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祖父是朱元璋》-第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朱元璋哽咽,小声说出两个字。想伸手去摸摸棺椁中那张熟悉的脸,然而他杀过无数的人手,却有些颤抖,带着胆怯。

      这是他最爱的儿子,是他和最爱的皇后所生的,朱家最珍贵的嫡长子。

      不到十岁,立为吴王世子。

      十三岁,立为大明太子。

      朱元璋杀了一辈子人,不想让自己的儿子和自己一样,沾染太多的鲜血。所以从小名师教导,予以重望。

      这个儿子也没让自己失望,没让他母亲失望,没让大明的臣子失望。性子绵中带刚,为人正直谦逊。

      对自己和他母后,至诚至孝,对臣下宽容耐心,虚怀若谷。对兄弟手足情深,长兄如父。

      他是朱元璋这辈子最大的骄傲!

      也是朱家江山未来最大的依靠!

      可是现在,一切都没了。人死如灯灭,一切都成了泡影!

      这个他最为骄傲,最为珍爱,视如生命的儿子,居然英年早逝!

      望着棺椁中的儿子,一股浊气堵在朱元璋的心口,让他喘不上来气。

      他想哭,他想喊。

      可是天子的威仪,皇帝之尊,只能让他把这些悲痛,深深的压在心底。

      忽然,众人视线中的皇帝身子一软,苍老大手直接抓住了棺椁的边缘,脚下踉跄。

      “万岁!”

      “皇上!”

      “爷爷!”

      阵阵惊呼起,然而朱元璋的身体,并没有倒下,在他踉跄的刹那。

      一双瘦弱的手臂,紧紧的抱住了他的腰身。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平复自己翻涌的情绪。

      低头一看,紧紧抱着他,使他没有失态倒下的,正是那个平时懦弱,口舌蠢笨,私下有些顽劣的孙子,朱允熥。

      “爷爷!”朱允熥哽咽着说道,“您千万要保重呀!前几日在父亲病榻前,他还拉着孙儿的手说,您上岁数了,身上都是十几年征战沙场留下的旧伤,让孙儿要好好孝顺您!”

      朱允熥的眼泪,打湿了朱元璋的布衣,只听他继续说道,“爷爷!你千万保重,您是孙儿的天呀!孙儿从小没了娘,现在又没了爹爹,孙儿只有您了,只有爷爷您啦!爷爷!”

      瞬间,朱元璋再也忍不住,老泪纵横。

      世人都说皇帝万万岁,其实皇帝也是人,也会老,也会病,也会死。

      皇帝也是人,也有情,也有爱。

      眼看孙子真情流露,言语之间满是关切,满是眷恋和依靠,朱元璋的感情如何还能忍住!

      “有爷爷在!有爷爷在!”朱元璋的大手,抚摸着朱允熥的头发,“莫怕,爷爷在这!你爷爷倒不了!倒不下!”

      此时,吕氏忽然在边上跪地哭到,“皇上,您千万要保重身体!千万要保重!允炆哥儿几个,还要靠您来教导!”哭着,不动声色的踢了下朱允炆。

      “皇祖父!”朱允炆双膝在地上前行,拉着朱元璋的衣角,哭道,“祖父千万保重!您要是伤了龙体,就是孙儿们地不孝!”“都是好孩子!”

      朱元璋看看朱允熥,再看看朱允炆,满眼都是慈爱。

      摸着他们的头顶,颤声道,“痴儿!痴儿!”

      “皇祖父快到边上歇歇!”朱允炆对边上宫人说道,“快,搬椅子来!皇祖父腰上有伤,加软垫子!”

      果然,龙子龙孙就没一个是笨地!

      朱允熥心中冷笑,自己这边和朱元璋刚刚祖孙情深。那边,就有人过来上演孝子贤孙!

      穿越成这个身份,除了得到朱元璋的认可,别无他法!

      通往帝位的那条路,是他的唯一选择。

      “哼哼!”朱允熥心中暗道,“我可不会给你朱允炆做嫁衣!”

      ------------

      第6章 祖孙情

      []

      就在朱元璋在宫人的搀扶下,准备移步坐下时,朱允熥再次叩首。

      “皇爷爷,孙儿有一事相求!”

      “说!”朱元璋大手一挥,悲切地道,“你我爷孙之间,但说无妨!”

      朱允熥面容悲戚,双眼红肿,“父亲在时,孙儿顽劣,没少让父亲操心挂怀!”说着,擦下眼泪,继续说道,“父亲去了,孩儿想入皇觉寺,为父亲守孝三年,日日吃斋念佛,诵经听佛。为父亲,为皇爷爷,在佛前积累功德!愿父亲英灵常在,皇爷爷长命百岁!”

      说着,再次叩头,“请皇爷爷恩准!”

      朱元璋刚刚平复的心情,再次翻涌起来。

      “多孝顺地孩子呀!”

      百善孝为先,孝是衡量一个男儿,最基本地准则。也是这个时代,最为让人欣赏地道德品质。

      世人皆信奉佛家家功德一说,朱元璋又少年时在皇觉寺出家为僧。

      这个十四岁的孩子,甘愿用自己三年的大好年华,舍弃荣华富贵。为父亲,为祖父,在佛前诵经祈求。只求父亲英灵常在,求祖父长命百岁,身体康健!

      这是何等地大孝?何等的美名?朱元璋如何能不动容?

      看着朱允熥那张情真意切地脸,看着朱允熥那张像极了儿子的脸,朱元璋心里又是酸涩,又是欣慰。

      男人,只有经历风雨才能成长!

      这个孙子,虽然失去了父亲,但是他真正长成了一个男儿!孙子都是自己的好,这一瞬间,朱元璋忘记了朱允熥懦弱,蠢笨的性格,忘记他平日顽劣的表现。

      朱元璋甚至有些生气。

      我这么好的孙子,平日在别人地嘴里,竟然是那样的口碑!

      一个如此孝顺的孩子,怎么会是顽劣地?怎么会是蠢笨懦弱地?

      想到此处,朱元璋又有些自责。

      自己这个皇帝祖父,平日是不是有些忽略了这个孙子?

      见朱元璋看着自己,久久不说话,朱允熥再次叩头,郑重道,“皇爷爷,请成全孙儿的一片孝心吧!”说完,膝行两步,将手放在朱元璋的膝盖上,泣不成声。

      仔细地看着朱允熥消瘦的脸颊,红肿地双眼,再想起这孩子听闻父亲去世,当场哭昏了过去。

      朱元璋顿时心疼,柔声道,“好孩子,咱知道你孝顺。可现在不是说这个地时候,你父亲刚走,你要爱惜身体,好好活着,才是真地孝顺!你不为别人想,也要为你爷爷这把老骨头想想!”

      “皇爷爷!”朱允熥眼含泪光,慢慢把头靠在朱元璋的腿上。

      “痴儿!痴儿!”朱元璋亦是眼含泪光,轻轻抚摸朱允熥的头发,喃喃说道。

      奉安殿中,呼吸声清晰可闻。无论是臣子,还是宫人,皆是动容。

      朱元璋虽是祖父,但他先是皇帝,才是祖父。

      朱允熥虽是孙子,但他先是臣,才是孙。

      讲究礼法的封建时代,哪怕是对自己最爱的儿孙,皇帝都不能轻易真情流露

      可是现在,皇帝却像一个平常百姓家的祖父那样,和孙子相依细语。而这个孙子的身份又是嫡孙,不免让人浮想联翩。

      尤其是吕氏,则是有些不可思议的看着朱允熥。为太子守孝,是她早上特意交代儿子朱允炆,要说给皇帝听地。可是此刻,却被这平日不显山不漏水地朱允熥给说了。一时间,心中大急,赶紧又碰了碰儿子。

      朱允炆顿时会意,同样爬到朱元璋身边,哭道,“皇祖父,孙儿孙儿也要为父亲守孝!”

      五一碗面

      看着朱允炆那张苍白地脸,朱允熥心中冷笑。

      “一步先,步步先。

      守孝是我先提出来地,你朱允炆只不过是拾我牙慧。

      我是真情实意,你是锦上添花。

      我的孝在朱元璋心中是百分百,而你的孝,则是要打个折扣!

      在关乎大明皇储地位的交锋中,我占得了先机,取得了第一次胜利。”

      春夜地风,依稀有些微寒。

      风从奉安殿外吹进来,殿中的烛火随风摆动,将跪着地人影拉得很长。

      跪太久了,两条腿已经麻木。

      可是在这个礼法人伦为天的年代,朱允熥不能有任何地松动。

      只是跪着,再累还能有在现代社会,起早贪黑赚钱累?

      现代社会,为了生活为了家庭,是个男人都不能放松自己。

      回到大明,关系到自己以后的地位,关系到自己的生死,更容不得放松。

      几个小的弟妹已经忍不住,躺在宫人的怀里昏昏睡去,眼角还带着泪痕。

      只有吕氏,朱允熥,朱允炆,还在跪在灵前。

      “二哥!”朱允熥看着同样消瘦地朱允炆,开口说道,“要是累了,你先去歇歇,弟弟在这守着!”说着,看看吕氏,“母妃也去歇会吧,孩儿给父亲守灵!您,身体要紧!”

      闻言,昏沉的朱允炆忽然觉得这个三弟有些陌生,以前这个三弟可不是这个性子。

      而吕氏也是同样不住的量着朱允熥,一天之内,这老三像是换了个人一样。

      以前朱允熥可不会如此沉稳,更不会如此体贴别人,甚至都不会主动开口和他们说话。

      “哪有当哥哥的去歇息,让弟弟守着的道理?”朱允炆淡淡地笑下,“还是三弟去歇会吧!父亲去世前一个月,都是我在塌前侍奉,我习惯了!”

      帝王家,哪里有兄弟情谊?朱允熥只不过随口一说,就引来朱允炆这大的反应。

      这是在【创建和谐家园】?还是在宣告【创建和谐家园】?

      脑海中的记忆告诉朱允熥,朱标去世前的一个月内,确实是朱允炆用长子的身份,在身边侍奉。

      可是朱允熥同样知道,不是原来的朱允熥不想侍奉,而是靠不上前。

      当家人要走了,后妈自然是要带着她的亲儿子做出样子给别人看。不是她的亲儿子,她防还来不及,怎会让人看到好的一面。

      奉安殿中一片安静,但是周围还有许多双眼睛,许多只耳朵,朱允熥知道,他们在灵前的对话,一定都会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

      于是,朱允熥不咸不淡地说道,“辛苦大哥了,自打父亲病重,弟弟不知道哭了多少回,多少次想侍奉于床前。可每次去,都被母妃给挡回来了,说有二哥在,无需我担心,多一个人反而不方便。”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2 08:2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