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祖父是朱元璋》-第3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练武是好事,可是读书也是大事,大明也用不着你们打仗!”朱元璋随后说道。

      站在母亲身后的唐王朱桱也不知哪来的勇气,“父皇,以后儿子要去打仗!”

      朱桱的母亲贤妃吓了一跳,下意识的伸手就去制止儿子。

      “你别管!”朱元璋呵斥贤妃一声,“你过来告诉咱,你要去打谁呀?”

      “谁不服,就揍谁?”朱桱早就被朱允熥带坏了,扬着拳头,满眼都是光,“番邦不服,揍他。漠北不服,揍他。把他们的金子银子,粮食牛羊,全抢过来!”

      年岁稍小的郢王朱栋也跟着喊,“儿子也去,抢他们!”可能是刚刚换牙,这孩子说话还有些漏风。

      男人都喜欢自己的孩子有匪气,就是那种只能老子欺负你,不许你还手的匪气。几个儿子天真的言语,让朱元璋咧嘴大笑起来。

      儿子们有想法,总比没想法要好,他朱元璋的儿子,只能是狼不能是狗。

      “儿臣也去!”撒完尿的朱楠见气氛热烈,也跟着凑热闹。

      “你还穿开裆裤呢,你去能干啥?”朱元璋由衷的大笑。

      老皇帝,很多天没有这么高兴过了。瞬间,似乎病痛都没有了。

      “儿臣”朱楠咬着手指头想了半天,“儿臣,尿他一床!”

      “哈哈哈!”朱元璋笑得前仰后合。

      寝宫中的贵妃们,和公主们也都捂着嘴笑了起来。

      “你们几个!又是打又是抢地?跟谁学地?”朱元璋笑问。

      “熥哥儿!”沈王一指偷着乐的朱允熥,“他说的,儿子们与其做个混吃等死的藩王。不如为大明开疆拓土,把能占的地方都占了。”

      说着,沈王两眼冒光,“熥哥儿说了,日月所照之地,皆为大明之土。什么是大国,大国就是看谁不顺眼,抡起大嘴巴就抽他!”

      “胡闹!”朱元璋笑着对朱允熥说道,“以后不许再教你几个王叔不着调的玩意儿,你都是当监国的人了!”

      “是,孙儿记住了!”

      几个孩子这么一闹腾,寝宫中连日来的压抑去除不少。

      郭惠妃看看朱允熥点头微笑,“熥哥儿都是大人了!”说着,似乎有些怅然,“当年你生下来的时候,才那么点儿!”

      朱允熥是太子的嫡子,当年出生的时候,根本没用宫里的嬷嬷,马皇后和郭惠妃一手包办的。

      而且这些年,朱允熥母亲去世之后,后宫中郭惠妃对他依旧很慈爱,每逢年节生辰,都会有赏赐给他。

      “孩儿这些年,有赖娘娘眷顾。”朱允熥行礼道,“孩儿还没说过谢字呢!”

      说完,拜了下去。

      “快起来,一家人说啥两家话!”郭惠妃笑道,“要说谢,本宫还要谢你呢!孩子!”

      朱允熥瞬间明白了,上个月他上了请朱元璋恩准天下藩王回京祝寿的奏折,并且用邮政之法让朱元璋同意了。郭惠妃说所的谢字,就在这上头。

      当娘的哪有不想儿子的,他三个儿子都是千里之外,没有圣旨不得回京。她已经老了,见一面少一面的岁数。朱允熥这个得到皇帝认同并许可的提议,她如何能不感激。

      曾经楚王的母亲胡妃触怒了皇帝,直接被仗杀。

      楚王千里来京,哭吐血了,才得到胡妃生前的衣冠,带回封地安葬。

      “孩儿平日有些疏忽了,您也是孩儿的祖母,往后娘娘不嫌弃,孩儿常去您老那请安!”朱允熥笑道。

      “好好,盼着你来呢!”郭惠妃慈祥的笑道。

      “你们在边上嘀咕啥呢?”朱元璋笑道,“多少天没这个热闹了,黄狗儿!”

      “奴婢在!”

      “传膳!”说着,朱元璋从床上站起来,朱允熥赶紧去扶。

      “大孙呀!”朱元璋笑道。

      “在!”

      “今儿这么热闹,咱是不是得喝两口?”

      朱允熥苦笑,“皇爷爷,喝两口可以,但是只能两口!”

      祖孙二人一问一答,脸上都是笑容。

      边上的妃子们却啧啧称奇,尤其是郭惠妃等人。

      他们和朱元璋过了一辈子,何时见过朱元璋这么好说话过?

      朱元璋膝下儿女四十多人,孙辈的几百人,除了太子外,他给过谁笑脸?

      看看朱允熥那张和已故太子有几分相似的容貌,再想想监国这个头衔,几个人【创建和谐家园】一样的贵妃懂了。以后这宫里的主人,怕是就要落在吴王的头上了。

      随后,膳食上来。

      皇帝吃饭不是圆桌儿,而是分餐制的方桌,妃子们和小王爷们公主们,规规矩矩的坐在桌子前准备吃饭。

      今日的膳食比往日精致许多,朱允熥刚刚给朱元璋满上酒。

      就看到黄狗儿拿着一封奏折站在门口,要往里进。

      “这老阉狗,总是莫名其妙的出现!”

      朱允熥放下酒壶走过去,阴着脸,“皇爷爷正要吃饭呢,何事?”

      黄狗儿讨好的笑笑,“殿下,云南的折子?”

      云南?朱允熥心里咯噔一下,赶紧拿过来,顿时愣住了。

      朱元璋的养子,西平侯沐英,因为太子去世受不了打击,病了两个多月之后,去世了。(沐英的爵位死前都是侯!)

      “这是怎么话说的!”

      朱允熥看看里面,正微笑和家人用膳的朱元璋,心里长叹。

      随后,他慢慢的走过去。

      “皇爷爷!”

      朱元璋端起酒杯,“嗯!”

      “云南,沐英伯父,走了!”

      “嗯?”朱元璋手一抖,酒洒了一般,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

      同时,刚才还欢声笑语宫中,因为皇帝的脸色顿时鸦雀无声。

      “英儿走了?”朱元璋满脸悲戚。

      “皇爷爷,您保重啊!”朱允熥知道,对于朱元璋而言,这将又是一个打击。

      一口气,喝干杯里的酒。

      “传旨!”朱元璋开口道,“让英儿回京安葬,封黔宁王,侑享太庙!”

      说完,看着朱允熥,“大孙,英儿的后世,咱交给你,办风光些!”

      “哎!”朱允熥答应。

      ------------

      第46章 偷得浮生半日闲

      []

      昨夜三分雨,今早十分晴。

      雨后的清晨,空气中带着阵阵舒爽的湿气。

      明媚并带着色彩的阳光从路两旁繁盛的树叶中穿透过来,落在地上一片五彩的斑驳。

      阳光落人间,百姓不敢闲。

      京城的街道上已经是人头攒动,做买卖的开门了,找活的上街了,老人带着孙子出来遛弯买菜了。

      渐渐的,食物的香味,说话的声音,孩子的欢笑等等碰撞在一起,变成一张活着的,生活百味的画卷。

      京城的人口一向是天下最繁密,在这热闹的街景中,长安街无疑是最热闹的。

      甚至说今天的长安街,已经不足以用热闹两个字来形容了,完全就是人声鼎沸。

      街上全是人,肩膀挨着肩膀密密麻麻黑压压一大片,穿着各色服饰的都有。有老成的掌柜的,有年轻的伙计。有穿着长衫的读书人,有短打扮的力气人。

      除了人还有锦衣卫,穿着飞鱼服的锦衣卫,在两个总旗的带领下,让那些拥挤的人群排成行。长队的尽头,是几间即将开门的店铺。

      也不是店铺,拿出地方是大明户部度之司的库房,今儿临时改成了售卖邮票的临时场所。

      今日是大明邮票售卖的日子,得到消息的商家百姓蜂拥而来。有人是真的要寄信,或者传递货物。有人真的是商队的管事,想在商路中使用朝廷的驿站,也有人是冲着皇上老爷子手书的邮票来的。

      还有的干脆就是来凑热闹的,宽阔笔直的长安街上,此刻怕不是有一两万人。

      “军爷,啥时候开呀?”

      “哎呀,老子肚儿里的粑粑都挤出来了!”

      “mmmp,啰嗦。”

      挤了半天还不开门,拥挤的人群怒气冲天,有脾气不好的已经开始破嘴大骂。

      路边,茶楼二楼的雅间里,伸长了脖子往下看的朱允熥在瞬间,听到了好几种方言。

      而下面,维持秩序的锦衣卫总旗军官恨不得冲进人群,把那些骂骂咧咧的汉子嘴堵上,再抽几鞭子。

      可是他不敢呀,一早上指挥使大人交代了,皇上老爷子和吴王监国都在上面呢。

      二楼雅间里,朱重八捧着一碗刚沏的大碗茶,笑得眉毛和皱纹都纠结在一起。

      “大孙,咋这么多人?”

      朱允熥回头笑道,“皇爷爷,改邮政为驿站售卖邮票是古往今来头一遭,人当然多谢。”说着,微微躬身笑道,“孙儿给爷爷道喜了!”

      朱元璋正在喝茶,“有啥喜?”

      “利国利民的事,史书上必定大书特书呀!”朱允熥笑道,“后世人只要一写信,就能想起老爷子您!”

      “呵呵!”朱元璋笑出声,脸上微微有些得意,不过随即看看左右,又有些失望。都是宫里的侍卫,个个紧绷着脸如临大敌的。若是有文臣在这,还能拍拍马屁。

      不过,这种得意只是稍纵即逝。朱元璋这人,别人的奉承就是听个乐呵,根本不会当真。

      喝着茶继续说道,“啥留名不留名的,书生们写的那些玩意儿都不算数,老百姓得到实惠才是真的!”

      爷俩正在上面说话,下面街道上铛地一声锣响。

      空气顿时安静了,无数眼睛眼巴巴的望着几个拆掉门板,站在里面准备售卖的朝廷小吏。

      “大明邮票,售卖开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20:4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