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是木匠皇帝》-第26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沿着天启皇帝所指的地方,孙承宗看了过去,随之就是微微一愣,因为那个地方他很熟悉,哪里是山西和陕西啊!不知道这位少年天子又想到了什么。

        “先生,辽东有了一只铁骑,朕觉得还不够。这里是就是秦地,从古至今秦地民风骁勇好武,是一个很好的兵员来源地。最重要的这里背靠广袤的黄河平原,河套平原更是古时就有的养马名地。如果在这里建立一只强大的骑兵,那局势就不一样了。不但可以防备辽东的后金的偷袭,也可以随时出击,战略上就很主动。”天启皇帝的眼光此时紧紧的盯着那里,不仅仅是为了对付后金和蒙古人,更是为陕西和山西。

        几年之后的大旱,虽然导致了民不聊,农名起义大爆发。可是真正的原因却是有迹可循,山陕两省吏治糜烂,边军那个时候甚至已经是名存实忘了。最重要的是这里有着明朝的一大走私犯,那就是晋商。

        在这个时候,因为丝绸之路的中断,山陕两省的大部分都成为了大地主。风调雨顺的年景,这些人或许还能够安稳的当一个富家翁,走一走官场。可是那里发生了大旱灾,很多的商人没有办法,便做起了买卖。

        因为地域的限制,这里没有江南的优势,很多行业都没有办法从事。这些人为了生存,就做起了一些违法的买卖。那就是走私,走私的对象就是蒙古诸部以及后金。这些人可能没有想到,他们没有死在朝廷的手里,而是死在了那些农民和军户的手里,不得不说是一种讽刺。

        想要避免这样的事情发生,自然不是没有办法,当然阻止大旱天启皇帝没有想过,因为那是他做不到的。办法就是赈灾,赈灾就要解决几个问题,第一个就是粮食的问题。这个问题天启皇帝想过,需要推广几种高产的作物,努力的提升粮食的产量。虽然记忆中有印象,可是现在的农业状况,天启皇帝本就不了解,这个只能以后在说。

        至于第二个问题,就是陕西的吏治问题。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对山陕两省主要就是以招抚为主,可是却是不见成效。一来是因为镇压的不到位,这二来就是因为赈济的不到位。朝廷下发的粮食都被无良奸商和贪官污吏合伙给黑了,这些人活不下去自然是死命的造反。再加上死心造反的人的煽动,那农名起义自然就是一发不可收拾。

      第九十四章 隆中对六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就要澄清山陕两省的吏治,另一方面就是要打掉这些大的晋商集团。想要做到这两点,那就一定要采取强硬的措施,采取强硬的措施,那就避免不了要用到军队。

        山陕两省的军队战斗力不用想也知道,空额空饷,天启皇帝甚至都不用派人去查,都会知道有多么的严重。在这支军队里,肯定很多当地人士绅的人,朝堂上代表晋商的势力也是有的,那就是秦党。虽然此时的秦党远没有东林党势力,齐浙楚党之中也排不上名号,可是实力确实非常的雄厚。晋商集团也不是那么好打掉的,这么多年的根基,除非派兵进剿否则很难达到目的。

        “先生,朕的这个想法怎么样?”压下心头纷乱的思绪,天启皇帝将目光落在孙承宗的身上,笑着问道。

        “陛下圣明,如果真能有这样一只军队,那么就可以出击蒙古了。”在孙承宗的心里,真的希望大明能够恢复往日的荣光,能够实现燕王扫北的愿望,将塞北的蒙古人一扫而空。

        看了一眼外面的天色,已经是夕阳日落了,伸了一个大大的懒腰,天启皇帝顿时觉得有些疲累。伸手摸了摸空空如也的肚子,天启皇帝笑着对孙承宗道:“先生,今天就到这里吧!事情也就这样了,这些都是大的方略,剩下的朕要好好思量一下。”

        “是陛下,那臣告退了。”对着天启皇帝施了一礼,孙承宗就要离去了,这一天将他也累坏了。肚子里也是空空如也,此时真的想回到家里吃些东西。

        “先生为果实操劳,晚膳就在宫里用吧!”对于孙承宗这样的能臣,天启皇帝自然是要恩宠的。

        “臣,谢陛下!”孙承宗也没有矫情,这是皇帝的恩典,有的时候还是不要推辞的好。

        天启皇帝生病没有上朝,可是却召见了内阁首辅大学士孙承宗,这本没有什么。可是让人吃惊的是孙承宗傍晚的时候才离开皇宫,没有人知道天启皇帝两个人谈了些什么。

        有些有些渠道的大臣,找了些宫里的太监宫女打听消息,可是消息却很让这些人失望。所有人都说这件事情上面不让说,而且也不知道,整件事情除了天启皇帝和孙承宗,也就陈洪陈公公知道一些。可是却没有人敢到他那里打听,陈洪从小长在皇宫里,在被天启皇帝提拔起来之前,几乎没有人在意这样一位老太监。陈洪对天启皇帝的忠心可想而知,这些人自然不会去找那个麻烦。

        傍晚的紫禁城依旧是灯火通明的,一切似乎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

        “陛下,天凉了,该歇息了!”看着站在窗前的天启皇帝,陈洪小心翼翼的道。

        “陈洪,你在皇宫里这么多年,想不想出去走走?”天启皇帝神态有些奇怪,目光直直的看着外面的天空,似无意的说道。

        “皇宫虽然繁华,可是却也苦闷的很,这里就是臣的家。出去走走自然是好的,可是臣却不想离开这里。”陈洪知道怎么说话能够让天启皇帝高兴,轻轻的笑了笑缓缓的道。

        将窗子轻轻的关上,天启皇帝深深的叹了口气,轻轻的道:“也不知道事情办的怎么样了,魏朝和骆思恭也没一个人来奏报。”

        陈洪这次却没有开口,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脸上也露出了愁苦的表情。

        “行了,不要这个模样!真是的!”天启皇帝笑骂了一句,便没有在理会陈洪,而是缓缓的走到向了自己的龙床。

        月上高空,时间已经很晚了,很多人家都熄灯了。辽东沈阳城内,昌隆旅店内都熄灯了,只有后院的一个小院还亮着灯。

        “啪、啪、啪”,三声敲门声在屋子的外面响起,沉闷且凝重。

        摸了摸床边的刀,似乎这把刀能让他心安一样,魏忠贤缓缓的坐起了身子。看了一眼外面的月亮,沉吟了一下心神,魏忠贤小声的道:“谁!”

        “大人,是我!”外面响起的是一个熟悉的声音,让魏忠贤的心安定了不少。

        将手里的刀再一次放好,将鞋穿上,缓步的走到屋门口将门打开。转身走到桌子边坐下,魏忠贤为自己到了杯茶,喝了一口之后,皱着眉头道:“王档头,有什么事情吗?”

        “大人,你交代的事情已经办好了,督公那边明天应该就能收到消息了。卑职在办差的时候,发现了一件不同寻常的事情。”王档头似乎看出魏忠贤的不满,说话自然是小心翼翼的。

        魏忠贤微微一愣,将手中的茶杯放到了桌子上,沉声道:“什么事情?”

        “是锦衣卫,卑职发现党寒来到辽东了。”王档头的神色很是严肃,似乎对这个王强很是忌惮。

        从王档头的语气中,魏忠贤就感觉到了不同,这位王档头乃是魏朝的心腹。虽然职位只不过是个档头,可是在东厂之中的地位却并不低,能让她忌惮的人不多,锦衣卫的人就更不多了。

        轻轻的皱了皱眉,魏忠贤沉声道:“这个党寒是什么人?”

        “大人,党寒(本角色由党寒书友扮演)的职位不高,不过是一个千户,只是这个人在锦衣卫之中的地位非常的特殊。虽然挂着千户的职位,可是却没有任所,只是一直跟在锦衣卫都指挥使骆思恭的身边。这样的人有两个,其中一个就是死郎中崂山,另外一个就是白衣书党寒。”王档头的脸上满是忌惮,说道崂山的时候却似乎有些畏惧。

        “详细的说说!”魏忠贤虽然是太监,可是以前都是在皇宫里,对于锦衣卫和东厂的了解并不多。

        “死郎中崂山,没人知道这个人多大年龄,总是一副老者的模样。无论走到哪里都背着一个大大的药箱子,看起来就像一个走方的郎中至于这个人的来历,卑职并不清楚,他出现的甚是突兀,仿佛就那么出现了一样。”看了一眼魏忠贤,王档头没有在说下去。

        早就知道东厂锦衣卫卧虎藏龙,看来这两个人都是奇人异事,魏忠贤顿时来了兴趣。

      第九十五章 厂卫

        见魏忠贤对这些事情这么好奇,王档头自然是投其所好,虽然自己是魏朝面前的红人,可是这位却是他的干儿子。虽然太监大多死在太监的手里,可是外人还是很难理解太监之间的感情,王档头对魏忠贤自然也是巴结得很。

        “死郎中崂山这个人很神秘,也没有知道他的箱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因为见过的人都死了。只是知道锦衣卫一旦遇到特别难审理的犯人都会派他处理,只要是他审理过的大部分都能招供,只是犯人也全都死了。”提起这个人王档头自己都觉得后脊梁发凉,说话的声音却也是越来越低。

        可是看到魏忠贤的目光时,王档头却是一愣,那就像是自己见到美人时候的目光。就像太监见到金银的目光,眼中透露出的是【创建和谐家园】裸的占有欲。王档头顿时觉得不寒而栗,这些太监果然没有一个正常的。

        “那个党寒呢?这次来的这个人不是他吗?”许久魏忠贤才缓缓地回过神来,看了一眼王档头,如无其事的问道。

        “这个党寒的来历也不明,似乎被锦衣卫掩盖了,我们费了很大的力气也没有查到。这个人看起来三十多岁,真实的年龄却没人知道,平日里总是一副书生的打扮。接人待物夜视仪非常的彬彬有礼,斯斯文文的。和死郎中崂山相同的是他也很擅长审理犯人,讨厌血腥的逼供方式,不过使用什么方法却没人知道。”王档头看了一眼魏忠贤,不知道自己面前的这位是不是党寒的对手。

        轻轻的叹了口气,魏忠贤的心里有些压抑,他相信东厂肯定也有这样的人,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这也更坚定了他努力争权的决心,只要有了她,自己的将来一定会很美好。沉吟了一下,魏忠贤道:“就这些吗?”

        “回大人,还有一些。这个党寒虽然和崂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却也有很多的不同。这个人虽然擅长审案,可是真正让人畏惧的却不是这一点。此人擅长无中生有,栽赃陷害,每次只要是此人出手,一定能将案子做成铁案。在暗中布局整人,这位绝对是锦衣卫中的一号人物,咱们东厂就在他手上吃过亏。”对于这位看似光明磊落,实则阴险毒辣的党寒,王档头可谓记忆颇深。

        缓缓的在屋子里走了几步,魏忠贤的眉头微微皱了起来,这个时候一点变数都不能有啊!这不但关系到自己的前途,也关系到自己的身家性命,上次自己侥幸逃过一死,这次却怎么也不能在犯错误了。

        “知道这个党寒来辽东做什么吗?”既然不能出意外,那就一定要做到知已知彼,一定要弄清楚这些人来这里做什么。

        “这个暂时还不清楚,锦衣卫的一行人非常的秘密,也和咱们一样没有走官面,也是启用的地下暗桩。”王档头在心里叹了口气,这次来的是党寒,如果能被这么轻易的查明来意,那才是怪事呢!

        紧紧的皱起眉头,魏忠贤不断的在脑海中思索着,难道是自己的情报有问题?应该不会啊!那这些人是来做什么的呢?忽然他想起了一件事情,魏忠贤记得在自己离开北京之前,魏朝对自己有过交代。这次的事情是天启皇帝亲自交办的,东厂和锦衣卫分开办差,而且天启皇帝下有严旨,不允许互相捣乱。

        轻轻的叹了口气,虽然心中还有怀疑,可是却没有刚刚的担心。他不相信锦衣卫敢违抗圣命对自己这些人做什么。况且魏朝交代的任务也完成了,自己只要在这里好好的关注这些人就行了。

        “好了,这事情咱家知道了,你先去吧!”对着王档头挥了挥手,魏忠贤缓缓的向着自己的床边走去。

        “大人早些休息,卑职告退。”王档头身为东厂的老人,对这些太监的心里还是有一些了解的,知道魏忠贤不喜欢公公这个称谓,所以这一路上他都称呼魏忠贤为大人。

        这天晚上似乎很安静,辽东的天气却不是很好,宫中总是飘过漆黑的云彩,似乎真的要下雨了。

        沈阳城的另一端,一个不大的院子里,只有一间屋子里还有昏暗的灯光。

        “大人,东厂的人应该已经知道我们来了!”屋子里站着四个人,都是三十多岁的中年人,领头却是一个刀疤脸。对着坐在椅子上的人施了一礼,刀疤脸恭着身子说道。

        轻轻的摇了摇手中的折扇,辽东的夜晚有些凉,这人的动作就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站在这里的四个人,却仿佛没有看到这一幕,或许他们真的没有看到,因为这四个人都不敢将自己的头抬起来。

        将手中的折扇并拢,这个人缓缓的道:“知道就知道吧!本来就这没什么大不了的,不知道才奇怪呢!况且这次我们要瞒住的不是他们,而是辽东的这里的人!无论是辽东的锦衣卫还是辽东的东厂,督师府或者是别的什么人,都不能让他们怀疑我们。”

        “是,大人。这次的我们的差事很不好办,不知道大人有什么布置?”刀疤脸似乎和这个人很熟,脸上的表情丝毫不变,语气也非常的平淡的问道。

        “这次的事情查起来不会太难,难就难在时间上。骆大人只给了三天的时间,这就有些不好办了。今天晚上我要好好的想一想,主要的事情还是要落到暗桩的身上。我们出到辽东,对这里人生地不熟的,很难做到在这样的期限内将事情办好。”沉吟了一下,这个人看了一眼刀疤脸,轻轻的叹了口气,有些颓然的说道。

        “大人这说的是什么话,如果是容易的事情,骆大人也不会派大人来了。我们兄弟跟着大人这么多年,谁不知道大人的本事,小事情还能劳烦大人出马。”刀疤脸虽然长的很是粗犷,可是这马屁拍起来却是丝毫的不逊色,配上那面无表情的脸庞,任谁看了都会以为这是发自内心的。

        坐在椅子上的白衣人却依旧那般云淡风清,脸上的表情丝毫没有变化,依旧在那里轻轻的摇着自己的折扇。

      第九十六章 师徒

        虽然是一月份,可是这里的天气似乎很暖和,池塘里的水都开化了。天也很暖和,似乎冬天就要过去了。

        老者坐在池塘边的椅子上,手里却没有拿着鱼竿,而是端着一本书,看的很认真。

        “先生,【创建和谐家园】来了。”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缓步的走到了老者身后,对着老者施了一礼,恭敬的说道。

        轻轻的将手中的书放下,老者缓缓的回过头,看着一脸干练的白衣男子,老者轻轻的点了点头。微微笑了笑,老者淡淡的道:“京城的事情你听说了吗?”

        “【创建和谐家园】知道一点点。”似乎早就猜到了老者会这么问,男子缓缓的点了点头,沉声答道。

        “嗯”老者点了点头,面无表情的道:“上次的事情我们就没有做成,本以为可以让为师一举回朝,夺回原本属于我的位子。到现在为师也不明白,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到底是谁在背后搞的鬼。要说是孙承宗,为师对这个人并不了解,也不知道这是个什么样的人。只是听着北京来的消息,很多事情还是不能确定的。”老者深深的叹了口气,语气中透露出了些许的无奈。

        “这本没有什么,先生距离京师太远了,依【创建和谐家园】看,先生不如进京吧!”男子轻轻的笑了笑,似乎没有将老者说的事情放在心上,在他看来自己的老师不用登上朝堂,却能操纵天下大势,这才是人生的极致目标。

        看了一眼白衣男子,老者轻轻的笑了笑,缓声道:“你呀!明知道为师走不得,却有来这里说。虽然为师现在在这里似乎没有什么人关注,可是只要一动身,为师相信很快就会传到京城里。现在京城里很多人应该也猜到了是为师,只是还没有人能拿的出证据。”忽然老者的眼中闪过一丝明悟,苦笑着摇了摇头,有些自嘲的道:“老了,老了,这里都不好使了。”说着老者指了指自己的脑袋。

        “先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白衣男子对老者很是尊崇,说这些话的时候没有丝毫的做作。

        “哈哈哈”老者笑了笑,满意的看着白衣男子,沉声道:“你都是一表人才了,我还能不老。如果是年轻的时候,早就该猜到了,看来这你已经知道了,这次为师为什么找你来?”

        “【创建和谐家园】猜到了一些,先生既然不能离开这里,京城却总归要有个人坐镇,那么【创建和谐家园】就成了最合适的人选。”男子恭敬的答道。

        轻轻的点了点头,老者沉声道:“是啊!一来以声名不显,没有人会关注你。二来你的才能为师是知道的,为师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创建和谐家园】还有很多的地方该向先生学习。”男子对着老者施了一礼,沉声的道。

        没有接男子的话,老者淡淡的道:“你有举人的身份,明年就是大考之年了,你正好上京赶考。辽东的事情如果可为,那就尽力争取,如果不可为,那就果断的抛弃掉。我们虽然在辽东有很多的利益,不过那些都能用钱买通,如果投入太多就不合算了。你去京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暗中查明,到底是谁在和我们做对。主要的目标就是左都御史杨鹤,还有内阁首辅大学士孙承宗。”

        “是,先生,【创建和谐家园】明白。”男子缓缓的点了点头,沉声答道。略微沉吟了一下,年轻人接着道:“不过先生,【创建和谐家园】到觉得辽东的事情还是争取一下的好,一来师兄在辽东,可以为师兄谋一个前程,二来也可以拿到一些实际的利益,还可以堵住那些人的嘴。”

        “这次辽东的事情,为师有些草率了,因为上次的事情,为师也有些失了分寸!朝廷现在的局势很复杂,皇上的态度还不清楚,这就很麻烦。熊廷弼乃是杀场宿将,他的人缘不好,或许是他自己故意的。”老者深深的叹了口气,自己真的老了吗?

        男子有些诧异,失声道:“故意的,他为什么这么做?”

        看了一眼男子,老者面色一禀,严肃的道:“你这是则怎么了?为师给你的表字是止水(本角色由止水书友扮演),就是希望你能做到天上崩于前而色不变,这心如止水可不是说说就可以的。”

        “是,先生,【创建和谐家园】惭愧。”男子似乎也觉察到了自己的不妥,有些惭愧的道。

        “这么多年朝局动荡,但凡领兵在外之人,都是受人攻讦的目标。熊廷弼身在辽东的多年,这样的道理不会不明白,当年的杨镐是怎么死的?杨镐虽然打了败仗,却是罪不至死,可是却依旧被杀了。杨家在辽东树大根深,正因为这样也被朝廷忌惮,这次是为师错了。杨家迟早要被朝廷打掉,我们不能和他们走的太近,熊廷弼得罪那些人未尝不是一种自保的方法。”老者轻轻的摇了摇头,上次的失败也不是没有一点用,最起码自己的心态改变了。

        “大智若愚,熊廷弼也是聪明人啊!”止水缓缓的点了点头,沉声道。

        老者却是轻轻的一笑,有些嘲讽的道:“聪明人也不一定活的长,这世上多的是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熊廷弼的想法能不能实现,还要看坐在上面的皇上是不是聪明。如果能理解他的这番苦心,皇上自然会保住他,那么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可是如果那位小皇上不明白呢?那么那些错事就是他的取死之因,熊廷弼这是在玩火。”老者说道这里顿时冷冷的笑了笑。

        “唉,这是何苦啊!稍有不慎,就把就是万劫不复啊!”止水也是摇了摇头,似乎并不赞同熊廷弼的做法。

        老者自嘲的笑了笑,却没有说话。在自己的教导下,自己的这个【创建和谐家园】深的自己的真传,可是却是自己晚年的真传。自己年轻的时候何尝不是满腹的抱负,何尝不是心怀天下?或许在熊廷弼看来,如果不能遇到一位明主,一展胸中的抱负,那就是生不如死。

        熊廷弼这是在赌,自己却早就没有了这种想法,究竟是什么改变了自己?自己的这个【创建和谐家园】,恐怕从来就没有过这种想法吧!

      第九十七章 抵京

        京城的四门每天都是按时打开,每天等在这里人也很多,繁华的京师似乎并没有受到朝堂的影响,或许朝堂上的事情和普通的百姓并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有心的人却能看出很多的不同,每日里没有个好样子的守门兵丁,这几天却是严肃的很。每个人的脸上都是一副认真的模样,双眼警惕的看着过往的人群,似乎在找寻着什么人。这让过往的人都有些紧张,通过城门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让人奇怪的是这些兵丁却并没有找谁的麻烦,也没有上前询问什么,只是那么静静的站着。

        日上中天,气温慢慢的提升,大地也有了一丝回暖的迹象,京城的南门来了两个人,谁也没有注意的两个人。一个人身上穿着白色的长袍,头上带着方巾,手里则是拿着一把纸扇。在这个人的身后,跟着一个青衣小厮,看起来就像是这个人的跟班。

        京师每天走过这样的人不知凡几,也就没有人注意到这两个人的不同。白衣公子晃动着手里的折扇,缓步的走进城门,小厮则是牵着两人的马匹,缓步的跟在白衣公子的身后。

        看着京师繁华的街道,白衣公子微微皱着眉头,眼中的神色很是复杂,喃喃自语道:“曾经年少轻狂,被人逼着离开这里,这次既然回来了,我倒要看看这京华烟云。”

        小厮则是神色复杂的看着自家的公子,当年的事情他没有忘记,可是他和自家的公子不同,真的不想要回到这个让人伤心的地方。或许这就是小厮和公子的不同,一个注定是小厮,另一个就算落魄也依旧是公子。

        “公子,我们去哪里?”见自家的公子站在那里不动,周围的人都看了过来,小厮快步的走到公子的身边,小声的问道。

        看了一眼有些紧张的小厮,白衣公子微微点了点头,缓声道:“不用担心,这次本公子绝对不会像上次一样被人赶走,我要让那些人明白,莫欺少年穷。”

        小厮微微一愣,心里却是更加的打鼓,公子的眼神好熟悉,怎么和当年的那些人一样?难道公子也变得和那些人一样了吗?

        自嘲的笑了笑,白衣公子似乎觉得不应该和小厮说这个,缓缓的摇了摇头,沉声道:“去风月楼!”说着当先向这里面走去,小厮则是缓缓的跟在他的身后。没有人注意这对主仆,很快他们就消失在了城门口,这里又恢复了原来的样子,似乎这两个人并没有出现。

        京师的紫禁城是皇帝的居所,这是天下人都知道的事情,天启皇帝此时就住在里面。虽然很多人想知道里面的样子,可是很少有人能进去。真正了解里面的人,除了皇帝的本人,就是皇帝的女人,要不然就是皇帝身边的太监。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9 21: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