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祖父是朱元璋》-第2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以应天府为例,假定每月一号为百姓信件物品邮寄日!”朱允熥站在群臣中间,侃侃而谈,“几驿卒为一伍,护送运送信件物品的骡马车队离开,交到下一个驿站,然后再由下一个驿站的按单清点,继续传递!”

      “有驿卒在,避免有歹人起坏心,驿卒之间又可以彼此监督,避免【创建和谐家园】鱼目混珠。信件货物送至当地,由驿站人贴出通告,让百姓前来认领,或者由驿站中的帮工跑腿送到!”

      说着,朱允熥又笑笑,“收信收货人,哪能让人白送呢,怎么不给点赏钱?”

      家书抵万金,在这个没有其他通讯方式的年代,一封家书珍而重之。其中珍贵,不能用钱来衡量。

      他这么一说,殿中臣子们都笑了。

      御座上的朱元璋也不禁莞尔。

      民间风俗如此,别人给帮忙,总不能让人家空着手回去。这不是贪腐,更不是勒索,是朱元璋最喜欢的百姓民风。

      朱允熥如此一说,群臣差不多都明白了。

      军国大事还是用军马加急传递,驿站限制的车马人手利用起来,为百姓输送信件货物。

      许多人暗暗点头,如果真能如此,各地的信件杂物往来将会十分便捷快速。

      “至于刘学士所说,官民合居乱了尊卑!”朱允熥沉吟下,“以北平驿为例,北平驿站在通州,占地四十五亩,可容纳上千人同时住宿。留下给官员们住的,还是有许多空房,由于驿卒隔开,算不得乱了尊卑!”

      “能住驿站的百姓,只有商队。百姓们随便有个安全的地方住就行,不求豪华只求遮风挡雨!”朱允熥继续说道,“再说,商人们都很抠门的,也就是东家和掌柜的住,伙计们还是风餐露宿和货物待在一块!”

      说着,朱允熥顿了顿,“这就是驿站的第二个作用,给过往商旅提供住宿饮食,还有货物仓储!”随后,朱允熥又笑笑,“这可和传递信件杂物不是一个价了!”

      官员们都是人精,朱允熥说的通俗易懂,他们不难理解。而且,一涉及到钱,许多人眼睛都亮了。

      户部尚书傅友文开口问道,”殿下说这些,也不是不可行,俗话说车船店脚牙,无罪也该杀,若真能给商旅提供方便,也是朝廷的恩德。只是,殿下说是开源,臣请问,如何开呢?“

      说地这个累呀!你干脆说怎么收钱就完了!

      朱允熥心中腹诽,面上笑道,”这还不简单!“说着,走到朱元璋御案边上,”皇爷爷,孙儿斗胆,请您写几个字!“

      朱元璋正听的入神,心里沉思,听他如此问,笑道,”写啥?“

      朱允熥从袖子中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烟盒大小的硬纸壳片,笑道,”请您写一个邮字!“

      ”好!“朱元璋大营一声,提起朱砂笔。

      以朱允熥的眼光看,朱元璋的字不好看。但是一笔一划之中苍劲有力,力道深沉。

      ”再请皇爷继续写,住字!“朱允熥又笑道。

      随后,朱元璋按朱允熥所说,在几张小卡片上,都写下字。放下笔,笑呵呵的看着朱允熥。

      ”诸位请看!“朱允熥拿着写着邮字的卡片,笑道,”这上面是皇爷爷御笔邮字,可以贴在信上用来信件邮递!“说着,又回头看看朱元璋,“皇爷爷,既然是您御笔所写,不如叫邮票吧!”

      朱元璋一愣,随后开怀大笑,“好,听你的,邮票!”

      “恭喜陛下!”吏部尚书詹徽当场出列,朗声道,“此物若真能发行于世,定是千古佳话。臣为陛下贺,为吴王贺,为大明贺!”

      “恭喜陛下!”群臣也赶紧跟上,狂拍马屁。

      朱元璋平日最反感的就是马匹,但此刻笑得见牙不见眼。

      皇帝,更想青史留名。这个邮票的作用已经呼之欲出,贴在信封上是作为官府邮寄信件的凭证。

      若真能发行,无论沧海桑田,只要世人还写信,就一定会记得他朱元璋。

      记得他这个曾经的放牛娃!记得他创立的大明!

      马匹退去,刘三吾再次开口,“吴王殿下,这邮票可要钱?”

      “这个就是咱们给百姓邮寄信件的邮资!”朱允熥在群臣中举着天下第一张大明邮票说道,“朝廷卖给有需要的百姓,百姓把邮票贴在信上,驿站盖上印,就可以邮寄了!”

      刘三吾沉思片刻,”多少钱?“

      ”不贵,两文洪武通宝!“朱允熥笑道,”诸位别小看这两文钱,我大明一天的书信往来何止数十万,积少成多呀!“

      ”嘶!“几位掌管财政的大臣顿时倒吸一口气。

      他们执掌天下的赋税,略微一算就知道到底是多少钱。

      一枚邮票两文,一万枚就是两万,十万就是二十万。二十万铜钱换成银子,就是两万多两。一个县一年的赋税才多少?去年大明一个人口繁多的上等县,上缴税银也不过三万,一州之地不过十五万。

      ”但是皇爷爷御笔这种,两文钱可买不到!怎么也得二十两!“朱允熥笑道,皇爷爷,天下有的是有钱人,他们巴不得买您的御笔回去供起来!”

      “好小子,做买卖做到咱头上了!”朱元璋哈哈大笑。

      “刘学士是天下文人翘楚,若是以您手书为范本的邮票,怎么也得卖,五两!”朱允熥对刘三吾笑道,“文人雅士,都有这个爱好,天下学子,谁不想要一张,翰林学士的墨宝!”

      中书舍人刘三吾顿时有些自得的笑笑,同时眼中也有些期盼。

      若真以他的手书为范本,那他刘三吾也是名流千古。

      “除了邮票,还有递票,传递货物按照重量计算价格!”

      “还有住票,饭票,储存货物的储票!”

      “朝廷统一发卖,无论是百姓还是商旅,拿着票就可以在驿站使用!”

      “财源尽归朝廷中枢,驿站的驿卒帮工也有不会白忙,每年所得足够维护驿站,一举多得。”朱允熥站在朱重八身边,“诸位,何乐而不为?”

      ------------

      第25章 纯孝仁德之孙

      []

      “白白给朝廷增加一份财源,何乐而不为?”

      朱允熥的话,让奉安殿的群臣表情不一。

      有人交头接耳议论,有人闭目沉思,有人心里默默算计。

      但无论是谁,现在都已经挑不出半点的问题。

      驿站改邮政,利用国家的传递方式,和交通枢纽,为百姓传递信件货物,为商旅提供便利,这本就是朝廷的德政。

      再想到即将因为发行各种票据,而产生的巨大财政红利,还有繁华的商贸,众人没人不动心。

      大家都是经年老臣,略微一算就能算出来,吴王这条建议,能给国家带来多大的收益。

      如果运用得当,怕是每年的收益,不下百万之数。相当于五个州的税收,而且这种财源还不受老天的限制,无论丰年灾年都是如此。

      吏部尚书詹徽先开口,“陛下,臣以为吴王殿下之条陈,可行,臣附议!”

      户部尚书傅友文也开口道,“臣附议!”

      大理寺少卿,“臣附议!”

      掌管天下军马的太常寺,“臣附议!”

      最后大明文官之首,中书舍人刘三吾说道,“臣也附议,但是治大国如烹小鲜,凡事谋定后动!驿站改革不是小事,牵一发动全身,还需深思熟虑!”

      ”刘学士老成谋国之言!“朱允熥笑道,”我只是提一个条陈,其中关键和细节还需各位臣工仔细斟酌。我只是有点小聪明,治理国家还要依靠诸位!“

      众臣开口,”臣等惭愧!”

      朱元璋看着站在自己身边,意气风发的朱允熥,心中满是欣慰。

      “臭小子,知道藏拙,知道自己的长处短处,知道不骄不躁,最难得的是,知道自己该抓什么,放什么!“

      一位君王,要提出大纲领,然后再由臣子们描绘出细节。

      无论纲领怎么好,最关键的是不能急躁,要稳重要慎重。而且要知道,臣子们的作用。

      ”小子,你爹在你这个岁数,都没你这两下子!“

      朱元璋心中满意,脸上都是笑容。

      想到此处,从御座上站起,”熥儿,明日开始,上午读了书。你就去内阁值班房,和诸位臣工一块儿商议,驿站之事如何改革,如何落实,如何颁行!“

      说着,朱元璋的表情严肃起来,”既然朝廷要开放驿站给民间使用,还要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明白吗?“

      ”孙儿明白!“朱允熥说道,”皇爷爷是怕好好的德政,到了驿站小吏的手中,成了他们中饱私囊的好处。皇爷爷是怕,驿卒不用心传递,导致信件货物丢失,丢了朝廷的脸面!“

      ”孺子可教!“朱元璋笑道,”记着,这是给天下人办的好事!别办砸了,让天下人背地里骂咱们老朱家!“

      ”臣,遵旨!”朱允熥下跪说道。

      “咱们爷俩啥臣不臣的!”朱元璋把朱允熥扶起来笑笑,“你这是立了一大功,为朝廷开源,为赋税增收,为君父解难!”笑声中,朱元璋看看群臣,“熥儿,说,你想要啥?皇爷爷赏你!“

      众臣看着这祖孙二人,心中再次惊涛骇浪。

      皇帝这是拿皇孙当成继承人一般在培养,眼神的宠爱,言语中关切,只要不瞎不聋都能看到。

      别人还好,那些东宫的旧臣,差点当场落泪。

      ”孙儿正有一事,请皇爷爷允许!“朱允熥笑道。

      ”你说!“朱元璋大手一挥。

      朱允熥看看群臣,再次跪下,”孙儿请皇爷爷于十月万寿之日,允许藩王进京贺寿!“

      朱元璋和众臣都是一愣。

      ”骨肉团员乃是天伦之乐,皇爷爷身为九五至尊,子嗣众多却无一人能侍奉于膝前!“朱允熥朗声道,”孙儿见皇爷爷每日为整事忙碌,从早玩到晚都是孤身一人,心中难受!“

      说着,抹抹眼睛,”皇爷爷不是不想一家团圆,是害怕藩王给地方财政带来困难!今日孙儿立下一功,为朝廷开辟一条财源。斗胆请皇爷爷允许,叔父们进京城,给老爷子您贺寿!“

      朱元璋动容了,他许诺给朱允熥随便开口,却没想到这个孩子什么都不要,只要自己这个老头子能在过生日的时候,见见自己的儿孙。

      多孝顺的孩子!多懂事的孩子!这紫禁城冷冷清清,自己何尝不想骨肉团聚,享受天伦之乐。

      ”孙儿已经算过了,叔父们如果不大张旗鼓,只带少数人进京,所用的费用少之又少。“朱允熥抬头到,”户部可以先给地方垫付,藩王只能花指定的额度,用不了多少钱!“

      说着,朱允熥看看殿中户部尚书笑道,”如果傅尚书觉得为难,我可以自己掏钱!“

      ”你哪来的钱?“朱元璋奇道。

      ”孙儿是吴王了,虽然还没去封地,但是按照大明律,没就藩的王爷每年有一万两银子的俸禄,孙儿可以提前预支十年俸禄,给叔父们作为过路的耗费银子。“

      说完,朱允熥调皮一笑,”反正孙儿守着爷爷,这钱没地方花,不用用在自己家人身上!“

      ”诸臣工,古往今来哪位帝王,有如此贤孝仁德之孙?“朱元璋老怀大慰的同时,升起浓浓的自豪。

      他自问文治武功,比秦皇汉武略逊。但是治家,那二位大帝却远不及他。而且那二位,绝对没有这么好的孙子。

      不止那二人,就算是历朝历代所有皇帝,谁有如此乖巧懂事,心怀诚孝,又有之国才华和能力的孙子!

      ”吴王纯孝,臣等为陛下贺,为大明贺!“臣子们再次拜倒。

      吏部尚书詹徽又先开口,”陛下,皇孙吴王殿下一片诚孝,骨头团聚乃是人伦大礼。臣以为,吴王殿下所说可行,臣亦请殿下恩准,藩王进京!“

      ”臣等附议!“

      朱元璋心中是骄傲和喜悦,而臣子们心中又是另一种心思。

      就拿詹徽来说,他从朱允熥的提议中,看到另一件事。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02: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