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祖父是朱元璋》-第2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就拿詹徽来说,他从朱允熥的提议中,看到另一件事。

      那就是德!

      一旦朱允熥成为皇太孙,那他今天所说的

      ,所作的,关于番王进京一事,就会成为千古传唱的仁德,会成为千古传唱的

      孝意。会让那些藩王,在暗中感激。

      同时,也在那些藩王头上有了一个孝的大义,还有名分的大义。

      说通俗些,就是老人家的嫡亲孙子,给老爷子做寿,把那些分家打发出去的庶子叔叔们都叫回来一起乐呵。

      在民间都是美名,何况是朱家皇明?

      ”准奏!“朱元璋拉着朱允熥的手,越看越满意,心中却忽然生出几分酸楚,一时有些失态,”上天让咱没了儿,可还是怜惜咱这个老头子,给咱一个好孙子!“

      正在祖孙深情之时,殿外忽然传来迅速的脚步声。

      一个侍卫拿着该有加急印章的文书进来,跪下大声说道,”启禀陛下,边关告急!“

      霎那间,朱元璋身上那股慈祥老人一般的平凡褪去,迅速转变成久经沙场的将军,眼神如刀。

      ”拿上来!“

      朱允熥走下台阶,为祖父接过加急奏折,呈上。

      ”哼!“只听冷哼一声,朱元璋满脸冷笑。

      ”皇爷爷,怎么了?“朱允熥问道。

      ”伪元太尉也先帖木儿,率军犯边!“说着,朱元璋仰头大笑,”咱这头老虎刚打个盹儿,耗子就开始蹬鼻子上来,来人!召集诸将上殿。”说着,对身边的太监继续说道,“给吴王搬个凳子来,坐在咱边上!”

      ------------

      第26章 大明军威

      []

      目前阶段,大元只是被赶走,并未被消灭。

      从徐达和常遇春两位大明功臣,攻破元大都之后,大元丧失了在中原地区的合法统治,成为了丧家之犬。

      但是逃到了塞外,并且依然拥有众多兵马的北元,在辽东和草原上仿佛找到了当初祖先那种征战天下的感觉,对新生的大明虎视眈眈。

      朱元璋或许在后世被许多文人诟病,但是在军事上,没人能质疑他出色的军事天赋。

      从建国开始,朱元璋就把北元当作大明唯一的,也是最难对付的敌人。大明从徐达开始,无数能征善战之将军,率领大明开国的虎狼之师连年北伐。

      其中固然有不亚于霍卫之功的捕鱼儿海大捷,蓝玉打得北元皇帝和太子单骑逃走。还有傅友得,宋晟,冯胜等人先后大破北元军队,踏平多个辽东部族。

      使得野心勃勃的北元,不敢正面应对大明的锋芒。

      咚咚咚!皇城之中,天子召集诸将的鼓声在天地间回荡。

      那面鼓,就是朱元璋当年征战时惯用的军鼓,一共有两面,一面竖立在皇城之前,称之为阙。用于天下遭受不平的百姓,鸣冤告状。

      另一面竖立在紫禁城的宫墙上,用来召集京城中能征善战的将领。

      咚咚咚!鼓声还在回荡,天地之间满是肃杀之气。

      这鼓声是如此的令人心潮澎湃,以至于坐在朱元璋身边的朱允熥竟然有些热血沸腾,再也坐不住,直接站了起来。

      咚咚咚!鼓声还在天地间回响,像是龙吟不肯散去。

      朱元璋御案旁,那落在架上,陪着他征战数十年的宝刀,在鼓声中微微摇晃,似乎要挣脱刀鞘的束缚,亮出不可一世的锋芒。

      数不清的锦衣卫士,还是铁甲重卒,于奉天殿外肃穆而立,他们的目光锐利,身材挺拔,仿佛只要皇帝一声令下,就会翻身上马,奔向四方。

      “这才是堂堂的开国气象!”朱允熥心中暗道。

      看看身边轻抚宝刀面带笑容的朱元璋,发现后者也在看着他。

      “小子!”朱元璋沉声道,“爷爷教你怎么打仗!”

      ~~~~~

      鼓声落下,殿中群臣站成一列。

      殿外,铿锵有力的脚步声传来,头发花白的将军,手持宝剑身着铁甲昂然上殿。

      “臣,傅友德参见陛下!”

      “臣,冯胜参见陛下!”

      “臣,虎威军指挥使!”

      “臣,龙威军指挥使!”

      “景川侯曹震!”

      “定远侯王弼!”

      “鹤寿侯张翼!”

      “和州伯王虎!”

      一声声慷慨的吼声在奉天殿中响起,百战的将们对龙椅上的老人下跪行礼。

      “臣,同知都督耿炳文!”

      “臣,殿前军指挥使李景隆!”

      “臣,武定侯郭英!”

      “臣,安陆侯陈百胜!”

      “臣,龙骧军指挥使平安!”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殿中吼一般的声音响起,殿下的人都是大明开国的名将。

      许多人已是白发苍苍,但站在那里,却依然有着蔑视天下群雄的气势。

      朱允熥的目光在他们身上扫过,郭英小名郭小四,是朱元璋的卫士出身,耿炳文是耿君用之子,平安是朱元璋的养子。

      还有那些壮年的,从小就跟随父辈在军中效力,见证大明崛起并且百战百胜的将军们。

      这些人,只是大明开国将领的一部分,在边关在边地,还有这大量大明的优秀将领。

      这些战功赫赫的将军,正是朱元璋,也正是大明,敢于出兵塞外,马踏胡地的底气,也是守卫大明疆域,最牢固的根基。

      朱允熥在看着他们,他们也在看着朱允熥。

      看到朱允熥坐在朱元璋的边上,几位老臣如宋国公,冯国公等人都是一愣,随即马上低下头。

      只有一人傻乎乎的,目不转睛的看着朱允熥,

      朱允熥一看到此人,脑子的记忆先出此人的名字,顿时就乐了。

      千古第一废物点心,大明战神李景隆!他带领的五十万大军,不但被朱棣追着【创建和谐家园】打!还因为嫉妒手下部将,在手下即将攻破北平城门的时候,下令收兵。

      而且此人还是历史上出名的二五仔,建文帝朱允炆对其的信任可谓千古隆遇。在他丧权辱国的时候,建文帝的老师们拼命的尚书要杀他以正军心,都是建文帝都不许。

      可是他最后是怎么报答建文帝的信任呢?

      在朱棣大军兵临应天府城下的时候,李景隆和被朱棣事先买通的宫人太监们,作为内应打开了城门。

      更讽刺的是,在朱棣登基为皇帝后,叙功,他李景隆竟然是靖难的第一功臣,位置在百官之首。

      朱允熥想着,对李景隆微微点头,后者顿时咧嘴大笑,好像毫无心机一样。他那人,长的也是仪表堂堂,一副好皮囊。

      他俩是亲戚,按照辈分,朱允熥还要叫李景隆一声表哥。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当成儿子养的外甥。

      朱元璋对李文忠好到什么程度,好到亲儿子吃醋的地方。朱元璋少年饥寒,常受到姐夫李贞的救济和帮助,后来天下大乱,李贞带着儿子投奔朱元璋。

      见舅如见娘,李文忠拽着朱元璋哭着喊舅舅。朱元璋热泪纵横,让马秀英好好抚养。

      李文忠长大之后,也对得起朱元璋对他的培养,为大明立下赫赫战功。

      朱元璋当了皇帝,封李文忠的母亲,就是李景隆的奶奶,已故朱元璋二姐为曹国长公主,李文忠的爹李贞为恩亲侯,

      后来在没有任何战功的情况下,李景隆的爷爷,李贞又封为曹国公。他死之后,朱元璋因为当年受过李家的恩惠,又追封李家三代陇西王。

      这可是徐达常遇春等人都没有的礼遇。

      而对自己的外甥,朱元璋更是做到了,娘亲舅大。不但【创建和谐家园】厚禄荣华富贵,在李文忠死后封为岐阳王,并且因为李文忠英年早逝,一怒之下,杀光了所有给李文忠看病的医生。

      后来爱屋及乌,对李景隆这个草包也是恨不得当成亲孙子。给他找老师,给他找媳妇,给他加官进爵,看他成家立业。

      想到这些,朱允熥心中冷笑。

      老爷子一辈子对亲人都不错,就是对这个李景隆看走了眼。

      殿中的武将越来越多,奉天殿中一片金戈铁马之气。

      这时,殿外,又几人先后而来。

      “臣,徐辉祖!”

      “臣,徐增寿!”

      徐达的儿子,一门两国公,也是千古佳话。

      朱允熥又想笑,那看着人模狗样的徐增寿,可是燕王从小的死党。后来因为私通朱棣,被建文帝一剑捅死了。

      此刻,又有几人上殿堂,朱允熥站了起来,遥望前方。

      “臣,督军府大都督常升!”

      “臣,神机营指挥使,佥院都指挥常森!”

      舅舅们来了,常遇春的儿子们也到了。

      ”臣,蓝玉,参见陛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舅老爷也来了!

      三人行礼抬头,看到朱元璋身边微笑的朱允熥顿时愣住。

      随后三人低头入列,脸上都带着狂色的笑容。

      ”人齐了?“朱元璋淡淡的,却带着威严的声音响起。

      ”回陛下!京中指挥使以上将领,全来了!“老迈却依旧雄风在宋国公冯胜说道。

      ”有个事儿!“朱元璋身子往前靠靠,手托在下巴上。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1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