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是木匠皇帝》-第14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周嘉谟已经被弄蒙了,这些事情他自然知道,神宗皇帝岂止是不喜欢泰昌皇帝父子,甚至恨不得没有他们才好呢!那样他就可以传位给郑贵妃的儿子福王了,这对父子的日子可想而知。不要说读书了连最低的生活保障都没有,只有在要死的时候才立了泰昌帝帝为太子,天启帝为皇太孙。为他们找了老师,可是这个时候已经晚了,泰昌帝已经三十九岁了,天启帝都已经十六岁了。这也是这两位皇帝昏庸的主要原因,而此时天启帝提起这件事情,周嘉谟真的不知该怎么说。

        好在天启帝并没有问他什么,略微沉吟了一下,天启帝继续开口道:“朕这些天一直在学习,这么多天了也算有点心得,可却也有很多困惑,不知道周爱卿能不能为朕解解惑?”

        看着天启皇帝的脸,周嘉谟更加的茫然了,这位皇帝究竟要说什么?自己虽然是进士出身,可是学问却并不出名,这样的事情为什么找上自己?来不及多想,只能硬着头皮道:“微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好,很好。”听了周嘉谟的话,天启皇帝顿时大喜,从龙书案后面缓缓的站了起来,来到了周嘉谟的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周嘉谟顿时受宠若惊,在大明朝很少会有皇帝和大臣做出如此亲密的动作,天启皇帝笑了笑,淡淡的道:“朕前几日看到一段话,可是忘却了大半,不知道爱卿听说过没有?”

        “请皇上示下。”

        “是这样的,朕只记得其中一句,就是:读圣贤书,所谓何事?不知道爱卿有没有听过?”看到周嘉谟的样子,我的心里就一阵好笑,缓缓的将自己的问题抛了出来。

        听了这个问题周嘉谟的心里就是一沉,虽然略有些明悟却似乎还没抓到,只能缓缓的道:“这句话是南宋文天祥的名句,是他在临死时留下的。”

        “那爱卿知道这段话的全部是什么吗?”天启皇帝见周嘉谟含糊其辞,便将后面的问题也抛了出来。

        “臣记得,全文是这样的说的: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周嘉谟此时已经猜到这位天启皇帝要说什么了,心中也是暗暗的想,这位皇帝远比他的年龄来的老道,可没有看起来那么简单。那些想要愚弄他的大臣,最后下场肯定很惨。可是换一个角度来讲,这样的皇帝却很可能是一位好皇帝,也许是江山之福,社稷之福,万民之福。

      第四十九章 读圣贤书

        “爱卿给朕解释一下这段话好吗?”天启皇帝看着一脸怪异的周嘉谟,知道火候已经差不都了,微笑着道。

        “陛下,臣相信以陛下的聪慧,自当早就领悟了这段话里的含义了。”周嘉谟也不傻,宦海沉浮,几经磋磨,这个人已经是油滑了很多。年轻时候那份报国的雄心已经被消磨了很多了,可是和天启皇帝一番交谈之后,心中的报复似乎再一次被点燃了,年轻时候的梦想似乎也再一次醒了过来。虽然是这样,可是还是抱着人到中年的矜持,继续和天启皇帝打着太极拳。

        周嘉谟话里的意思天启皇帝自然能够听懂,他无非实在告诉自己,自己的话他已经听懂了,有什么话就直说吧!这么绕来绕去的有意思吗?

        缓缓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道:“借用一句诸葛亮的话,益州疲弊,此真存亡之秋也。蜀国随疲惫,可是却也有诸葛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今我大明可谓大厦将倾,国家也是千疮百孔,可是这个时候,大明的这些大臣在做什么?”此时压抑在天启皇帝心中的怒火,似乎找到了宣泄的场所,天启皇帝的声音在空旷的大殿里不断的回响。震慑着这大殿,也震慑着周嘉谟的身心,他的身子都为微微的颤抖。怀才得遇英明主,那么自己也可以一生无憾了。

        “他们在争权夺利,在挖大明的墙角,他们有没有想过,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或者对他们来说,不过是换个主子而已,可是这么多年的圣贤书都读到哪里去了?平日了满嘴的清高之词,可是谁少拿一点都不行。正应了那句话,笔下有千言,胸中无一策。文天祥临死前说过,读圣贤书,所谓何事?”天启皇忽然间状若疯魔,眼睛因为愤怒迅速充血变得血红,伸手便将腰间的宝剑拔了出来。

        天启皇帝用剑指着周嘉谟,眼睛瞪着他,大声的喝问道:“你是不是大明的重臣?愿不愿意和朕中兴大明?如果你言不由衷,朕就灭了你的九族。如果你此时告诉朕,你不可以,朕让你致仕。”此时天启皇帝已经将剑驾到了周嘉谟的脖子上,对于自己不能肯定的大臣都要进行一番测试,周嘉谟就是天启皇帝要测试的第一个人。对于这样有能力的大臣,天启皇帝是打心底里期盼的,可是如果他们深陷党争,不要说做什么实事了,就算能不能坚持本心都难说的很。

        周嘉谟没有想到天启皇帝居然会做出这样的事情,他不由抬起头看着天启皇帝,可是看到的却是天启皇帝愤怒的眼神。虽然是愤怒的眼神,周嘉谟看到了一丝信任更多的却是期盼。此时的他不禁想起来自己年少的是的梦想,想起了曾经发下的治国平天下的豪言壮志,胸中顿时一种东西要喷涌而出。

        狠狠的将头磕在地上,声音颤抖着道:“孔曰成仁,孟曰取义。臣愿为陛下马前卒,虽死不悔。”

        天启皇帝将宝剑收了起来,将周嘉谟缓缓的扶了起来,拍着他的肩膀道:“卿不负朕,朕必不负卿。他日若大明亡国,朕希望爱卿能在朕的身边。”

        “如果真到那个时候,臣必不在陛下身边,臣虽然武不能上阵,文不能定天下。可陛下以国士带我,臣必以国士报之。到了那时,臣愿提三尺青锋,为陛下战死杀场。”周嘉谟此时心里已经生出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这一生能遇到这样的值得报效的君王,自己何惜一死?这或许就是文人的气节,文人的骨气,文人的脊梁。

        用力的拍了拍周嘉谟的肩膀,天启皇帝用力的道:“有什么想法,经管放手施为,朕给你做主。”

        “陛下,朝中臣子大多结党营私,想要澄清吏治,第一步是要澄清朝堂,将这些结党营私之人全部赶出朝堂。然后选贤任能,才能迅速的澄清吏治。”周嘉谟将自己的意见抛了出来,这是他为官这么多年的经验之谈。他的心中对于面前的这位帝王有了强大的信心,说起话来自然不再有丝毫保留。

        “朕何尝不想一举扫除党争,澄清吏治,可是谈何容易。朝堂上的势力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爱卿上任之后,可以先选拔一批有能力,有才干的官员。将他们的能力全部都记录下来然后送到朕这里来。等到时机成熟,朕自会一举解决党争,澄清吏治。”周嘉谟的意见自然是好的,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大明朝积弊已久,正可谓积重难返,想要一步成事,自然是不可能了。

        “是,臣遵旨。”虽然天启皇帝没有准了自己的办法,可是周嘉谟的心里却更加的安心了,因为皇帝是老成谋国之言。此时他的心里更加的安心了,干劲也更足了。

        带着满心的欢喜和对未来的希望,周嘉谟离开了乾清宫,此时他仿佛看到了大明的中兴。一个强大的王朝,一位贤明的君主,还有自己一代贤臣,必将留名青史。

        从乾清宫出来之后,周嘉谟在紫禁城的门口遇到了两个人,或许说是正在等他的两个人,这两个人就是杨涟和左光斗。

        “周兄,不知陛下召见有何事?”左光斗的性子比较急,看到周嘉谟便迫不及待的问道。

        周嘉谟知道天启皇帝那些话都是心腹之言,万万不能对他人讲,可是却也不忍心欺骗自己的好友,只好道:“陛下问了我两个问题。”

        “什么问题?”左光斗连忙问道,眼中满含着期盼,更懂却是患得患失。

        “第一个问题是读圣贤书所谓何事?第二个问题是我们为了什么而读书?”说完之后,周嘉谟头也不回的走了,只留下不明所以的杨涟和左光斗。

        二人相视一眼之后,左光斗依旧是满脸的雾水,一边的杨涟却有了一丝明悟,若有所思的道:“是啊!读圣贤书,所谓何事!”说完也不理会左光斗的追问,快步的向着周嘉谟的脚步而去了。

      第五十章 互相试探

        北京城一早就很繁忙,自城门开启的时候,无数的商人,百姓就在这里进进出出。时至中午,这里的人就渐渐的稀少了起来,可是此时京城的门口却来了一群人。

        锦衣卫在大明的地位十分的特殊,所以当看到锦衣卫来到的时候,守城的军兵立刻驱赶周围的百姓。可是让他们奇怪的,每次都是策马而入的锦衣卫,这次却没有那么做。而是都乖乖的走下了马,而在这群锦衣卫的中间的却是两个人,两个穿着粗衣的老者。

        这两个老者每个人骑着一头驴,不紧不慢的像城门处走来,倒是那些锦衣卫此时脸上的表情似乎很是焦急。不时的看看城门,又看看身后的老者,可是却也不敢说什么。

        看着怪异的一群人,守城的兵丁很好奇,可是却没敢上前询问。对于锦衣卫那是避之惟恐不及,更何况上前去讨那个没趣。

        这一行人自然就是刚进京的徐光启,没有过多的停留,这一行人的目的地就是紫禁城。

        “陛下,徐光启来了,在外面侯着呢!”外面的小太监来通报的时候,天启皇帝正在吃午饭。想到天启皇帝的交代,陈洪连忙来天启皇帝的身边。

        听了陈洪的话,天启皇帝大声的道:“快,快请进来。”对于这位历史上名人,自己终于可以一睹真容了。此时所有的传言和史实都是虚的,天启皇帝的心中已经很是迫不及待了。

        随着缓缓的脚步声,一个人影出现在了大殿里,当天启皇帝看到徐光启的时候,就愣住了。面前的这个人和想象中的徐光启差别实在太大。在天启皇帝的印象里这位徐光启怎么也应该是羽扇宽巾,或者是一个身上穿着西装,带着一顶小小的礼貌,手中再拿着一根拐棍。此时在天启皇帝眼前的却是一位粗布老者,身子微微有些佝偻,头发也有些白了,倒是脸上的神色看起来还是不错。天启皇帝没想到这个看起来就像是一位普通的老农的老者,就是那位大名鼎鼎的徐光启,没有丝毫的特别,这种落差让天启皇帝当时就愣住了。

        “草民徐光启,参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直到徐光启对自己施礼,天启皇帝才缓缓的回过神来,轻轻的将他扶起来道:“爱卿一路辛苦,来人赐坐。”

        等到徐光启坐下,天启皇帝才缓缓的道:“朕早就想渐渐爱卿了,今日终于得偿所愿,朕很高兴。”

        “草民愧不敢当。”此时徐光启还不知道这位刚刚登基的天子想要做什么,自然不会真心相待,对于明朝皇帝的刻薄寡恩,这位老徐头可是感受颇深啊!

        “爱卿还没有吃饭吧!想来一路走来也很是辛苦。”看了一眼风尘仆仆的徐光启,天启皇帝就知道这位应该是直接来的皇宫,因为自己召见的急,甚至连口水都没喝。略微思忖了一下,天启皇帝有将目光转向了陈洪,道:“去,叫人备一桌膳食,拿到这里来给徐爱卿。”

        时间不长,一桌简单的饭菜就摆在了桌子上,既然是给徐光启准备的,自然没有天启皇帝吃的那么繁多。

        “臣愧不敢当。”徐光启此时也真的饿了,客气了一下之后,也就没在虚伪,而是坐在那里开始吃饭。

        看着这个胃口这么好的老徐头,天启皇帝的心里很高兴,看这样子还能好好的为自己工作几年。

        等到徐老头吃完了又喝了一杯清茶,天启皇帝才将他带到了御书房,在这里要了解一下,这个人是不是有传说中那么厉害。

        “徐爱卿,朕找你来是有些事情想要找你去办,不知道你能不能胜任?”笑着看着徐光启,天启皇帝才缓缓的道。

        “不知陛下想要交托的是什么事?”让天启皇帝没想到的是徐光启不但没有跪下谢恩,也没说什么臣必鞠躬尽瘁却来了这么一句。微微愣了一下之后,天启皇帝就是心头一喜。自己从来都是坚信韦小宝的观点,有能力的人大多不能说,能说的大多都是银样蜡枪头,徐光启这么问,一看就是一位实干家。

        在天启皇帝观察徐光启的时候,徐光启也观察着这位新主子,他也曾经满怀热血,他也曾经满怀【创建和谐家园】,他也曾经壮怀激烈,可是这么多年的磋磨,让这位徐老头已经是心力交瘁。这也让他越来越慎重,也可以说是小心翼翼,他已经这么大年纪了,如果不是英明之主,他只希望能够好好的过几年日子。

        “你对眼下大明的时局怎么看?”天启皇帝看着徐光启严肃的道,这是自己对他的一个试探,正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天启皇帝想看看这位徐老头有着什么样的看法,相对于袁崇焕,天启皇帝可是更加期待他的表现。

        “夕阳末日,大厦将倾。”徐光启此时也想对天启皇帝在做一次试探,所以大着胆子将自己的心里话说了出来,如果天启皇帝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大明的问题,他愿意真心实意的做些事情。如果不是,那么正好用这句话激怒天启皇帝,将他赶回家。

        听了徐光启的话,天启皇帝的心里顿时大喜,这个老徐头真是不错,不但能够清楚的认识到大明的局势,还懂得试探自己了。天启皇帝笑了笑,淡淡的说道:“爱卿这是谋国之言,朝堂上那些人能有爱卿这样见识的恐怕不多。不知道爱卿觉得如何才能挽救大明这大厦将倾的王朝?”

        此时的徐光启心中已经是大喜,这位皇帝真的是一位明主,怀才得遇英明主,自己终于可以一展抱负了。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绪,他激动的道:“此时大明若想中兴,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变法。”

        “是啊!变法,当年的张居正的新政,给大明带来了一丝光明,最终却落得个人亡政息,爱卿知道为什么吗?”天启皇帝此时心中也满是感慨,变法,这个词语在历史上出现了无数次,可是成功的究竟有几次呢?

      第五十一章 密谈

        “这个,臣不知。”徐光启当然知道,张居正的变法之所以失败,还不是因为你们老朱家的皇帝,可是这话他却没有说出口。

        “老滑头。”笑骂了一句,天启皇帝继续道:“从秦之商鞅变法到宋代的王安石变法,最终到本朝的张居正变法,哪一位不是胸有江山,腹有良谋。可是最终呢?人亡政存是最好的结果,可是大多都是人亡政息。在这些变法里,他们的失败都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没有得到当权者的权力支持。最终这些胸怀大略的人,大都含恨而终。”

        徐光启虽然和赞同天启皇帝的话,可是只能心里想一想,却无论如何也不能说出口。

        “朕决心锐意革新,立志变法,拯救这个大厦将倾的国家,这次变法朕会亲自主持,不会让人替朕背黑锅。朕已经做好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准备,哪怕因此而亡国,朕也在所不惜。”此时的天启皇帝不再是那个曾经颓然的大学生,而是一个真正的华夏子孙,一个大明的皇帝,一位想要成为绝世英主的皇帝。

        “臣虽老迈,可自认还能为陛下出些力,臣甘为陛下马前卒。”看着跪在地上的徐光启,想起昨日的周嘉谟,天启皇帝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自己的身后是千万华夏子孙,是华夏的脊梁。

        “朕既然将爱卿找来自然不会让爱卿白来,自然是有事情吩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况且爱卿还不算老,朕自然不会让爱卿清闲。”天启皇帝笑着将跪在地上的徐光启拉了起来,这个徐老头可是自己最看重的,没有之一,很多事情离了他就真的做不成了。

        “虽然朕有雄心,也有壮志,可是要一展抱负,还是要做些准备的。首先第一点,朕的手里要有一支军队,一支百战百胜,如臂使指的军队。这样不但能够震慑宵小,而且能够及时的应对各种状况。”天启皇帝第一次将自己心里所想告诉其他人,当然个人我可以给他足够的信任。

        徐光启终于明白了这位皇帝的决心了,刚刚那句宁可亡国并不是说说而已,准备军队那可就是为了镇压叛乱的。既然已经有了评判的心里准备,那自然是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如果说刚刚徐光启的心里还有一丝疑虑的话,此时却已经对天启皇帝完全的信任了,而且已经做好了以死报国的准备。

        “不知道陛下将臣找来,有什么安排?”既然做好了打算,徐光启都快坐不住了,他实在有太多的想法了。

        “预先成其事,必先利其器,朕想要训练一只想要的军队,就一定要有良好的器械。朕知道爱卿对西洋事物非常了解,为此还不惜加入了【创建和谐家园】教,朕很欣慰。”对徐光启加入【创建和谐家园】教的初衷一直抱有疑虑,现在看来这位徐老头是跑到那里去学人家的东西了。

        见天启皇帝这么了解自己,还能理解自己的苦衷,徐光启第一次有了遇到知己的感觉。虽然刚刚还是以死报国,此时已经上升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高度了。

        “朕准备成立一个部门,专门研制火器,以及各种各样的发明。一来为朕的新军提供火器的支持,二来希望能够研究出一些有利的东西。只是这个部门暂时还不能公开,所以爱卿可能要没有什么官衔了,不过爱卿放心,一旦有朝一日事成,朕一定给你扬名,让你名垂青史。”此时的天启皇帝当然能够明白火器的发展才是潮流,长枪大刀总有失去效用的那一天,此时欧洲的很多国家已经开始组建全火器的部队了。自己不但要追赶他们,还要超过他们。

        “臣自然不会在乎一些虚名,只是不知道陛下的这个部门叫什么?”徐光启微微笑了笑,不在意的道。

        略微沉吟了一下,我便想好名字,对徐光启道:“这个部门暂时就叫火器厂吧,你就你先去做个厂长。”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就在天启皇帝接下徐光启的时候,皇宫里面发生了一件看似很平常的事情。没有什么人注意,没有太多的人理会,整个皇宫似乎也没有受到这件事情的影响。

        这是一个不大的小院,和皇宫里的其他宫殿相比,这里要逊色很多,可是却是清雅幽静别有一番韵味。这座院子原本是万历皇帝喜欢的地方,此时却住着一个女人,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她不是泰昌皇帝的妃子,也不是宫里的宫女,她的身份很特殊,她是天启皇帝的奶妈,她就是大名鼎鼎的客氏。

        因为上次将还是皇太子的天启皇帝吓晕了过去,客氏就一直在闭关赎罪,名义上是为了赎罪,究竟是不是做给外人看的就不得而知了。

        在客氏的卧房里,客氏正在和一个男人约会,或者说是和一个太监约会,这个人就是司礼监的秉笔太监,提督东厂的魏朝。两个人似乎刚做了什么剧烈的运动,此时都有些气喘嘘嘘的。这两个人的关系,在皇宫里本就不是什么秘密,甚至连天启皇帝都知道。况且这个时候明朝的皇宫里,这种对食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也没有人会多那个嘴,无缘无故的得罪这两个人。要知道这两个人,一个是天启皇帝视若亲母的客氏,另一个可是天启皇帝宠信的大太监,得罪这两个人还能有好日子?

        等到将一切都整理好了,魏朝轻轻的将女人揽在怀里,这样做似乎能够满足一个男人的心愿。这一生权力自己拿到了,这个女人也略微的弥补了一些自己的遗憾,此生应该没有什么遗憾了。

        “这些日子皇上也没有来看过我,看来是将我忘了。”轻轻的叹了口气,客氏的声音有些萧索,似乎满腹的委屈。

        “陛下前几日还问起你,知道你在闭关,所以才没来打扰。你不要想太多,陛下刚刚登基,事情很多。”轻轻的皱了皱眉,魏朝安慰道。这些话已经是犯了忌讳,但是这里不会隔墙有耳,二人自然也就没什么忌讳。

      第五十二章 预料之外的人

        客氏轻轻的笑了笑,娇嗔着道:“就不说皇上了,这几天你都不怎么到我这里来,难道有了新的相好的?”语气中有些玩味,可是却有着一丝担心。

        “就不要提了,这今天陛下交办了几件重要的事情,大部分都是东厂和锦衣卫一起办的。我当然不能输给那个骆思恭,自然就得勤勉一些,并不是故意的冷落你。”魏朝高兴的笑了笑,似乎对客氏的态度很满意,却也为自己做了解释。

        “那你今天来我这里有什么事情?”知道了魏朝的心思,客氏就将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的地方。

        略微沉吟了一下,魏朝才缓缓的道:“我收了一个干儿子,带来给你看看。”

        没有理会笑着的魏朝,轻轻的掀开丝质的薄被,客氏一件一件的穿起了衣服。

        “怎么了?”似乎看出客氏有些不高兴,魏朝也没顾得上穿衣服,拉着女人的手问道。

        “都是一些出不去这宫门的人,你收来做什么?为你传宗接代?你要是有那个能力,或许我早就为你生一大堆孩子了。”客氏的神色有些萧索,显然皇宫里锦衣玉食的生活,并没有让这个女人觉得有多么的开心。

        魏朝的脸色有些尴尬,满是皱纹的脸上也罕见红了一下,不过很快就消失不见了。略微沉吟了一下,魏朝才道:“这个人不同,你认识的。”

        “有什么不同?难道不是太监?”客氏有些差异的看了一眼魏朝,很是不屑的道。

        “呃,这个。”被客氏这么一说,魏朝显然觉得自己实在无话可说了,这位还真的是巧舌如簧啊!苦笑着摇了摇头,魏朝接着道:“我是他的身份不同,能得到他的投靠,我在宫里的地位会提高很多,王安也不要想拿我怎么样!”魏朝的眼中闪过的是一种欲望,权力的欲望。

        愣愣的看着魏朝,客氏有些不明所以,现在在皇宫里最得宠的太监有三个。排在第一的是司礼监的掌印太监王安,第二就应该是这位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奉旨提督东厂的魏朝。如果不是因为年龄和皇帝的宠信,魏朝的威势甚至要在王安之上。排在第三的乃是刚刚得宠的太监陈洪,这位昔日里没人看得起的武痴,此时却深的天启皇帝的器重,可以说是如日中天。

        这三人中,除了魏朝自己就只有王安和陈洪了,可是陈洪怎么可能拜魏朝为干爹呢?至于皇宫里的其他太监,想拜干爹,魏朝还未必看的上呢!

        神秘的笑了笑,魏朝并没有满足客氏的好奇心,而是讨好的道:“你一会去弄几个小菜,我去将他带过来。”

        魏朝离开之后,客氏就命人去御膳房要了几个小菜,还有一壶好酒。虽然不如天启皇帝的贡酒,可是放到外面也是不可多得的好酒了。

        没有让人等的太久,魏朝就带着一个人走了进来,一样的太监服色,只是这个人不看起来要比魏朝年轻很多。当看得到这个人的脸时,客氏的表情就是一遍,有些阴沉不定。

        似乎没有看到客氏的表情,魏朝走进了屋子里,也没有说话,来到桌子前面坐下,夹起了一口菜放到了自己的嘴里。边吃边道:“不错,我还真的饿了。”

        没有理会魏朝客氏一直盯着来人,神色颇为复杂,语气复杂的道:“李进忠,你怎么会在这里?没有死在上次的清洗里面,你的命还真大。”

        “客夫人,这是世界上已经没有李进忠了,我现在姓魏,跟了干爹的姓。至于我能活到现在,自然也是托了干爹的福,以干爹此时的权势,想要保下我还不时易如反掌吗!”来的不是别人,正是那位以前跟在李选侍身边的李进忠。要说这个人的手腕还真不是说说的,不但成功的活了下来,还拜了魏朝做干爹。

        冷冷的看了一眼李进忠,可是又将目光看向了魏朝,沉声道:“你不是觉得你现在是秉笔太监又是东厂的督公,就没人能把你怎么样了?你真的以为这个人能帮你打败王安?”客氏的话语中充满了嘲讽,显然对于李进忠很是不屑一顾。

        “你怎么这么大反映?不就是个李进忠吗?有什么大不了的,陛下当初也没让我杀了他。”对于客氏的心思魏朝自然是不明白,区区一个李进忠有必要这么大惊小怪的吗?自己现在的身份,这样的小事还不是手到擒来吗?

        客氏不断的喘着粗气,又好气又好笑的看着魏朝,她没想到自己居然就跟这样一位蠢人弄在了一起。那个李进忠是李选侍的心腹,当初天启皇帝对李选侍可是没有丝毫的手软,登基的第一时间就下了圣旨将整个皇宫清洗了一便。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10: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