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的》-第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挂网并不是万能的,很多时候,如果挂上了石头,或者是碰到上游漂下来的大树杈子,也是很容易出现问题的,渔网坏了,可以拿到老葛那边进行修理,总之不能在这个时间耽误打鱼。

      他还告诉冯小武,周五一早的时候,他还要把三舅王波这一周打鱼赚到的钱和记下来的账单拿到他这边,他好分配出钱来购买新的挂网。

      李忠信对冯小武讲的很明白,风筝板子不白做,每做出来一个成型的风筝板子和一个线板子,李忠信就会给他两块钱。

      做风筝板子的板材家倶一厂有很多,都用不上那种整张的板材,就是做家倶生下来的边角料就能够制作。

      这个东西没有什么本钱,无非就是和父亲打上一声招呼而已,但是,尺寸上和质量上要保证和第一个风筝板子一样。

      对于风筝板子的价值,李忠信是没有什么太大感觉的,这种东西的技术含量并不高,无非就是风筝板子上面几个眼的尺寸和风筝板子上粗鱼线的距离有说道,用不了多少时间,这种风筝板子就会有人仿制出来,最为关键的地方还是渔网和售后。

      李忠信手里不差钱,有机会到国营包子铺吃一顿,自然多点了一些。八十年代的时候,李忠信没有到这种国营的早餐店吃过饭,也是不知道这个时候的包子有多大,一想他们两个人,直接就叫了八个包子。

      四个家常大包子,四个大肉包子。

      家常包子一角四分一个,每个包子重二两六左右,四个包子需要一两粮票。大肉包子一角九分一个,四个包子正好一斤,也需要一两粮票。李忠信虽然感觉很饿,但是却眼睛大肚子小,吃了两个包子以后就已经吃不下了。

      剩下的六个大包子,被已经在家吃过早餐的冯小武吃了以后,冯小武的脸上洋溢出来一种幸福的喜悦,甚至冯小武的心中有着这样的一个感觉,他就是一天不吃饭,浑身都能有使不完的力气。

      第十二章 吃江鱼

      “这么大的开江鱼,从哪里来的?”李忠信的太姥何淑清正在扫院子,忽然看见到李忠信那么大的小人,居然拎着一条快赶上他高的活鱼,脸色古怪地问了起来。

      四月份的时候,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这个时候每天几乎都是白菜炖土豆,要不是就是炖萝卜、酸菜汤,冷不丁看到李忠信拿回来一条大鱼,何淑清感觉到相当惊讶。

      “这个是我三舅从江里面打上来,让我拿回来孝敬您二老的。”李忠信的肩膀蹭了蹭何淑清的肩膀,表情有些夸张地说道:“我三舅王波现在可厉害了,能在江里面弄到大鱼,过几天还有鱼要给您送过来。以后我们每天都吃开江鱼。”

      李忠信把三舅王波抬了出来,并没有说是他领着王波在江中打的。

      现在他是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做事情的时候要低调,这种祥和宁静的生活不想轻易被打破。

      一个小学生被神化地放到台前,绝对不如藏在幕后指点江山,最近一段时间,李忠信心中隐隐地有了几个想法。

      “雅清啊!你和尚勇两个人快出来看,小波给家里拿了一条大活鱼。”何淑清听完李忠信的话以后,立刻向屋里兴奋地喊了起来。

      看到李尚勇、王雅清和老伴从屋子里面走出来,她更是高兴地说道:“尚勇,一会儿你就把鱼收拾出来,借王波那小子的光,咱们今天也开开荤,吃开江鱼。”

      相比于何淑清的兴奋,王秀太面色如常。他没有言语,而是随手接下李忠信拿着的鱼并拎了拎。

      他微微沉吟了一下沉声说道:“尚勇,一会儿你切一半给隔壁老王家送过去,平日里人家有好东西没少给我们家,这个鱼这么大,我们两家一起吃。”

      八十年代的时候,邻里之间的关系都特别好,邻居就好像是一家人一样,谁家要是有个大事小情,只要是知会一声,都会帮忙,要是是有啥好东西的话,都会互相给予对方。

      “好嘞。一会儿我弄完就送过去。”李尚勇答应了一声以后开始收拾鱼,对于爷爷让送鱼的事情没有任何抵触。

      李忠信也知道,旁边的王姥和王姥爷两个人对他们家很关照,昨天还给他们家里拿来了四个咸鸭蛋。

      李忠信从小就懂得忠、义、礼、智、信,而且他的名字就是忠信,按照家里人的说法,那就是让他到什么时候都要记得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诚信做人,诚信做事。

      礼尚往来很正常,再说了,今后打鱼的事情走上正轨,想吃鱼那还不轻松加愉快。

      放学回来,李忠信很快便把作业完成,然后就好像是小大人一般听起了收音机。

      这个时候,每天的下午三点四十分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儿童时间,小孩子都喜欢这个时间听广播,达滴达,达滴达,小喇叭广播现在开始……

      可是,李忠信却直接忽略小喇叭这个节目,听起了其他调频的节目。

      这个时代想要知道国家的政策,想要听到新鲜事情,只能依靠收音机这个东西。

      李忠信对于八二年的政策并不太了解,毕竟后世的他在这个岁数根本就没有关心过那个时候的政策,除了八三年严打他知道之外,其他的真就需要从广播里面听。

      最近几天的时间里,李忠信在广播中听到了几个他比较关心的问题。

      一是邓公在会见英国首相希思的时候,确定了香港的【创建和谐家园】,提出了建立特别行政区的概念,香港到了回归期限的时候,香港还会保持***和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

      二是国务院关于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决定》尖锐地指出,经济领域的各种犯罪活动十分严重,已经和正在腐蚀着我们的干部队伍,损害了我们党、政府、军队的肌体和国家的信誉,打击经济领域的严重犯罪活动,进行反对腐化质变的斗争刻不容缓。

      对外开放和对内搞活经济的政策和打击经济领域的犯罪活动并行不悖,要正确掌握政策,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邓公确定九七年香港回归这个事情李忠信心中十分清楚,可是,八二年打击经济领域中严重犯罪活动的决定他就不太清楚了。

      很多时候李忠信都有一种感觉,多听听广播里面的新闻,对于他今后决定做什么事情的走向,绝对会有着极大的帮助。

      李忠信在屋子里面听收音机,分析理解着国家最新政策面,而他的太姥和太姥爷两个人则在外屋厨房里面做鱼,一边做鱼,两个人一边聊着邻里之间这两天又有什么事情发生。

      这是李忠信重生以后家中第一次做鱼,闻着那炖鱼时候的香味,李忠信脸上露出了满满的幸福。

      重生以后李忠信想得最多的就是让家人幸福,让家人过上无忧无虑的好日子,简单的幸福从一条鱼开始了,他的内心充满了欢愉。

      炖好的鱼摆上桌子以后,一家人刚刚围坐下来,王秀太和何淑清两个人便开始拿筷子把鱼肚子豁开,把当中鲜嫩无刺的鱼肉给李忠信的饭碗里面夹。

      两个人轮流给李忠信夹鱼,并说了起来。

      “这个可是开江鱼,一年到头都吃不上一次的好东西,你快点吃,多吃点,补补身体。”

      “现在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多吃点鱼,个子长得高。”

      李忠信无语地望了望太姥和太姥爷,心中感觉到暖暖的,他把鱼肉快速夹给太姥爷说道:“太姥爷,你和太姥两个人吃鱼肚子,我吃别的地方就可以了,我现在已经大了,自己能挑鱼刺了。这样大的一条鱼,我们一起吃。”

      李忠信记得很清楚,前世的时候,太姥和太姥爷就这样,只要有好吃的,好喝的,一定都先给他,他们则舍不得吃喝。

      此时又见到这熟悉的一幕,李忠信心中既有着无比的感动,又有了一点淡淡的忧伤。

      王雅清看到李忠信给太姥太姥爷夹回了鱼肚子,脸上露出了一丝满意,她微笑着说道:“爷爷、奶奶,你们两个人吃你们的吧!忠信现在大了,不用像小时候那样宠着他了,我在一边看着他挑刺,你们就放心吧!”

      李忠信的太姥爷王秀太的脸顿时一沉,略带不满地说道:“孩子多吃点鱼肉,到时候长得壮壮的多好。你们吃你们的,不用管我们。”

      太姥何淑清则好像是没有听到李忠信和王雅清的话一般,自顾地给李忠信夹着鱼,生怕李忠信吃不到鱼肚子一般。

      李忠信额头上的黑线一闪而过,他童音稚嫩地正色说道:“我吃还不行吗?我吃得壮壮的,长大以后要孝敬太姥太姥爷。”

      说完这句话以后,李忠信略带捉黠地对父母说道:“到时候我也会孝敬你们的。”

      第十三章 买粮

      尼玛!红领巾又忘戴了。

      走到半路的李忠信郁闷地望着阴阳怪气的四月天,他很想大声地骂出口,可是,他很快便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

      他对于学校每天检查戴红领巾的事情十分无语,不带红领巾的话,检查红领巾佩戴情况的老师要扣班级的分数,扣班级的分数,就会影响班级的先进评比,谁为班级抹黑了,那就是全班的公敌。

      李忠信心中郁闷地想到,我最近也没有啥要操心的事情,咋就记不住戴红领巾呢?!!!

      打鱼和卖鱼方面由王波和董志国负责,这一周的时间里,他不用到江边操心。

      渔网的事情,冯小武和老葛已经讲明白了,如果不出太大意外的话,到周末的时候李忠信差不多能够拿到两张七十米长的挂网。

      至于和董国忠说的办理集体执照的事情,更不用李忠信操心,董国忠只要是看到王波他们打鱼的方法,这些东西他都会用最快的速度办理下来。

      八十年代和后世不一样,只要是用集体名义来做什么事情都很简单,只要是符合规则和流程,无论是工商部门还是税务部门直接开绿灯。

      李忠信郁闷地回家戴上红领巾以后,开始了又一天单调的小学生活。

      不过在这个时候,李忠信的心思却没有放在学习和玩耍上,三年级的课程,他就是闭着眼睛也能够学会,每天一到上课的时候他便直接走神,回忆后世当中发生的大事件。

      李忠信心中清楚,他的脑袋不是电脑,也没有那种存储的能力,能够把后世的大部分事情记得清清楚楚的。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现在能够想起来的一些事情,用笔在本子上用他能够看到的符号标注下来,日后会有大用。

      想到这个时候邮票日后最值钱,李忠信把购买邮票放到了当前的第一位。

      周四半天课,下午放假,李忠信拒绝了同学找他出去玩的好意,直接转回家中,准备拿手里剩下的钱到邮局那边看看,能不能淘到一些猴票和一些值钱的邮票。

      八十年代的时候,三年级的作业比后世小学一年级的作业都少,而且十分简单,无非就是新学课文当中的生字抄写一行,或者是数学题做十道,只要不傻不磨蹭,几分钟就写完了。

      可是,当李忠信刚刚写完作业准备出去邮局那边看看,居然被母亲抓了壮丁。

      家里面的大米和豆油因为这两天炖鱼都吃没了,李忠信的母亲原本是定下来去买这些东西的,可是,因为一个学生上午在学校和同学打架,下午她要走几里路到那个学生家里做家访,李忠信的太姥太姥爷的岁数大了,腿脚还不怎么好,购买粮油的事情绝对不能让两个老人去。

      二十一粮店里面负责开票的是李忠信家的邻居,孩子是李忠信母亲的学生,有着这样的一层关系,李忠信到粮店买粮不会被骗到。

      八十年代初期,江城的治安环境十分好,要说有一些治安案件发生,也是那些不良青年打架斗殴,白天小孩子买个东西什么的,根本就不会出现任何事情。

      再有就是,李忠信的母亲在第二十六小学教书好多年,从李忠信家到二十一粮店这一路上,几乎没有不认识李忠信的。

      也正是这样的一个情况,李忠信不得不走这一遭了。

      李忠信记得很清楚,他家里面所对应的粮店是二十一粮店,位置福丰街和江城煤矿机械制造厂中间位置的一个胡同,粮店的对面是江城煤矿机械制造厂的职工浴池。

      二十一粮店,在九十年代中期就已经被拆除掉,变成了楼房,李忠信只是在记忆当中有着那么一丝淡淡的印象,毕竟李忠信给家里面买粮食的时候到过粮店。

      和李忠信记忆当中的粮店一样,二十一粮店是长筒式的连体起脊平房,外面刷的是带一些黄颜色的石灰,有些掉色的蓝色大铁门是对开门的,因为经常卸面的原因,大铁门上面有一层面粉状物质,看起来脏兮兮的。

      进入其中,正对着大门的是一个带拱形小窗口的柜台,里面坐着的是粮店的工作人员(粮店开票收款的清一色是女同志),她们接过居民手中的粮证,按照居民所说要买的这个月的粮食开票。

      柜台的侧面则是一排一米高左右、七八十里米宽的大槽子,里面装着米、面、玉米面、玉米以及各种杂粮。

      每个槽子的上方都有一个白铁皮做成的上粗下细的漏斗,漏斗靠下方的位置还有一个厚铁皮拽板,拽板一拉出来,粮食就从漏斗里面漏到袋子里面。

      大槽子的边上放着称米面的称,和几个高帮沿的白铁皮做成的半圆柱形簸箕,粮店的服务员拿你开出来的票据,称出来米面或者是杂粮以后,便会告诉你到哪个槽子前面等候。

      把从家里面带来的面袋子对准漏斗,当服务员把你所需要的一种粮食称好,便会告诉你准备放粮了。

      当米、面完全进入袋子当中,讲究一点的服务员则会在漏斗上敲一下,让里面挂在筒壁上的粮食完全进入袋子里面。

      ÕâÅŲÛ×ӵĶÔÃæ£¬ÊǼ¸¸öºÚôqôqµÄ´ó¶¹ÓÍͰ£¬ÆäÖÐ×îÍâ²àµÄÓÍͰÉÏÃæ£¬ÔòÓÃÒ»¸ù°×É«µÄÌú¹Ü×Ó½Ó³öÀ´Ò»¸ö´øÑ¹°ÑµÄ¼ÆÁ¿Æ÷¡£

      这种计量器上有刻度,刻度对应的是一两油到一斤油,无论你需要多少油,都会从这个计量器当中压出来。

      李忠信家中的人数不多,每个人供应的是半斤豆油,一共给二斤半的豆油的量。

      李忠信对于这个时候豆油不够吃很是无语,每个家庭都一样,哪怕是做菜的时候少量的放油,也是吃不到月底的。

      ÕýÊÇÒòΪ¶¹ÓͲ»¹»³Ô£¬°ËÊ®Äê´úµÄÈËÂôÈâÒ»°ã¶¼Âò·ÊÈ⣬·ÊÈâ±ãÒ˲»Ëµ£¬¹Ø¼üÊÇÓͱìºñ£¬·ÅÔÚ¹øÀïÄܹ»Á¶³öÀ´»çÓÍ¡£

      ÕâЩ»çÓͶ¼»á±»Ð¡ÐĵØÊ¢·Åµ½Ò»¸öС̳×Óµ±ÖУ¬×ö·¹ìÀ²ËµÄʱºò·ÅÉÏһЩ»çÓÍ£¬Äܹ»ÌáÉý²ËµÄÏãζ¡£

      作为重生之人,他对于荤油有着一种莫名的反感,吃到嘴里面有一种古怪的味道不说,更是觉得,那种东西的胆固醇相当高,吃多了对身体是有一定影响的。

      排队,等着交粮食本,交钱,开票,再把从粮食本上撕下来的三张一厘米多宽的小票递给工作人员,一系列下来,足足用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对于这样的一种工作效率,李忠信等的都要疯了。

      李忠信一共购买了十斤粗粮、十斤大米和二斤半的豆油,在槽子前把米和粗粮装在了两个洗干净的白面袋子里,又到油桶那里打了二斤半的豆油。

      看着那地上的东西,李忠信的脸不自觉地抽巴起来。

      他微微想了一会儿,把两个白面袋子的袋子【创建和谐家园】叉地系在了一起,做成了一个能够搭到肩膀上的双搭。

      左肩倒右肩吃力地把粮油背回家以后,李忠信一头便扎到了炕里面,什么邮票和其他的事情都放到了一边。

      李忠信的心中大声地呐喊着,生活不易,我要加倍努力。

      第十四章 扩大生产

      转眼间又是周六,李忠信早早起床洗漱晨练,还没有等父亲做好饭,他就已经收拾停当,只等冯小武过来这边接他去竹板屯。

      早餐十分丰盛,二合面干粮、稀粥,一个黑白菜,一小碟咸菜,另外还有王波送过来的两个切成四半的咸鸡蛋。

      李忠信刚刚上桌,李尚勇便告诉他,今天要他和母亲要到同学家里面办点事情,让李忠信在家里面要听太姥爷和太姥的话,千万不要四处乱跑。

      Õý˵×Å»°£¬¾ÍÌýµ½ÃÅÉϵÄÃŵ·£¨ÃÅÍâÃæÊÇÒ»¸öÄܹ»Å¡¶¯µÄתÅÌ£¬×ªÅÌÉÏÃæÁ¬½Ó×ÅÒ»¸öľͷ°å£¬ÐýתÆðÀ´£¬Äܹ»ºÍÃűÇ×ÓÉϵÄÒ»¿éľͷ·¢³öîõîõîõµÄÉùÏìµÄÒ»¸öÀàËÆÃÅÁåÒ»ÑùµÄ¶«Î÷¡££©ÏìÁËÆðÀ´¡£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2 08:17: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