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妻薄情_青青绿萝裙》-第12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做妾?做你姥姥的妾啊!

          “夫人和老爷没说答应,也没说拒绝。”潘姨娘拨动佛珠,微笑道,“我看这事多半能成。”

          程丹若动动嘴角,竭力镇定:“姨娘可莫要拿我玩笑。”

          “自然是真的。”潘姨娘笑道,“我提前恭喜姑娘了。”

          程丹若的脸彻底僵硬。

          潘姨娘不是个聪明的人,聪明人这时不会随便乱说,但她也不蠢,此举是想卖她个人情,将来她“嫁”给陈知孝,指不定能帮上外嫁的陈芳娘。

          尤其在她看来,做妾并不是一件坏事。

          她做正头娘子时,吃不饱穿不暖,还要被丈夫殴打乃至转卖,受尽苦楚,反倒是做妾衣食无忧,纵然无宠,陈老爷也不会打她。

          比起过往,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她意识不到妻妾之别,真心实意地恭喜程丹若,认为她今后有了依靠,必是会高兴的。

          “姨娘,此事……”程丹若强自镇定,道,“先不要对人提了。”

          潘姨娘又精明起来,压低声音:“这是自然,八字还没一撇,等到老爷夫人开了口,我再给姑娘添妆。”

          程丹若笑笑,拿出银针:“我再为姨娘扎两针吧。”

          潘姨娘高兴极了,当她承了自己人情,只是推却:“我不过说两句话,哪里值当姑娘如此。”

          “不要紧。”程丹若确实感谢她,若不是她卖好,她被卖了都不知道,“劳烦您坐榻上,把膝盖露出来。”

          潘姨娘这才不好意思地掀起裙子,露出秋香色的膝裤和变形的膝盖。

          ³Ìµ¤ÈôÄéÆð½ðÕ룬ΪËýÕë¾Ä¡£

          时不时问:“感觉如何?”

          “涨涨的,好多了。”潘姨娘面色舒缓,人都没之前看起来老了。

          程丹若暗暗点头。

          她以前学的不是中医,穿越后,虽然努力看书上课,可接触的病人太少,实践不足,必须抓住每个机会,将理论融会贯通。

          片刻后,她拔掉针,向潘姨娘告辞。

          出门,眉头骤然紧锁,思量万千。

      第12章 天心寺

          程丹若首先评判了一下消息的真假。

          俗话说得好,空穴来风未必无因。潘姨娘得到消息的渠道不明,但她在陈家十几年,有人脉不稀奇,能把消息传过来,纳妾且不说,必然切实提到婚事,才会传出风声。

          那么,陈老太太真的想让她做妾吗?

          不一定。

          她再穷也是良民,和打发丫头伺候少爷不是一回事,陈知孝和她也无私情,整件事难度大,没必要,何必多此一举?

          但做正妻又是不可能的。

          程丹若猜不透老太太的用意,然而,不管目的何在,谈婚事却不是当大老婆,肯定不是好事。

          既然不是好事,就要做最坏的打算。

          万一,老太太真的要她做妾呢?

          程丹若清楚,古代社会里,子女都是父母的私产,何况只是一个“亲戚”?一个投靠来的穷亲戚,人家给口饭吃已是情分,难道会处处为你的利益考虑?

          她只不过是有亲戚名义的帮工,表小姐的称呼,不过面上好看点。

          没有人会真的为她考虑,她不能依靠别人,只能靠自己。

          是以,程丹若压根没想过恳求陈老太太,就事论事,分析问题的根本:陈老太太为什么要自己嫁给陈知孝?

          怜悯她,舍不得她?或许有,但老太太想留她在身边,不必拖陈知孝下水,这可是长子嫡孙。

          那么,是想通过长媳的人选,来扼制后院一家独大的黄夫人?不对,她不足以成为这般重要的筹码。

          莫非是……程丹若顿住,想到一个最大的可能。

          ¡ª¡ª¼æìö¡£

          陈老太太的幼子无子而亡,这一房绝后了。陈老太太时常后悔,当初不该叫他出去报信,想为幼子留一支血脉,也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她不敢贸然提出此事,陈老爷不一定答应,黄夫人绝对不会答应,多半会提出墨姨娘生的恭哥儿。

          瘦马之子,老太太看不上,也无法牵制黄夫人。

          她就不一样了,尴尬的身份可进可退,刚刚好。若好好筹划,未尝不能逼黄夫人吃个哑巴亏。

          程丹若梳理完前因后果,对陈老太太也颇为佩服。

          老人家虽然瘫着,算计一点不差。

          而最不希望这事能成的,莫过于黄夫人。

          一子顶二门,婚恋市场的行情可就差了。

          程丹若知道该怎么做了。

          回到萱草堂,她已经恢复如常,在屋中练了会儿字,等到日头没这么晒了,才走进小厨房。

          老太太吃的甜软,与其他人口味区别甚大,故专门设了一个厨房。

          “表姑娘来了,可是老太太有什么吩咐?”掌勺的王妈妈问。

          程丹若道:“天气渐热,老太太胃口不佳,我预备做些点心孝敬老人家。”

          王妈妈道:“姑娘孝顺,那我叫小芽儿给你打个下手吧。”

          小芽儿就是她女儿,这么热的天,她也不耐烦窝在厨房里烧火。

          程丹若吩咐:“找点艾草来,挤出汁水,我一会儿要用。”

          “哎。”小芽儿跑腿去了。

          程丹若则找来橘子和香瓜,准备做一个冰粉版的杨枝甘露——这年头,冰粉还未面世,芒果更是没有传入,估计只在海南的野外生长。

          但用来制作冰粉的假酸浆是一味中草药。去年秋季,她去药铺购置药材时发现了种子,专门买下晒干,预备今年做冰粉吃的。

          冰粉的做法不难,将冰粉籽装入纱布袋,在水中揉搓,挤出粘液,再用石灰水搅拌静置,等待凝固即可。

          透明的冰粉,是杨枝甘露的颜值关键。

          没有芒果泥兑汤底,便用艾草汁来染色,清清透透的绿色,比芒果的橙色更有仙气。

          橘子剥块,用小勺挖出一粒粒圆的香瓜,一道放入用甘草调味的冰粉中。

          一碗既不是冰粉,也不是杨枝甘露的绿色甜品,横空出世。

          程丹若端详了会儿,觉得香瓜的色泽更近乎于玉色,遂改动一字,道:“就叫它杨枝玉露吧。小芽儿,折一支柳叶来。”

          陈家的后花园里就种了柳树,小芽儿飞快折了一支最好看的来。

          程丹若摘下一叶杨柳,斜插在白瓷碗沿上。

          “你将这两份送去给夫人和老爷。”她吩咐道,“就说这叫杨枝玉露,可清热去火,我专门孝敬两位长辈的。”

          去正院的活儿必能得些好处,小芽儿应得响亮极了:“是。”

          她十来岁的人,端起托盘却稳稳当当,碗中的汤汁分毫不洒。

          程丹若同样端起黄梨木盘,进正房叫醒午睡起来的老太太。

          “给老太太请安。”她屈膝,将白瓷碗放到倦意正浓的陈老太太跟前,“今儿天热,想来您胃口不佳,我做了一道甜品予您解暑。”

          碧绿的汤汁,玉色的香瓜粒,鲜艳的橘子,还有透明无暇的冰粉,浑身清爽。

          陈老太太瞧见,暑气一消,问:“这是什么,怎的未曾见过?”

          “是我做的半道药膳。”程丹若笑盈盈道,“叫杨枝玉露,取观音菩萨羊脂玉净瓶中,甘露一洒,百病全消的兆头。”

          但凡老人,没有不爱听这个的。

          陈老太太徐徐笑开:“好,好,你有心了。”又关切道,“可给你表叔表婶送去了?”

          平日老人家可不会这么问。程丹若不动声色:“送啦,只是两位妹妹并恭哥儿那里,我怕他们岁数小,肠胃弱,还是等天再热些。老太太也是,此物虽能清热去火,还是少用。”

          “嗯。”陈老太太拿起调羹,慢慢饮了一口。

          坦白说,味道并不惊艳,只是冰粉爽口,甘草微甜,意头也好。她吃着便有七八分的满意。

          刚想抬头夸奖两句,却见程丹若望着她的眼中,透出些许怀念与伤感,还有满满的濡慕。

          她吃了一惊:“怎了?”

          程丹若如梦初醒,赶紧擦擦眼角,笑道:“无事。”

          “可是受了委屈?”陈老太太关切地问。

          程丹若摇头。

          “说实话。”陈老太太故作不悦,“莫非有人觉得我老了,怠慢了你?”

          “老太太哪里的话,我只是……”程丹若垂下眼眸,凄然道,“马上就要五月十五,我想祖母了。”

          陈老太太一愣。她嫁进来的时候,程丹若的祖母还待字闺中,两人见过几面,依稀记得是个清秀文静的姑娘。

          而对一个嫂子来说,不作妖的小姑子都是好的。她不免也叹息两声:“是了,我记得十五是……”

          “是祖母冥诞。”程丹若贴心地说出答案。

          陈老太太点点头,主动道:“我记得去年,你去了天心寺烧香。”

          程丹若轻轻应了声“是”。

          她也不傻,全年无休地照顾一个中风病人。这两年,她每年都会找个时机,要么清明,要么佛诞,要么冥寿,去松江府城外的天心寺烧香。

          同时住上三、五天,给周边的人义诊,为泉下的父母亲人积善行德,也是放松休假,省得总是闷在陈家。

          当然,不排除“结善缘”的意思。

          广撒网,才能捞到鱼。

          陈老太太瞧她一眼,洞悉了今天的“杨枝玉露”背后的涵义。

          但她近日身子骨尚可,心情亦佳,便多了几分怜悯心,可怜她想为亲人烧香,还得绕弯子恳求一番,故不予计较,甚至道:“那你便赶在十五前,去一趟吧。”

          程丹若喜上眉梢,眼眶又红了:“多谢老太太。”

          又是深深一福。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3:1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