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天启皇帝的神色似乎缓和了一些,深深的看了一眼杨鹤,才缓缓的道:“我大明自开国以来,就没有阻塞言路之事,朕自然不会做。君有过可以直谏,臣有过可以明参,可是杨爱卿你可要想好你要说的话!”
所有大臣的心里都是微微一禀,天启皇帝看样子是真的生气了,很多人都不明白杨鹤为什么要这么做,一个被东林党抛弃的人,值得吗?
跪在地上的冯三元身子微微一震,看向杨鹤的眼中则是充满了感激,充满了决然。站在前面的内阁大学士韩旷,脸色则是变得很难看,心里顿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第一百零九章 大朝会三
“臣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陛下信任微臣,臣自然不敢信口雌黄!一定对得起陛下的知遇之恩。”杨鹤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冯三元,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光芒,可是说起话来却是掷地有声。
天启皇帝的脸色依旧不是很好看,阴沉的可怕,半晌才缓声道:“熊廷弼乃是辽东经略,现在辽东是个什么样子,朕不说你们也知道。萨尔浒之战之后,熊廷弼保住了辽东,那是对朝廷有大功的,朕不能寒了边关将士的心,不能寒了众臣的心。”深深的看了一眼杨鹤,天启皇帝道:“杨爱卿,你有什么话说吧!”
听了天启皇帝的话,所有的大臣都明白,这位少年天子对熊廷弼的印象非常的不错,想要扳倒熊廷弼的人怕是要倒霉了,首当其冲的就是冯三元。刚刚那些想要站出来为冯三元鸣不平的人,此时也全部收住了脚,为了冯三元得罪内阁大学士韩旷,还得罪了天启皇帝,实在是得不偿失。
那些齐浙楚党的官员和刚刚加入孙党的官员,此时则是满脸担心的看着杨鹤,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位杨大人这是怎么了。这样一个人值得吗?千万别触怒了天启皇帝,那可就麻烦了。
“臣斗胆问一句,不知陛下想要怎么处置冯御史?”杨鹤接下来的话让所有人都呆住了,这位大人的胆子可不是一般的大啊!不过他的话问完,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天启皇帝的身上。
“参奏失实,交付有司衙门查处,至于有没有构陷大臣,通敌卖国,那就要查过之后才知道了。”天启皇帝似乎也没有生气,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下面的大臣一听,果然自己没猜错,进了三法司还能出得来?这可是天启皇帝钦定的罪名,没有人敢轻易的推翻。况且这个冯三元不过是东林党的弃子,谁敢冒着得罪皇帝还得罪的东林党的风险救他啊!
这个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杨鹤的身上,所有人的都看着他,有担心,有幸灾乐祸。也有人将目光落到了站在最前面的人孙承宗身上,毕竟在他们看来孙承宗是因为杨鹤才又的今天,这个时候孙承宗怎么也应该站出来啊!
“陛下对臣有知遇之恩,可是今日臣有些话却不得不说了,陛下既然以国士带臣,臣自当以国士报之!”杨鹤却是上前一步,缓缓的撩起自己的官服跪了下去,轻轻的将自己的官帽摘了下来,放在了地上。
看到这一幕所有的大臣都愣住了,这朝会刚刚开始,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就摘了自己的官帽。跪在地上的冯三元此时双眼通红,眼中泪水不断的流了下来,自己在官场这么多年,见过太多的尔虞我诈,太多的落井下石。此时杨鹤这样对自己,真的让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天启皇帝此时也很诧异,心中暗道:“好你个杨鹤啊!让你演个戏你也太投入了,等这件事情完了,看朕怎么收拾你。”
心里虽然不高兴,可是天启皇帝的脸色依旧还是原来的样子,将看向杨鹤的目光放到了一边,似乎对于杨鹤的动作无动于衷。
“陛下,自古一来御史就有监察百官的责任,风闻奏之本就是御史的职责,至于审狱断案乃是三法司的事情。冯御史参奏辽东经略熊廷弼,乃是一个御史的本分,不但无过反而有功。至于陛下说的有没有证据的事情,那是应该交给三法司去查的,如果御史将这些事情都做就是越权了。大明从无阻塞言路之说,陛下乃是盛世明君,更不应该有这样的决定。臣今日在这大殿之上,力保冯御史。”杨鹤的话可谓震耳发聩,震得大殿之上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愣住了,这可是批龙鳞,犯颜直谏啊!
很多人都激动了起来,这次的事情过去,无论结果如何让,这位左都御史杨鹤在清流之中的地位一定会再升一个台阶,这天下恐怕在也无人能望其项背了。杨鹤身为左都御史,在清流之中有着极高的威望,要不然也不会在东林党和齐浙楚党争斗那么激烈的情况下,保住都察院的位子。此时更是犯颜直谏,这声明想必就是如日中天了,很多站在杨鹤身边的御史顿时也有些跃跃欲试了。
天启皇帝此时心里也不知是个什么滋味,总觉得好像自己挖个坑把自己埋里了,这些人啊!没一个好对付的。
“杨爱卿,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天启皇帝脸色阴沉的可怕,脸色也变得铁青,站起身子对着杨鹤大声的喝问道。
“陛下,冯御史参劾辽东经略熊廷弼乃是本分,因为这件事情陛下处置了他,今后让我等御史如何自处?臣深受皇恩,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掌管都察院,这个时候如果不站出来,上对不起陛下知遇之恩,下对不起属下的拥戴之义。这是为臣的本分,如果陛下要处置冯御史,身为冯御史的上官,臣请带之受罚!”杨鹤此时居然也站了起来,回头看着看站在自己身后的几位御史,眼神十分的锐利,说出的话却把所有人都震住了。
这个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不一样了,这位杨大人简直就是正义的化身,上对得起皇上,对得起下属。为了心中的一股正气,批龙鳞,犯颜直谏。如果皇帝一意孤行,愿意为了自己属下顶罪,这样的上官到哪里去找?
那些投靠过来的人,此时心中一片火热,站在杨鹤身后的御史们,东林党的人或许还有些犹豫,那些无党派的人此时也不再观望,有这样的上官一定要好好的逢迎一下。
天启皇帝缓缓的做了下来,看向杨鹤的眼光中充满了威慑,似乎想要将他一口吞下去!
“陛下,臣觉得杨大人说的有道理,请陛下收回成命!”这次站出来的是吏部尚书周嘉谟。
“请陛下收回成命!”有人一带头,顿时大殿里的大臣跪下来一大半,齐浙楚党,孙党,中立的文官,包括一些世袭勋贵。
第一百一十章 大朝会四
看着下面跪着的大臣,天启皇帝的心里一震恍惚,虽然是自己制定的计划,可是真的没有想到会这样的顺利。同时天启皇帝的心里也产生了警惕,如果哪一天这些大臣这样反对自己的政策,那该如何是好?
缓缓的站起了身子,天启皇帝缓步的走下了龙书案,来到杨鹤的面前轻轻的将他搀扶了起来,看了一圈跪在地上的大臣,天启皇帝缓声道:“众位爱卿都起来吧!”
等到所有人都站了起来,天启皇帝已经回到了龙书案的后面,看了一眼杨鹤,沉声道:“家有诤子其家不败,国有诤臣其国不亡。杨爱卿忠肝义胆,能言敢谏,没有辜负朕的嘱托,不愧为三朝老臣,朕心甚慰。”
“臣,愧不敢当!”此时大殿里所有人看向杨鹤的目光都不一样了,这肯定是一位名臣了,历史上肯定会留下他的名字,明朝的诤臣。
“爱卿起来吧!这虽然是为臣的本分,可是能做到的却是屈指可数。唐太宗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去世之后,唐太宗便言自己少了一面镜子,可见一个诤臣对国家的重要性。今日看到杨爱卿,朕仿佛看到了当年的魏征,朕心甚慰啊!”天启皇帝似乎颇为感概,说出来的也没有让人失望,对杨鹤的赞誉非常的高,可比古之魏征。
轻声笑了笑,天启皇帝又道:“朕虽然圣明不过唐太宗,可也是能闻过则醒的,这次的事情是朕的疏忽,冯爱卿你起来吧!”
冯三元此时心里大定,这次的事情看来自己过去了,看向杨鹤的目光顿时充满了火热,这样的人才是自己应该效忠的对象啊!在大殿上抱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无论是哪个党派的人,齐浙楚党本就想要和孙党结合到一起,他们本就是联合体,自然不在乎多一个盟友。那些中立的官员,此时也看到希望,这就是进身之阶啊!只有那些东林党的首脑,此时的脸色是黑如锅底。
“冯爱卿,这次的事情是朕疏忽,希望以后你能尽忠职守,尽心报国。朕赏你一件斗牛服,以示荣宠!”天启皇帝的赏赐很是丰厚,在整个大殿上拥有斗牛服的官员屈指可数,这可是天启皇帝赏赐的第一件斗牛服!
“臣愧不敢当,定当以死报国!”冯三元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居然会有这样的一天,钦此斗牛服,自己也算是光宗耀祖了。
下面所有的大臣此时也是满心的火热,这个冯三元不过是东林党抛弃的棋子,只是搭上了杨鹤的这条线,不但原本的处罚没有了,还得了陛下钦此的斗牛服,可谓荣宠一时,前途不可【创建和谐家园】了!
“杨爱卿,你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直言敢谏,御下有方,劝谏得体,实乃国之干臣。朕赏赐给你一件飞鱼服,希望你以后能够好好的为国效力。”笑着对杨鹤说完,天启皇帝的目光在下面转了一圈,缓声道:“众位爱卿,你们记住,只要有功于国的,无论文臣武将,朕不会吝惜赏赐。”
“陛下圣明!”这个时候这些大臣已经看明白了,这位新上来的皇帝不是什么昏庸的皇帝,那些心有志气的大臣仿佛被打了强心剂,那些庸庸碌碌的官员此时则有了辞官的打算了。
“好了,这件事情就不要在说了,接着说一说熊廷弼的事情吧!”轻轻的端起桌子上的茶碗,天启皇帝意味深长看了一下的大臣一眼,说话的语气不带丝毫感情,有仿佛夹杂着很复杂的东西。
下面的大臣则是面面相觑,刚刚就是因为熊廷弼,冯三元差一点就倒霉了,这次还说熊廷弼?不知道又是谁要倒霉了,以后参劾边关的人一定要小心,不然很容易惹上麻烦!
“陛下,臣有本奏!”没有沉静多久,一个人就站了出来,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大声的道。
“杨爱卿,有什么话经管说!”站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兵科都给事中杨涟。
“陛下,臣以为无风不起浪,辽东经略熊廷弼既然被人参劾,那就肯定是事出有因。无论是被人陷害,还是确有其事,朝廷都因该派人前往辽东查察此事,一来可以证明事情的真伪,二来可以显示陛下的公允。”杨涟的话说的可谓不偏不正,让那些准备看好戏的人全都落空了,毕竟杨涟是东林党的人。
轻轻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深以为然的道:“杨爱卿说的有道理,众位爱卿还有什么想法?”
“陛下,臣以为无论辽东经略熊廷弼是否有罪,辽东督师杨渊在没有朝廷旨意的情况下,就将熊廷弼押解进京,实乃公报私仇,希望陛下严惩。”这个时候站出来的乃是吏部尚书周嘉谟,说出来的话可谓掷地有声。当年杨镐的事情这里的人都知道,此时一想杨渊这么做,确实有些公报私仇的意思!
“周爱卿,杨渊奉旨督师辽东,将熊廷弼押解回京乃是他的职权范围内的事情。如果熊廷弼确有其罪,那么这件事情杨爱卿做的对啊!”天启皇帝似乎没有赞同周嘉谟的意见,说出的话也是在维护杨渊。
在场的大臣谁也不傻,天启皇帝的潜台词就是如果熊廷弼无罪,那杨渊就有罪了。毕竟当年的杨镐弄得萨尔浒打败,这是朝野都知道的事情,想赖也赖不掉。熊廷弼却不同,那些罪名不算大,就算是真的也就是罢官而已。
看了一眼下面的大臣,天启皇帝道:“既然众位爱卿没有别的意见,那这件事情就这样定下来吧!熊廷弼乃是辽东经略,此时也不能下大狱,就暂时先羁押在府里。查案子的事情,由三法司负责,内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出来!”
“陛下圣明!”此时大殿里的大臣,无论哪个党派都希望这件事快点过去,实在是心里没底,不知道下一个牵扯到的是不是自己。东林党人都是大松了一口气,天启皇帝如此轻描淡写,真是让他们没有想到。
第一百一十一章 大朝会五
见这件事情定了下来,天启皇帝缓缓的点了点头,扫视了一圈,缓缓的道:“这里有一份折子,杨爱卿,念给众位爱卿听一听!”
听到天启皇帝的话,这些大臣都有些茫然,那些敏感的人此时已经明白过来了。这次天启皇帝召集大朝会,并不是为了熊廷弼,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正题。
“这份奏折是辽东监军太监上的,里边的建议朕觉得值得商量,众位爱卿听听吧!”将奏折交给了陈洪,天启皇帝缓声道。
还是辽东的事情,很多大臣都在心里感慨,这些人算是看出来了,这位天启爷是一定要将辽东弄个水落石出的。很多在辽东有着利益纠葛的大臣,此时已经有了退意,皇帝如此关注,以后的事情怕是不好办了!
杨鹤则是微微一愣,这本是太监的活,怎么交给自己了?看来天启皇帝是对自己不满了,这是在报复自己,心里虽然腹诽,脸上却是一脸高兴的接了过来。
“臣,辽东监军太监崔福,叩请圣安!臣得陛下信任,监军辽东,时刻不敢懈怠,今有一事,臣觉不妥,恭请陛下圣裁!”杨鹤接过陈洪递过来的奏折,大声的念了起来,“辽东战事频繁,各军将领实心用命,辽东局势倒也稳妥。近日臣却觉有一事不妥,辽东之地将领繁复,悍将无数。辽东督师杨渊,治军虽然有方,可辽东土地广袤,展示颇多,臣奏请陛下派一威服中军之人,提督辽东。”
所有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冷气啊,这份奏折虽然看起来没有什么,对辽东的将士也多为夸奖之词。只是明白人都能听得出来,这是在参劾辽东督师杨渊啊!罪名也不小,明着是说辽东地域广袤,战事颇多,杨渊一个人忙不过来,其实就是在说杨渊没有能力统领辽东,希望皇帝派遣有能力的人到辽东去。
杨鹤的奏折虽然念完了,可是大殿里顿时陷入了安静之中,此时能够摸到脉的也就是东林党的这些人。其中看到的最明白的要数兵部尚书姚宗文,他明白天启皇帝是要对杨渊动手了,也不知道下一个是不是自己。这位少年的天子的心机不是一般的深啊!不明着说是因为杨渊参劾了熊廷弼,而是弄出了这么一手。
那辽东的监军太监是什么人?那是天启皇帝的家奴,没有天启皇帝的允许他敢说这样的话?况且姚宗文可不相信,杨渊没有打点好这位监军太监,崔福上书参劾杨渊,是谁在背后授意不言自明了。
轻轻的喝了一口茶,天启皇帝淡淡的道:“众位爱卿有什么想法,经管说来,朕不会治罪的。”天启皇帝笑容看在东林党人的眼里,那就是魔鬼的微笑。
“陛下,臣有本奏!”半晌,大殿里想起了一个声音,所有人都集中到了他的身上。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次站出来的很特殊,因为他是兵部尚书姚宗文。在很多人看来,这个时候姚宗文多还躲不及呢,怎么会自己跳出来?
“哦,姚爱卿,有什么意见经管说!”天启皇帝轻轻的一笑,和颜悦色的道。
“臣觉得这件事情很重要,辽东乃是大明重地,辽东一旦有失则威胁京师,不可不重视。既然三法司要派人前往辽东查察熊廷弼一案,那朝廷也可派一大员前往辽东,查察吏治,整肃边军。如果事情真如崔公公所言,那也好早做打算。如果没有,也可是陛下放心!”姚宗文的话说的中规中矩,谁也挑不出毛病来,只是姚宗文有些忐忑的看着天启皇帝,这也算是他递给天启皇帝的一份诚意。
轻轻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意味深长的笑了笑,缓声道:“姚爱卿不愧为兵部尚书,这个意见提的好,有真知灼见!不知众位爱卿有什么看法?”
“陛下,臣觉的姚尚书的建议非常好,臣附议!”第一个站出来的左都御史杨鹤,接着便是吏部尚书周嘉谟,兵科都给事中杨涟,户科给事中左光斗。再加上齐浙楚党的大部分官员,这件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道:“既然这样,那就这么定了吧!既然事情定了,那就要选拔一位能臣干吏,不知道众位爱卿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站在大殿之上的这些人都明白,重头戏终于来了,这才是争夺的重点。东林党能都拿到,那么辽东的事情自然万无一失,这次的损失不但全部回来,还占了很大的便宜。
“陛下,臣推举一人!”第一个站出来的依旧是兵部尚书姚宗文,这次他的目光没有在接触天启皇帝,而是有意无意的看向站在前面的韩旷。
“爱卿有什么合适的人选,经管说来?”天启皇帝似乎很高想,看着姚宗文,迫不及待的道。
姚宗文将心一横,大声的道:“辽东之事乃重中之重,这次前往的人也当为声望与才干兼备的人选。内阁大学士韩旷,威望足够,且精通兵事,臣以为是不二人选。”
天启皇帝的眼睛微微一缩,笑着看了一眼站在前面韩旷,若有所思。
“陛下,臣觉的姚尚书言之有理,这次的事情却非韩大学士莫属,臣附议!”这次站出来的是户部尚书王林光,这位决定辞官的老狐狸,此时还是决定在做一件事情。
“臣附议!”随着他的站出来,朝堂上东林党的人无论官职大小,全都站了出来。
轻轻的眯着眼睛,天启皇帝将这些人的行为看在眼里,心中却是不住的冷笑。
“杨爱卿,你怎么看?”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原本很好说话的天启皇帝这次却没有答应,而是将目光看向了一边的杨鹤,那些没有站出来的官员,此时也将目光看向了杨鹤。
“陛下,臣以为辽东之事既然为重中之重,那这次朝廷派往辽东之人必将是老成持重,且在军中有着很高的威望。韩大学士虽然在朝威望很高,可是说道统御辽东驻军,恐怕不太合适,臣有一合适人选。”没有理会东林党人吃人的目光,杨鹤大声的道。
第一百一十二章 大朝会完
看到杨鹤的模样,东林党人的心都是一沉,这一幕是多么的似曾相识。上一次也是这样,这位一张嘴,东林党内阁首辅大学士的位置就没有了。
“哦,不知爱卿有什么合适的人选?”天启皇帝倒是没有理会大臣们复杂的表情,而是满脸感兴趣的看着杨鹤,显然对他口中的合适人选非常的感兴趣!
看了一眼身后的大臣,杨鹤缓声道:“臣举荐内阁首辅大学士孙大人,孙大人历任地方,在军队中也曾任过职。此时身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更是陛下的老师,也是当朝的太保。论声望无人能出其右,论能力虽没有诸葛亮安居平五路的能力,可是整肃辽东还是十拿九稳的!”
杨鹤的话是越说越顺,简直可以用口若悬河来形容,只是站在前面的孙承宗却是满脸的黑气。
“陛下,臣觉得杨大人说的有道理,这次的事情确实非孙大人莫属!”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御史冯三元,这个刚刚倒戈的人,此时便十分坚定的表明了自己的立场。
“臣附议!”这次跪下的人就更多了,齐浙楚党,孙党,文臣武将一大堆!
只是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东林党人都没有站出来反对,似乎就默认了这样的事情!
天启皇帝轻轻的点了点头,缓声道:“既然众位爱卿都推举孙爱卿,不知道孙爱卿自己怎么看?”一边说着,天启皇帝便将目光落到了孙承宗的身上。
见所有人都看着自己,孙承宗也没有拖沓,撩衣服跪倒在地,大声道:“臣深受皇恩,誓死报答陛下!”
用力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缓声道:“先生忠君为国之心,朕心明了,朕就将辽东托付于爱卿了。”
“臣粉身碎骨,难报万一!”孙承宗对着天启皇帝拜了拜,这位老大人等了这么多年,终于到了这一天,可以一展胸中的抱负了!
等到孙承宗站回去之后,一个人却站了出来,大声的道:“陛下,臣有本奏!”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在一次集中,一起落到了这个人的身上,只是让人没有想到,这次站出来的人很多都熟悉,但是却都没有在意过,因为这个人被提拔的时间非常短,这个人就是现任的大理寺卿邹元标。
“爱卿,有什么事?”天启皇帝似乎有些累了,轻轻的揉了揉自己的额头,缓声的道。
“陛下,内阁首辅大学士孙大人出任辽东,内阁不可一日无首辅,臣推举内阁大学士韩旷暂代内阁首辅大学士!”邹元标的话不多,可是说出来却让人震惊非常。此时这些人也明白了,为什么东林党人不在争夺辽东的职位了,原来是为了内阁首辅的位置。
天启皇帝似乎也愣住了,深深的看了一眼邹元标,缓声道:“今天已经决定了很多事情,内阁首辅大学士的事情实在是太重要了,众位爱卿回去之后上折子吧!退朝!”挥了挥手,天启皇帝居然抬起身子走了。
这下所有的大臣都愣住了,这位陛下到底是什么脾气?谁也摸不准脉了,只是有心人都觉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皇上。
等到天启皇帝离开之后,大臣们也都向外走,和来的时候不同,此时这些大臣心情都非常的不错。很多人都围在杨鹤的身边,恭喜之声不绝于耳,拍马屁的声音也是不绝于耳!
回到自己的寝宫,天启皇帝连忙招呼太监宫女为自己脱衣服,这衣服穿着实在太累!将头上的平天冠拿了下来,脱下身上的冕服,天启皇帝轻轻的舒了口气。本来一位穿上这个会很帅,此时才发现,实在是太累了。
“陛下,午膳吃些什么?奴才去传膳。”天启皇帝坐在椅子上休息的时候,陈洪小声的道。
“朕现在没什么心情,你让小太监去吧!告诉御膳房,清淡些!”天启皇帝似乎真的累了,有气无力的道。
“是陛下!”陈洪答应了一声,便挥手招了一个小太监,耳语了几句便将小太监打发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