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的年代》-第1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张志勇一边收钱一边笑嘻嘻说:“我两舅舅和小姨夫来了,他老夫子正陪着打牌嘞,就让我出来挣生活费。”

      李恒问:“今天挣的钱都归你?”

      张志勇吧唧嘴,特嘚瑟:“那肯定啊,那必须的啊,钱不给我,【创建和谐家园】鸡毛啊,还不如在家里玩。”

      田润娥递一块钱过来,付车费。

      张志勇猛地往后一跳脚,怪叫道:“婶子你闹呢,你是要羞死我是不?

      我和李恒是穿一条裤衩的兄弟,你信不信,现在我要是敢收你钱,他回头就能把我打死。”

      田润娥塞了几次钱,但张志勇左右是不要啊,最后只得不了了之。

      等到坐车的人都走了,李恒趁亲妈不注意的空挡,压低声音对张志勇说:“我要去邮局寄点东西,借10块钱我。”

      怕被田润娥同志看到,张志勇默契地背过身,数也不数,快速分一沓票子给他,并猥琐朝左手边街道方向指指:

      “隔壁新开了一家粉面店,我跟你讲,老板娘是个寡妇,胸这么大,【创建和谐家园】这么翘,贼鸡儿有料,你卖完米来找我,一块去吃。”

      李恒下意识问:“是不是叫春姐粉面馆?”

      张志勇脱口而出:“你大爷的!你怎么知道?你去过了?怎么这种好事没带上我?”

      李恒张口就来:“没有,听你爸跟人吹牛记住了。”

      张志勇差点跳起来:“我丟!那老不死的跟我抢奶喝?”

      李恒乐地笑出了声,没想到这缺心眼一语中的,根据前生的记忆,这春姐可不就是他爸爸的地下姘头么?

      镇上门脸最大的是供销社,小喇叭最响亮的永远是卖老鼠药的,临近八点,集市上的人越聚越多,逐渐热闹了起来。

      这年头农贸市场还不规范,里面卖衣服卖鞋袜的居多。

      而卖米有一个专门的地方,在农机站旁边,每逢赶集,卖家和买家都会不约而同出现在这里。

      田润娥已经不是第一次卖米了,对这地方十分熟悉,在人群中张望一番,很快就找了个空地。

      只见她用右脚把地上的大块垃圾扫到一边,麻利地铺一张塑料,然后招呼儿子把四袋米整齐地码成一排,再把袋口打开、折成圆圈,以方便买家路过时能第一眼看到自家大米的成色。

      此时买米的顾客寥寥无几,但一眼望过去,卖米的已然不下20家,后面陆陆续续还有人担米进场。

      由于下大雨的缘故,母子俩来得稍微迟了些,并没有占到最有利的位置,田润娥偷偷转悠一圈,脸上的愁容更甚。

      李恒小声问:“老妈,别个家的米质量很好?”

      田润娥怕被人听到,凑过来一点:“有好几家的米,颜色比我们亮。”

      在产地相同的情况下,大米的质量一般由品种、加工精度和新鲜度决定。

      比如,籼稻和粳稻在口感和粘性上有所差异。

      籼稻较细,受热后呈现米粒独立饱满的状况;而粳稻则更为粘稠,适合制作汤粥和糯米饭。

      大米的加工精度是决定其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工精度高的大米,其白度、完整度、含杂率等指标都较好。

      至于新鲜度就不谈了,就是字面意思。新米一般呈白色且有光泽,有清新香气;而陈米的色泽变暗,粘性降低,失去原有的香味。

      李恒自认为自家的大米品种已属市面上最好的一批了,口感偏糯,很香,还带回甜。

      但听老妈这么一讲,心里顿时也没底了,溜出去打探情报,结果还真是这样,有三四家的大米整体质量比他们家的好。

      质量好就算了,关键人家数量还大,这他娘的简直不给人活路哇。

      田润娥下决心说:“先一毛九卖着看看,要是到晌午还卖不掉,就降价试试。”

      李恒问:“老妈,你过去卖多少一斤?”

      田晓娥摇摇头:“价格不好讲,一直在变,抢手的时候能卖到两毛一斤,一毛六的也有过。”

      听到这话,李恒沉默了。

      老实讲,这价格是他万万没想到的,真是出乎他的预料,100斤米竟然只能卖10多块钱,难怪后世农村没几人愿意种田了。

      就这行情,除非是实现规模化,不然靠小农思想耕作,别说进入小康了,一家人温饱都够呛。

      他揉揉眉心,心里暗骂自己,奶奶个熊,前段日子尾巴真是翘天上去了,竟然瞧不起几块几十块的稿费,只稀罕大的。

      看来这思维得改一改了,蚊子再小也是肉啊,田润娥同志挣个几块十几块得多难?

      得多辛苦?

      二姐为了20块钱还被迫走歪门邪道。

      他又一巴掌拍在额头上,真他娘的,自己现在哪有资格挑三拣四?务必大的小的一手抓。

      心里有了计较,李恒一边思考接下来该写什么小说,一边陪母亲卖米。

      同预料的差不多,相当一部分人都围聚在了那几家,只有吃不起高价米的顾客才四处对比砍价。

      捱着捱着,两个小时快过去了,

      自家生意还没开张,见亲妈卖力跟人拉扯却效果甚微,李恒跟着也有点急了,心里特别不是滋味。

      “老妈,我先走开一下,去上个厕所。”

      脚都蹲麻了,李恒上厕所是真,借机开溜去邮局寄稿子也是真。

      田润娥现在的心思全在卖米这事上,含糊应一声就同意了。

      就在李恒站起身、跺跺脚准备走人时,摊前突然来了两个女人。

      确切的说,是一对长相有几分相似的母女。

      年纪稍大点的约摸40多岁,披着雪花长款呢子大衣,头发做过,呈【创建和谐家园】浪形状,化有淡淡的妆容,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潮流气息,她叫魏诗曼。

      而年轻女孩有着一张妖孽般精致的瓜子脸,五官明晰,头发轻轻挽住,素面白皙透亮有如美瓷,细眉杏眼,清瘦淡雅。身穿一件青蓝色格子风衣搭配一条淡红色围巾,脚上是一双红色板鞋。

      简简单单却穿出了风华绝代。

      她的身材高挑,足有165,腰条儿柔顺流畅,此时她的左手挽着母亲手臂,右手插在风衣兜里,背着光线惊讶地看着李恒。

      “李恒,你怎么在这?”

      “肖涵。”

      两人几乎异口同声。

      ps:今天上试水推,三月心情比较忐忑啊,请大佬们抽空追读一下噢。

      ------------

      第15章,巨好看

      其实他和眼前这姑娘的相识可以追溯到初一刚开学的时候,哪怕是过去几十年了,也能清晰记得当时的情景。

      那是九月一号,是个晴天。

      李恒抱着一堆新书去125班排队报到时,原本喧嚣无比的班级突然变得死寂。包括班主任和所有同学的目光都聚焦在了门口新来的肖涵身上。

      当时挨着近,印象最是深刻,仿佛这漂亮到不像话的女孩是从七彩祥云中漫步出来的。

      只一眼,他跟班上其他男同胞一样,心就被照亮了,好似走进了童话世界。

      血液忽地加速飙升,口干舌燥的同时,整个人也没来由地有些紧张。

      巨他娘的好看!

      这座小镇怎么会藏有这么好看的人?

      所有人的第一感官都是如此。

      肖涵的出现遮掩了整个125班的风采,让大伙变得黯淡无光。

      至今尤记得,当初班上男生女生都在潜移默化中学人家右手拄腮听课,留指甲,学人家的语气说话。

      不过可惜,李恒慢慢积攒的好感,后面因为抢凳子事件消磨殆尽,导致两人的关系停滞了很长一段时间,不远不近,在陌生人与同学之间徘徊。

      肖涵和陈子矜都是杨应文的闺蜜,以杨应文为纽带,三女经常一起吃饭,一块散步。

      但她和陈子矜的关系却异常复杂,有学习上的竞争,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争吵,用“亦敌亦友”来形容两女最是恰当。

      初三上学期,李恒和肖涵曾短暂的当过半个月同桌,后面外班的陈子矜知晓了,直接要求两人分开。

      本来就经常不对付,肖涵昂个头、故意【创建和谐家园】她:“怎么,对自己这么没自信,怕你对象移情别恋?”

      陈子矜一点都不带掩饰的,“不怕,但得防着点你。”

      肖涵可不是个逆来顺受的性子,当即冷哼一声回击:“怕这怕那的,你不如把他别在裤腰带上好了,天天带着走。

      也就你把他当个宝贝似的紧张,你看周边还谁稀罕?”

      听两女对话脑壳疼,后面李恒主动找到班主任,调换了座位。

      时过境迁,再回首会觉得这些话语和这些行为特别稚嫩,可懵懂的青春就是这么走过来的欸。

      那大概是自己中学阶段记忆最深的一段时光了,浪漫地如同刚刚绽放的玫瑰,芳香满园,令人陶醉。

      只是很多美好的事儿,你以为仅仅是人生的初次热身,可实际上那是绝唱。一个初中的肖涵,一个高中的宋妤,等他老后回味前半生时,才感慨原来自己年少的时候,已经把人生中两个最惊艳的女人都提前遇到了。

      其实他特能理解陈子矜为什么要提防肖涵了。

      甜蜜的声线,治愈的笑容,顶着一张纯纯的初恋脸,实在是这姑娘要是想讨谁喜欢,真没几个男生抵挡的了。

      按广大男同胞的话说:她的魅力黑白无常都拦不住。

      不过肖涵是个两面人,性格多变,可甜可咸。

      她偶尔要是生气时,那是又恨又绝,李恒可没少在这方面吃苦头,骨子里天然有点不愿招惹她。

      刚才下意识打过招呼后,两人的目光在空中淡淡地对视小会,然后又默契地移开,好像彼此之间不是很熟悉一样。

      感受到异样的魏诗曼暗暗瞧了瞧女儿,随后眼睛盯着李恒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总有那么一丝无视。

      见状,李恒一点儿也不奇怪。

      都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自己这身打扮在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乡下农村再正常不过,但在条件好的魏诗曼眼里确实显得不够看。

      尤其是他头顶斗笠,身背蓑衣,衣服上、裤管上尽是污水渍,脚上的解放鞋更是干脆,裹满了黄泥巴,脏不啦唧的像只破麻袋套在身上,人家要是能高看你一眼就有鬼了。

      肖家不种田,通常都是买米过日子,经验丰富的魏诗曼一眼就能辨别出米的好坏来,所以不论田润娥怎么说得天花乱坠,没停留多久就走了。

      李恒在旁边一直没吭声,等到母女俩离开,他才宽慰亲妈的心:

      “老妈,卖不掉就算了,回家煮给我吃,我现在长身体呢,最馋白米饭了。”

      听到儿子嚷着要吃白米饭,田润娥并没有责怪,只是唉声叹口气:

      “满崽,马上就开学了,你和你二姐的学费还不够。”

      过去李恒少不更事,从不操心学费的问题,平日里为了躲避劳动,要么窝房间看书,要么提个桶去河里搞鱼虾,反正每到开学了,田润娥同志总会为他凑好。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2: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