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祖父是朱元璋》-第1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他的权威不容侵犯,他的选择也不容侵犯。

      他先是一个皇帝,才是一个父亲。

      在天下大局面前,亲情只能稍稍靠后。

      “那要等到什么时候?”朱棣的眼中有些不甘。

      “新皇登基!”姚广孝目光落在梨花上,忽然一笑,“新皇登基,诸位手握重兵的藩王,他必不能容。”

      是的,哪个皇帝会任由自己的叔叔们,手握重兵。哪个皇帝又会任由自己的叔叔们,麾下有无数虎狼之士。

      皇孙年轻,年轻人总是沉不住气,总是想出头,总是想得到别人的认可。

      拿自己的叔叔们开刀,似乎是一个树立皇帝权威的最好选择。

      “等到新皇按耐不住,对藩王们动手,燕王的时机就到了!”

      “呵呵呵!”朱棣爽朗的笑了起来,“好,咱们等!继续等!”

      说着,大手一甩,大步前行,“给京里咱们的人,钱财加倍。多设耳目,多招揽大臣!”

      说完,已经到了林外翻身上马。

      手中不知何时多了一把硬弓,朱棣朗声道,“儿郎们,跟着我打猎去,今天必要打到一头黑熊,咱们吃熊肉!”

      如狼似虎的侍卫们大喊,“跟上燕王!”

      ------------

      第22章 我家老三写的

      []

      “改驿站为邮政,为大明开源折!”

      清晨,朝阳刚起,朱元璋已经坐在御案边,看着堆积如山的奏折。

      却没想到摸到的第一本,居然是吴王朱允熥的条陈。

      “为大明开源?”

      开源就是开辟增加财政来源,朱元璋的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臭小子,口气不小!”

      疆域越大,治理起来难度越大,同时疆域越大,贫富差距也越大。大明现在才刚刚建立没多久,还没完全从元末的战乱中走出来。百姓贫,国家贫,大臣们都在绞尽脑汁怎么化解财政的拮据。

      而且漠北塞外又连年用兵,虽说都是胜仗,但是军费一项最是令人头疼。

      许多大臣都不敢说的开源,你一个臭小子敢说!

      朱元璋带着笑意,翻开奏折,缓缓阅读。

      “大明有驿一千五百余处,用来传递公文接待过往官员。一驿有驿丞,吏员并帮工,小驿数十人,大驿数百人,还有马匹军械牲畜伙夫。为此,国家每年耗费钱粮百万之巨。”

      看到这里,朱元璋缓缓点头,“臭小子有见识!”

      “国朝初年,陛下下旨,非军国大事不得用驿。驿站只能为官府所用,但各地情况不同,驿站亦有不同。”

      “北方边塞之地,战事频发,驿站不能为百姓所用。可是南方驻地,国泰民安,朝廷耗费钱粮供养驿站,岂不大材小用。”

      “臣以为,如今天下商贸频繁,南方诸地除运河外,商队往来频繁。若驿站可开设商业用途,为百姓传递信件,为商旅提供住处,为货物提供仓储,则每年朝廷可收之钱,何止百万!”

      “恩!”看到这里,朱元璋凝重起来。

      他不是在老夫子教育下长大的皇帝,心中对于士农工商的等级并不十分认同,也没有看清商人。他知道一个国家光靠百姓种地,是创造不出辉煌的盛世的。

      只有世间百姓安居乐业才是盛世,百姓乐业,可以务农,可以务工,当然也可以经商。

      可同时,他对商人也有些偏见。

      大明的京城在帝国的南方,天下最繁华的地方,商业都被世代经商的富人和达官显贵所控制,百姓最多是走街串巷的货郎。

      那些达官显贵家的买卖,世代经商的豪富之家,有的是办法偷税漏税,让朝廷吃亏。

      一直以来,朝廷收取商税,很是头疼。

      想到此处,朱元璋放下奏折,对门外喊道。

      “来人!”

      “奴婢在!”黄狗儿出现。

      “传中书舍人刘三吾,户部尚书傅友文,吏部尚书詹徽。”

      “遵旨!“

      赶上一个勤奋勤政的皇帝,大臣的日子不好过。朱元璋每天天不亮就起床阅读奏折,这就意味着大臣要起得更早。

      太监去传旨,原内阁首辅的办公房中,几位臣子领命,整理衣冠仪表之后,快步而来。

      奉天殿里,皇帝的脸藏在高高的奏折后。

      众人不知道皇帝叫他们何事,心中多少有些忐忑。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

      ”行了,天天万岁耳朵都听出茧子了!”奏折后的朱元璋笑了笑,意味着心情很好,“都是人,谁能活到万岁?扯淡!”

      说着,朱元璋把奏折给了太监,示意给大臣们看,“这有个奏折,你们看看,说说!”

      臣子们对视一眼,先是刘三吾,随后传阅傅友文,詹徽。三人看后,脸色有些怪异。

      他们都是大明中流砥柱,自然能看出奏折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可是其中有利也有弊,甚至还有许多天真妄想之处。

      “臣斗胆,敢问陛下,这是何人的奏折?”刘三吾先开口道。

      给他们折子的时候,朱元璋刻意撕去了有朱允熥名字那一页,此时笑道,“你们别管谁的,说说!”

      刘三吾略微沉吟一下,“臣以为

      ,此折所说实为大谬,驿站乃朝廷所立,用于传递军国大事,怎能对百姓开放!一旦开放,官民不分,容易酿出事端!”

      这倒不是无的放矢,驿站用于传递公文,接待官员。要是开放给百姓用来传递信件物品等,万一弄错了公文,耽误国家大事,得不偿失。

      “户部,你说说!”朱元璋在奏折后继续开口。

      “臣倒是以为,这奏折有几处可取之处!”户部尚书傅友文笑道。

      “哦?说说,哪里可取?”朱元璋又笑道。

      傅友文再次看看奏折,开口道,”其中有一段白话文,臣以为可取。”说着,念了起来,“国家供养驿站车马人员,还要负责房屋修缮,给国王官员提供伙食,若是有人用还好。可很多驿站空在那里,白白耗费国家钱粮!”

      “如果开放给民间百姓,可收取一定费用,如此一来驿站不但不用国家花钱贴补,反而会有结余!”

      “你是说,开放给民间用,能给朝廷带来收入?”朱元璋又问道。

      “开放的话,一定是的!”傅友文说道,“户部每年都要拿出大笔钱财供给各地驿站,如果驿站能自给自足,朝廷就省了一大笔钱。以去年为例,洪武二十四年,光是给长江以南的客栈,就高达纹银一百六十八万两,盐茶等物不算”

      “而且地方官吏层层克扣,真正到驿站手里的反而没多少是不是?”

      朱元璋轻飘飘一句话,众人冷汗顿时下来了。

      有官的地方就有贪,偏偏这位皇爷最恨的就是贪。即位以来,多少官因为银子两字,抄家灭族,掉了脑袋。

      甚至有的官员因为【创建和谐家园】赈灾银子,直接被皇帝点了天灯,扒皮给百姓做了鸣冤鼓。

      可就算是这么杀,地方上还是不长眼的继续贪。

      今日皇爷忽然说道克扣二字,可是又哪里冒出了贪墨案,皇爷又要杀人?

      想到此处,几位大明的大臣冷汗连连。

      实在是被这位皇爷杀怕了,他老人家动起刀子来,那可真是人头滚滚。

      谁知,朱元璋却没了下文,反而继续问道。

      “吏部,你怎么看?”

      吏部尚书詹徽赶紧道,“臣以为有利也有弊,陛下圣心独断,臣不敢妄言!”

      这老油条一样的话,顿时让朱元璋大感心累。

      他这皇帝是真累,臣子们都不明白他的心,事事都怕担责任,事事都要他做主。

      无声叹息,朱元璋却没发作。

      对黄狗儿说道,“去,传吴王来!”

      吴王?

      下面几个臣子对视一眼,这事和吴王有什么关系?

      “折子是我家老三写的!”朱元璋的话音响起,似乎带着些骄傲地意味,“既然是他写的,咱也让他来说道说道!”

      吴王写的?

      臣子们顿时有些目瞪口呆。

      尽管这折子中许多不切实际之处,但能写出这样条陈的人,一定是积年的官吏,认清官场民生之人。

      可是没想到,居然是吴王。

      吴王?

      吏部尚书詹徽脑子转转,他原来就是太子在世的时候提拔起来的,一向和太子的姻亲们走得很近。

      抬头偷偷看看御案,心中一横。

      “启禀陛下,臣以为奏折很多可行之处!”

      ------------

      第23章 真正的考验

      []

      ”蕃人,不只是高丽,琉球那些人!”

      大学堂里翰林学士们还没开始讲课,几个小屁孩王爷围着朱允熥,崇拜的看着他口若悬河。

      前一世的朱允熥本也是个爱说爱玩的性子,对小孩格外有耐心。这一世这深宫之中本就步步惊心,又要心思缜密,虽然锦衣玉食可日子实在太揪心。

      和这些小孩说说话,也算是解闷。

      “知道泉州港吗?”小王爷们眼睛瞪得大大的,亮亮的,朱允熥滔滔不绝,“泉州港在闽地,原来是天下第一大港口,什么样的蕃人都有,红毛绿眼,棕发高鼻。”

      说着,朱允熥在自己手臂上比量一下,“那些人的汗毛,都这么长!”

      “阿!”众小王爷发出一阵惊呼。

      朱允熥又道,“除了皮肤白色的蕃人,还有纯黑的,浑身上下都是黑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4 23: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