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程丹若却没有反应过来,奇怪地看着他。
但他们已经没有单独说话的机会。
“吁。”为首的护卫勒住缰绳,停马报信,“公子,刘总旗派人传话,县衙的贼寇全部束手受俘,不愿与我等为敌。”
谢玄英冷笑:“算他们识相。”
他见死去海盗的马尚可,挽住缰绳,翻身骑上:“留个人送程姑娘回客栈,其余人随我来。”
--
回县城前,谢玄英已经知道,东西渔村都加入了海盗阵营。
人数顿时大增。
他不改策略,命瘦猴和刘海平联络两个村子的人,表示只要投降,今日之前不曾从贼者,既往不咎,仍然令他们回去当良民。
又出一个狠招,前10个弃暗投明的人,赏银10两到1两不等。
要知道,江南富庶地,一石米大约5钱银,一匹布大概1钱到2钱银子左右。上海最好的田地,一亩也才三十五两银。
平民之家,一年嚼用亦不过二、三十两。
渔村贫苦,这是一笔不小的财富。
很多人都心动了。
十个名额,依次递减的赏赐,更是让大部分人来不及多想,就纷纷表态自己都是被逼的,完全不想和海盗一伙儿,青天大老爷英明啊!
如此,刘海平带着二十军士,不费吹灰之力,就让守卫县衙的五、六十个贼寇弃械投降。
接下来就是围剿黑算盘一行人了。
他不可能被说动,谢玄英也不会在这种恶贯满盈的人身上下功夫。
命令很简单:“斩贼首者,赏百两。”
跟他来的人中,官最大的是百户,正六品,岁俸一百二十石,按前文5钱银的米价来算,50多两银子。
这是年薪!
奖金是至少两年的年薪,可以在江南买几亩上好的田地。
上到百户,下到兵丁,全都激动了。
连渔村的壮丁听了,都跃跃欲试:“愿戴罪立功。”
谢玄英应许。
城门已经被关闭,躲躲藏藏的差役们听到赏金,也从边边角角钻出来,同样打算分一杯羹。
谢玄英就在县衙内,等着瓮中捉鳖。
第41章 续残肢
一个时辰后, 刘海平怀揣着激动的心情,提着一个血淋淋的人头前来复命:“大人,幸不辱命,这就是黑【创建和谐家园】的人头。”
谢玄英瞥向血肉模糊的脑袋, 道:“县衙里还有人吗?来个人。”
护卫拖来县丞。
“这是通缉要犯黑【创建和谐家园】吗?”他问。
县丞两股颤栗, 忍着恐惧分辨了一下,赶紧道:“是。”
“很好。”谢玄英冰冷的语气有所缓和, “其余贼子可已伏法?”
刘海平说:“只留一活口, 其余皆被斩首。”
“你问清楚, 船上如今是什么情况,若还有贼寇,尽快解决。”他沉吟片时, 看向县丞,“你书信一封, 命人送去都司,交予指挥使。”
都司,都指挥使司,行省三司之一。
“是是。”县丞连连应下, 替淮安的千户所捏了把冷汗。
一言不合就送信给省级军区老大,正二品【创建和谐家园】,不愧是侯府公子, 根本不给人活路。
但军政分离,反正牵连不到他们,代写封信又如何?
县丞毫无压力地决定,如实汇报。
“对了。”谢玄英叫住刘海平, 注视着他的双眼, “刘总旗, 我既然答应渔村百姓既往不咎,届时,人头可不要多出几个,明白吗?”
刘海平像是被当头浇了冷水,因为立下首功而发热的脑子,猛地清醒过来。他想立功,想出人头地,而斩首的多寡,将直接决定他此次升职的幅度。
他自己也不敢保证,杀红眼后,是不是会冲着那些渔民下手。
毕竟,他们“确实”是贼寇,不是吗?
但谢玄英说了这话,谁再打那些渔民的主意,就等于没把他的话放心上。
要知道,亲手斩获的首级,未必能落到自己头上。
按照一般将官的做法,留一半就算提拔了。
“卑职明白。”刘海平发飘的声音又稳重起来,“绝不敢误大人的事。”
“去吧。”谢玄英挥手放行。
到这一步,已经不需要他亲自做什么了。眼见天色已晚,他也不多耽搁,赶紧回到客栈,问候晏鸿之。
结果墨点说:“程大夫开了安神汤,老爷已经睡下了。”
“让老师受惊了。”谢玄英惭愧万分,“你好生照顾着,其他人呢?”
墨点黯然道:“赵护卫已经……钱护卫的手臂断了,程大夫说,试试能不能替他缝回去。”
谢玄英怔住:“缝回去是什么意思?”
“就是把断掉的胳膊缝好。”墨点也糊涂呢,“她说运气好,右手还能用,要是不好,只能重新拿掉,问他要不要试试,钱护卫同意了。”
断掉的胳膊,重新缝回去还能用?谢玄英只觉匪夷所思:“他们人呢?”
“在客房。”墨点引他过去,“程大夫说,要在干净又敞亮的地方。”
谢玄英已经看见她了。
客房的窗户开着,里面点了一圈的蜡烛,程丹若脱掉了外头的道袍,露出里面朴素的衣裙,但头上却戴着方巾,颇为奇怪。
跃动的光焰下,她拈线穿针,缝合一截断掉的手臂。
李伯武立在一旁,手里高举烛台为她照明。
两人脸上均蒙着面巾,不知是何作用。
谢玄英忽而犹豫,不知是否该出声询问。但李伯武已经看见他:“公子。”
他这才问:“是何情况?”
“程大夫在缝伤口。”李伯武的表情也很微妙,复述所见所闻,“她用铁钉连接断骨,再以丝线缝合经络,此时正在缝皮肉。”
谢玄英拧眉。
其实,针线缝合伤口古已有之,只是人们发现,与其缝合皮肉,不如舍去断肢止血,更易生存。尤其钱护卫的手臂几乎全断,只要止住血就能保全性命,没必要冒险。
“程姑娘。”他不由问,“你有几成把握?”
程丹若抬头,暂时放下手中的持针器,转动酸软的脖颈,叹气:“没有多少,试试而已。”
在古代做断肢再植的手术,纯属吃饱了撑着。
她决定开口,纯粹是见例心喜。
没见过这么标准的断肢,倭刀锋利,手臂断面平整,且有四分之一连接,被钱明自己好好绑住,没有受到太多的挤压,伤口污染程度小。
人被送回时,受伤不超过半小时,且钱明今年二十一岁,身强力壮,身体条件非常出色。
她这才多嘴问了一问。
没想到钱明愿意冒这个风险。
原因他也说了。
“我六岁拜师学艺,在师傅家砍柴挑水五年,才学了一套粗浅的枪法。后来小师弟惹事,我为他挡了一刀,左手不灵便,师父方将他的独门刀法教给我。若没了右手,我便再也做不得护卫。程大夫,家母年事已高,小女年幼,兄长前年得病故去,留下嫂子与侄儿……即便只有一成的可能,我也甘愿。”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古代生活处处不易。
程丹若感念他先前的奋不顾身,决意和他一起冒一次险。
而断肢再植手术,虽然属于风险高,过程复杂,难度又大的手术类型,却有一个好处——对器械的要求不高。
不需要电子设备,简单的手术器械已经打造出来,缝合线也能寻到代替品。
江南一带,纺织业发达,能买到各种不同的线,而女红好的绣娘,能徒手分出比头发丝还细的线。
缝合同样。
缝合细小的血管需要显微镜,古代肯定没有,但此时的许多绣品,栩栩如生,纤毫毕现,不比缝合血管来得容易。绣娘的眼睛就是这么锻炼出来的,也是这么瞎的。
程丹若自幼年起,便与针线打交道,又知道保养,眼神还过得去。
至于麻药,古代其实不缺,外敷与内服皆有。
最重要的是,外科手术的基础——解剖学知识,完完整整在程丹若的脑中。
这里有一个奇妙的巧合。
现在是泰平十七年,也是公元1558年,十五年前,即1543年,意大利帕多瓦大学的解剖学教授,安德烈亚斯·维萨留斯出版了《人体结构》,奠定了解剖学的基础。
程丹若这辈子,就出生在1543年,同一年,哥白尼逝世。
换言之,1557年动一场手术,并没有那么超前和不可思议。
程丹若觉得可以赌一赌。反正截肢的风险同样不小,也可能因失血过多或感染而死。
短暂地放松了眼睛和脖子,她又投入到缝合中。
一针一线,烛光摇曳,照亮方寸之地。
偶尔的,她抬头看一眼钱明。
他不止伤口处敷了麻药,为保持不动,还另外含了洋金花镇静止痛,故意识有些不清醒。可中药麻醉的效果比不上真正的麻醉剂,时不时总会抽痛,导致手臂牵动,影响缝合。
“按住他。”她吩咐。
Ò»Ö»ÐÞ³¤ÓÐÁ¦µÄÊÖÞôסÁËÇ®Ã÷µÄ¸ì²²¡£
程丹若诧异地抬头。
谢玄英解释:“我让李护卫带人巡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