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祖父是朱元璋》-第3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买卖咋样?”朱元璋一边吃豆腐脑一边问。

      “托洪武老皇爷的福儿,如今市面太平,风调雨顺的,买卖好。卖一天豆腐,足够一家人嚼谷儿!”妇人笑着回道。

      顿时,朱元璋的脸上就跟喝了二两蜜似的,别提多甜了。

      他随口一问,就是百姓称赞,这样的话在他耳朵里,可比什么大臣们的奏折顺眼多了,也可信多了。

      “爷爷!”朱允熥小声说道,“百姓心中有杆秤!”

      “这话说的好!”朱元璋点点头,“别人说好都是假的,百姓说好才是真的!”

      接着,朱元璋又对那妇人问道,“摆摊子多买卖,没有官差欺负你们吧?”

      这时代虽然没有城管,但是衙门的官差管得宽。小商小贩的,也绕不开他们,更惹不起。

      妇人还没说话,那卖蒸饺的汉子大笑道,“有洪武老皇爷在,谁敢给咱们百姓眼色看,谁敢欺负咱们?”

      朱元璋顿时又是咧嘴大笑,得意且骄傲。

      大明的天下,官还是在民之上,百姓还是得听官府的。

      但是朱元璋曾昭告天下,凡有不平者,百姓可以进京告状,沿途官府不但不能拦着,还得好吃好喝供着。

      紫禁城门口的阙,就是给百姓使用,击鼓鸣冤的。

      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官府还是欺负百姓。可这天子脚下,官差们对百姓都和善许多。

      朱允熥见老爷子笑得高兴,有心再让他高兴高兴。

      便对卖蒸饺的汉子说道,“听你这么说,你们很爱戴老皇爷呀!”

      “那是!”卖蒸饺的汉子收着别桌上的碗筷笑道,“老皇爷打进应天府那年,俺八岁。大军进城那天,我爹让娘抱着我躲进了地窖里。”

      说着,那汉子又给旁人装了一份饺子,继续说道,“小哥儿你岁数小,没见过兵荒马乱的乱世。那年月,谁管老百姓死活呀,大兵进城就他妈一个字儿,抢!”

      “抢粮食,抢钱,抢女人!”汉子摇头道,“抢了你还是好的,惹恼了他们,直接一刀宰了。你找谁说理去?”

      “可是洪武老皇爷不一样!”汉子吐沫横飞的说着,“进城之后安民告示写着,凡有敢抢劫百姓,骚扰百姓的,砍脑袋!老皇爷的大军那真是秋毫无犯,硬是没抢百姓一文钱!”

      “当时街面上那些老夫子都说,什么是王师呀?这就是王师呀!我还记得当时的教书先生说了,就冲这爱民的心,得天下的也一定是朱大帅!”

      朱允熥听了,对朱元璋竖起大拇指,“爷爷,英雄!”

      “呵呵!”朱元璋笑起来,“啥英雄,咱也是穷人家的孩子,哪忍心糟蹋穷人呢?”

      得民心者得天下,朱元璋得到了民心,大明得到了人心。

      一顿饭,老爷子吃得极为高兴。

      吃饱喝足一抹嘴站起来,“回吧,家里还一堆事儿呢?”

      “您不等等,看看今天邮票卖了多少钱?”

      “不等了,明儿有朝会,户部会报上来!”朱元璋背着手。

      “老爷子您慢走!”

      “老爷子常来呀!”

      小贩们,在身后说着热情的客套话。

      朱元璋笑笑,“赏他们!”

      廖镛低头,从口里掏出两个十两重的元宝,过去。

      卖豆腐脑的妇人一个,卖蒸饺的汉子一个。

      俩人拿着银元宝都愣了,好似做梦一样。

      “这可使不得!”

      “这也太多了!”

      半晌两人回神,拼命的摆手。想喊,可是朱家爷俩已经走远。

      “拿着吧!”廖镛笑道,“皇爷赏的!”

      “皇爷?”

      小贩们惊呼一声随后明白了。

      “老皇爷吃了我的豆腐?”卖够豆腐脑的妇人眼睛一白,昏了。

      卖蒸饺的捧着元宝直接跪下,当当磕头。

      “老皇爷,小人谢您的赏!”

      ~~~~~

      阳光落在身上,暖的发痒。

      朱元璋边走边笑,“大孙呀,你说的对,百姓心中有杆秤!史书可以造假,人心做不得假哟!”

      说着,对朱允熥正色道,“记着,到啥时候,都别忘了,咱朱家也是穷人出身,不能干那些背祖忘宗,缺德冒烟的事儿!”

      朱允熥肃容,“孙儿记住了!”

      “你是个心善的孩子,咱信得过!”朱元璋笑笑,“明儿有大朝会,你站在咱身边。”

      大朝会,京城四品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

      届时,吴王朱允熥要站在朱元璋的身边。

      “这应该是我,第一次在百官面前,正式露面!”

      朱允熥想道。

      ------------

      第48章 昊天塔

      []

      夜风,从山谷中吹过,吹走夏日的炎热。

      北方的恢弘的群山之间,一座巍峨的高塔傲然耸立。

      此塔名为昊天塔,相传兴建于隋代,高十五丈(现【创建和谐家园】证46米),通体用砖石砌成,雄壮宏伟,高高的塔尖仿佛要划破天际。

      借着依稀的月光远远望去,塔身上满是岁月留下的斑驳和风吹雨打的痕迹。可这些印记却不曾让它黯然失色,反而散发着厚重古朴的光辉。

      塔身上,能工巧匠雕刻出来的猛虎野兽,在从各个窗口中散发出的灯火映射下,栩栩如生。一双双充满蔑视的眼神,遥望着远方的大地。

      朱棣站在昊天塔的最顶层,南眺如画江山。

      微风归来,挂在塔窗口的窗帘微微颤动,阁楼中檀香的青烟随风飘散。

      下层塔楼中,哒哒的木鱼声还有僧人诵咏的梵经交织在一起,若隐若现的同时又在耳中盘旋,久久不散。

      “这么说,老爷子选中了老三?”朱棣的声音响起,有些沙哑,没有太多的感情。

      他身后一个风尘仆仆的中年武士,谦卑的单腿跪地,注视着脚下的地板,没有抬头。

      “臣不敢妄言!”武士开口说道,“但是黄公公说,陛下现在已经到了离不开吴王的地步,一刻不见老爷子就心急如焚。而且,当日老爷子急病之时,明显有对群臣表明,立吴王为太孙之意。可是当时被太子妃和淮王打断,老爷子脱危之后,立吴王为监国!”

      “呵!太子妃?”朱棣依旧看着远方,眼里露出一丝嘲弄,“吕氏算什么太子妃?她也配?”

      朱棣是一个骄傲的人,从小骄傲到大。这世上能让他钦佩的人不多,能让他认可的女人更是只有一个半。

      一位是他的养母,却一直被他奉为亲生母亲的已故马皇后。另外半位,就是他已故的大嫂,昭告天下的大明太子妃,常氏。

      吕氏在他心中不但配不上太子妃的名号,甚至连他嫂子的身份都算不上。

      随即,朱棣的嘴角动动,脸上的嘲弄更深了,“淮王?这么说,朱允炆也想趟这浑水?真是自不量力!”

      “黄公公说,太子妃和淮王一直在暗中拉拢他!”武士回道。

      “哈哈哈!”朱棣似乎听到了什么好笑的笑话,在窗口抑制不住的大笑起来,“他们娘俩还真是够看得起他们自己的!”

      朱允熥有想法,入了老爷子的眼缘,出乎朱棣的意料。

      但是朱允炆他从来都没放在眼里,在他眼里那就是一个只会读书跟小猫一样的黄口小儿。

      可是朱允熥呢?

      朱棣的笑声停止,脑中浮现一个总是躲在他大哥背后,偷看他们这些叔叔,不善言辞的孩子。

      其实在他心中,他对朱允熥的观感比朱允炆要好上许多,甚至隐隐的还真有那么一丝丝亲情在其中。

      一是因为那个已经故去的贤惠的嫂子,二是因为朱允熥那个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的外公。

      朱棣第一次上阵,就在常遇春的麾下。

      当时对阵的是北元的残军,常遇春大将军直接扔给他一身铁甲,一把斩马刀,告诉他。军中没有啥鸟皇子,有的只能是杀人的好汉子,是个带把儿的就跟着老子【创建和谐家园】冲。

      想到此处,看向窗外的朱棣情不自禁的笑了。

      常遇春算是他在军事上的启蒙老师,那么对朱允熥这个侄子,这个常遇春的外孙,他心中多少有些香火之情。

      但是,想不到,那个曾经看起来那么不起眼的孩子,现在却是他最大的敌人。

      “你下去领赏吧!”

      那武士无声的退下,朱棣仍然背着手站在窗边,遥望夜色中的千里山川。

      视线中是灰蒙蒙一片分不清任何景色的黑幕,但是豁然之间,在朱棣的双眸之中,一团火焰燃起,将那些纵横交错的河流与山川照亮。

      那里,是北平的更北方,那里是最原始的荒凉,那里也是多少汉儿心中的梦魇,那里更是当年霍去病扬名的地方。

      轻微的脚步声,在身后微微响起。

      道衍和尚姚广孝洁白的袜子踩着光滑泛着微亮的地板走来,默默站立在朱棣的身后。

      朱棣眼中的火焰慢慢消退,笑容重新挂在脸上,“想起了一段旧事!”

      姚广孝也看着窗外的夜色,“说来听听!”

      朱棣指着窗外,“我十三岁时曾和常大将军约定过,将来我们一起征战漠北,誓要扫清胡虏,让中原不再受胡人蹄铁践踏,把大明的旗帜插到阿尔泰山,甚至更远!”

      话语中朱棣抿着嘴唇,眼神愈发明亮。此刻他的表情不像是一个城府深沉的王者,而更像一个心怀志气的倔强少年。

      “那样的成就,不适合一个藩王,而更适合一位帝王。”姚广孝的声音很轻,“如果一位帝王做到了,他的成就远超汉武唐宗!”

      朱棣忽然一笑,“我不需要向世人证明什么?我也不在乎所谓的功绩!我知道我一定比历代的帝王都强。”说着,眼神如剑,“因为,我从没想过要病死在床上,我朱棣要死,也要死在战马上!死在大明国土之外。”

      然后,朱棣微微扭头,看着姚广孝的侧脸,“如果我坐上那个位子,我会把这里,把这片近百年来胡人南下的前哨地,变成北征的出发点。”说着,他又笑起来,如一个顽皮的孩子一样,“从此以后,不会再有胡人南下,只有汉儿北上开荒!”

      啪啪啪,掌声响起。

      姚广孝轻轻拍着巴掌,缓缓笑道,“可惜没有史官,今日一番话,若是能留于文字,必定流传千古,让后世帝王汗颜!”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8:2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