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的姐夫是太子》-第27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显然,朱棣此时的心情还不错,随即便又道:“罢了,不理他们。”

      当夜,儿女们已是走了,方才还热闹的寝殿里,骤然清幽起来。

      徐皇后坐在织机旁,摆弄着这织机。

      朱棣则在窗前踱步,月光落在他的脸上,这素来刚劲肃然的脸,却多了几分愁容:“哎……你说……那些不成器的子弟,如郭得甘一般,该有多好?”

      徐皇后嫣然一笑,道:“郭得甘算是救了臣妾的一条命,可世上哪里有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别人的孩子的。这些子弟,都是他们爹娘养出来的,就算再坏,也是自己的心头肉。别人的再好,也只能羡慕,却绝不愿替代自己的孩子。”

      朱棣温和一笑,自顾自的走到坐在织机前的徐皇后身后,轻轻地给她捏着肩,一面道:“这话在理,哎,只是终究有些可惜罢了。就说太子,那个妻弟就不安分,将来太子若当真做了皇帝,这张安世就是国舅啊。太子的性子,你是知道的,他为人和善,说难听一些,叫妇人之仁,只怕到时候,那张安世残民害民,太子也会纵容着。”

      徐皇后也蹙眉起来,颇有担忧,她时刻记得马皇后的教诲,知道皇亲国戚若是害人,不知多少人要家破人亡,于是也颔首道:“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子弟们若不肖,危害甚大。这样说来,臣妾倒是觉得,若是这些子弟,都如陛下所言的这个郭得甘一般,倒是好了,哪怕有一半也好。”

      朱棣失笑起来,便又道:“其实郭得甘也没这么好,古灵精怪的,胆子也大得很,且最擅长造谣生事,无事生非,他还糊弄走了朕不少银子呢。”

      作者P.S 喜欢小说的欢迎访问:波光看书网

      在浏览器中输入:BGKAN.COM

      徐皇后已听说过许多次郭得甘的事,她只细心地倾听朱棣的话,突然道:“陛下不是说,他也是一个富贵人家的子弟吗?何不寻访一下他的家族,且看看来路。”

      朱棣脸上有些动容,稍一思索之后,却是认真地道:“锦衣校尉查访的该是获罪之人,若朕派人缇骑出去打探这郭得甘,就未免过头了。锦衣卫是一柄刀,可以用,但是它的刀刃,是对付那些乱臣贼子,却绝不可用在不该当用的地方。”

      说罢,朱棣又道:“朕其实也知道,锦衣卫有人跃跃欲试,可朕早已私下让人去告诫过,谁若是敢妄动,朕绝不轻饶。手里的刀子若是不听使唤了,才是最可怕的。”

      徐皇后深有同感,不禁颔首。

      夜幕落下,寝殿的烛火也渐渐熄了,一夜有话。

      ……

      朱高炽近来心里舒坦了许多,父皇开始让他慢慢的接触朝政,对他的态度也有所改观。

      张安世最近也老实本分,为了万寿节入宫给陛下祝寿,杨士奇和邓健二人几乎将张安世盯得死死的。

      一切似乎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

      甚至过了几日,皇帝下旨,命太子前去孝陵祭祀高皇帝。

      这也是一个重要的讯号,父皇得了天下,唯一的合法性来源,就在于他是高皇帝的儿子,因此孝顺自己的父亲,是天大的事。

      一般这样的事,都是朱棣亲自主持,不过这一次,却放手让朱高炽去了。

      朱高炽前往孝陵,主持祭祀之后,等到月末时节,回到了东宫。

      只是……

      嗯?

      朱高炽觉得东宫有些不一样。

      当然,不是说詹事府机构有什么不同,问题出在东宫的后苑。

      这后苑清冷了许多,平日里来回穿梭的宫娥和宦官……似乎都不见影踪了。

      甚至,平日里连负责迎接和伺候他的宦官也不见了踪影,只有一个养在东宫里驼背、眼花的老宦官坐在门禁之后,扬着一柄拂尘驱赶着苍蝇,悠然地晒着太阳。

      见到了朱高炽,微微颤颤地来行礼。

      第037章 皇孙的烦恼

      朱高炽道:“这东宫怎么了?”

      “啊……殿下您说什么?”

      “东宫怎么了?”

      “噢,噢,殿下您万福,奴婢也念着殿下呢,殿下……当初在北平燕王府的时候啊,就乖巧懂事,奴婢那时候……”

      朱高炽:“……”

      朱高炽索性不理他了,加急脚步,匆匆进入了大内深处。

      远处……偌大的几处殿宇里,却是传出了喧闹的声音。

      朱高炽进了一处殿,这一看……差一点没背过气去。

      只见一台台纺织机摆着,上百个宫娥和宦官都娴熟地在抽丝织纱。

      角落里,一捆捆制好的纱布堆得老高。

      殿内的柱子上,挂着一张张的红纸,红纸上写着:“安全生产大于天!”

      又或:“小心火烛,杜绝火种。”

      朱高炽:“……”

      朱高炽还见到了邓健。

      邓健笑嘻嘻的,脚不沾地的穿梭于各处的织机里,偶尔停留,在某个笨手笨脚的宫女面前停下,而后亲自给她做示范。

      又或者,跑去堆积如山的成品那里,检验纱布的质量。

      朱高炽几乎要昏厥过去,勉强地撑住了身体。

      这时终于有人发现了朱高炽,于是忙不迭地起身行礼:“见过太子殿下。”

      其余人听到动静,也都大气不敢出地起身行礼。

      朱高炽此时的心情真的很不好,只朝邓健怒吼:“来!”

      邓健吓了一跳,忙不迭的跟着朱高炽出去。

      朱高炽怒气冲冲,手指着殿内道:“这像话吗?这还是不是东宫?还有没有规矩,有没有王法?”

      邓健道:“这是太子妃娘娘和张公子决定的,奴婢……奴婢……”

      他本来想说,奴婢也反对,当然,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作为奴婢,是不该将责任推诿到主子头上,于是忙道:“奴婢万死。”

      朱高炽道:“去将张安世叫来,去叫他来。”

      邓健应了,一溜烟的去叫人。

      到了偏殿,朱高炽落座抱着茶盏,等到张安世来了,方才他还想绷着脸骂人,不过见张安世气喘吁吁的样子,来了便脆生生的叫了一声姐夫。

      朱高炽的脸色微微缓和下来,道:“你坐下。”

      “哦。”张安世乖乖的欠着身子坐。

      在线阅读全文访问:BGKAN点COM(波光看书网)

      朱高炽道:“东宫是怎么回事?”

      张安世自然明白姐夫问的什么,便道:“纺织啊,姐夫,你看哈,天下纺纱出松江,不过真要说生产棉纱,这天底下,谁能比得过宫里,要说人力,宫中人力充足,要多少人有多少人,要说人力的素质,这宫中的女子,既乖巧又听话……”

      张安世这话是有道理的,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区域,才发现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究其原因,便是大量手工业的出现,不少商人开始聚集女工进行生产。

      现在在松江一带,其实也零星出现了这样的苗头,不过规模极小,大多数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作坊。

      这天下,哪里还有比东宫更适合做作坊的吗?

      想想看,里头数百个闲散的宫女和宦官,且都是心灵手巧之人,年纪也适当,最重要的是,场地上不缺的,东宫多的是空旷的殿宇,最适合做作坊了。

      朱高炽压压手:“你别和本宫说这个,本宫就问你,这像话吗?”

      张安世道:“像话呀,怎么不像话,姐夫你忘了,慈孝高皇后在的时候,就在宫中纺纱,姐夫和阿姐送了织机去宫里,徐娘娘不也很高兴吗?这说明啥?”

      朱高炽:“……”

      张安世道:“我还听阿姐说,见了那纺纱机,陛下和皇后娘娘都很高兴,说姐夫和阿姐不忘本。姐夫……你看,咱们不能忘本啊。”

      朱高炽竟无言以对。

      张安世又道:“所以我便和阿姐商量了,咱们也得纺织,要效仿慈孝高皇后,不只我阿姐要亲自表率,这宫里上上下下,都要动起手来,太祖高皇帝说,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你听听,这话多好。”

      朱高炽想了想,还是觉得不妥:“可东宫这样子,实在不像样,本宫还是要禁止。”

      张安世急了:“姐夫,别啊,我银子都投进去了,就等产出挣银子……”

      “什么?”

      张安世耷拉着脑袋道:“我请了许多匠人,制造这纺纱机,还买入了许多道棉花,足足花了一万多两银子,这可不只我一个人的钱,都是我几个好兄弟入了股的,还有一个老兄,见我生的不凡,虽和我萍水相逢,便大手一挥,给了我不少银子,我拿他的银子做买卖,要是姐夫不肯,我就全折进去了,自己亏了本倒好,可不能对不起人啊!姐夫,你也不希望我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吧。”

      朱高炽的眉头一下子拧得深深的,道:“你还做买卖?你拿东宫做买卖?”

      张安世道:“姐夫,不能这样说,这是自力更生,是不忘高皇帝和慈孝高皇后的遗训,何况我是给钱的呀,棉纱按每斤三十文来给,这钱都给我阿姐了。”

      朱高炽一脸怒容,听到这里,神色微微有些僵,他站起来,沉默了很久,终究只是道:“本宫刚从孝陵回来,有些疲惫,且去沐浴休憩。”

      ……

      东宫各殿生产繁忙。

      张安世舒服惬意地坐在殿门前的高门槛上,手里捏着一根冰棍。

      这冰棍放在市井里是稀罕物,可在东宫,却是再容易制作不过了,东宫里有专门的冰窖,张安世拿了绿豆汤在冰窖里冰冻,这冰棍便算制成了。

      他舒服地舔舐着带着丝丝甜味儿的绿豆冰棍,一面看着一个个纺纱机传出来的丝线和梭子转动声音,心里说不出的快意。

      和张安世并肩坐在门槛上的,是朱瞻基。

      朱瞻基侧目盯着张安世手里的冰棍,不断地吞咽着吐沫。

      张安世摸摸他的头:“瞻基啊,这个你不能吃,吃了会肚子凉,你年纪小,不能生病。”

      朱瞻基皱起小眉头。

      张安世则指着远处制纱的宦官和宫娥,豪情万丈的道:“从前的踏织机,一昼夜一个人才产一两斤纱,可阿舅的这纺纱机,一昼夜可产八斤至十斤。瞻基,你不能总想着吃,你要有大志向,要像阿舅这样。”

      朱瞻基拧着眉毛,托腮道:“阿舅,我很担心。”

      “担心将来不能做大事业吗?”

      朱瞻基摇摇头:“我总觉得迟早有一日,你会被皇爷爷打死的。”

      张安世恼羞成怒了,立即绷着脸道:“这是什么话,陛下是何等圣明的人,会不分忠奸吗?罚你三日不许和我说话。”

      朱瞻基:“……”

      ……

      张安世重新做人的第三十三天。

      东宫的库房,很快棉纱便已堆积如山,张安世取了样品,召集了张軏和朱勇。

      三人先在张家【创建和谐家园】。

      张軏来的最早,兴冲冲的样子。

      朱勇却是一瘸一拐的来,脸上还有鲜红的巴掌印。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13 04:2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