人!”

      说着,手放在腰间朱元璋御赐的战刀上,突然大喝,“孤来江西是救人,但也是要杀人。灾情糜烂至此,到底是谁的过错,必须给天下人一个交代!”

      江西众官员惊恐的俯身,不敢多言。

      随后朱允熥看着袁文庆,“袁布政,你是什么时候到的抚州?”

      袁文庆赶紧说道,“臣是昨天到的!”说着,赶紧解释,“江西一地,不但抚州有灾,建昌府四县也受灾严重”

      “但是建昌府没有民变吧?”朱允炆冷笑着反问。

      袁文庆讪笑一声,低下头。

      一省布政司使乃是最高行政长官,中枢没来人之前,居然不在灾情最前线,凭这一点,他这个布政司的官帽子,也到头了。

      锅里的粥熟了,冒着阵阵热气,灾民们还跪在冰冷的雨中。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4 16: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