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姚广孝轻轻拍着巴掌,缓缓笑道,“可惜没有史官,今日一番话,若是能留于文字,必定流传千古,让后世帝王汗颜!”
“不碍的。”朱棣微微笑道,“等本王登基时,再说一遍,当着所有的大臣,再说一遍!”
“那小僧等着那一天!”
随后,两人无话,静静看着窗外。
几盏灯火在两人的视线中,慢慢游走。
那似乎是,北平城中的打更人,在巡夜打梆。
北平之名,来自朱元璋。
洪武元年,刚刚登上皇帝位,还没彻底平定天下的朱元璋。在壮年之时,对着北方蒙元的大都嘶吼,从此以后你叫北平。
北方安定太平之北平。
中原的敌人从来都是在北方,北平是元朝的大都,再往前是彪悍女真人的中都,再再往前是同样兴起于草原契丹人的南京,辽国的陪都。
几百年来,这里不但是北方的雄城,更是北方经济文化的中心。这座城池就像是一位满面风霜之气的北方汉子,不动如山。
为了攻取这座都城,大明出动了二十五万最精锐的部队。
淮人,楚人,赣人。
这些百战的大明精兵在两外绝世勇将,徐达和常遇春的带领下,摧枯拉朽直接攻到了大都城外的通州。
当时,面对倾巢而出的大元铁骑怯薛军,中原男儿选择了用北方胡人最擅长的
方式,从正面击溃他们。
常遇春,郭兴,率领骑兵在北方大地上和元军正面碰撞。胡人不败的骑射神话破灭,大明的男儿到了大都城下。
那一战后,元顺帝发出了今日复做徽钦二帝耶的惊呼,弃城逃走。
常遇春身先士卒,带领大明虎贲爬上城墙,攻入了几百年来,无数中原男儿泣血北望的汉家旧地。
“广孝!”
想起往事,朱棣人仍旧热血沸腾。
“小僧在!”
“咱们现在怎么办?”
“继续等!”姚广孝笑道,“暗中积蓄力量,等待时机,一飞冲天!”
~~~
感谢大家支持,晚饭时还有。
明天开始,每天三更,在下午三点前,一起奉上。
------------
第49章 大朝会
[]
当!当!
延绵厚重的钟声,在大明宫城的角楼响起。
飞鱼服的武士,有韵律的撞击着,代表皇权的铜钟。
钟声在空气中波纹一样的开始扩散,以大明的紫禁城为中心,扩散到大明的京城各个角落。
今天是大朝会的日子,在京四品以上官员都要参加,太和殿皇帝御门听政。无论春夏,无论寒暑,无论风霜雨雪,雷打不动。
钟声落下,大明紫禁城的宫门打开。数不清的官员们身着朱紫朝服,双手捧着象牙朝笏按照官职大小,文武分开,鱼贯而入。
此时的奉天殿中,朱元璋和朱允熥也乘坐依仗,开始往太和殿进发。
“嗤!嗤!”
长长的皇帝仪仗前,两个健壮的太监走着方步,迈步之时不断地挥舞手臂,手中发出嗤嗤地声音。
那些在皇宫夹道中打扫的宫人杂役,听到太监发出的声音之后,马上面对红色的宫墙跪倒。
凡人,是没资格见皇帝的。
随后是高举着仪仗,穿着红色喜服,头上插着白色羽毛的太监们。
再往后是穿着华丽锦服头戴银盔,面如沉水的武士们。
他们身材魁梧,每个人都似乎一般高矮胖瘦,手中举着金瓜斧钺等礼仪兵器,伴随在皇帝御辇周边。
朱元璋一身龙袍,头戴金色禅染的皇冠,宝石珠子穿成的帘子,遮盖住他眼睛,让他整个人看起来有些神秘。
朱允熥一身亲王服饰,走在御辇的边上,一只手扶着十六人御辇的杠子,另一只手扶着他自己腰间的玉带。
他的脊背挺得笔直,目不斜视,整个人看起来如同一把出鞘的利剑,锋芒毕露。
御驾行进的途中,朱元璋偶尔会侧头,每当看到仪表堂堂,风姿不凡的孙儿,都会微微点头。
御辇在太和殿外停住,朱元璋从御辇上下来。
“大孙!”
“孙儿在!”
“扶着咱的手,咱爷俩一块过去!”
“是!”
皇帝苍老的手臂,搭在了朱允熥充满生机的胳膊上,头上的金龙黄罗伞下,两个人有着相似的脸。
朱元璋的上朝,从不座金銮殿。
他的龙椅放在太和殿外的大门洞里,叫做御门听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臣子们的朝拜声山呼海啸,太和殿的空地上,跪满了大明的臣子们。
朱元璋站在龙椅边,没有表情的看了臣子们一眼,“众卿平身!”
“谢万岁!”
随着再次山呼般的声音,臣子们站了起来。
站在朱元璋的身边,朱允熥耳听那些臣子们的呼声,心驰如电心潮澎湃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个疑问。
皇帝的大朝会,是在这里举行。
夏天还好,冬天多冷?
怪不得后来的万历皇帝不爱上朝,天不亮就从被窝里出来,坐在冰天雪地中开会,谁愿意?
这是朝会,是一个国家从天子到臣子最为重视的仪式。别说冰天雪地,无论刮风下雪乃至下刀子,都必须来。
他心中有些不着调的疑问,群臣的心中却是深深的震撼。
吴王,居然在皇帝身边。
皇帝,居然带着吴王来上朝。
以前这个殊荣只能属于一个人,那就是吴王的父亲,已故的太子。
许多人心中思量,看来皇帝要立皇太孙的传闻是真的。
而看着长身玉立的吴王,许多人也必须承认,这位皇嫡孙的气度和皇帝,还真是有几分想象。
“前几日咱病了!”
此时,朱元璋的声音响起,通过门洞扩散到广场上。
“你们不用担心,小病!咱现在没事,身子还硬朗!”说着,朱元璋露出几分微笑,“今日朝会,各位臣工畅所欲言。”说完,对朱允熥小声说道,“你好好听着,你看看谁能办事,谁不能办事,回头咱要考你!”
“孙儿明白!”朱允熥点头道。
“臣有本奏!”
一大臣昂然出列,礼部侍郎纪善。
“陛下前几日下旨,云南西平侯回京安葬。现棺椁已在路上,吉地如何选,还请陛下示下!”
吉地就是墓地,既然特旨让沐英回京安葬,那就不是一块坟地那么简单,而是要下旨给沐英乃至他以后的儿孙们,一块钦赐的墓地。
说来也巧合,前世沐家的陵园朱允熥有幸去过。刚退伍时他也过了小半年的穷游生活,在南京城外的将军山,瞻仰过这位千古忠臣的家族陵园。
只能远远的瞻仰,沐英和他家族后人的墓地,在战乱年代频遭盗掘。而且在房地产风起云涌的时代,财大气粗的商人们根本不顾所谓的文物不文物,直接挖土机挖平了事。
原来沐家的墓地,已经变成了青山绿树环绕之下的座座豪华别墅。不免让人扼腕惋惜。
不过,即便是被掩埋在地下或者是消散在尘土中,安葬在将军上的沐英也似乎在守卫着大明太祖和皇后的陵寝,将军山正通往明帝陵,像是一座大门。
说起沐英,朱元璋的脸色暗淡几分,开口说道,“这事咱已经下旨给吴王,沐英的后事他和礼部一同操办!”说着,看看朱允熥,“大孙,你说吧!”
这一幕,让群臣更是心惊。
以前太子是陪着皇帝上朝,但是皇帝可从未这么和颜悦色和太子说过话。
“皇爷爷已经下旨西平侯为黔国公!”朱允熥朗声说道,“沐公爷生前的遗折中写道,愿为已故皇后守灵,那他陵墓就选在将军山吧!”
对于这样一个忠臣,一个对大明忠心耿耿的家族,守护明帝陵的将军山是最好的归宿。
不过,朱允熥不想再看到,英雄的陵墓被小人盗掘。
“沐公和我皇明虽非血亲,但不亚于血亲!”朱允熥继续说道,“礼部会同工部修建陵墓之时,必须深挖深埋,以防宵小!”
“臣等明白!”大臣们回道。
“陛下!”
朱允熥话音落下,户部尚书傅友文出列。
“昨日邮票发卖,京城之中共售出信件邮票十七万张,储货票七千,住宿票一万五,车马使用票六千七,驿卒护卫票三千六”
普通的邮票两个钱,但是其他涉及到在驿站住宿,储存货物,护卫和车马使用的票,费用却很高,而且还是按照货物的多少和重量来进行估算。
“共计收白银,二十六万三千二百四十一两白银!”
嗡,群臣大哗。
小小邮票居然一下卖出那么张?
不过想想也就释然,毕竟古往今来头一遭,人人都买一些放在家中备用是人之常情。
但是没想到,驿站邮政的各种票,加起来居然能有这么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