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真的只是村长》-第0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

      正文卷

      ------------

      001 刘春来,滚出来受死

      昏暗、低矮的土墙屋,约七八平米。

      油漆斑驳的八仙桌。

      桌中央,装着下饭剁辣椒的水果罐头剩下的玻璃瓶上,点着一盏空墨水瓶制成的煤油灯。

      灯芯很短。

      比黄豆粒大不了多少的火苗上,一道黑烟笔直往上。

      八仙桌四周,各有一根长条板凳。

      “爹,我不复读了。鬼门关走一遭,也算好事。我是男人,应该承担起责任。老四嫁个二婚,还给个10岁的娃当后妈,这让人戳脊梁骨。”

      微弱灯光下,背对着门坐着的刘春来把手中用来扇凉赶蚊子、竹篾编的蒲扇放到桌上,一脸坚定地看着坐在对面,一道从额头斜到耳边巨大疤痕、满脸褶子的刘福旺。

      蒲扇带起的风,让微弱的灯光好一阵摇曳。

      刘福旺没吭声。

      一手举着一尺长的筒烟竿,不停吧唧着。

      烟斗内的叶子烟,刘福旺每吧唧一口,火光就明亮地闪一下,从他口里喷出一团烟雾,消失在黑暗中。

      “考大学,当国家干部,才有更好前途,考不出去,你知道后果……”

      一直到烟锅子里烟燃完,刘福旺把筒烟竿反过来,烟锅子在八仙桌边缘磕了嗑,才沉声开口,依然没看刘春来。

      同时,又开始借着油灯微弱的光亮,把摆在桌上的油纸烟袋摊开,继续裹叶子烟。

      “爹,我不是这块料。今年预选都没过呢。”

      刘春来看着老爷子放在桌子上那一尺长的筒烟竿,叹了口气。

      他怕老头用烟竿打他。

      家中经济太差,刘春来不敢再选择复习,再战来年高考。

      贼老天,让他一个好不容易熬出头的创业者,光溜溜地回了遍地机会的八十年代。

      还没等刘春来迈出走向世界首富的一步,现实就给了他沉重一击——一个从77年恢复高考后,连考六年,专科线都没上过的新身份,这一次,连预考都没过,而且为了让他继续复读,老娘准备把他的四妹嫁给一个打死了媳妇儿、带着一个儿子的三十多岁瘸子。

      这个刘春来,【创建和谐家园】程度已经惊天地,泣鬼神。

      六年高考,刘春来肯定想当国家干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添砖加瓦,可也知道自己不是那块料,鏖战六年高考,真实情况仅为不回家种地!

      前一阵,第六次高考预考成绩出来,刘春来这次甚至无法参加今年高考。

      定亲五年的王家村村长王青山家直接退亲。

      成为村子里第348号光棍的刘春来自然觉得没脸,跳了村口的河临塘。

      于是,42岁的刘春来成了24岁的刘春来。

      刘福旺老两口生娃四个。

      刘春来是老大,二妹刘夏青跟三妹刘秋菊都已嫁人,老四刘雪明年高考。

      现在的刘雪,却因为不成器的大哥,面临辍学嫁人,别人还在上课,她则被叫回家准备家人……

      这里,是方圆百里最有名的村——葫芦村。

      有名,有很多原因。

      八大王入川时期就盘踞,直到长征时候投了红军,一直抗粮抗税却保境安民的磨盘寨土匪;清末村里有人率先参加保路运动;军阀混战时期村里不少壮丁主动【创建和谐家园】军阀、获得安家费后再逃跑,然后征兵又去得安家费;川军抗日村里不成年的孩子都上了战场……

      都是葫芦村声震百里的原因。

      最出名的原因,却是让县乡各级政府领导都头大的问题——穷、光棍多!

      大会小会,各级领导点名,如何不出名?

      当年杀过鬼子,打过老蒋,朝鲜战场上跟美帝拼过刺刀的刘福旺,谢绝政府挽留,默默回了农村老家,投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事业中。

      从那时候起,刘福旺就支书村长一肩挑。

      作为春里第一人,刘福旺对儿子也成了光棍如何不闹心?

      闺女不愁嫁,可儿子娶不上媳妇儿,他这村支书兼村长,以后还怎么领导社员工作?

      妻子杨爱群见丈夫刘福旺日日夜里唉声叹气,加上自己也怕儿子一辈子光棍,断了老刘家香火,脑袋一热,心一横,居然同意把刘雪嫁给隔壁望山公社粮站站长郭元林家死了媳妇儿几年瘸腿儿子郭旺。

      原因无他,郭家愿出400块彩礼,随时可安排刘春来到粮站先当临时工,慢慢转正……

      刘春来如何能坦然接受?

      花季少女放弃大学梦,嫁给一个35岁、打死老婆的瘸子,给一个10岁的孩子当后妈,换来的彩礼让他去复读?

      如果不是自己也是当事人,刘春来会觉得,这是网络上为了吸引流量的段子。

      然而,这里不是网络时代,是八十年代初期。

      改革开放的初期!

      摸着石头过河的初期。

      “爹,你之前不就希望我回来跟你干,带领咱们村脱贫吗?我也是党员!要起带头作用的。”

      刘春来见老爹裹好了叶子烟,估摸着老头子动手的可能性,小心开口。

      “啪~”

      额头有点痒,打了一巴掌,刘春来摊开手,放到油灯下,一只蚊子开肠破肚的尸体躺在了他的血泊中。

      “脱贫?不读大学你能如何带他们脱贫?老子56年回来,到现在,27年都没能让村里脱贫,反而越来越穷,你一个书都读不好的瓜娃子,比老子还厉害?”

      刘福旺怒眼圆睁,呼吸有些急促。

      手中烟竿不停敲着八仙桌边沿。

      这是准备【创建和谐家园】的先兆。

      “爹,国家改革开放了!咱的思想,也得改革,也得开放,地里刨食只能越来越穷!”

      刘春来嘴角抽搐了一下,盯着那烟竿,语速很快。

      他不敢说自己至少比刘福旺书读得多,高中都读了7年。

      现在加上他刘春来,整个大队348个光棍,而且还不算22岁以下没对象的。

      整个大队,6个村民小组,全村共2237人,光棍348……

      幸福公社四大队,是方圆百里内最穷,光棍最多的村。

      县里每次开会,公社领导们抬不起头;公社每次开会,刘福旺这个四大队的带头人同样抬不起头。

      不是刘福旺不努力,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时,开荒造田、山顶修水渠、搞小炼钢作坊等各种工程,刘福旺带着全大队折腾了几十年,村里却越来越穷。

      大队没任何矿产资源,田土少,人多。

      农业学大寨时,刘福旺带着全大队男女老少在石头上造田,全村新增四百多亩土地。

      结果,人口在那之后,从1457人激增到现在的2237人……

      刘福旺带着乡亲们无论怎么干,都填不饱两千多人的肚皮。

      现在,包产到户了。

      别的村,粮食产量激增,交够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自己的不仅能让所有人填饱肚皮,还能在过年过节扯几尺布给家里老人孩子添置新衣,一月总能割上二斤肉解馋。

      四大队也分田到户了。

      人多,地少,大多数还都是山上没水源,庄稼靠天的土脚薄弱旱地。

      每年交公粮,村里所有粮食产量都不够交国家的,更不要说乡一级的统筹跟村一级的提留。

      包产到户后,整个村子更穷。

      依然处于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日子。

      无论是公社的领导,还是县里领导,都不愿意提起幸福公社四大队。

      “瞎球扯,农民不从地里刨食,难道还像城里那样坐在办公室上下班?”刘福旺冷哼一声,眉头一挑,“县里的厂,都不从村里招人,咱欠账太多……”

      “爹,改革开放了,国家一直强调搞活农村经济,这是大政策。年初,省里大会小会不都说要加快农村商业体制改革,全面搞活农村商品流通,大力支持各种专业户跟家庭‘几小’产业?不管大寨,还是小岗村,不都是活不下去了才折腾?只要努力,咱也能成大寨跟小岗村那样的,让全国都来学习,到时候你这支书出场,县长都要老远打招呼……”

      刘春来来了这时代好一阵,融合的记忆却让他对眼前这年过半百的老人的很了解。

      八十年代,遍地黄金。

      成不了华西村那样的,亿元级别的村有困难么?

      当然,村子发展问题,那是后面的事儿。

      现在必须解决眼前的麻烦,不能让还剩下的一个妹妹被坑了。

      好好的女孩子,读书考大学,当国家干部才是王道。

      嫁啥人,给人当啥后妈?

      刘春来再【创建和谐家园】,也不会容许这样的事情在眼皮下发生。

      旁边的灶屋。

      茅草做顶,四周用不高的竹篾编成的墙同样不高。

      墙缝中,透露出微弱的灯光。

      更多的,则是浓密呛人的烟雾。

      “咳咳咳……”

      屋里,不断传出咳嗽声。

      烟雾缭绕的房内。

      一盏同样用空墨水瓶制成的油灯,挂在被烟熏得黢黑的烟囱上。

      随着锅盖揭开,灶上大铁锅里翻滚的开水升腾起的热气,让弱小的火苗不断摇曳,随时都要熄灭。

      “死丫头,尽拿褐色的干啥?外壳怎么染红?在家都这样,以后到了婆家,还由着性子,那日子能好过?”

      杨爱群看着黑乎乎灶台上木制半升里褐色外壳的鸡蛋,气不打一处来。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1 23:2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