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从李忠信的家到家倶一厂也就是三四里的路程,要是在后世,开车用不上三分钟基本就到了,可是,现在李尚勇载着李忠信,却足足用了十分钟才到地方。
到了工厂,因为李尚勇的工作特别忙,他直接就把李忠信丢给了小徒弟冯小武,让冯小武带着李忠信在工厂里面安全的地方玩一下。
李忠信父亲的徒弟一共有三个,其中两个徒弟在这个时候都已经正式出师,只有最小的徒弟冯小武还处在学徒期中。
浓眉大眼的冯小武岁数不大,接近二十岁,一米六十多一点的个头,矮胖矮胖的,单位的同事都唤作他小武子。
此时他正是精力旺盛的时期,帮师傅干完活以后,还能够帮助其他人来做一些事情,一直卯足了劲想要早些出徒。
听说师傅要让他带孩子玩,冯小武顿时就成了霜打的茄子。
搬搬抗抗这些事情冯小武不犯愁,可是,帮着带孩子的事情可就让冯小武感觉到了为难。
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帮着带孩子,陪孩子玩好了,玩高兴了,并没有任何的功劳,要是孩子跟他在一起出了什么事情,那他可就糟心了。
师傅家中的这个小子很是淘气,冯小武记得很清楚,李忠信前段时间在学校玩欢脱了,差点没摔死,这要是跟他在一起出了点事情,那他出徒转正就指不定会推到哪年去了。
冯小武正犯愁领着李忠信做什么能够不出事呢!就看到李忠信从棉衣的内兜里摸出来一盒凤凰烟,很是自然地向他递了过来。
尼玛!这是什么个情况?
冯小武看到李忠信把手中的凤凰烟递给他的时候,整个人呆若木******十年代初期,当学徒的,逢年过节的时候,只要是手中有一些闲钱,那是必须要到师傅家中孝敬的。
当时最为流行的就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话,而且当徒弟给师傅送礼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师傅交给你手艺,让你今后能够有吃饭的本领,自然应该这样孝敬师傅。
可是,师傅的儿子突然间给他送上一盒凤凰烟,这个就让冯小武感觉到脑子不够转了。
在八二年的时候,凤凰烟在江城市也算得上是不错的好烟了,这个时候红塔山才一块二,而凤凰烟的价格是八角,算得上是高档香烟,已经把当时的春城、春耕、大前门之类的远远的甩在后边。
大前门在八二年的时候卖三角六分钱,大生产才二角五分钱,像冯小武这样的学徒工,能有票购买到大生产、大前门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一件事情了。
冯小武一般在师傅做朋友私活的时候,偶尔能够有讲究的朋友给上那么一颗红塔山或者春城烟,凤凰这个烟他真就只看人抽而没有抽过。
凤凰烟最好的地方是人们吞云吐雾之后,飘散在空中的烟夹杂着一种淡淡的说不出来味道的清香,特别好闻。
只要出去抽凤凰烟,很多人都会高看一眼,至少知道这个抽烟人还是比较上档次的,要是没有档次的人,是抽不起凤凰烟的。
李忠信看到有些呆傻的冯小武,他不禁也是楞了楞。
给冯小武递烟的时候,李忠信感觉十分自然,就好像是一件很正常不过的事情。
可是,看到冯小武的那个表情,李忠信立刻明白了什么。
他想明白了这个时代人的那种想法,立刻笑着对冯小武说道:“小武哥,今天到厂子里来,主要是想让你帮我做点东西。烟是我特意给你买的,你必须要收下!”
李忠信到家倶一厂这边的目的原本就是想要找冯小武,毕竟父亲的几个徒弟当中,只有冯小武最适合做他要做的事情。
看到冯小武还是晕乎乎的,李忠信在怀里摸出一张画好尺寸的图递了过去,并继续开口说道:“小武哥,这个是图纸,你按照这个上面的尺寸帮我先做一个,如果这个做的好的话,以后我还需要这个东西都找你做。每做一个这样的东西,我都给你弄盒好烟。要是你不要烟的话,我也可以给你钱。不过呢!你必须答应我,那就是这个事情暂时不要告诉你师傅。”
·ëСÎäÂúÄÔ×Óôݺý£¬Õû¸öÈ˺ÃÏñ¶¼ÒªÉµµôÁË¡£
尼玛,有没有搞错,师傅的儿子居然拿出来图纸让他帮着加工东西。师傅家的孩子要做个东西不找师傅,居然买了一盒好烟让他做,这究竟是唱的哪一出啊!
李忠信看到冯小武的表情,知道他此时所做的事情应该是把小武哥吓到了,他眉峰一挑,继续说道:“小武哥,烟你就收下吧!要是你觉得不好意思的话,中午吃完饭,你带我去个地方,我要买点东西。做糖不甜做醋酸的这个事情你也清楚。要是我歪歪嘴……”
这个时代人单纯,李忠信大棒子加胡萝卜一阵连蒙带骗,成功把冯小武忽悠住了。
一直处于懵逼状态的冯小武虽然没有出徒,但是,手艺还是没得说的,至少他做出来的东西让李忠信感觉十分满意,也就是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冯小武就给他做出来了一个成品。
成品放到冯小武的工具箱里面以后,李忠信便让冯小武去和李尚勇请假。
冯小武领着李忠信到了李尚勇干活的截板机前,刚开口说要带李忠信去厂子外面玩一会儿,李尚勇就迅速答应了下来,他甚至告诉冯小武,家倶厂这样的环境机器很多,不适合小孩子在里面玩耍,下午也可以给冯小武放假。
听到李尚勇的话以后,李忠信神采飞扬。
第五章挂网
坐上比李尚勇骑的大金鹿自行车还老破旧的组装大二八,李忠信就好像是出笼的鸟儿一般心情大好。
凭借着后世老葛所说渔具店的大概位置,经过一番打听,终于在军分区后身的一条窄巷里面找到了老葛家。
李忠信惊诧地看到,后世红火至极的老葛渔具店,此时就是一个半砖和土坯混搭的一个仓房似的房子。
房子没有牌匾,只有用粉笔在墙上歪歪扭扭地写的四个字,渔网出售。
因为现在是刚开春,房子前面还有着一层挺厚的积雪,以及一些化开的冰,李忠信的视线当中居然还有着大地红鞭炮的残骸。
蓝色油漆粉刷的木板门虚掩着,李忠信并没有直接进去,而是在门上敲了几下,并向里面喊道:“有人在吗?我是过来买渔网的。”
“门开着呢!没有狗,直接进来就行。”老葛洪亮的声音在屋中响了起来。
听到门里面有人搭话,李忠信领着冯小武大步迈了进去。
屋子很乱,和李忠信家中的棚子有一拼,而且里面鱼腥气息十分浓郁,到处都是胡乱摆放着工具和渔网线。
三十多平方米的房子只有一个五、六十瓦的灯泡亮着,要不是他的对面有一扇很小的窗口还能够有一些亮光进入屋内,李忠信甚至感觉到他有种无法下脚的感觉。
年轻版的老葛和后世李忠信见到的模样并没有多大的变化,老葛瘦高瘦高的,脑袋微微有些谢顶,只不过这个时候的老葛头上的头发还算多一些,不像岁数大了以后,只有两边有那么一点点头发。
看到有人进屋,三十多岁的老葛放下手中的活计,站起身体迎了出来。
他看都没看走在前面的李忠信,直接两个大步到了冯小武的面前,并声音洪亮地说道:“我是葛庆红,叫我老葛就行。客人是第一次到我这里吧!想要买渔网还是鱼钩,我这边的渔网是江城当中质量最好的,鱼钩更是国营货。”
冯小武本能地一怔,旋即诺诺地指着李忠信说道:“我不买渔网,是陪他来买渔网的。”
老葛狐疑地望了望冯小武,心中更是古怪的想到,这货不是来消遣我的吧!一个孩子买什么渔网,渔网也是孩子能够买得起、玩得了的,这不是扯蛋吗?!!
还没有等老葛开口,李忠信信步而行,几步便到了老葛面前,头微微上扬,自信而平静地问道:“五十米长一寸的三行挂网多少钱,七十米寸半的挂网多少钱,我问的是那种最好的,用铅坠做出来的那种。”
看到李忠信自信的神态,听着李忠信口中冒出的话语,老葛的脸上就好像是打翻了的五味瓶,嘴巴大张着就好像是见了鬼一般。
老葛家编织渔网是祖传的手艺,专业手工编织的,五十米长的三行挂网和七十米长的三行挂网是他父亲传给他的压箱子的手艺,可是,他做好了渔网以后,一张这样的挂网都没有卖出去。
江城这边的人不认这样的一种渔网,就是渔船上渔民打鱼用的陷网卖出的都不是很多,现在突然冒出来一个张嘴就是三行挂网多少钱的孩子,简直是让老葛有了一种见到鬼的感觉。
“到……到里面说……说话。”老葛大张着的嘴巴闭合以后,竟然感觉有了一种不知道咋办的感觉,只是本能地磕巴着招呼李忠信两个人里面谈生意。
静了静神以后,老葛再度稳了稳心态缓缓开口说道:“五十米长一寸的三行挂网三十五块钱,有现货,七十米的寸半的四十九。不过,现在七十米长的还有一部分没完工,暂时没有现货,可以预定。”
老葛在这个时候并没有狮子大张口的喊价,而是按照比市场价格低了一些报的价。
五十米长的三行挂网,渔网线和铅坠的成本钱就得在二十块钱左右,而且制作这样的一张挂网,老葛一个人做要花费小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完成,要价三十五块钱,已经是老葛心里面的最低价位了。
要不是这种挂网制住出来已经有半年多没人问津,老葛觉得,五十米长的这种挂网,四十块钱一张都不高。
三十五块钱!李忠信听到老葛的报价以后,脸上并没有任何的表情,心中开始盘算起来这个渔网的实际价格。
按照后世买一张这样的渔网小五百块来算,三十五块钱的价格有些高了。
想到这里,李忠信微微沉吟了一下开口说道:“价格上有些高了。”
“价格高了?”老葛的声音顿时有些高了起来,他声音洪亮地解释起来:“这个价格已经是我能给到你的最低价格了。这种渔网是我店里面最好水平的渔网,用料都是进口线,加上铅坠和浮子,成本就得二十块钱往上。我每天不做别的,全力制作这样的一张渔网也需要小半个月的时间才能够完成,要不是最近生意不好,我需要收回一些资金,四十块钱我都不会出手。”
李忠信细一琢磨,老葛说的话确实很实在,后世的渔网大部分工序都是机器制作,而这个时候是全手工的,一张这样的渔网光是制作估计就得有半个月的时间,二十多块钱的成本,再加上老葛的手工钱,三十五块真的可以了。
现在是八十年代初,这种挂网在江城可以说是蝎子尾巴独一份,卖多少钱还不是老葛说了算。
再说了,按照老葛这个架势,就是讲价也是讲不下来很多,最多也就是块八角的,三十五就三十五吧!
李忠信想通之后,在外衣的内兜里面摸出来四张大团结,随手就递给了老葛,并开口笑道:“葛叔,一回生二回熟,这次渔网的价格就按三十五算。剩下的那五块钱算定金,预定一张七十米的渔网。过一段时间我可能要用很多张七十米长的渔网,到时候按四十五块钱一张来算,你看可以不?”
老葛的望着李忠信,下巴都掉地上了。
预定一张七十米长的挂网,过一段时间还要很多张七十米长的挂网。老葛有种被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砸晕了的感觉。
老葛之前说五十米长的挂网需要半个月的时间能完成,其实里面还是有很多水分的,毕竟老葛经营的是渔网店,还卖鱼钩鱼线之类的东西。
上货卖货都需要时间,最为主要的是,挂网这个东西,只要是关键部分他负责,其他的可以让徒弟或者家里人帮忙,要是真全力做七十米的挂网,一张挂网最多也就几天的功夫。
眼前这个孩子绝对是大客户,要是真按照李忠信所说,要用上很多张七十米的网,那他的渔具店扩大规模就有希望了。
冯小武对于李忠信找到这样一个鸟不拉屎的鬼地方感觉到很是意外,更让他意外的是,李忠信居然跑到这样的一个地方来买什么渔网。
买渔网的时候说的那些个术语他更是听得云里雾里的,好像是明白了一点东西,细一品,却什么也没有听明白,甚至冯小武都感觉到他的脑子出现了问题。
最不可思议的是,冯小武居然看到李忠信随手就拿出了四张大团结。那可是四张大团结啊!他现在是学徒工,每个月工资是二十六块五,他攒了四个月才攒了两张大团结,而李忠信竟然随手就拿出来四张大团结,简直是亮瞎了冯小武的眼睛。
不光是这样,李忠信竟然和那个老葛定下来要购买更多的渔网,天啊!师傅的这个儿子究竟想要做什么啊?
第六章风筝板子
西门里长青乡,位于松花江畔,是中国黑省的第四大城市江城西门外的第一乡镇。
长青乡和其他的乡镇不同,它管辖区域内一部分在八零年已经归属于江城郊区,属于现在的城乡结合部。
后世的时候,因为长青乡是江城市的一个大区,而且发展十分迅速,李忠信的发展的重心一直在这边,对长青乡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
他没有重生之前,大学毕业以后当过美术老师,下海经商潮的时候做过对苏贸易和对日贸易,经历了几次大起大落以后,终于安静了下来,和朋友在长青乡靠江边的地方搞休闲度假的度假村。
在长青乡这边,李忠信除了三舅王波,他最为熟悉的就是竹板屯退休的老支书董国忠了。
李忠信依稀记得,早在八十年代,董国忠就是长青乡的副乡长兼任竹板屯的村支书,可是,过了三十年一直到提前内退,董国忠还在原地没动。
这个人要工作能力有工作能力,可以说是全心全意为乡邻服务,典型的焦裕禄似的的人物,毛病就一点——抗上(和领导对着干,不得领导喜欢)。
这个和董国忠是【创建和谐家园】干部有很大关系,董国忠当兵出身,没有啥文凭,对于给领导送礼跑关系的事情根本就不屑为之。
这次到竹板屯这边来,联系上董国忠也是李忠信的目的之一。
李忠信坐在冯小武的二八自行车上,望着和后世截然不同的破败之地,心思几乎都陷入到了深深的回忆当中。
昨天冯小武和李忠信在跑了一小天,中午还被请吃了一顿江城最有名的四扒馆,别说是起早送李忠信到郊区这边来,就是再远一些他也心甘情愿,甚至觉得这样的事情以后多一些才好。
冯小武到这个时候脑子里面还晕乎乎的,昨天中午的一顿饭,他和李忠信两个人居然吃了四块多钱和一斤肉票,再加上昨天李忠信做的事情,他感觉到看不透李忠信,觉得这个孩子就是一个妖孽。
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给他送了凤凰香烟,还请他到四扒馆那种江城有名的饭店吃了顿饭,说出去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特别是李忠信和老葛砍价谈渔网的事情上,冯小武甚至觉得李忠信占了大便宜,只要按照李忠信所说,七十米长的渔网一张就减价四块,要是买十张的话,那可就省下来六级工一个月的工资来。
不过呢!冯小武思想单纯,只觉得和李忠信这个小妖孽关系处好就可以了,至于李忠信有什么他不了解的东西,他真就不想知道,有好吃好喝,还有好烟抽,而且师傅有看重他的苗头了,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目送冯小武的背影离去以后,李忠信径直地走进了三舅王波的家中。和他印象当中一样,三舅王波的家很穷,两间的土坯房当中只有一铺火炕,斑驳不平的泥土地面上,只有一张李忠信家中淘汰下来满是油腻的四方桌和一个盛水的大缸。
油腻的桌子上面摆放着两个没刷的饭碗,和一个剩有一点咸菜的盘子,还有一个看上去黑魆魆的茶杯,也不知道那茶杯是玻璃的,还是陶泥制成的。
四方桌子的两边则有两个老旧的长条板凳,其中一个板凳腿下面还垫着纸壳子,长条板凳和桌子下面是一地的烟头和两个空酒瓶子。
棚顶和墙上都是用旧报纸糊的,因为烟熏火燎的原因,看上去都是焦糊糊的,火炕上一团没有叠起来的被子扔到了火炕的边角位置上,总而言之,一进入到三舅王波家中,李忠信感觉到憋乎乎的,总觉得三舅王波这个房子不是住人的地方。
不过他也知道,三舅住的房子,是李忠信姥爷因为自然灾害去富锦那边时候留下来的房子,地也只有十几亩口粮田,王波能够自己养活自己就已经是相当不错了,指望着屋子和他家一般干净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一件事情。
把黄帆布包放到了三舅家的火炕上,李忠信捏着鼻子开始帮三舅归拢起来脏乱的家。
“哟,这不是大外甥吗?咋还过来给我收拾屋子了呢?”王波从正对着后院子的破窗口跳进屋子,看到李忠信正在帮他收拾屋子,脸上露出惊诧之色。
王波年轻时候属于不务正业二流子类型的青年,很是不得老人喜欢,按当时人的说法,就是那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那种的。
这种青年人,手中要是有一些钱,就会和狐朋【创建和谐家园】一起抽烟喝酒打麻将,寻欢作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