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木头几人见到气球被夸赞了,心里大为羡慕。
木头看了看打麦场上的情况,见长些的油菜梗都被铲走了,没有需要接着铲的东西了,便一手扶着木叉开始挠起头发来。
他是青雀部落的老人手,去年神子打油菜,他在一旁看过,知道一些大致的流程。
只不过去年的油菜很少,打油菜时所采用的方法与之前也有很大的不同。
比如去年是用木棍抽打的,并且还让未成年人们上去踩踏,而今年却是用木叉……
接下来好像是需要将这些散落的油菜籽往一块聚拢了。
仔细的回想了去年的做法,又跟现在的情况做了充分的对比之后,木头得出了下一步需要做的事情。
他看看站在一旁的神子,犹豫了一下之后,便将手中的木叉放下,走到一旁拿起扫帚,开始将摊了一个场面的油菜籽往中间扫去。
这扫帚这种必须品,早在去年的时候韩成就已经制造了出来,部落里的人都已经知道了它的用途,熟悉了它的用法。
扫帚采用的原料是一种长成之后、有些像小树一年生的草,这种草的主干之上,生长有很多稠密的枝枝丫丫,又坚韧,是用来做大扫帚的好材料。
当然,若细论起来,还是用竹子做成的扫帚好用,只是目前并没有发现竹子的踪影,只能用这才可以称之为‘柴扫帚’的来代替了。
韩成发现了木头的举动之后,很是高兴,因为这代表着木头进行了独立的思考,并且还找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思索这种事情在人类的演进的过程里,一直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韩成笑着,对着拿着扫帚将菜籽往中间扫的木头也竖起了大拇指。
木头的心情也变得极为愉悦,看来自己想的没有错。
他这样想着,做的更有劲了,在发现扫的过快会有夹在扫帚中的油菜籽滚落在扫干净的地面上之后,便放缓了速度,想起刚才用木叉挑油菜梗时,神子所教授的办法,只觉得脑子里有灵光一闪,在放慢速度的同时,每扫一下,便会将扫帚抖抖。
这样扫了两下,发现果然不过再有油菜籽被夹带出来,木头脸上的笑意变得更浓厚了。
生活就是这样,有无数的小技巧需要去发现和掌握,并且传承下去。
木头扫了一阵,再次皱起了眉头,因为随着他的动作,前面的油菜籽堆积成了厚厚的一层,用扫帚扫不动了。
韩成见到这一幕之后,笑了笑,因为他这个神子又有机会再木头他们面前秀上一把了。
他这样自娱自乐的想着,便将掠耙从气球的手里接了过来,示意气球还有木头看他示范。
º«³É½«ÂÓ°Ò·Á˹ýÀ´£¬¾Å¸ùÍäÍäµÄÂӰҳݳ¯ÉÏ£¬µÖÔÚľͷɨ³ÉºñºñÒ»²ãµÄÓͲË×Ñ»¹ÓиüϸËéµÄÔÓÎïµÄ´¦£¬Á½ÊÖÎÕסÂÓ°Ò±ú³¯Ç°ÍÆ¡£
用扫帚没有办法撼动的东西,在掠耙面前没有多少抵抗的力量,被韩成推着往前走去。
掠耙平推而过的地方留下了一条半米宽的空档,只有一层薄薄的油菜籽留在这里没有走……
木头和气球的眼睛都亮了,木头是没有想到这个问题居然可以这样解决,气球则是因为有发现了掠耙的一种新用法。
韩成做了示范之后,便将掠耙交给了一旁跃跃欲试的气球,接着当起了甩手掌柜。
接下来的画面就很和谐了,气球在前面用掠耙将油菜籽往打麦场的中间推,木头则跟在后面拿着扫帚将留下的薄薄一层往前面扫,在他们背后,是干净场面。
这场景很容易让人想起后世在打麦场中忙碌的夫妻。
第一三一章 低的有些吓人的产量
“呼~呼~”
得到韩成夸奖的木头干劲很足,在将所有的油菜籽都聚拢成一大堆之后,就拿着扫帚开始不停的来回摆动,带起的风将油菜籽堆上细小的杂质给吹了出去。
木头这样做着,心里有些期待,想要接着得到神子的夸赞。
去年神子就是这样做的,他记得很是清楚。
很快,这一大堆的油菜籽上面细小的杂质就都飞走了,只留下了干干净净的菜籽。
木头觉得自己很能干,毕竟自己一下子就弄干净了这么多。
木头的这种心情很快就被紧锁的眉头所代替,因为神子走了过来,将手在干干净净的油菜籽堆上随便的一扒,便又有很多的杂质出来。
木头赶紧用扫帚扇扇。
不过这回他学聪明了,不等韩成动手,他自己就先扒拉了一下,结果看似干净的油菜籽堆下面,翻出来的还是脏的。
“神子。”
这个不太喜欢说话的家伙求救似的的望着韩成开了口。
对于磨制石器,他有足够的耐心去做,但对于不太了解的打油菜却有些无措了,毕竟未知的东西,总是容易引起人的恐慌和不安。
韩成走到大门下感受了一下,初夏的风吹到身上凉凉的。
便对着又开始用扫帚扇菜籽堆的木头招招手,让他过来将大门底下这一片给清扫干净。
木头扫干净之后,便看着神子,想要从神子那里得到新的解决办法。
方才得了韩成吩咐跑回洞***拿陶罐的气球,抱着两个陶罐跑了过来。
他将陶罐放在地上,然后看着神子,想要看看神子准备怎么用这在他看来实在是没有什么联系的东西,将油菜籽变得干净。
韩成没有让他们久等,用一个不是太大的陶罐装了半罐子掺杂着杂质的油菜籽走到大门下,侧正身子站定,将大门口让出来,这是为了不挡风。
然后将陶罐举到与胸口平齐的位置,开始倾斜。
里面的油菜籽形成一条细线滑下来落到地上,没有重量的杂质被风吹走,再不能混杂在油菜籽里面滥竽充数。
一开始的时候,落下的油菜籽蹦蹦跳跳,但随着落下的油菜籽逐渐增多,地上汇集了一个圆圆的馒头形时,它们就滚不远了。
木头还有气球一起注视着神奇的一幕,在敬佩的同时也有点若有所悟。
木头蹲下身子,伸手小心的在神子脚下汇集起的那一堆油菜上用手扒扒,翻出来的油菜籽也是干干净净的……
韩成看着分立在大门两侧、一人举着一个陶罐往下倒油菜籽的木头、气球两人,微微的摇了摇头。
不是说他们两个做的不好,而是这项工作用筛子的话会更加的方便快捷,尤其是没有风的时候。
只是现在的青雀部落还制造不出像样的筛子出来,这主要是因为缺少原料。
树条子确实可以代替竹子编织出很多东西,但筛子这个东西,树条却显得无能为力。
主要就是树条太粗了,没有办法编织细密的筛眼。
若是劈成很细的那种,又没有竹子的韧性,稍微一折就断,根本没有没有办法编织。
如今部落里种植的粮食少,还可以用目前的办法凑合,到时间种植的粮食多起来,再像现在这样可就不成了。
韩成幽幽长叹一声,需要做的事情实在是太多了!这回小本本上还要再加上竹子。
斜阳快要落山的时候,这堆油菜籽也终于被侍弄好了,干干净净的堆在这里,差不多有一百多斤。
按说不应该弄到现在才对,主要是这风实在是太不给面子,时有时无,断断续续的。
弄干净的油菜籽,被木头用陶罐一罐一罐的运回了洞穴里,装在了大缸里,有大半缸。
韩成估算了一些收成,不由的摇摇头,这一亩地估计也就勉强能合上【创建和谐家园】十斤,就这还是刚打下来的湿菜籽,若是晒干,能有个七十斤就已经很不错了。
随着后面的扩大生长,这个产量还会进一步的降低,因为这些油菜是精心照料出来的,尤其是肥料,上的是足足的。
后面生产扩大了,再想这样的照料显然是不大可能。
韩成惆怅,巫却分外的高兴,看着这大缸里面的油菜籽咧着少牙的嘴直乐。
他当然高兴,去年的时候神子不过种下了一瓦罐的菜籽,部落里就有了那么大一片的油菜,从去年一直到今年,都没少吃。
要是今年将这些菜籽都给种下去,那到时间自己部落会拥有多少油菜?巫有些不敢想象了。
看着眉花眼笑的巫,韩成忍不住的抽抽鼻子,这产量放在后世,种地的人家一定会愁眉苦脸,毕竟连农药化肥钱都赚不过来……
韩成这样想着又有些无奈的笑笑,自己不能老拿后世来比,这样的产量放在现在确实已经不错了,毕竟不管从农药化肥还是品种等各个方面来看,都远不如后世……
慢慢来吧!
韩成吐出了一口气如此的对自己说道,反正自己也没有系统逼着让建立什么文明,自己也没有征服多个原始部落统一天下做九五至尊的野心,自己只是想要让自己还有部落的里面的人过的更好一些罢了。
说起来老天对自己已经不薄了,毕竟没有一过来就给自己弄到食人部落,不然就依照自己才到来的状态,这个时候早就不知道进入到了哪些植物体内……
收油菜的事情黑娃没有参与,建造围墙的事情,黑娃同样没有参与,这倒不是黑娃偷懒,而是他另有活计干。
ůůµÄÑô¹âÔÚÆÌÈöÔÚµØÉÏ£¬Ð¡ºÓÁ÷ÌÊ×Å£¬Ó³ÕÕ×ÅÈչ⣬ÏԵò¨¹âôÔôÔ¡£
水里有鱼在嬉戏,而且为数还不少。
ÓÐÒ»Ö»ºìòßòÑÔÚÕâÀïÅÌÐý£¬¿´²»³ö³á°ò¶¯£¬È´²»»á×¹µØ£¬·É»úÒ²ËÆ¡£
飞的累了,便停在岸边一杆青草丛中挺出的枯茎上,一动不动。
可惜未曾见到藕,如果有的话的韩成一定会念上一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让杨万里这首诗早不知道多少万年出来。
这可比一般的历史穿越者厉害多了。
小河边上也并非都是平地,同样有一些小丘陵一般的存在,在最靠近部落一个小丘陵上,此时有青烟升起,黑娃就这在这里忙碌着。
第一三二章 土窑与瓦
冒青烟的是圆形的土柱,高大概有一米三,内直径有一米二,外直径有一米六。
这个中空的土柱上面覆盖着两面大大的陶板,一张陶板各自覆盖住土柱的一半。
陶板下面放有破碎掉的陶片,使得陶板和土柱之间有两厘米左右的间距。
那青烟还有一些火焰就是从这支起的陶板边缘,以及两块陶板连接处的缝隙里钻出来的。
这当然不是燃烧狼烟用来示警的烽火台,而是在韩成的指点下,青雀部落的制陶高手黑娃历经失败后,制造出来的窑。
土窑原先的时候可不是建造在这里的,而是距离这里大约一百多米处、更为靠近河边的地方,那里取水和泥方便。
不过去年的一场大雨、河水上涨之后,那个土窑便塌了半边,没法在再用了。
吸取了那次的教训,黑娃便在距离河岸大约有一百多米处的这里花费了近十天的时间,重新修建了这座比先前那个还要大上一号的土窑。
这里距离小河比较远,且地势高,去年几场大雨,小河发水都没有淹到这里,将土窑建在这里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
经过好几次的实验,还有神子的点拨,黑娃倒也摸索出了一些建造的土窑的窍门。
首先就是在选好将要建造土窑的地方,挖出一个深大约九十厘米,长一米,宽九十厘米的坑出来。
然后在这坑的中间竖着用之前制造的土坯掺杂着和好的泥巴砌出一道高大概半米高的墙出来,然后在这道墙上面,每隔十厘米便架起三根细长而又坚硬的木棍,木棍的另外一端,分别搭在坑的边缘上。
之前的窑小,是不用加这一道墙的,直接将木棍架在土坑的两侧就行,现在的窑大了,不加上中间这堵墙的话,到时间这些木棍会承受不住重量。
不用担心这些木棍会被火焰烧断,因为这些木棍外面都会被裹上一层厚厚的粘土。
每三根为一组,并在一起之后再裹泥,之所以会用三根,也是有原因的,一来这样可以增加承受能力,二来便是可以在外面裹更多的泥巴出来,若是只有一根棍子,往上面裹泥巴是真不容易。
将这些做好之后,便会接着往上砌墙。
待到坑中的这堵墙与地面平齐之后,依照前列,继续在上面架这种裹了厚厚一层粘土的棍子,要比下面那一层摆放的更为密集一些,因为这一层上面到时间可是要放置需要烧制的泥胚的,不建造结实了可不行。
这些做好,整个窑的底也就建造好了,剩下的便是和泥开始建造土窑的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