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祖父是朱元璋》-第1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朱允熥又道,“除了皮肤白色的蕃人,还有纯黑的,浑身上下都是黑的!”

      “有多黑?”唐王朱桱惊问。

      “恩,这么说吧,关上灯,只能看到牙!”朱允熥生动的比喻一下。

      “阿?”众王爷又是一阵惊呼。

      “咳!咳!”前边传来故意的咳嗽声,朱允炆捧着书本皱眉望着这边,一脸不高兴。

      大学堂是读书的地方,虽说翰林学士们还没到,没开始讲课,但是身为皇子皇孙,如此喧哗说笑,成何体统。

      谁知,众位小王爷正听得入迷,谁也没搭理他。

      几个小王爷本就是朱元璋幼子,生下来就注定了富贵闲人,又年纪小没有说什么深刻的心机,朱允炆这矮了他们一辈分,平常又比较生疏的皇孙,他们还不在乎。

      事实上,这几位王爷在原本时空,因为少年时和朱允炆关系不好,朱元璋驾崩之后,朱允炆都不允许他们就藩。

      反而是永乐上位之后,把这些小弟弟们送到了藩国去,并且赏赐不断,恩宠有加。

      见几个王爷不当回事,朱允熥也不当回事。

      朱允炆又故意咳嗽两声,“咳,咳!”

      “你有病!”沈王朱模不耐烦道,“你要是病了,找太医!”

      说着,冲门外喊,“来人,死哪儿去了,没听见淮王咳嗽吗?”

      嗖嗖,几个太监跟电视剧中挎着盒子炮的翻译官似的,点头哈腰地围在朱允炆身边,嘘寒问暖。

      “熥哥儿,你接着说!”朱模回头笑道,“那些红毛绿眼的蕃人,都是哪来的呀?”

      “万里之外,坐船未来!”朱允熥笑道,“天下不止咱们一个大明,极西之地,还有很多国家。都是红毛绿眼的人,还有棕色的人!”

      “到咱们这得多久?”唐王朱桱也问道。

      “坐船也得一两年!”朱允熥说道。

      众小王爷又是连连惊呼,最小的郢王嗓子稚嫩,嚷嚷道,“那么远,那以后抢他们可不好抢!”

      “你傻呀!”沈王朱模说道,“人家坐船来的,怎么抢?咱们骑马能渡海?”

      “咱们可以坐船去!”朱允熥微微一笑,“打仗可不只是陆地上打,水上也很带劲!当年皇爷爷争天下的时候,不就是在水上打败了陈友谅吗?”

      众人正说话,外面传来一个声音。

      “吴王殿下,陛下宣您觐见!”

      朱允熥回头,是朱元璋的贴身太监黄狗儿。

      “有劳公公了,皇爷爷叫我何事?”朱允熥温和的笑笑。

      虽说现在大明的太监没地位,可毕竟是皇帝身边的人,总要给几分好颜色,给点礼貌。

      黄狗儿压低声音,“三爷,是您那折子的事儿!”

      朱允熥明白了,是自己的条陈被朱元璋看到了。

      于是在太监的伺候下,整理袍服,往奉天殿而去。

      “熥哥儿,早点回来接着说!”唐王在朱允熥身后喊道。

      学堂里,皇子皇孙们注视着朱允熥消失,表情各不相同。

      有人羡慕,也有人嫉妒,还有人不在乎。

      几个最小的王爷不在乎。

      沈王朱模百无聊赖的坐在凳子上,“哎,熥哥儿又去见父皇了!”说着,压低声音,”熥哥儿也真是胆子大,我一见父皇心里直突突!“

      ”我见了父皇,腿肚子转筋!“唐王说道。

      郢王也凑过来,”我见了父皇,头都不敢抬!“

      朱元璋最小的儿子,还没封王的小皇子奶声奶气地说道,”我我一见父皇尿裤子啦!“

      ~~~~~~

      朱允熥边走边想,等下该如何应对。

      改驿站为邮政,可是个大工程,而且还涉及到钱。

      凡事一沾钱,就变得麻烦起来。

      朱元璋要问的,大概就是如何收钱,如何保证驿站收的钱能真正成为朝廷的财源,而不是进了私人腰包。

      要知道,这位皇帝,可是古往今来最痛恨贪官,也最知道官员什么德行的皇帝。

      想说服朱元璋,就要拿出一套完善的制度。

      朱允熥少年人走路极快,奉天殿转眼就到了。

      但是刚大步流星的走进去,却愣住了。

      殿中十几位身着朱紫袍服的官员,其中有他认识的,不认识的。

      六部尚书都在,其他的应该是大理寺的少卿,太常寺的少卿等等。

      看着自己孙子昂首挺胸而来,御座上的朱元璋满脸笑意。

      老人就是这样,一旦看哪个晚辈顺眼了,怎么看怎么顺眼。

      朱元璋心道,”这孩子,走路这架势,和咱年轻的时候一模一样,急!“

      朱允熥错愕稍去,走到殿中,”孙儿参见皇爷爷!“

      如果一定要较真,这样的场合朱允熥应该自称为臣。但是他故意如此,如果是臣说就要小心,如果是孙子,那说错了也无妨。

      朱元璋笑笑,“起来吧!过来!”

      朱允熥快步上前,站在御案边上。

      “早上练武了?”朱元璋又问。

      “回皇爷爷,耍了几趟拳脚,吃了一碗粥六个包子一个鸡蛋!”

      “呵呵!好,能吃好!”朱元璋慈祥地说道,“你这个岁数,就得多吃!咱在你这个岁数,一顿饭恨不得吃下一头牛!”

      祖孙两人一问一答,殿中群臣则是心头大震。

      皇帝,什么时候这么随和过?

      皇帝,什么时候和皇孙这么亲近过?

      皇帝,此刻完全就像是一个普通百姓家关心孙儿的祖父!

      再想想吴王这个称号,再想想朱允熥皇太子嫡子的身份。

      许多人的心中,暗暗称奇的同时,也在思量着一个问题。

      储位空虚,皇帝没说从儿子中选,反而对皇嫡孙格外恩宠!

      做官的人,没有傻的。

      而且,能爬到这个位置上的,哪个不是人精?

      心里想着,脸上就有了表情。

      尤其是詹徽这样的东宫旧臣们,眼中的欣喜简直若狂。

      “知道叫你来什么事吗?”朱元璋笑问。

      “孙儿知道,是孙儿所上,改驿站为邮政,为大明开源折!”朱允熥朗声道。

      朱元璋点点头,心中对朱允熥的看重又多了几分。

      别的不说,就说这股不怯生的劲头,难得!

      要知道殿中可是聚集了大明中枢最有权力的官员们,普通皇子皇孙,这个场合不心怯已是难得,朱允熥不但不怯,而且说话掷地有声,更难得。

      想要当领袖,除了才学,胆量,手腕之外,还要有气质。

      “人来了,诸臣工有什么想问的,问吧!”朱元璋笑道。

      朱允熥目光回转,看着群臣。

      关于国事的考验,来了。

      ------------

      第24章 何乐而不为?

      []

      真理只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一位杰出的领导者,要有着坚定的心智,坚定的思想,坚定的路线,不能被人所左右。

      一位皇帝,要有舍我其谁的气魄。

      如果因为怕错,而畏手畏脚,怕麻烦而把难题留给后人。那他,不是一位合格的皇帝。

      朱允熥要那个位置,他更要成为建立一个崭新的明,重塑华夏辉煌的领导者。

      所以,他看着殿中群臣的目光,毫无怯意。

      “吴王殿下!”先开口的是中书舍人刘三吾,“驿站乃是国家所建,传递军国大事。如果按殿下所想,对百姓开放,会不会舍本逐末?届时影响军国大事加急传递,或者丢失公文,泄露朝廷机密?再者,驿站乃是供过往官员专用,开放给百姓,必乱尊卑!”

      刘三吾所说的是老成持重之言。

      历朝历代对驿站都极其看重,中原王朝的疆域都太大,往来交通不便,驿站是朝廷知道各地情况的最佳手段。

      而且这个时代有着明确的尊卑等级,衣食住行不是有钱,就能随便穿随便用的。

      朱允熥沉思片刻,笑道,“驿站传递的是军国大事,百姓传递的无非是信件杂物,分开来送就是!”

      说着,朱允熥慢慢走到群臣之中,尽量说得直白些,“我打个比方,就以咱们应天府(南京)为例。京城中有客居的商人,学子不下十余万,还没算那些在京城务工,讨生活的人,对吧?”

      户部尚书傅友文点点头,这个数字和户部统计的差不多。

      御座上的朱元璋又是老怀大慰,心道,”臭小子事先做足了功课,连京中有多少客居人口都知道!“

      ”人在异乡身为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朱允熥说了两句诗,继续笑道,”这些人,每月每年和家中的书信,杂物往来,是个天文数字,对吧?“

      见大臣们都在点头,朱允熥接着道,”如此庞大的信件货物往来,不同于朝廷各地的加急军报。这么多东西,用军马送也送不过来!“

      群臣中,一个捧哏及时出现,吏部尚书詹徽道,”殿下的意思是,分开?“

      ”对,分开!“朱允熥给了对方一个深得我心的眼神,又笑道,“咱大明的驿站中,除了军马,还有大量的骡马,这些牲口是备着给官员们拉行李的,可大部分的时候,都是闲着的,对吧?”

      “与其闲着,白吃粮草,不如动起来。”说着,朱允熥笑了笑,“还有驿站中的驿卒,帮工,闲着也是闲着,该动的就动!”

      “以应天府为例,假定每月一号为百姓信件物品邮寄日!”朱允熥站在群臣中间,侃侃而谈,“几驿卒为一伍,护送运送信件物品的骡马车队离开,交到下一个驿站,然后再由下一个驿站的按单清点,继续传递!”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00:3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