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的明星老师_校对版by:夜的光》-第8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农村的祠堂很多都是多用的,不仅仅只是祭拜祖先,一般村里有什么【创建和谐家园】或者红白事聚餐很多都是在祠堂操办的。

        路上已经有不少村民出来看热闹了。

        好奇的村民问道:“老倔头,干啥呢?哪带来这么多人。”

        老倔头就是老汉,“外边来的,想到我们村里吃个饭,他们人多,我带他们去祠堂,你也招呼你婆娘来帮忙。”

        村民:“吃饭?给钱不?”

        还不待老倔头回答,有作家就先出声了,“给钱,给钱!”

        村民眼睛一亮,连忙回屋,“媳妇,媳妇快出来,去祠堂,去祠堂!”

        这样的情形一路上陆续上演了好几次。

        有些作家不禁开始小声交头接耳嘀咕,“一听给钱一个个眼睛就反光,这么热情,我们不会一会被宰吧?”

        “应该……不会吧……”这位作家也不太确定。

        “但愿不会吧,一会儿都多长个心眼啊,别被人坑了。”

        “嗯,提防着点,一会先问问价格再要东西。”

        一行人随着老汉进了有些老旧的祠堂,入目是祠堂正中央的硕大的长条神台,上面摆满了白色的蜡烛,都点着火,地上还有个火盆盆子里还冒着缕缕青烟,四周散落着一些纸钱。

        见此情形有些作家心里开始有些发怵,几个女作家缩在后面不敢进来。

        老倔头显然也知道他们在怕什么,解释道,“没事,放心吧,村里没死人。进来吧,真要死了人我也不能让你们来。”

        众人有些疑惑,没死人那这是做什么?还有村里家家户户挂着的白绫素缟是怎么回事?

        老倔头没有主动说,大家也不好发问,硬着头皮进去了。

        祠堂正中央有个露天的天井,阳光直接洒落下来,照的祠堂很敞亮。

        随后七八个汉子和村妇也来了,有的扛着圆桌,有的搬着长条的凳子,手脚麻利的架起了三套桌子,看这些桌凳款式新旧应该不是一批的,都挺老旧,有些发黑,应该是村民从自己搬来的。

        两个妇人用抹布擦了擦这些桌凳,招呼着大家坐下,“来坐,来坐,都别客气。”

        众人纷纷落座,走了一上午的山路,大家伙也确实累了,一个个坐在凳子上捶揉着发酸的腿。

        老倔头脸上堆着笑在和村民交谈,闻讯聚集来的村民不少,有的手里还端着大瓷碗吃着午饭远远的看热闹。

        “二丫,翠花,你们两个手艺好,今天这顿饭就你们来掌勺吧。”

        “狗蛋,三花,小七,你们帮着打下手。其他人家里有什么好货色都拿出来,给客人们看看要吃什么,给钱的,快去吧。”

        “大家手脚麻利点,时间也不早了,下午还得上山看那丫头呢。”

        几个村民都应声去忙活了,没点到名的村民们有的还站着,有的转身离开回去取吃食去了。

        众作家坐着等了一会,一边等着一边和老乡们闲聊。

        老乡们不怎么善于言辞,浓厚的乡音里透出淳朴。

        一些闲聊下来,夜光等人也对这个小山村有了一些了解。

        村子叫都塘村,据说名字的来源是因为村上正中央有一口池塘,所以叫都塘,不大,只有五十来户人家,村里只有一个姓,全都姓郭,村子里大多数都是些中老年人,年轻人一般都出去打工了,不会留在村子里,他们靠着山,但附件的山里其实也没什么能养活他们的东西,主要还是靠耕地为生,所以村上的人家家里都不太宽裕,甚至说是都挺贫穷。

        坐了一会儿,陆续有老乡过来了,个个手里还拎着各种东西。

        夜光和诸位作家们有些傻眼。

        腊肉,香肠,晒干的板鸭,大白菜,老母鸡,大白鸭,竹笋,南瓜,大草鱼。还有那汉子抗的是啥?这么大一条火腿?

        别说,走了一上午又累又饿的作家们猛的看到这些还真有些流口水。

      第一百三十八章 丁香

        拎着吃食的老乡们都很热情。

        纷纷往诸位作家身前凑。

        “客人,你看我这只老母鸡怎么样,刚从家里抓来的,放心,自己养的,绝对没病!”

        “客人,你看我这腊肉还不错吧,我一直留着不舍得吃来着。”

        “看看我这条火腿,可够味了,来点吧!”

        “……”

        众多作家面面相觑,被热情的老乡们弄的有些不自在。

        还记着一开始说的多长个心眼,怕被人坑了,有个作家弱弱的问了一句:“这些……多少钱?”

        村民们先是一愣,然后有人说道,“都是自家的东西,我们也不清楚价钱,看着给吧。”

        看着给?这算怎么回事?

        这么一说,作家们更担心被坑了,万一吃完了你漫天要价怎么办?

        “自家的东西也得有个价啊,我们也拿不准啊,到时候多了少了还容易引起误会麻烦,你们估摸着给个价吧。”

        老乡们一想,确实是这么回事,于是纷纷报价。

        “我这只老母鸡有4斤重,算你20一斤吧。”

        “我这条草鱼有3斤,6块钱一斤吧。”

        “腊肉20。”

        “火腿30。”

        老乡们纷纷报价,诸位作家悬着的心都放下了,老乡们还是很淳朴的嘛,没有漫天要价,相反都很便宜的说。

        你在外头能买到20块钱一斤纯家养的鸡?腊肉22块钱就想买到?火腿居然只买30元?这都是【创建和谐家园】了吧。

        有位作家觉得老乡们卖得实在有些便宜了,“老乡,你们这价格……”

        老乡们一怔,以为是作家们觉得贵了。

        “客人,是不是贵了,那我们可以便宜点,我这只老母鸡算你18……”

        “不是,不是。”说话的作家连连摆手,“不是觉得贵了,是我们觉得太便宜了,你们这么卖还不得亏本啊。”

        老乡们这才明白过来,“嗨,什么便宜不便宜的,这些都是我们自家的东西,鸡鸭都是自己家从小养的,腊肉火腿也是自家宰的猪腌的,鱼也是池塘自己打的,没什么亏不亏的。”

        淳朴的村民们很实在。

        “那行,那都来点,我们都要。”

        老乡们一喜,乐呵呵的应道,“好,好,我们这就拿到厨房给你们整去。”

        一群人各自提着自家的东西去厨房了,夜光等人干坐着等着。

        没多久,一道道香气逼人的菜肴开始上桌了。

        都是很简单的农家菜做法,没什么五花八门的香料,但是胜在食材天然味美,倒是让大家都吃的酣畅淋漓。

        有几个老乡一直在祠堂里待着看热闹闲聊,作家们邀请了他们好几次一起吃,老乡们讲究,说是给客人准备的,不能上桌占便宜,但熬不过作家们的再三邀请和美食的诱惑,最终和大家一起吃了起来。

        老倔头也在,他还和几个老乡陪着一些好酒的作家喝了几口小酒。

        酒也是老乡门自己酿的高粱酒,味道醇正,还不错。

        夜光没喝,他基本是滴酒不沾的。

        餐桌上是打开话题的好场合,老乡们虽然都文化水平不高,但一上桌喝了两口天南地北的也很能侃,一顿饭吃下来倒是挺热火朝天的。

        有作家忍不住好奇心,问了一下村上为什么没死人都挂着白绫素缟,还有神台上的蜡烛和地上的火盆纸钱这些是怎么回事。

        老倔头喝了点酒,话匣子也打开了,本来也不是什么机密不能说的事,把事情原原本本的说出来了。

        “今天是丁丫头的忌日啊。”老倔头神色里带着忧伤,娓娓道来,“既然客人们问了,我就说说吧,丁丫头叫丁香,原来我们村上来的一个老师,一直教我们村里的孩子呢,那丫头乖巧,懂事,也有文化,村里个个都喜欢她。说起来这丁香丫头是个苦命的孩子啊,也不知道她打哪来的,问她也没说个清楚,就知道是北边的人,二十出头的黄花大闺女在我们村上一待就是七年,大好的青春全都耗在我们村上这些孩子身上了,好人呐。”

        老倔头说着眼睛里居然泛起了泪光,几个陪酒的老乡也神色黯然,“是我们对不住人家啊,我们这穷乡僻壤的,方圆十里都没一家能上学的地方,她不忍心丢下孩子们没人教,一耗就是这么多年。可惜啊,这好人老天爷也不照应着点,去年这丫头突然就生了一场大病,我们大家伙凑钱给送医院去了,一查不得了,癌症晚期,好好的一姑娘,就这么没了。”

        人年纪大了容易多愁善感,老倔头说着说着哽咽着老泪纵横,“多好的孩子啊,多好的人啊,就这么没了,就这么没了,这孩子走了后,我们又不知道她具体打哪来,家在哪,给他家里人捎个信都做不到,就把他葬在后山上了,大家都记挂着她,今天是她的忌日,所以大家伙都在房上门窗上挂上了白绫,希望他能在天上看见,知道我们这些人还牵挂这她。”

        诸位作家听着老倔头一边哽咽一边诉说着丁香的事情,也是被他的情绪感染,一个个都有些神色哀伤。

        夜光心里有些感慨,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家,却跑到这小山村里当老师,一待就是七年,最后还客死在这异乡山村里,这世间还真有这样无私奉献的人呐。

        奉献了青春,奉献了一生。

        老倔头的话语还是很朴实,也描绘不出多少东西,但是寥寥的几段话,让夜光心里顿时对这个叫丁香的姑娘升起由衷的钦佩。

        “今天是她的忌日,下午,我们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要一起到山上看看她,给她坟上除除草,添一撮新土。”

        夜光放下手中的筷子,他还没吃太饱,但已经没吃的兴致了,“大爷,下午能带我一起去吗?”

        老倔头一怔,“你去?”

        夜光点点头,“对,我也想去,丁香老师是个好老师,值得敬佩,她的遭遇我也很遗憾,生前没能见到他,但我也想去看看她,给她上炷香。”

        有作家也应和,“我也去,我也去。”

        “我们都想去。”

        众多作家纷纷响应,他们也想去看看这位无私奉献的老师,去她坟头祭拜一下。

        老倔头没有犹豫,当即点头,“好,好,你们愿意去看那丫头自然好,我相信丁香丫头在天之灵看到你们这么多大作家都去祭拜她也会很高兴。”

        人格高尚的人总会让人由衷敬佩。

      第一百三十九章 将来要走的那条路

        吃过饭,关振贤把帐给结了。

        大鱼大肉的三桌饭菜一共才1000块钱,便宜的过分。

        老倔头拿单子算下来其实才800多块,但关振贤执意多给了点,说是给点加工费,老倔头和老乡们推搡了一会,最终接下了。

        下午三点左右。

        夜光一行人随着老乡们一齐去往后山祭拜丁香老师。

        全村出动,真正的全村出动,不管男女老少村子里一个没落下,一百多号人,加上夜光这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往山里去了。

        有一个年已暮年的老奶奶拄着拐杖走路都颤颤巍巍的,但她还是执意坚持要去,她说,“我已经活不了几个年头了,我得趁着还动得了去看看那孩子,也让那孩子看看我,等我到了那边,她才不会不记得我。”

        还有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被他丈夫搀扶着,也执意要去。

        村里的孩子不多,大多数都是些幼儿,最大的才12岁,可能是因为穷,营养有些跟不上,这些孩子们都有些黑瘦。

        老倔头也解释了一下,“我们世代都在这山沟里,孩子如果大点上学倒还不成问题,现在上初中都可以学校寄宿,孩子大点寄宿在学校我们也不会太担心,就是这些小毛孩子,五六七八岁的,这附近也没个正经的小学,所以上小学才最成问题,最近的小学从我们这过去也得要2个多小时,学校又不能住,你说这么大点的孩子,路远山险的,你说这路上万一有个……哪能放心让他们去啊,这些年要不是丁香丫头,这些毛头小子名字都还不会写咧。”

        夜光听完很有感触,细想确实,山村教育,农村教育,难,而且难就难在启蒙教育和小学上,现在一般的中学都是可以寄宿的,就算是路途远一点,一个星期学生们也只是往返一次,家长勤快点上下学都去接一下的话倒没什么大问题。

        但是这小学就难了,大多乡村的小学都不完善,教学设施和质量我们先不说,规模也都比较小,和原来古时的私塾差不了多少,有的学校甚至就只有两三个或者一个老师。即便是这样的学校,也不是每个村都会有的,很多孩子要上学往往要走很久的路,都塘村太偏僻,四面环山,陷在了山沟里,附近又没有相邻的村庄,孩子们上学就更成问题了,沿途是山路又险又难走,别说这些孩子了,就是夜光他们这些成年人要走也得分外小心。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20 10: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