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祖父是朱元璋》-第3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因为就算常家不帮,新皇登基之后,作为吴王的亲舅舅他们也讨不到好去。

      这些年,死的功臣还少吗?

      脑中想着,进了花厅。果然是朱允熥的贴身太监王八耻,焦急的等在哪里。

      “奴婢见过国公爷!”

      “老王别来这个!”常升当然不能受王八耻的礼,赶紧问道,“咋了?啥事?”

      王八耻凑近了,小声说道,“公爷,皇上老爷子病了!”

      常升的目光瞬间凌厉起来,满脸是杀气。

      “不过太医说只是急火,痰堵住了心窍,现在已经没大碍了!”

      “你他娘的说话别大喘气!”常升笑骂。

      “可是很多人,却觉得老皇爷可能不行了!”王八耻继续说道,“老皇爷下旨,主子监国!”(主子这个词不是清代专有,但是在元明时代特指贵人的家奴)

      “三爷监国!”常升的眼中顿时满是狂喜,握紧了拳头。

      “公爷,主子说,京城就交给您了!”王八耻说着,递给常升一封信。

      后者迫不及待地打开,上面是朱允熥的亲笔。

      “二舅,皇爷爷病了,外甥监国。”

      “为防宫中,城中有人传播谣言,宵小作乱。现特命你统帅手下四营兵马,坐镇京城,严阵以待。”

      “二舅,皇爷爷没事,但我怕,有人闹事!”

      “没有皇爷爷的皇命旗牌和我的亲笔信,任何人不得调用京营一兵一卒,违令者,杀!”

      “来人,备马!”常升对外面喊道,“让家丁们都披挂起来,穿重甲。去侧院通知老三,跟俺进营,控制军队!”

      “喏!”外面的家仆如在军中一般。

      “宫里情况怎么样?”常升在家丁的侍奉下一边穿着铁甲一边开口问道。

      王八耻看看常升身后的人,没说话。

      后者挥手,家丁们下去。

      “公爷,奴婢多嘴。”王八耻看看左右小声说道,“那吕氏”

      说着,声音再小一些,“老皇爷拉着主子的手,咳嗽着说,吴王为大明这时候吕氏和淮王就不让老爷子说话!”

      “什么?”常升怒道。

      “他们见不得咱们主子好!”王八耻说道,”自从太子妃走了,那吕氏就把主子当成眼中钉,防着堵着,主子想跟太子爷亲近亲近她都不让!”

      说着,王八耻哭了两声,”他们巴不得主子死了,现在主子监国,他们说不定

      “嘿嘿!”常升冷笑,“欺负俺常家没人呢?”说着,又是冷笑,“回去转告三爷,京城有俺在,有那么多太子爷的旧臣,那么多淮西的老将,没人能闹起来!”

      “奴婢晓得!”

      ~~~~~

      朱元璋躺在床上昏沉的睡了,呼吸还算平稳。

      朱允熥慢慢把手从老人手里拿出来,给他盖上被子,悄悄走到外间。

      寝宫外间,就是朱元璋每天批阅奏折的地方。看着和后世子紫禁城中的格局一样,应该说后来的紫禁城就是仿造应天的宫城。

      见朱允熥出来,几个守在外面的中枢文臣们马上站起来,肃手倾听。

      “皇爷爷只是急病,应该无碍的!”朱允熥小声道,“只不过这病太急,兴许有人会有不该有的心思。诸位都是皇爷爷亲手提拔上来的臣子,是大明的忠贞柱石,这个关头,稳定朝政还是要依靠诸位!”

      “臣等不敢!”

      “皇爷爷说让我监国,其实就是怕这个时候有人”朱允熥看看臣子们,“他老人家有病的消息,还是不要扩散的好,明白吗?”

      “臣等明白!”

      “诸位辛苦!”朱允熥点头说了一句,又转身回宫。

      看着他的背影,文臣们对视一眼,眼中的嘉许不言而。

      如此关头吴王能如此沉得住气,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都安排得妥妥当当,实在是心有沟壑。

      莫说皇帝就只是急病,就算皇帝今天突然驾崩了,有了这些安排京城中谁又是吴王的对手?

      中书舍人刘三吾忽然想起这几日朱元璋下的那些诏书,和吴王亲厚的常家,还有淮西一系的那些武将,纷纷重新回到大明的军中,掌握了京畿周边的兵权。

      还有今日皇帝说吴王为监国,种种这些交织在一起。刘三吾顿时明白,皇储之事在皇帝的心中,已经有了定论。

      现在看来,吴王是最好的人选。

      皇明嫡孙,身份正统,不会引起诸藩的不服,又对天下有着名份大议。

      而且吴王英武聪慧还在已故太子之上,小小年纪无论是城府还是手腕都是出类拔萃。

      反观淮王朱允炆?

      刘三吾摇摇头,以前他对这个淮王感官颇好,可是最近和吴王一比,淮王就是只知道读书,没有心机手腕,胆量似乎也差了许多。

      而且今日在皇帝的病榻前,他们母子一唱一和真是昏招迭出。他们以为不让皇帝说出那句话,就还有希望?殊不知,他们是自己绝了自己的路。

      文臣们心中各自思量的时候,一个面容清冷的男子被带了进来。

      众人皆是一愣,随后面露鄙视,扭过头去。

      “蒋大人,这边!”黄狗儿引路。

      来的是锦衣卫指挥使蒋瓛,其实是皇帝的鹰犬,专门监视大臣大兴诏狱,是个不折不扣的酷吏。

      蒋瓛也没看那些文臣们,小心的走入寝宫,在门口跪下。

      朱允熥挥挥手,别的人宫人都走开,黄狗儿却拿着浮沉,立在朱元璋的床边。

      “黄公公!”朱允熥冷笑一声,”去弄条热毛巾来,我要给皇爷爷擦脸!“

      黄狗儿顿时一愣,随后在朱允熥的目光之下只觉得浑身发软,再也站不稳,堆笑两声,”奴婢这就去!“

      等他走远。朱允熥走到蒋瓛面前,看着他清冷的面容,”你都知道发生什么了?”

      蒋瓛看看朱元璋所在的方向,看看朱允熥点点头。

      随后缓缓开口,”臣的主子是皇上,监国请吩咐!“

      听话要听音儿,朱允熥咧嘴一笑,这蒋瓛看起来也是可以争取的。

      ”皇爷爷龙体有恙,我怕宫中有人不安分。“说着,朱允熥小声道,”在皇爷爷清醒之前,宫中一只苍蝇都别想飞出去!懂吗?“

      ”臣,明白!“

      ------------

      第41章 人心

      []

      朱允熥所作的一切,都是合情合理的同时,又没有半点出格。

      现在是洪武二十四年,在他的记忆中朱元璋的去世是在洪武三十一年。

      皇帝病了本就是大事,任何一个皇帝的病都会引起京城的震动,朱允熥所做的就是要维护京城的平稳,维护大明朝纲没有任何波澜动荡。

      同时,他所做的,也要让朱元璋在病好之后,挑不出任何的毛病。

      而且,现在也只能算是演习。将来真有一天,朱元璋驾崩,他要靠着这些可以依赖的力量,顺利的接管权力。

      处理完这些之后,朱允熥再次默默的坐在朱元璋床前,老人那只手又从被子中露出来,他轻轻的握住,静静的看着。

      ”皇爷爷,您可把大伙都吓坏了,您快点好起来呀!“朱允熥小声说道。

      与此同时,在寝宫的后面,御花园中,黄狗儿蹑手蹑脚的走了过来。

      一个太监无声的从甲山中出来,静静的站到一边。

      ”老祖宗!“小太监低声道。

      ”派人八百里快马通知燕王,老皇爷病了,让吴王监国!“此刻,黄狗儿的脸上完全没有那种在朱元璋身边时候的谄媚和小心,而是另一种趾高气昂的表情,”不管跑死多少马,都要快,听到了吗?“

      ”孩儿明白!“小太监答应一声,无声的消失。

      随后黄狗儿看看左右,又穿过御花园,来到一处暗房之外。

      ”奴婢见过娘娘!“

      “都什么时候了,公公何必多礼!”吕氏的声音响起,紧接着她和朱允炆同时从门里出来,“我们娘俩还要仰仗公公呢,您千万别这么客气!”

      “奴婢就是奴婢,奴婢怎敢!”黄狗儿笑道。

      “老皇爷到底如何?”吕氏盯着他问道。

      “太医说是无碍了,最近要好好调养。”黄狗儿小声道。

      吕氏脸上一僵,”吴王那边怎么说?“

      黄狗儿压低了声音,“奴婢近不得吴王的跟前,但是奴婢知道吴王派人去了常家”

      吕氏和朱允炆对视一眼,满是惊恐。

      这就是他们和朱允熥相比另一个先天的劣势,他们没有真正的可以信任之人,而且是真正的有权力可以帮到他们的人。

      而朱允熥则不同,他可是常遇春的外孙,军中那些跟随常遇春南征北战的杀才们,天然和朱允熥就是一条阵线上的人。

      大明开国名将无数,可是其中最得皇帝信任的只有三个人,一个是如今老迈在家里不理事的发小汤和,一个是徐达,另一个就是常遇春。

      这三人中又以常遇春最为骁勇,最得人心。而且常遇春这一脉武将中,现在风头正盛的,还正是朱允熥的舅爷,领大军在外的蓝玉。

      一旦朝廷有变,朱允熥只要有一点登上大位的希望,他的身边马上就能聚集一群能征善战的武将。

      其实,这都是其次,现在吕氏最后怕的是皇帝没事了,今天她情急之下打断皇帝的话,会不会被皇帝算后账。

      她可是深知这位皇帝公公的脾气,杀起人来可不管你谁!

      此时,黄狗儿又继续说道,“奴婢还看见,吴王见了锦衣卫指挥使蒋瓛!”

      “皇祖父,真的无恙吗?”朱允炆忽然鬼使神差的追问。

      “御医长几个脑袋敢撒谎!”黄狗儿小声说着,看看左右,“娘娘,淮王殿下,奴婢先告退了,老皇爷身边没人,奴婢还要去伺候!”

      接着,他的身影隐没在黑暗中。

      吕氏长叹一声,苦笑,“俗话说,关心则乱!今儿为娘害了你!”说完,落下泪来。

      皇帝若是没说出监国的话死了,她成功了。她的儿子和朱允熥,有一番龙争虎斗。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00: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