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的年代》-第13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过去李恒少不更事,从不操心学费的问题,平日里为了躲避劳动,要么窝房间看书,要么提个桶去河里搞鱼虾,反正每到开学了,田润娥同志总会为他凑好。

      他关心问:“还差多少?”

      田润娥说:“还差30来块。”

      李恒低头瞅瞅四袋米,瞬间明白过来,老妈今天是算着钱卖米的。

      但遗憾的是,今天出门好像没看黄历啊,一小晌午过去了,也没见啥动静。

      …

      另一边。

      走出大约20来米后,肖涵问母亲:“妈妈,那米很差吗?我看还挺好的嘛。”

      魏诗曼回答:“是不差,但今天市面上有更好的。”

      她丈夫在吃食上是一个比较挑剔的人,所以平时买米买菜都会捡成色最好的买。

      朝前走出几步,魏诗曼有些后知后觉,偏头看向女儿问:“你们认识,是同学?”

      “嗯。”

      肖涵嗯一声,点头:“初中三年曾是同班同学,高中也在一个学校。”

      魏诗曼有些意外,“他还读了高中?”

      肖涵抿抿嘴:“妈妈是觉得他们母子穿着不好,读不起高中吗?”

      魏诗曼确实有过这个念头,但不会说出口,好奇问:

      “能进邵市一中读书,那成绩应该相当好的,过去这些年,妈怎么没听你提过这号人?”

      肖涵微微撇嘴:“我跟他又不是特别熟,提他干什么?”

      刚才没听清对方名字的魏诗曼瞥眼女儿,问:“你们初中同批考进邵市一中的只有六个人吧,他叫什么?”

      肖涵纠正:“是七个,有一个走关系进去的。”

      她口里的关系户指的是张志勇,这货的小姨夫是一初中校长,同属一个教育系统,自有门路。

      ------------

      第16章,一脸的意味深长

      魏诗曼看着女儿,重复问:“他叫什么?”

      肖涵说:“李恒。”

      “李恒?”

      魏诗曼眉毛蹙了下,感觉这名字有点耳熟,似乎最近在哪里听过,可一时卡壳,又想不起来具体是哪里了?

      过了会她又问:“他是哪的人?”

      亲妈这幅样子,让肖涵瞬间联想到了关于李恒和陈子矜的传闻,知道妈妈脾性,最是宝贝自己,怕她打破沙锅问到底,于是撒谎,随口胡诌:“石桥铺的。”

      听闻,肖母没再问。

      倒是肖涵开始委婉劝说:“妈妈,如果他家大米还行,就买他家的吧。”

      魏诗曼疑惑地望向女儿,“不是说你们不是很熟?”

      肖涵眼巴巴地说,“他怪可怜的,听应文讲,他爸爸患有脊椎病,不能做重活。

      平常都靠他妈妈下地干活养活一家子,没有稳定收入来源,说不得卖米是为了凑后天的学费哩。”

      魏诗曼问:“应文不是上湾村的么,这些她怎么知道的?”

      溢满灵气的透亮眼珠子转了转,肖涵脸不红心不跳地把两根食指轻轻并拢,告诉道:

      “亲爱的妈妈,这是上湾村,这是石桥铺,中间就隔一座山,很近的。”

      这倒是事实,魏诗曼信了几分。

      过去女儿甚少求过自己,再想着一个一中的好苗子读不起书,确实怪可怜,她当即停住前行的脚步,绕一圈再次回到了老李家的摊点。

      见这对母女兜兜转转又走了过来,田润娥顿时打起十二分精神,拿出最好的状态去接待对方。

      魏诗曼没回应田润娥的热情劲,而是弯腰抓起一把米,在掌心摊开仔细查看,稍后又放鼻尖处闻了闻,临了指指四个袋子。

      问:“这里拢共多重?”

      田润娥回答:“两担米,一共185斤。”

      魏诗曼又问:“多少钱一斤?”

      田润娥下意识报价:“一毛九。”

      只是才报价完,田润娥就在心里后悔了,眼看都快晌午了,米还没卖掉一丁点儿。

      要是因为价格喊高了错过这个最有可能的买家,她非得恼死自己不可。

      听到这个价,魏诗曼第一时间没出声,接着依葫芦画瓢检查了其它三个袋子的米。

      在等待中,这个过程似乎显得极其漫长。

      就在田润娥忍不住要说着什么促成这桩买卖时,魏诗曼终于有了动静。

      只见她把米放回袋子里,直起身子拍拍手上的白色米灰说:“这四袋米我全要了。”

      田润娥愣了下,天降意外,这八个字给了她十足的惊喜。

      原本以为能卖一袋子米就不错了,没想到眼前这时髦妇人忒爽快,不仅没还价,竟然四袋全要了,从来没碰到过这么利索的买家。

      而李恒开心归开心,却没有母亲的喜出望外,疑惑地看向老同学。

      接触到他的目光,肖涵不动声色地偏过头,没予理会。

      见状,李恒倒也不觉着什么,这姑娘就这性子,她高兴呢,就理你一下,没兴致的时候你在她眼里就是一空气。

      田润娥也是个讲良心的人,高兴之余对魏诗曼说:“你住在哪?这下雨天的不方便,要不我们把米给你送到家。”

      那感情好啊,魏诗曼当即把地址报了出来。

      听到对方住在镇政府,田润娥多看了面前的母女俩几眼,随后矮身担起米,嘱咐儿子跟上。

      镇政府在镇中对面,离农机站有段距离,中间得先上个缓坡,再下坡,全程大概600来米的样子。

      “辛苦两位了,麻烦把米帮我放到这屋。”

      二楼,开锁进门,过完秤,魏诗曼在前边带路。

      领着母子俩到了最里边的储存室。

      等把米安置好,魏诗曼开始结账,同时还不忘吩咐女儿倒两杯温开水给田润娥和李恒。

      “四袋米总共185斤,一毛九一斤,就是三十五块一毛五,对吧?”

      魏诗曼顺手从茶几上拿起一个算盘,快速扒拉两下就得出总数。

      田润娥心算一遍,答案一致,但为了以防万一,又看向了儿子。

      来路上,李恒就已经算过好几回了,当即点了点头。

      得到儿子肯定的答复,田润娥笑着跟魏诗曼说:“让你见笑了,是这个数。”

      双方确认无误后,魏诗曼从钱包数出三张10块和五张1块的票子,随后又掏出两枚硬币,一个一毛的,一个五分。

      “你数一数。”

      “不用,对数。”

      刚结清钱,肖涵这时拿了两杯茶水过来,一杯递给田润娥,一杯伸到李恒跟前。

      她细心提醒:“阿姨,这茶稍微有点烫,你慢点喝。”

      “欸,谢谢闺女。”

      田润娥接过茶水,礼貌地说声谢谢后,却转手以不经意间的方式放到了茶几上,并没有喝。

      李恒同样如此。

      因为下雨天赶路的缘故,母子俩身上脏兮兮的,同肖家一尘不染的环境格格不入,他们要是喝了这杯茶,回头说不得人家要用滚开水给杯子消毒。

      如果碰上有洁癖的,这两杯子搞不好得扔掉。

      将心比心,喜好干净的田润娥以己度人,索性不喝好,免得给人添麻烦。

      钱到了口袋,简单寒暄几句后,母子俩提出告辞。

      魏诗曼送到门口,在要关门之际突然心血来潮问田润娥:

      “大姐你们是哪里人?这米看着不错,等吃完了,下回还找你买。”

      其实两人年岁差不多,但身处机关单位的魏诗曼保养得当,看起来要比田润娥年轻十来岁,所以这声大姐叫得水到渠成。

      卖米的人最爱听别人夸自家的米好,田润娥高兴说:“上湾村的。

      你要是有需要可以去农机站旁边的市场找我,只要家里没事,赶集的日子我大多数都在。”

      “好,记住了,你们慢走。”

      目送李恒母子消失在楼道口,魏诗曼关上门,随后来到沙发旁,坐下,一脸意味深长地看着女儿。

      ps:这星期试水推啦,求月票!求收藏!求追读!追读很重要。

      同期的大神太多,竞争激烈,三月这种文风特别难出头,需要大佬们帮忙噢。

      ------------

      第17章,攻防兼备

      对于母亲坐在沙发对面一动不动。

      起初肖涵浑不在意,拿过茶几上的语文资料书,低头自顾自地翻着,十分认真。

      就这样,母亲虎视眈眈望着女儿,女儿低头看着书,客厅里一时间静悄悄地,只有偶尔的翻页声响起。

      如此,不知道过了许久…

      眼睛看累了的魏诗曼有点坚持不住了,换个姿势放松身子问:

      “你就不打算跟妈妈说点什么?”

      听闻,肖涵满脸愁容地抬头瞅眼,脆生生道:“做您的女儿真累。”

      魏诗曼不为所动:“他真名叫什么?”

      “不是知道嘛?”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4: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