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妻薄情_青青绿萝裙》-第11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但过日子,最好忘记这一点,不然一秒钟都待不下去。

          程丹若端起托盘,稳稳当当地走进了正堂。

          陈家人的家宴已经结束了,饭菜撤下,众人正围着陈老太太,听陈知孝讲书院里的趣事。

          “老太太。”她弯下腰,轻柔地说,“该喝药了。”

          平时,陈老太太最抗拒苦药汁子,都要她哄半天才好。可今儿也不知道是不是大孙子回来,她心里头高兴,竟不必她说,就着她的手一口气喝了。

          程丹若给丫鬟多喜使个眼色。她赶紧端了新切的桃子,喂给陈老太太吃一块,压一压口中的苦味。

          “今天不需你。”陈老太太吃完桃子,又漱了口,这才发话,“孝哥儿和柔娘婉娘都回去吧。”

          一打发孩子们,黄夫人和陈老爷便知道她有话要说,对视一眼,均自对方眼中瞧见了不解。

          明明之前的婚事已经过去,老太太还有什么事?

          ——当然,还是婚事。

          程丹若等人一退下,陈老太太就开门见山:“孝哥儿已经十六了,他的婚事,你们二人可有章程了?”

          黄夫人立即道:“回母亲的话,媳妇想着老爷马上要上京了,届时不妨请我娘家出面,打听一下京中可有合适的姑娘,给孝哥儿说一个好的。”

          儿子是她的命根子,也是家中嫡长,夫妻俩商量过,不着急在松江定亲,左右是男子,二十之前成婚都不算太晚。

          陈老太太嘴角动了动,像是面部神经抽搐了一下,怪异得很。

          黄夫人心中萌生不祥的预感,但忍住没吭声。

          陈老太太也没看她,直接问儿子:“你也是这么想的?”

          “孝哥的媳妇要好好说。”陈老爷点头,又问,“母亲可是有了人选?”

          陈老太太缓缓道:“之前,你媳妇和我说,丹娘无依无靠,说到外头怕是人家嫌弃程家单薄,我便动了念头,想将她留在身边。”

          »Æ·òÈËÐÄÀï¿©àâÒ»Éù£¬¿ª¿Ú¾ÍÏë²µ³â¡£

          但陈老爷更狠,直接道:“毕竟是自家亲戚,做妾说出去不好听。”

          “正是,我将丹娘当做亲生女儿看待。”陈老爷用“妾”的名头,堵住了老太太的下文,黄夫人自然不能拖后腿,附和道,“她毕竟是好人家的女儿。”

          陈老太太不动声色,绝口不提是妻是妾,反而提起旧事。

          “我不是偏心丹娘,可早年间淮河水患,若不是丹娘,我现在已经与你父亲作伴去了。”

      第11章 暗传信

          陈家的老家在湖广一带,位于淮河周边。

          四年前,陈老爷在外头做官,陈老太太则随幼子居住在老家。

          那时正值春汛,连日暴雨,淮河水位不断上涨,本以为居住在县城定是无忧,却没想到如此厉害,直接淹没了整座县城。

          陈老太太的幼子外出,通知乡下的族人避难,却再也没有回来。

          洪水席卷而来,水淹没了宅子,仆人们四散逃命,陈老太太滑了一跤,差点淹死在水里。是程丹若跑回来扶起她,让她坐在门板上,两人在水中漂了两天一夜,才被陈家的族人救下。

          因此,陈老太太才携了程丹若,随陈老爷来江南居住。

          “是儿子不孝。”提及此事,陈老爷心中大恸,连连道,“叫母亲受了大罪。”

          “水患乃天灾,与汝何干?”陈老太太吐字浑浊,口气却坚定,“只是,丹娘既救我一场,我总要安排她的终身。”

          黄夫人暗暗恼恨,早知道有这一出,就不该这么快松口叫柔娘定亲。

          陈老太太盯上了孝哥儿,饶是她也觉棘手。

          做正妻,那是万万不行的。程丹若是绝户女,丧父又丧母,不是她说,陆家都不想娶,陈家更看不上了。

          妾也不妥,把亲戚家的女儿弄做自家妾室,知道的说他们怜悯孤女,给她个容身之处,不知道的还不定怎么编排呢。

          再说,尚未娶妻就纳妾,孝哥儿不可能说上一门好亲。

          这些道理,陈老太太不会不懂。

          黄夫人一时弄不清路数,不敢贸然开口。

          而孝字最大,做母亲的这么说,陈老爷也不能马上驳了,含含糊糊地说:“还是再看看,我总不会亏待了丹娘。”

          陈老太太城府极深,见状也不狠逼:“你说过的话,要算数。”

          陈老爷大汗:“母亲放心。”

          她这才疲倦地闭上眼睛,示意他们回去。

          黄夫人和陈老爷心事重重地告退。

          两人回到正院,只留心腹陪侍,低声商量。

          黄夫人欲言又止:“老爷……”

          “唉,母亲也是关心则乱。”陈老爷定下调子,“孝哥是长子,又已有秀才的功名,我定要为他说个得力的岳家才好。”

          黄夫人的心落回肚子里,苦笑:“做妾也不成,毕竟是亲戚。”

          这一点,陈老爷倒是无所谓,稍加思索就有法子:“这就要看母亲的意思了,倘若真舍不得,留下也无妨。程家说是死绝了,仔细寻一寻,总能找到,不过费些功夫。”

          他真情实意地感慨:“母亲先是遭难,又是生病,这点心愿总要为她达成,否则也太过不孝。”

          黄夫人不赞同,顾忌道:“如此,怕家宅不宁啊。”

          “这有何难?孝哥儿将来有了前程,自可携妻上任。”陈老爷道,“丹娘留下侍奉你我,岂不两全。你也知道,没有娘家的女人,无人撑腰,外聘指不定还吃苦头呢。”

          这是正理,程丹若留在陈家,亲戚情分在,不至于磋磨她,外头却是难说。

          黄夫人被说服了:“过两年再说吧。”

          两人达成一致,各自放下。

          而这件事,当事人之一的陈知孝不知道,在家待了三日便回苏州去了。程丹若却是在他离开的次日,便听到了风声。

          通风报信的是潘姨娘。

          ÄÇÈÕ£¬ËýµÄѾ÷ßÇÄÇÄÀ´Ýæ²ÝÌã¬ËµÅËÒÌÄï²»Êæ·þ£¬Îʳ̵¤ÈôÄܲ»ÄÜÈ¥¿´¿´¡£

          程丹若答应了。

          侍候完陈老太太的午饭,等她入睡,她便绕过后院的小花园,走夹道去往锦霞院的后院。

          这里住着的就是潘姨娘。

          “表姑娘安。”潘姨娘身边的丫鬟打起帘子,招呼她,“姨娘请您喝碗茶。”

          姨娘半仆半主,程丹若却是亲戚,正经的主子。故而看病不能说看病,得找个合适的借口。

          程丹若停下脚步,故作迟疑,才道:“姨娘有请,却之不恭了。”

          “表姑娘请进。”

          程丹若走进房间,一下便闻到浓浓的檀香。果不其然,在右边的耳房里,供奉着一尊观音像。

          潘姨娘正坐在窗边纳鞋底。

          “圆圆,上茶。”

          Ô²Á³µÄѾ÷ßÓ¦ÁËÉù£¬¸ÏæȥÉÕË®Åݲ衣

          “表姑娘坐,很久没见你了。”潘姨娘三十多岁,鬓边白发星星,家常的褐色夹袄,石青裙,头上只戴一支银簪,朴素至极。

          看这打扮就能知道,她在陈家等同于隐形人,已经无宠十几年了。

          她也是陈芳娘的生母,在黄夫人生下嫡长子前便生下了孩子。

          不过,千万不要误会,有人听到她在主母之前生了孩子,便先入为主,以为她是个典型的厉害姨娘,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在入陈家前,潘姨娘就被父亲嫁给了一个木匠,家中穷困,日子十分贫苦。唯一算得上幸运的是,她入门三个月就怀孕,生下一个大胖小子。

          原本如此,倒也算得上平淡的人生,可是,人生并没有这么顺利。

          当时,陈老爷在当地出任知县,虽是初次为官,却有岳家相助,做得还不错,最烦恼的并非仕途,而是后院。

          他和黄夫人成亲三载,膝下犹且空虚。

          黄夫人已经给过他两个丫头,皆颗粒无收。

          夫妻俩都慌了,妻子不能生育,还能纳妾,妻妾都没怀过,问题就大了。黄夫人十分清醒,知道万一陈家绝户,日子可比养庶子糟百倍。

          到任地安顿下来,她第一件事就是找牙婆买人。

          但牙婆收来的都是小丫头,最大的也不过十五六岁,收房可以,生养却难。她想做成这一单生意,顺带讨好知县夫人,便说,当地的富家太太遇到这种难题,买人的不多,都是租的肚皮。

          专找二十来岁的年轻女性,生养过的,尤其是养过儿子的,借她们的肚皮一用,养个孩子。等租借的时间到了,女人交还给丈夫带走,孩子留下,毫无后患。

          此所谓典妻。

          黄夫人死马当活马医,同意了。

          潘姨娘就是这么被丈夫租给了陈老爷,约定三年,一共八两银子,包食宿。她的丈夫拿走了钱,她被留下来生孩子。

          说来也神奇,半年后,潘姨娘就怀上了身孕,就是后来的陈芳娘。

          按照契约,孩子满月后,她就结束了任务,她丈夫就能直接把人接走,双方算是两清。

          然而,潘姨娘的丈夫在孩子八个多月时,与人斗殴,被打死了。

          她婆婆上门,和黄夫人商量,说这个媳妇我们不要了,十五两银子【创建和谐家园】。若不成,孩子生下来人就要带走,她要把儿媳嫁给一个地痞,聘礼十二两银。

          黄夫人想,潘娘子能生一个,就能生两个,于是直接把人买下,留在家里。

          许是一时善念,虽然潘姨娘只生了一个女儿,可没多久,黄夫人就怀上了。

          陈老爷不喜欢胸无点墨的粗俗女子,见妻子怀孕,有心抹去这茬,但黄夫人以给孩子积福为由,劝他留下潘姨娘,只不给名分。

          直到陈芳娘结亲,黄夫人给长女脸面,才将潘姨娘提作姨娘。

          Ñ¾÷ß¶ËÉϲ裬³Ìµ¤Èôà¨Ò»¿Ú£¬Ö÷¶¯ÎÊ£º¡°ÒÌÄï×î½üÏ¥¸Ç»¹ÌÛÂ𣿡±

          潘姨娘道:“我听了姑娘的话,将药材煎煮后熏蒸,最近好多了。”

          她生于乡野,这一两句的应酬本事,还是来了陈家学的,马上切入正题:“表姑娘可听说了?”

          没头没尾的,能听说什么?程丹若摇摇头。

          潘姨娘压低声音,道:“老太太想让你给二少爷做妾。”

          程丹若一怔,旋即脸色大变。

          真的假的?

          做妾?做你姥姥的妾啊!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0/08 01:2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