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是秦二世》-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一听要撤下重新做,胡亥连忙摆手道:“哦,哦,不用,不用,朕就问问,朕就问问。”

        于是这一顿饭可以说是胡亥从生下到现在吃过的最为美味的一顿饭了,先前在行军途中也许是条件有限,到没怎么感觉吃的好。此时回到宫中才发现这吃的真不是一般的舒服。

        只要胡亥多瞄一眼哪个菜,马上就会有侍候在旁的宫女举筷给他送上,每道菜都是做的不仅仅精致无比,而且味道也差点让胡亥把舌头头吞下去。虽然他甚至都不知道这菜叫什么名字。

        吃饱喝足后,胡亥靠在御座上用宫女送上来的茶水漱了漱口,捻起一块不知道什么做的甜品不顾已经撑的要爆的肚子美美的放进嘴里,边咬边嘟囔道:“这皇帝真是个好职业啊!”

        不过要是再能来跟烟那就完美了。

      第十九章 紫薇帝星明

        夜色逐渐笼罩大秦帝国的都城咸阳,喧闹一天的城市逐渐陷入沉寂。如今的中华大地物质生活很是单调,哪怕是到了汉唐盛世的时候也都没有夜市这一说法,唐朝更是有所谓的坊禁,到了晚上都会有兵丁紧锁坊市的大门,一是因为物质生活贫乏,二却是因为安全了。

        黑夜中沉寂下来的咸阳,内里却是暗流涌动。先前因为泗水等郡的乱民起兵反秦咸阳已经是人心思动,但此次胡亥东巡诛杀赵高而归,一改往日昏庸无能的形象在咸阳城外训斥震慑前来迎驾的群臣,更是在一大早已经传遍朝野。

        高高悬挂于菜市场闹市之中的赵高等人四十几颗头颅更是让咸阳城中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名士显贵都是陡然一震,无论何时鲜血和杀戮总是让人清醒的最为直接的手段。

        之前咸阳城中的无数涌动着的暗流,更是在章邯下午带着数千如狼似虎的精兵大肆搜捕、重新在菜市场中又挂上几十颗鲜血淋淋的所谓赵高党羽和族人的头颅时,彻底降到了冰点,变成了一汪死水。

        这新挂上的几十颗头颅中就有之前胡亥特别嘱咐章邯的阎乐!不可谓是一报还一报,原本的历史应该就是这位仁兄和赵成逼死了胡亥,如今已经是死人一个了。

        咸阳城中汹涌的暗流因为胡亥的强势归来和凌厉手段顿时为之一窒,但是平静的水面下无数的漩涡正在形成,更多更大的暗流激荡,等待喷薄而出的时刻,荡起更【创建和谐家园】涛。

        ……

        咸阳城北数不清的山林巨木中零零散散矗立着几十栋高大的宫观,此时一幢高大的道观中,宽敞的大厅却是灯火通明。

        大厅内上首是两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盘腿坐在软塌上,剩下的大概有十几人分列大厅两侧也都席地而坐,这十几人也大都是年过半百。

        坐于大厅上首左边的老者身着白袍头戴高山冠,胖胖的圆脸上长着一个通红的蒜鼻头,小小的眼睛总是眯着,看起来和和气气很有喜感。只有偶尔开合间不经意的露出几缕精光显示这老头不是易于之辈。

        蒜头红鼻子老头右首的老者穿着一身洗的有点发白的褐色道袍,斑白的头发用一根长长的木簪扎成小髻,面色红润,一双睿智的双眼仿若看透人间百态万世沧桑,三缕雪白的长须梳拢的整整齐齐垂于胸前,加上同样雪白的眉毛整个人显得仙风道骨,如同仙人。

        席地坐在两人两侧的十几个年过半百的老者也大都着袍戴冠风度翩翩态度威压,显然都不是常人。

        “邹子,我等行事可成否?”蒜头红鼻子老头笑眯眯的对仙风道骨的老者道。

        原本席地坐在大厅两侧的众多老者一个个都在跟身边的人低声细语着什么,此时听到蒜头红鼻子老头的话也都停止了交流纷纷侧耳倾听那邹子的回答,神情凝重,眼中俱都带着期盼之色。

        被称作邹子的老者抚了抚三缕长须扫了一眼周围侧耳倾听的众人一眼,沉吟半响道:“事不可为。”说完就自顾自的闭起了眼睛,不再开口。

        听到邹子的话大厅内的众人顿时脸色一变,交头接耳的开始议论纷纷,原本安静的大厅顿时喧闹起来。

        蒜头红鼻子老头听到邹子的话显然也是一惊,原本笑眯眯的神情顿时一僵,看向邹子的小眼睛中迸射出慑人的精光。

        仿佛感觉到了蒜头红鼻子老头的眼神,邹子睁开眼睛却不开口,只是神情郑重的再次肯定的对老头摇了摇头,随即又闭上了眼睛,对大厅内其余众人的议论声毫不在意。

        蒜头红鼻子老头很是了解对面的邹子的为人,此时再次得到肯定的答复,顿时如同泄了气的皮球一般,原本笑眯眯的脸上神情黯然,颓然的叹了一声。

        大厅中的其余十几个老者显然都很敬重这红鼻子老头和名叫邹子的老者,一直在关注着两人。

        很多人都看到了邹子和红鼻子老头的无声交流,此时听到红鼻子老头的一声叹息,议论了半响的众人此时也停下了争执,坐于红鼻子老头下首的一个绿袍老者站起来躬身道:“敢问邹子,为何一月前尚说可为,如今又为何改口?望邹子解我等之惑。”

        说着对着名为邹子的老者深施一礼,大厅中的其余老者也一通起身施礼道:“望邹子为我等解惑!”

        名为邹子的老者无奈的睁开眼睛,先看了一眼坐于自己身旁的红鼻子老者。红鼻子老头此时同样也是眼巴巴的看着邹子,他知道邹子的难处所以无法开口明言要求解惑,但是从他的神色邹子就知道这老家伙肯定也是想知道原因的。

        邹子瞪了一眼红鼻子老头,无奈道:“诸位大家请坐。非是宏不能明言,只是妄泄天机必给我阴阳家带来祸患,所以宏之前未能明言。”

        说到这里邹子顿了顿道:“但宏既应诸位大家之请,今日却也顾不了许多了。但行事与否还望诸位大家三思。”言下之意就是如今既然你们都想知道原因,那哥就背了这祸患告诉你们好了。

        “在诸位大家延请宏之前,宏等也一直在暗观天相。秦自始皇帝薨二世继位,紫薇帝星就此明灭不定晦暗无光。

        然一月前紫薇帝星突熄,片刻之后才复重现光芒,虽不似之前晦暗但光却不亮。

        十日前诸位大家延请宏代观天相,看秦之朝运,宏见事有可为故欣然应允。这十日来,自泗水等郡有民起而反秦,宏观众客星光芒大作而紫薇帝星又复晦暗,心有幸幸。

        然昨日宏等观天相,紫薇帝星突然光芒大作,如那日月闪耀,而其余客星等虽仍光亮无比,却已有被紫薇帝星掩罩之势……”

        这时突听“咔嚓”一声巨响,一道晶亮的儿臂般粗大的闪电正正击在大殿屋顶,打断了邹子的话。

        瓦飞墙裂,砖石飞溅,等闪电消失一个碗大的孔洞出现在大殿顶部,通过这碗大的孔洞邹子定定的看着殿外的星空,眼神惊骇脸色苍白。

        大厅内的众人都被这突如其来的一道霹雳给劈晕了,一个个两股颤颤,神情惊恐,一时之间整个大厅死寂一片。

        邹子盯着殿外的星空怔怔的看了半响,对大厅内的众人躬身一礼道:“今宏妄泄天机,祸已有征兆,他日必遭天谴。但宏刚观天相,紫薇帝星大明,而今将星同亮,客星虽可争一时之辉然终将泯灭。

        我阴阳学派自今日隐世而居,不再过问世事,望诸位大家怜我香火。”邹子脸色苍白仿佛一刻之间已经老了几十岁,说完这些复又对众人深施一礼,转身而出。

        “天意不可违啊!”邹子边走边高喝出声,飘然远去。

        大厅内众人包括红鼻子老头听到邹子最后一句话,等邹子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之后,脸色苍白的同时透过那碗大的孔洞看向满月高悬的星空。

        只见一颗斗大的星辰仿若太阳般闪耀夜空,同旁边一颗碗大的星辰相映生辉。那光芒在这一刻仿佛盖过了天上洒下无尽光辉的满月。

      第二十章 百家和大秦帝国

        这一三月同时争辉的奇景只持续了片刻,随即那两颗争相辉映的星辰隐去再不可见。

        大厅内鸦雀无声,良久。

        红鼻子老头转头郑重道:“邹子宁背天谴为我等指明了方向。阴阳学派望诸位大家能多多照拂。今日二世胡亥归咸阳诛赵高等事看来,秦之国运尚存,我儒家学派决定暂缓行事。不知诸家以为何?”

        之前最先发问的绿袍老者同样率先站出来道:“我墨家愿与孔子同进退。”

        大厅中的其余诸人也都纷纷表态愿意与儒家同进退。这小小的大厅中赫然正是儒、道、墨、农、纵横、阴阳等百家的头面领袖人物。

        自春秋时开始,到战国末期秦一统天下,正是中华大地百家【创建和谐家园】百花齐放的思想大融合时代。儒道墨等流派就不须多说。

        阴阳流派正是先秦时期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

        以阴阳、五行说为中心思想,故名。其代表人物亦称阴阳家、五行家。据说是由古代天文学家和占星家转化而来。战国时,阴阳五行学说盛极一时。

        汉初阴阳流派仍存,至武帝而逐渐没落于时代之中,所存之古籍著作也尽皆遗失,所存记载仅见与诸子著作中。

        后世一直流行的风水师、占卜师等所谓迷信职业大多源于此时的阴阳流派。

        最为明显的标志就是如今仍然流行在某岛国倭国的“阴阳师”,正是我中华大地战国末期阴阳流派的一个分支,公元前六七世纪左右传与某岛国演变而来。

        阴阳流派的代表人物是邹衍,他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

        而名为邹子的老者,正是邹衍的后人,名宏。被其余诸家尊称为邹子。

        百家诸子今天在这大厅相会,显然是存了推翻暴秦重回百家【创建和谐家园】的时代的想法,毕竟自始皇帝“焚书坑儒”,独尊法家之后,虽仍然创立了博士制度,供百家参与政事评论时事。

        但百家衰落,法家独大乃是不争的事实。

        可以说百家的兴衰同大秦帝国的兴亡有着紧密的联系。

        秦帝国兴亡沉浮的五百多年(从秦立诸侯国到帝国二世灭亡),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大黄金时代。用那时候的话说,那是一个“礼崩乐坏,瓦釜雷鸣,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剧烈变化时代。

        用历史主义的话说,那是一个大毁灭、大创造、大沉沦、大兴亡,从而在总体上大转型的时代。

        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的转型,隶农贵族经济向自由农地主经济的转型,联邦制国体向中央统治国体的转型,使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达到了农业文明的极致状态。

        这个辉煌转型的历史过程,就是秦帝国生灭兴亡的历史过程。

        春秋战国孕育出的时代精神是强力竞争,强势生存。用当时的话说,就是“大争之世”。所谓大争,就是争得全面,争得彻底,争得漫长,争得残酷无情。

        春秋三百年左右的纷争组合,就象春水化开了河冰,打碎了古典联邦王国时代的窒息封闭,铁器出现、商业活跃、井田制动摇、天子权威削弱、新兴地主与士人阶层涌现,整个社会的生命状态大大活跃起来。

        于是,旧制度崩溃了,旧文化破坏了,象瓦罐一样卑贱的平民奴隶雷鸣般躁动起来。高高的山陵塌陷了,深深的峡谷竟然崛起为巍巍大山!

        进入战国,这种纷争终于演变为大争,开始了强势生存的彻底竞争。弱小就要灭亡,落后就要挨打,成为几乎没有任何缓冲的铁血现实。

        彻底的变法,彻底的刷新自己,成为每个邦国迫在眉睫的生存之道。由此引发的人才竞争【创建和谐家园】裸白热化。无能的庸才被抛弃,昏聩的国君被杀戮,名士英才成为天下争夺的瑰宝,明君英主成为最受拥戴的英雄。

        名将辈出,大才如云,英主迭起。中华民族的所有文明支系都被卷进了这场全面彻底的大竞争之中!

        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举凡社会生活的所有领域,都在这种大争之中碰撞出最灿烂的辉煌。战争规模最大,经济改革最彻底,权力争夺最残酷,文化【创建和谐家园】最激烈,民众命运与国家命运的联系最紧密,创造的各种奇迹最多,涌现的伟人最多―――所有这些,都是后来的时代无法与之比肩的,甚至是无法想象的。

        在这样的历史土壤中成长的秦帝国,是那个伟大时代强力锻铸的结晶。

        秦帝国崛起于铁血竞争的群雄列强之林,包容裹挟了那个时代的刚健质朴、创新求实精神。

        她崇尚法制、彻底变革、努力建设、统一政令,历160余年六代领袖坚定不移的努力追求,才完成了一场最伟大的帝国革命,建立起一个强大统一的帝国,开创了一个全新的铁器文明时代,使中国农业文明完成了伟大的历史转型。

        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大秦帝国,最集中的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国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

        中国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其所以能够绵延相续如大河奔涌,秦帝国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可以说是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不幸的是,作为统一帝国的短促与后来以儒家观念为核心的官方意识形态的刻意贬损,秦帝国在“暴虐苛政”的恶名下几乎湮没在历史的沉沉烟雾之中。

        两千年来,在对秦帝国的描绘评判中,旧的正统形态与旧的民间艺术异曲同工,或刻意贬损,或无意涂抹,悠悠岁月中竟是众口铄金,中国文明正源的万丈光焰竟然离奇的变形了。

        这是中国历史的悲剧,也是中国文明的悲剧――一个富有正义感与历史感的民族,竟将奠定自己文明根基的伟大帝国硬生生划入异类而生猛挞伐!

        当许多人在西方文明面前底气不足时,当我们的民族文明被各种因素稀释搅和得乱七八糟时,我们淡忘了大秦帝国,淡忘了那个伟大的时代,淡忘了向巨大的原生文明寻求“凤凰涅盘”的再生动力。

        虽然我们没有忘记秦帝国,但却也淡漠了那个时代的勇气与创造力。

      第二十一章 余波

        百家的代表人物很快就达成了一致,决定再看看形势的变化从长计议。

        此次商议明显不会再有什么结果,绿袍人显然是此地的主人,在他的引领下厅中的众人就陆续散去。

        红鼻子老头却并没有同其他人一样离开,而是背着双手不停的在大厅中游走,愁眉不展。

        不一会,绿袍老者送完众人回到大厅见红鼻子老头抑郁不乐安慰道:“文通君不必担忧,秦之暴政已失民心,今乱象既起,六国遗族定不会放过这大好时机。我等只需顺势而为即可。”

        文通君,即孔鲋,儒家创始人圣人孔子第九代孙。战国末期,百家【创建和谐家园】,儒家学派以仁与礼为主的思想理念显然跟战国末期所形成的大争之世的总体趋势是相悖的。

        自然而然,在战国末期近百年的时间中,儒家学派是备受冷落。

        在秦统一后,秦帝国一旦能敬儒而用,则无疑是海纳百川的最好证明。

        于是儒家这个近百年几为天下遗忘的曾经的显学流派,被始皇帝嬴政的诏书隆重而显赫地推上了帝国政坛。

        而孔鲋作为孔圣人的嫡系第九代孙当时的儒家学派领袖,也被始皇帝嬴政任命为堪比旧时诸侯的高爵——文通君,官拜少傅,统领天下文学之士。

        秦及其之后的两汉,所谓文学之士,是诸般治学流派的泛称;统领文学之士,便是事实上的天下学派领袖。

        然后后世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件极具讽刺意义的事情。

        大秦帝国在历史上第一个将备受冷落的儒家学派推上了学派领袖的位置,然而这个学派却没有投桃报李,反而旧病复发一意孤行,主张坚持商周时候的分封制,坚持以诸侯分封而治天下,主张复辟。

      ¡¡¡¡Ê¼»ÊµÛÙøÕþ´óÅ­Ö®ÏÂÖÎ×ïÓÚ¿×öÖ£¬¶ø¿×öÖÔòÌáǰ´Ò´ÒÌÓ×ߣ¬²¢´ø×ÅËùÓÐÈå¼ÒѧÅɵÄÊ¿×Ó¶ã¹ýÁËʼ»ÊµÛµÄËѲ¶¡£

        嬴政一怒之下,愤掘圣人孔子之墓,这不得不说就是“焚书坑儒”的前因了。

        孔鲋听到绿袍老者的安慰只能无奈的点点头道:“谢了凡兄提醒。子舆明白。”

        绿袍老者显然是大秦的官员,秦朝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着绿袍,一般庶人则只能穿白袍。

        了凡即墨家学派自墨子后的代表田鸠的第七代孙,田仁,字了凡,现任墨家流派的领袖。秦朝有博士议政制度,又分十二大博士,七十二博士。而田仁身为墨家学派的领袖是十二大博士中的一个。

        孔鲋之所以如今愁眉不展自然是因为自“焚书坑儒”之后,整个大秦已经没有儒家学派的立足之地,儒家学派如今只能隐入暗中传学,一日不能推翻大秦,儒家学派自然一日不能出头。

        这对曾经身为诸家学派领袖的儒家学派来说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5 06:5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