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第一个绰号是男同学吴志刚起的,管他叫做老鼠信。
说他们过来这边除四害,除到了李忠信的头上,李忠信不是老鼠是什么!
另外一个则是班级里最“恶心”的女生起的,管李忠信叫做独角兽,因为李忠信的脑袋上鼓起来了一个大包。
最“恶心”的女生叫贾珍,是同学们一致公认的,她鼻炎很严重,无论是和谁同桌的时候,都弄一书桌的大鼻涕纸,号称二十六小第一坏的刘士力给她起了一个“大鼻涕珍”的外号,说她是最“恶心”女生。
不过后世李忠信在四十多岁小学同学聚会的时候,见到过贾珍,那个时候的贾珍已经搬到省城哈市那边去了。
不但做服装批发的生意,长相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如果不是同学聚会,如果不是她依稀间还有那么一点小时候的样子,李忠信绝对不会相信,那个时髦的美女会是大鼻涕珍。
李忠信十分无语,他可真就没有记得有过这样的一个事情,估计和后世选择性遗忘有关,或者是他重生之后发生了轻微的蝴蝶效应。
轻伤不下火线,那是对战士们说的,到李忠信这里,头上受伤了,找到了休息的借口,自然地坐到了指挥张志芹老师身边。
想起来张志芹重生以来对他的好,李忠信琢磨起来最近几天要给张老师家里送点鱼了。
李忠信坐在张老师身边无聊地四下观望,突然间就发现路上出现了一个推自行车卖冰棍的大叔。
这个时候卖冰棍的和后世的那种冰糕车有着极大的不同,是用泡沫盒子装冰棍,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冰棍融化的速度。
虽然五一时候的天气不是很热,但是,劳动了一上午的时间,李忠信感觉到有些热了,想起重生回到八二年以后,还没有吃过记忆中的老冰棍,他站起身走到路边,向那卖冰棍的举了举手,摆动着示意卖冰棍的过来他这边。
“有牛奶公司的奶油冰棍吗?”李忠信见到卖冰棍的过来以后,他直接开口问了起来。
对于这个时候最好吃的冰棍是什么地方的,李忠信还是印象十分深刻的,牛奶公司产的雪糕和冰棍是江城这边最好吃的,里面不但有着那种香甜的奶香味道,还特别甜。
“没有牛奶公司的冰棍,那边太远了,去不了,我这里只有水文冰棍厂的雪糕。这种冰棍并不比牛奶公司那边的冰棍差,也是五分钱一根。”卖冰棍的对于李忠信想要挑牛奶公司的冰棍,他也是很无奈。
大多数人都知道牛奶公司那边的冰棍好吃,可是,那边的路远,而且十分不好走,他要是到那边上一次冰棍,至少要一个小时的时间,如果赶上下雨天,没有一个半小时都回不到市中心。
“水文冰棍厂的雪糕也算是对付了,你这里有多少,我都买下了。”对于没有牛奶公司的冰棍李忠信有了一点小失望,不过水文冰棍厂的雪糕也算是对付了,毕竟水文冰棍厂也是江城数一数二的国营冰棍厂。
“你有钱吗?还都买下来,小家伙,这样做是不对的。”卖冰棍的大叔先是楞了一下,然后便眼神不善地看着李忠信,心里把李忠信骂了个狗血喷头。
他这看到李忠信摆手过来,原本以为李忠信是买冰棍的,没想到,这个破孩子居然是拿他寻开心的。
这个时候要说小孩子买上一根两根冰棍那还有可能,一下子全部都买下来,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揉了揉脑袋上的大包,李忠信翻了一眼卖冰棍的大叔,不悦地说道:“你要是不卖就算了,还弄个你有钱吗?没钱我买什么冰棍?把箱子卸下来,数一数里面有多少冰棍,我全包圆了。”
李忠信对卖冰棍的大叔说完之后,小手高高扬起,大声地对那边围捕老鼠的同学喊道:“同学们,大家都休息一下,我请大家吃冰棍了。”
李忠信一边喊着,一边在那卖冰棍僵直的眼神中摸出了一张大团结递了过去。
大团结递过去的时候,那卖冰棍的大叔依旧石化着。
缓了足有半分钟的时间,他才慢慢接过李忠信手中的钱,并结结巴巴地说道:“小,小朋友,等下大叔把零头给你抹了。”
原本卖冰棍的大叔想要说小家伙的,可是,话到了嘴边,又改成了小朋友,而且还许诺把零头给抹了。
这小家伙一下子把他箱子里面的冰棍都包圆了,他今天就已经是赚到了。
五一的时候江城气温不高,出来了足有一个小时的时间,他才卖出去两根冰棍,按照这样的情形,到了晚上,刨除损耗化了的,不赔钱就已经很不错了。
八二年的时候,冰棍出厂的时候都是塑料的长方体的盒子,每一盒六十多根,批发的时候都按照六十根算,有人的,一盒里面最多能够给到六十六根到六十九根,没人的,一盒里面就六十根。
那个时候,冰棍上面都有一层有些粉白相间的冰棍纸,防止挨在一起的冰棍冻在一起。
成盒的冰棍出厂价格是一大盒两块钱,大概合三分钱左右一根,卖一大盒的话,能够赚到将近两块钱。
卖冰棍的大叔心中盘算了一下,因为妹妹在水文冰棍厂上班,他这个泡沫盒子里面足足装了六十九根,刨除去卖掉的两根,还剩下六十七根,五分钱一根的,那就是三块八角五分钱,抹去五分钱吧!好像少了点。
之前他说了大话,要给眼前的这个孩子抹去零头,抹五分钱的零头,他真有点说不出口。
“你这个盒子里面一共有多少根冰棍?够五十根吧!”看到卖冰棍的大叔把泡沫盒子卸下来,他猛地想到,他把同学叫来了,可别到时候冰棍不够,有同学捞不到吃。
“一共有六十七根冰棍。”卖冰棍的大叔说完之后,一边找钱,一边老脸一红地追加了一句:“这些冰棍一共三块八角五分钱,今天大叔给你免五分,算是大叔请你吃根冰棍。我这里有孩子他姑姑给他的两块奶砖(就是牛奶多一些的上好雪糕,是放到纸盒当中的),送给你做个添头。”
卖冰棍的大叔说完之后脸上也是有了一些肉疼之色,那两块奶砖可是新品,一毛钱一块都买不到,但是,他更舍不得给李忠信抹零。
奶砖?!李忠信的脸上露出了一丝喜色,他高兴地说道:“大叔,谢谢你的添头,你还是收四块钱吧!等回头你再给你儿子买两个奶砖。”
李忠信直接拿过一张小黄牛和一张红色的一元钱纸币,拿着奶砖去给张老师献宝去了。
手快则有,手慢则无,三年一班的同学们有人吃了两根冰棍,有人吃了一根,场面很是热闹,不一会儿工夫,什么老鼠信了,什么独角怪了,全部被他们选择性的遗忘。
下午李忠信要跟着灭鼠,班级里面的同学一致告诉李忠信休息就好了。
这个时候,江城市要求每个人灭三只老鼠,也就是说要上交三只老鼠尾巴,很多人都花钱到农村下面的供销社去买来交上去,一根老鼠尾巴的价格甚至达到了两角钱。
学校的学生有交老鼠尾巴的,也有交用火柴盒装的十只死苍蝇的,总之,学校灭四害是最早完成的。
现在这个时候除四害,收获的老鼠尾巴则会被以一角到两角钱卖掉,卖完以后的钱作为班级的班费。
一天下来,在张老师英明神武的带领下,三年一班的同学一共收获了四十二根老鼠尾巴,同学们都很高兴,唯独李忠信闷闷不乐。
脑袋被白白地打了一个肉眼可见的大包,收获了两个难听的外号,还被张老师狠狠地批斗了一下午,花钱请同学吃冰棍被张老师认定为胡乱花钱,甚至准备把他乱花钱的事情告诉母亲王雅清。
可悲的五一。
第二十二章买电视
五月,繁花似锦,到处生机盎然。
二号,正是星期天。李忠信虽然经历了悲催的五一,却依然和往日一样,五点二十分起床,沿着福丰街向东跑到东端的江城第九中学,在第九中学的校园里面压压腿,伸伸腰,做几个引体向上,再在校园的操场上跑一圈。
吃过早饭,和冯小武给王波那边送了新购进的三张七十米长的挂网,他便让冯小武载着他到了江城市中心位置的工人文化宫。
工人文化宫是做什么的?顾名思义它肯定是给工人们用来活动和娱乐的场所。
李忠信对于工人文化宫的发展印象深刻,八十年代江城的工人文化宫就是电影院和公交总站的代明词,九十年代江城的工人文化宫就是舞厅台球厅的代明词,两千年的时候江城工人文化宫就是约会一饮相思的代明词,在李忠信重生之前,工人文化宫就是补习班培训学校的代明词。李忠信的女儿就在那个地方学习舞蹈。
李忠信到工人文化宫这边来,准备领冯小武看场电影,然后出去吃大餐来补补身体,来慰藉一下昨天受伤的小小心灵。
手机电脑什么都没有的年代实在是太枯燥了,枯燥到李忠信不知道做什么,看一场八十年代的电影绝对是一件很不错的选择。
到了工人文化宫那边,李忠信竟然惊诧地看到,售卖电影票的地方竟然是那种售票员坐在屋子里,墙上开着一个半圆形小窗口的地方。
窗口的前面,小黑板上明晃晃地写着:【创建和谐家园】影票五角钱一张,儿童票两角一张。
冯小武花了七角钱买了两张电影票,又在售票口不远的地方花一块钱买了一些瓜子和羊羹,便带着李忠信进入了电影院。
李忠信没有想到的是,他重生以后看的第一场电影,竟然是李连杰演的《少林寺》。
后世看过几遍《少林寺》的李忠信,他对于这个时代的电影感官很是一般,看着看着就睡着了。
经常看那种动辄几个亿,几十亿的电影以后,这样的一种电影根本就不能同日而语。
不过李忠信却是知道,这电影《少林寺》,在全国都掀起了动作电影的热潮,更为那电影里面超级牛叉的觉远疯狂起来。
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在电影《少林寺》上演以后,无数的孩子和少年都有了一种武术梦,甚至有很多孩子在这个时候开始练武,走出家门,到少林拜师学艺。
冯小武和李忠信不同,一场电影看下来,整个人简直兴奋得不要不要的。
哪怕是和李忠信吃饭的时候,依旧在回想着电影,不时地和李忠信讲述他对《少林寺》这部电影的喜爱,他告诉李忠信,如果要是有时间的话,他还想要再去看一遍。
冯小武甚至对李忠信说,要不是他现在岁数大了,而且家里还有生病的老妈,他都有一种想要到少林寺学武的想法了。
李忠信想明白了这个时代精神食粮的匮缺,要物质和精神食粮同步,更是觉得应该给家里面添置一件大件了。
想到这种事情他无法出头来操作,便让冯小武告诉王波下周抽空到家里去一趟,给家里面送两百元钱,让母亲和父亲再凑上一些钱买台电视机。
王波现在手中有钱了,出两百元钱给二爷爷和二奶奶买电视,也是合情合理的,毕竟王波在江城这边能够站住脚,全凭二爷爷和大姐王雅清资助,出一部分钱买电视也是理所应当的。
李尚勇和王雅清对于王波出资购一部分钱买电视的事情并不赞同,毕竟在这个时候附近有电视的人不多,花那么大一笔钱购买电视有些奢侈。
可是,王波却是说了,购买电视是给二爷爷和二奶奶看的,如果他们不出钱的话,那他自己够买。
经过了两天的讨论,最终李尚勇还是同意了购买电视。
让李忠信意外的是,三舅王波拿了两百元钱,而父母却只凑了一百五十块钱,托人在江城百货商店里面买了一台14吋的熊猫牌电视机。
江城这边虽然能够买到更好的电视,但是,作为在周围邻居十几户里面第二家购买黑白电视机的人家,李忠信的父母坚持要买三百五十块钱价位的14吋熊猫牌黑白电视。(吋就是英尺,一吋大约是2.54里面,14吋也就是35厘米,电视机14吋也就是相当于屏幕的对角线的长度是35厘米。)
按照李忠信父母的想法,在这个时候能够看到电视机已经是一种极为奢侈的事情了,要是弄一个大家伙,到时候家里的门槛估计都得被踩破了。
电视机购买回来以后,被李尚勇小心翼翼地放到了结婚时候的那两个樟木大箱子上。
原本两个木头箱子上面的褥子和棉被,则被放到了靠窗台的地方。
这样放置的原因一共有两个。
一是附近邻居家在这个时候都没有买电视,半大孩子都想要看电视,谁家一买电视,关系好的立刻就会搬小板凳直接坐到屋子里面等着放电视。
如果电视机放到地上的桌子上,根本就容纳不下那么多的孩子。
另外一个原因最为主要,当时的信号十分微弱,用电视机自带的那个天线根本就无法清晰地接受到电视节目。
想要接收到清晰的电视节目,就需要自己重新做一个电视天线。
把薄铁管弯上几道,成为一个长方形,下面在用木头固定住,然后把这个电视天线绑到房子上面的烟囱上,在用细电线接到电视原有的天线上,就能够清楚地看到两个台了。
这两个台,一个是地方台,另一个就是中央台了,只是地方台在这个时候没有什么好节目,大多数人都选择看中央台。
有了电视以后,王秀太和何淑清两个人白天在家里面算是多了一个营生,看得津津有味的,在李尚勇和王雅清下班以后,甚至还会给他们讲一讲白天在电视里面看了什么新闻,看到了什么好看的电视节目。
提前了一年多的时间购买电视到家里面,李忠信并没有感觉到任何的好处,反倒是烦恼多了很多。
只要是家附近的孩子,几乎每天晚上一吃完饭,藏猫猫或者是抓人等娱乐活动也不做了,全部集中到他家里面看电视。
虽然这个时候电视只能收到地方台和中央台,但是,刚刚有了电视节目,特别让小孩子喜欢。
Õâ¸öʱºò£¬ÑëÊÓÕýÔÚ²¥·Å½Ý¿Ë˹Âå·¥¿ËµÄ¡¶÷úÊóµÄ¹ÊÊ¡·£¬ÄǺ©Ì¬¿ÉÞäµÄС÷úÊóÌØ±ðÈÇÈËϲ»¶¡£
Ö»ÒªÊÇСº¢×Ó£¬Ã»ÓÐÒ»¸ö²»Ï²»¶÷úÊóµÄ¹Êʵġ£
李忠信没有想到,添了个大件,没有让家里面感觉到什么好处,反倒是多出来许多烦恼,特别是太姥爷和太姥两个人的岁数有些大,习惯了早睡早起,可是,那些小孩子看电视根本就不管你家里面老人睡不睡觉,一直看到李忠信家里面关闭电视。
都是周围的好邻居,平日里的关系都相当不错,不能往外赶不说,家里面有什么零食之类的吃的,王雅清还会拿出来给这些孩子分一分。
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原因,周围的邻居对李家的好评如潮。
原本李忠信想早点买个电视机,让太姥和太姥爷提前享受电视带来的乐趣,也算是痛并快乐着。
第二十三章东施效颦
万物葱绿的春天渐渐行远,时间已经步入了六月。
八二年的年景很不好,东北在五月份出现了倒春寒的天气,玉米和大豆这两样种植最多庄稼都没有长起来。
哪怕是六七月份开始出现高温天气,庄稼减产已经是定局,哪怕农活做的再好,今年的庄稼也是达不到丰产了。
感觉到收成没有太大希望的福隆村农干部,他们的目光逐渐转向了江边打鱼的那些人。
这些村干部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们并不傻,他们很快就算计出来了,一个人在江中一网鱼就能够打上来几十斤,一天打上几网鱼,那就是上百斤,如果能够卖出去,就是一斤小鱼一毛多,一斤大鱼几毛钱,那绝对是一笔不菲的收入。
福隆村和竹板屯相距也就是一里地,都归属于长青乡管理,和竹板屯一样,是属于长青乡当中的穷村子,村民的生活水平也就是稍微比竹板屯那边高一些。
董国忠最开始召集到江边放风筝打鱼的时候,福隆村的村民没少笑话竹板屯这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