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妻薄情_青青绿萝裙》-第9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夫人叫我做了鲍螺,我留了些,专门拿来予你吃。”她是墨姨娘,容貌不算顶尖,却生得温婉可人,点一点女儿的鼻尖,又笑,“表姑娘也尝尝。”

          带骨鲍螺是苏州小吃,用牛乳和蔗浆做成,上头的纹路宛如螺蛳,入口即化,非技艺高超之人做不来这么难的点心,是墨姨娘在“娘亲”那边学来的手艺。

          平日里来了要客,陈老爷或黄夫人就会叫她下厨,做一道鲍螺,多半能得到客人的交口称赞。

          程丹若也不装清高,欣然道:“看着美味,多谢姨娘了。”

          墨姨娘微微一笑:“不敢,妾身只有这些手艺拿得出手。”

          她谦逊,程丹若却不敢当真。

          说起来,整个陈家最有文化水平的,不是黄夫人,而是墨姨娘。她叫墨心,正是传说中的瘦马出身。

          据说她年纪很小就被卖了,自小与姐妹们一道学艺,读书、焚香、弹琴、烹饪样样精通,还缠了一双三寸金莲。

          调-教有成后,被商人重金买下,赠予达官显贵。

          墨姨娘是之前的上官赠送给陈老爷的——准确的说,是上峰的老婆,商人前脚送瘦马,她后脚就给下属发了一个。

          好的下属,要懂得为上峰分忧。

          陈老爷不算好色之徒,不过江南有养瘦马的风气,又是上峰所赠,就把人带回了家。

          黄夫人自不喜这等狐媚之人,奈何上峰是现管,不能徒结仇怨,只好忍了,准备调职后再转送给别人。

          墨姨娘呢,心里也清楚,她这样的女人没有别的出路,不可能有人给她赎身,家人也早已拿了她的【创建和谐家园】钱不知所踪。

          终其一生,她不是给这个人做小老婆,就是给那个人做小老婆。

          转手越多,越不值钱。

          她能怎么办?最好的出路,就是趁着年轻还值钱,赶紧给某个男人生个孩子,抓住他的心,好不被转卖。

          片瓦遮头,不至于沦落风尘、病死街头,就是她最大的奢求。

          所以,她注定不能像李姨娘一样,对黄夫人忠心耿耿,对陈老爷恭恭敬敬,就能安然度日。

          黄夫人卖她,尚需陈老爷首肯,可陈老爷转送她,不过一句话。

          她只能想方设法笼络陈老爷,然后在黄夫人跟前卑微,再卑微,卑微到尘埃里。

          因为一向恭敬谨慎,黄夫人慢慢淡了卖她的心思,陈老爷隔三差五,就要叫她去书房红袖添香。如今虽然颜色已旧,凭借生育一子一女的功劳,她便算是半个陈家人了。

          只要五少爷陈知恭争气一点,黄夫人心软一点,陈老爷念旧一点,她便不至于在人老珠黄之后,再被卖到外头去,终身不能与子女相见。

      第9章 皆如意

          带骨鲍螺确实好吃,不亏是在历史中留名的著名点心。

          但一碟总共也才四个,程丹若吃了一个,识趣地喝起了茶。顺便向陈柔娘讨教一个收边的难题。

          她最近裁衣,形状有了,只是腋下处怎么都收不平整,穿起来难受得紧。这等小问题又不好拿去问孙师傅,请教表姐妹最为合适。

          陈婉娘找到机会,大肆嘲笑了她一番:“表姐竟然连收边都做不好。”

          “是啊,妹妹若是知道,还请指点一二。”程丹若说。

          陈婉娘很乐意卖弄她的绣艺,立即指点她几句关键,假惺惺道:“自家亲戚,指点谈不上,表姐太客气了。”

          “四姑娘。”墨姨娘不赞同地看着女儿,却未出言管教——但凡读书的人,心中总是不糊涂的,女人尤其如此。管教子女是主母的职责,身为姨娘,能照料女儿生活已是莫大的恩典,绝不可僭越。

          她只是用帕子擦掉女儿嘴角的奶油,言道:“表姑娘侍奉老太太尽心尽力,顾不到女红也是有的。”

          “姨娘可真是。”陈婉娘闹了个红脸,躲开她的动作,“别把我当小孩子。”

          墨姨娘微微一笑,颤巍巍地起身:“好了,你们姊妹慢聊,我先回去了。”

          陈婉娘娇纵,待生母却好,扶住她的胳膊:“姨娘有了身子,可要小心。”

          墨姨娘上个月诊出的身孕,但怀相不好,故不声张,亲生女儿却是知道的。这会儿故意点出来,难说有无炫耀的意思。

          程丹若很配合,起身便要福下:“竟不知姨娘有喜,给您道贺了。”

          “使不得。”墨姨娘的小心谨慎刻入骨髓,当下便避开她,又示意女儿不必搀扶自己,“有丫头呢,你且坐着,表姑娘也别送了。”

          陈婉娘也没坚持:“小心些。”

          “哎。”墨姨娘温柔地应了,摇曳生姿地下楼去。

          程丹若望着她的背影,不忍地转开视线:脚骨折成那个样子,走起路来该有多疼啊,外国人想象中小美人鱼的痛苦,却真真切切地痛在古代女人的身上。

          不寒而栗。

          她一时坐立难安,道:“老太太那儿离不得人,我先走了。”

          “雀儿,送送表姐。”陈柔娘开口。

          程丹若脚步一顿,思量地瞥过一眼:对了,今天的陈柔娘似乎格外沉默,她有心事?

          然而,陈柔娘避开了她的目光,专注地拈起针线。

          唇角上,徐徐浮现一个羞涩的微笑。

          程丹若微不可见地蹙了蹙眉,提起裙角下楼。

          “表姑娘慢走。”雀儿送了两阶楼梯,潦草地福身送别。

          程丹若没有回头。

          再回到正院,顾太太已经走了。

          黄夫人留她说话,并转达了顾太太的谢礼:几匹上佳的绢罗并一支玉钗,全都是实用的好东西。

          程丹若还要谦逊一下:“不过举手之劳,顾太太委实客气了些。”

          “给你的,你就拿着,也是你应得的。”陈家最近的银钱略有拮据,毕竟马上要到九年通考了,陈老爷需要上下打点一二。但黄夫人不至于眼皮子浅到贪墨这些东西:“大姑娘了,也该好好打扮打扮。”

          程丹若这才收下。

          黄夫人饮了口香茗,才慢慢打开话匣:“你父母都不在了,有些事纵然不该同你说,也顾不得这么多。将来……可有什么打算?”

          程丹若略略一顿,这便是在问亲事了。

          论理,没有和当事人自己谈亲事的,但她情况特殊,说是亲戚,却是表不是堂,姓陈的不能替姓程的做主。

          问是必然要问一问的。

          “表婶也知道,程家只有我一个人了。”程丹若无意成亲,可古代容不下一个无主的女人,可以守寡,不能未婚,直接说肯定会被黄夫人当成疯子,“若父母尚在,自然听从父母之命。如今却……”

          黄夫人亦是社交达人,流畅地铺垫一句:“唉,可不是么。”

          程丹若这才道:“家父生前有一愿,希望将李御医与他的行医经验整理成册,造福后人。我不孝,今生不能再侍奉双亲,别的不说,若不能达成他的遗愿,怕是死后无颜去见父母了。”

          是的,一个女人不想结婚,不可以,但如果因为“孝”,也不是不可以。

          黄夫人果然沉吟起来,半晌,劝道:“正是因为家中仅有你一人,才该早些开枝散叶,以慰父母。”

          这事不能顶着来。程丹若顺从道:“表婶所言在理,我所求的无非是叫程家不至于……”嗓音带出一点点难以抑制的哭音,“不至于在我身上断绝而已。”

          黄夫人微蹙眉头,毫无阻碍地理解了她的意思。

          程丹若求的两件事,一是成亲后她希望继续行医,至少要将医术传给后代,二则是要将一个孩子过继给程家。

          平心而论,条件不算过分。她背负程家香火,自然要为家族考虑,这也是一种孝行。

          然而,摆在婚恋市场上,就有点难了。

          “我心中有数了,你放心。”黄夫人说。

          程丹若抬起帕子,按按眼角的泪,故作不自在:“劳表婶挂心,其实,我心里也放不下老太太,中风毕竟是……”

          她摇一摇头,一切尽在不言中:“我已无长辈在世,老太太就和我亲祖母没什么区别,若我能多侍奉她几年,便是我的幸运了。”

          其实,伺候病人不是人干的差事,又累又苦。但谁让古代女人难做呢,嫁到夫家去,也一样伺候婆婆,伺候相公,伺候小姑子,人家还道理所应当。

          不如留下来伺候陈老太太,还能刷一刷孝顺的名望。

          “你有心了。”黄夫人不管心里怎么想,口中必须表扬她的孝顺,“我和老爷都记着你的好呢。”

          “表婶过誉。”程丹若真心诚意道,“能有长辈教诲,我感激还来不及呢。”

          黄夫人微露笑意,显然十分满意她的懂事。

          *

          夜里,黄夫人向陈老爷转达了顾太太的拜访,并委婉暗示了程丹若的要求。

          陈老爷听得大皱眉头,显然并不赞同,但还是那句话,她想达成亡父的遗愿,为程家延续香火,也情有可原。

          “丹娘还是太要强了。”陈老爷点评,“子介乃独子,人丁单薄,怕是不会同意她的要求。”

          又说,“他将来是要出仕的,妻子行医也不好听。”

          黄夫人道:“照我说,陆家人少,便该要个枝繁叶茂的岳家帮衬,丹娘这边是个大不足,并不相配。”

          ´Ë»°Öпϣ¬³ÂÀÏÒ¯²»ÓÉò¥Ê×£¬µÀ£º¡°ÄDZãËãÁ˰ɡ£¡±

          黄夫人:“柔娘呢?”

          “让我再想想。”陈老爷并不想轻易许出女儿。他仍然想在京中物色亲家,今后纵然外放,也可彼此帮衬。

          然而,他想得好好的没用,陆举子已经被李姨娘母女盯上了。

          陈柔娘的计划十分成功,陆举子回家考虑两日,得到了母亲的首肯,便提了礼物上门拜访。

          不是提亲,是拜师。

          他姿态摆得很低,求的也诚恳。

          陈老爷拿捏架子,第一次并未同意。但之后接连大半个月,他都风雨无阻上门拜访,偶尔拿几篇文章,又或是一二诗作,请陈老爷指点。

          等到夹袄换了单衫,陈老爷终于松口,收下了这个【创建和谐家园】。

          这是两利的好事。

          于陆举子而言,他多了一个能指点学问和官场的老师,而陈老爷则多了个有潜力的晚辈,将来若是能成功得中进士,更是一大助益。

          拜师后,就算半个陈家人了。

          陆举子第一次得进内院,拜见师母,出来的路上,偶遇了陈柔娘。

          两人彼此见礼,飞快分开,毫无逾越之举。

          可没几天,李姨娘就拿着针线孝敬了黄夫人,含蓄地打听陆举子的事。

          “你倒是好眼光。”黄夫人不咸不淡地说,“此事还须问过老爷。”

          再无所谓男人的姨娘,一遇到儿女婚事,都恨不得变成狐狸精,让当家人对孩子上心一点,再上心一点。

          但李姨娘忍住了。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7 20:4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