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页 小说列表 排行榜 搜索

    《我为纣王之傲啸封神》-第58页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那么这青年究竟是谁?元始?老子?通天?准提?接引?或者是那大道至尊……鸿钧?

        具体是谁,孔宣也想不出来,因为容貌并不能说明什么,别说是圣人,就算是普通仙人,要变化容貌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论那开启功德和信仰之力的神通,就连孔宣都无法办到。不过,诸如三皇那样获得“位”之力地人可不可以?圣人呢?

        四人讨论了一阵,并无结果,反正那人不像是有恶意,而且既有此次之因,将来必有其果,所以此事还是随缘的好。

        张紫星想起袁洪拜师之事,对孔宣提了出来。孔宣虽然从未收过徒弟,但得知袁洪在以妖族之身拜师广成子遭拒后,以莫大的毅力与恒心学成【创建和谐家园】玄功,对这个猴精不由产生了几分好感。

        张紫星趁热打铁,命人传袁洪入宫。

        袁洪自上次姜环之事立功后,被安置在朝歌的一个隐秘之所,听得天子传唤,赶紧跟随着内侍来到昭宣殿。

        入殿后,袁洪的目光落在了天子身边一个男子的身上,虽然这男子身上没有像天子的义妹夫妇那般发出淡淡的金仙之力,只是如平常人一般,但袁洪凭借四大灵猴所特有的本能感觉地出来,此人地实力,绝对不在那对金仙之下,甚至还犹有过之。

        没等天子说话,那人倒越礼先开口了:“你就是袁洪?”

        袁洪一怔,看了一眼天子微笑的面庞,忽然福至心灵,朝孔宣拜下:“【创建和谐家园】袁洪,修持千年,苦无明师,今诚心恳请老师收留!”

        “你这猴儿,倒也机灵。”孔宣点了点头,轻轻一挥,手中忽然放出淡淡地白光,朝袁洪卷去,袁洪不敢躲闪,只得硬受,任那白光将自己包裹了起来。

        有道是行家一伸手,就知有没有。白光虽然并不耀眼,但应龙和女却能看出其中的厉害,面色顿时变得凝重起来。这白光类似一种“沧海一粟”的神通,是将无数强大的力量浓缩而成,威力无比。更让两人佩服的是,孔宣施展这白光时,除袁洪外,周围的地面或摆设并没有任何异状,且不提白光中强悍得惊人的力量,光是这份挥洒自如的控制技巧,就远非二人能及。

        袁洪可无暇顾及这么多,那白光给予他的压力是旁人无法想象的,也是自他修炼以来遇到过地最为可怕地力量。袁洪仓促下运出的抵抗之力如泥牛入海,无影无踪,甚至那白光还将他抵御的力量强行打入体内,压缩成团,并周而复始,再三压缩,不仅力量遭到恐怖的压迫,连浑身的骨骼都像要被那可怕地力量挤得寸寸碎裂一般。如此内外煎熬,若是旁人只怕早已支撑不住,幸亏袁洪经历过修炼【创建和谐家园】玄功地痛楚,所以咬着牙,一声不吭地坚持着。

        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忽然身上那恐怖压力一轻,消失无踪,一直强撑的袁洪整个人顿时垮了下来,身体失去重心,一头栽倒,却被一只手稳稳地托了起来。

        袁洪抬头一看,正是刚才举手投足件给予自己可怕压力地儒雅男子,心中愈发敬畏,低头不敢正视。孔宣赞许地点了点头,说道:“果然是个有毅力的猴儿,无怪能练就【创建和谐家园】玄功。”

        袁洪低声道:“老师神通威严,【创建和谐家园】敬服无比,怎敢得如此赞誉?”

        孔宣摇头道:“方才我并非立威,亦非全为试探你的决心毅力,你可另悟得什么?”

        袁洪不料孔宣还有如此用意,回想方才感受,不由沉思,蓦地抬起头来,两眼直发亮:“老师方才可是指导我力量聚散之功?”

        孔宣暗赞他悟性,说道:“不错,你虽有机缘,习得【创建和谐家园】玄功,却缺乏精炼,我一见你,就觉得你力量过于散漫,可发挥之功用不到十之六七,若你能完全将力量凝于体内精炼,实力当可再上层楼。”

        袁洪感激地说道:“老师……”

        话还没说完,就被张紫星打断:“老师乃对长辈前辈之普称,你还待如此称呼?”

        袁洪瞥见孔宣脸上会心的笑容,喜得直挠腮抓耳,翻身拜倒:“师尊在上,请受袁洪一拜,承蒙不弃,收为门下,徒儿愿粉身以酬师恩!”

      [ÕýÎÄ µÚÒ»°ÙÈýÊ®°ËÕ á¡á¢]

        洪拜师之事后,张紫星将孔宣单独留了下来。

        张紫星没有隐瞒,将孔宣离开后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孔宣听得面色渐渐凝重。

        “皇兄,眼下我在明处,敌在暗处,尤其还有圣人出手,更是无从防御,”孔宣深通兵法,短短几句话就道破了关键,“若一味地被动守御,你的处境只会愈发不妙。”

        张紫星眉头紧锁:“我也没办法,我身为天子,坐镇朝歌,如今杀劫将至,自是众矢之的,纵再有天灾【创建和谐家园】、阴谋诡计,也只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孔宣想了想,说道:“以愚弟看来,近来皇兄锋芒还是过于显露了。虽然皇兄在这些事情上也动用了不少心计,但从大局来看,终是失算。你越将那些事情解决得圆满,那些谋划者就越不甘心失败,所以灾厄接踵而至,使皇兄疲于应付。”

        孔宣以局外人的身份,一语道醒了梦中人:诚然,这些事件,张紫星应付得都很不错,还在挑拨离间方面下了不少工夫,略见成效,但作为一个凡人天子来说,这些事情解决得还是过于“完美”了。越是完美,就越后患无穷,比如说,天下大旱的事情被应龙那样解决掉,昊天上帝必然不会善罢甘休,扶植宗室篡位的女娲计划失败后,定会再生事端,他这个天子就好比一个靶子,竖在固定的位置,承受来自四面八方的箭矢。

        虽然他也有自己的算计,但被他算计的人并非死物,就此任由他摆布,而且他没有顾及到的敌人,同样也在明处或暗处算计他。这好比一个互动的网络游戏世界,每个人都是主角;而不是单机游戏,其余人全是围绕某个主角的NPC。你在算计别人的时候。别人也在算计你,你在发展进步地时候,别人也会发生变化。怎样才能在这种复杂的局面中获得先机、创造希望呢?张紫星不禁陷入沉思。

        半晌后,孔宣开口道:“皇兄可还记得,你所赠我的那本兵书吗?内有一句‘能而示之不能,强而示之以弱’。”

        张紫星一震。隐隐明白了孔宣的意思:就那那个靶子的比喻来说,他这个“靶子”或者能将射来的箭矢反弹回去,或坚固无比、箭矢难穿,但越是这样,那些实力强大地射手们越会起劲地射箭,直到将成功他贯穿为止。如果他本身就是一个难度极低的烂靶子,射手们射了几箭便没有兴趣了,自然会将目标转移到其他的靶子上。

        孔宣说的“示弱”是个不错的办法,但张紫星想得要更深一层。他不仅想做个不引人注目的靶子,更想做个瞄准别人的射手。

        孔宣见他陷入苦思。知道自己帮不上什么忙,不便打扰,悄悄退了出去。

        孙子兵法中还有一句:“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如果能来个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结合那个逍遥子的分身将水搅浑,就有可能成为杀劫中的射手之一。而不是挨打地靶子。

        关键就在于。怎么才能化明为暗,暗渡这个“陈仓”?在不久前的祭坛叛乱事件中,他就是用了化明为暗之法,最后反客为主,将叛党一网打尽。甚至还把心腹大患姬昌也拖下了浑水。

        虽然他即将面对地是与之实力悬殊仙人和圣人。但这种方法的成功依然有借鉴之处。

        张紫星不由感慨起身边没有个好军师来,孔宣是帅才。不仅实力高强,而且精通韬略,但要他专门做个专营算计的谋士,却是力有未逮;女与应龙则是冲锋陷阵的猛将型,更是和军师搭不上边;商青君的智商或许可以达到要求,但光有智力还远远不够,而紧迫的时间和她女性的身份注定了不可能游历天下增加阅历和积累经验,所以她也无法胜任,放眼满朝文武,内政、治国人才不少,运筹帷幄,决胜天下的却是找不出什么合适的人选,实在要凑一个,恐怕就只有那位七窍玲珑心的亚相比干了。

        若是重生在三国时期,优秀地谋士还不一大把抓,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可算是N多,三国里,传说中地仙人倒是少,多半还是装神弄鬼之徒;然而在这封神世界,仙人遍地都是,优秀的谋士却是凤毛麟角。

        想到司马懿的名字,张紫星忽然想起一个有名的故事来。三国时,魏国的魏明帝去世,继位地曹芳年仅八岁,朝政由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共同执掌,曹爽是宗亲贵冑,用明升暗降地手段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司马懿知道曹爽势大,所以称病不再上朝,曹爽派亲信李胜去司马家探听虚实,结果司马懿尽示其弱,还装出命在旦夕地模样,曹爽得知消息后,大喜,放松了对司马懿的警惕,结果不久后,司马懿趁曹爽仅带着三个兄弟护送天子曹芳去济阳城北扫墓时,调集兵马,迅速占据了曹氏兵营,并进宫威逼太后,历数曹爽罪过,要求将其废黜。太后无奈,只得同意。司马懿又派人占据了武库,等到曹爽闻讯回城,大势已去。司马懿以篡逆的罪名,诛杀曹爽一家,终于独揽大权,曹魏政权从此有名无实。

        这条计谋就叫做“假痴不癫”,是三十六计之一。

        受这条计谋的启发,张紫星的思路豁然开朗,越想越顺,对未来的行动已经有了一个比较详尽的计划,只不过,这个计划所要冒的风险也不小。

        照伏羲所说,杀劫是天道中一种秩序的重新设立,绝对规避不了,就算天下当真太平,也必会被掀起滔天祸端,诱发仙人大战,最后死者封神,规则重列。

        既然如此,那么人族的战乱只是为这场杀劫提供的一个大环境而已,最后人族谁获得这场政权之战胜利对整个杀劫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影响,就算大商没有被西周取代,只要杀劫完成,照

      ¡¡¡¡Éñ¶¨°¸¡£Òò´Ë£¬ËûÕâ¸ö¡°æûÍõ¡±²¢·Ç×¢¶¨¾ÍÊÇÊä¼Ò¡£

        在一些仙人们当中流传的“【创建和谐家园】出世。商灭周兴”的预言很可能有两方面的原因,一、大商国运渐衰,西周气运日旺,只怕会取而代之;二、以朝代兴替为借口,以名正言顺地发动战争,便于仙人们应劫。

        如果按照伏羲的说法。最终鹿死谁手,还很难说,如果大商能挺过最艰难地阶段,国运衰极而盛也不是不可能,关键就看如何在这个杀劫中有所作为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张紫星暗暗咬牙,心中拿定了主意。

        当晚,闻仲、商容、比干三人被秘召入宫。

        此事代相姜尚和两位上大夫赵启、梅伯还在各地巡查新政实施情况,所以商容又抱着“病体”勉强管理一些事务。

        张紫星很客气地请三人落座。第一句就让三位老臣子一愣:“三位爱卿,是否相信寡人?”

        闻仲道:“陛下何出此言。你为君,我等为臣,如何不信陛下?”

        “如果寡人昏庸无道、任性妄为呢?”

        商容摇头道:“陛下莫要说笑,并非老臣谀词,以陛下之才能,就算在我大商历代帝王之中,亦算是罕有英主,又岂会那般模样?”

        “非是寡人愿意昏庸,而是寡人不得不昏庸……”张紫星将目光转向闻仲:“太师乃截教门人,是否知晓杀劫一事?”

        闻仲面露讶色:“老臣曾听闻师尊金灵圣母提及此事。许多道友也遵从掌教圣人的吩咐。隐居深山,闭门不出。此事较为隐秘,陛下从何处得知?”

        “寡人得承天命,一早就知晓了……寡人之所以变革天下,释放奴隶。

        就是想避免这场杀劫。不料却是徒费心计而已,”张紫星叹道:“老太师……令师是否曾说过。你一生逢不得一个‘绝’字?”

        闻仲大惊道:“老臣当时悟道,在碧游宫拜金灵圣母为师之时,学艺五十年。吾师命我下山佐成汤,临行,问师曰,‘【创建和谐家园】归着如何?’吾师道,‘你一生逢不得绝字。陛下如何得知老臣如此秘事?”

        张紫星叹息道:“太师,寡人略通算计,亦能知晓一些隐秘之事。杀劫既起,我等俱是应劫之人,就算你那师尊金灵圣母,只怕也难置身事外……”

        闻仲浑身剧震,但亦知天子此言绝非捏造,只不过,师尊金灵圣母乃截教圣人四大嫡传【创建和谐家园】之一,若连她都要卷入杀劫,那么其余那些道友们岂非都……

        这样看来,天下大乱,只怕已为时不远了,闻仲心中有些明白天子先前所说的“不得不昏庸”的原因,不由面露慎重之色。

        “太师,不管将来如何情形,请务必将大商军权牢牢掌控,各关隘总兵须得小心戒备,勤加操练,切不可因一些朝政之事而使丧失战力。寡人会专派人提供军中补给,以免军心浮动。”

        枪杆子里出政权,无论如何,军权是必须要把握在手中的,这一点原书中的纣王似乎也非常重视,所以尽管他昏庸无道,军方却有相当多地死忠之人,尤其是守卫各关的总兵,大多是死战不降,最终一缕忠魂,归于封神台。

        闻仲深知这件事的重要性,当下沉声应命,商容和比干并不明白什么杀劫的事情,只是听出天子似乎有什么隐衷。

        “今日所议此事,十分隐秘,诸位切记守秘。”张紫星对两人开口道:“若寡人算得不错,不久朝歌当有大乱,二位卿家一为国丈,二为王叔,又是我大商的两大丞相,寡人一直倚你二人为臂膀,其时祸事将近,朝中大臣大多难以自保,请二卿还是及早规避为上。”

        商容起身大笑道:“规避?陛下可是嫌下臣老朽无用?若陛下不弃,老臣甘愿将一腔热血洒落大商社稷中,虽死无悔!”

        “老丞相乃托孤之臣,劳苦功高,老当益壮,”张紫星忙道:“寡人焉会嫌弃商卿?此举正是要重用于你,只是寡人意欲故示昏昧,若老丞相坚持,只怕此计难以奏效,若老丞相退居暗处,反有奇兵之效。”

        商容是三朝元老,心思机敏,阅历过人,当下隐隐悟出了一些东西,所以没有再固执下去,只是沉吟不语。

        比干生就七窍玲珑心,更是一点就通,却对张紫星的劝说表示了否定:“我乃王叔,身为宗亲,又深得陛下器重,岂能逃避?况且老丞相已隐身暗处,明处当有我照应,一明一暗,方可助陛下成事。”

        张紫星想起当日祭坛之乱时,比干舍身护驾的情景,不由感动:“王叔,你乃国之栋梁,怎可身置险地?寡人算出,你若留于朝歌,必有生死大难,不如……”

        比干摇头道:“请恕下臣妄加猜测,陛下只怕是想施奇险之谋,若下臣离开,陛下岂非孤军奋战?陛下休要劝说,我心意已决,绝不因避祸而离开。”

        张紫星咬牙问道:“若是有朝一日,王叔无故受那……剖腹挖心之痛呢?”

        比干毫不在意,淡然而笑:“只要陛下大计得逞,比干纵死亦无反顾!”

        张紫星心神激荡,只觉热血上涌,不由想起清代爱国名臣林则徐的诗句——芶为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

        张紫星暗下决心:君以国士待我,我亦报君以国士。

        密议良久后,三位大臣方才离开宫中。

        “过一阵子,只怕要做个名符其实的昏君了……”张紫星看着漫天闪耀地星辰,深吸了一口气,天喜星,你会是我的最后归宿吗?

      [正文 第一百三十九章 洪锦娶公主]

        岐,西伯侯府中。

        姬昌的九十九个儿子全都齐集大殿,上首坐着姬昌的母亲太姜与姬昌的元妃太姬。一旁的散宜生拿出姬发交给他的秘笺,恭敬地交于太姬。

        太姬将信打开,先递于太姜观看,太姜略一浏览,面色骤变,太姬再看时,也是紧皱眉头,示意散宜生将内容念诵出来。

        信的大致内容是:这次朝歌极有可能发生惊天大事,如果姬昌平安无事倒还罢了,如果无法返回甚至是遭遇不幸,西岐绝不可轻举妄动或起刀兵之祸。由长子伯邑考代行西伯侯之职,主大小事物,次子姬发辅之,文事内政为散宜生,兵事守备为南宫适,若遇不决大事,须请示太姬与太姜决断。兄弟之间,必须团结友爱,上下一心,若有私斗,严惩不贷。

        听完姬昌的信后,众人神色各异,伯邑考得知父亲不能回来甚至有生命危险,显得十分焦急,姬发听到兄长代行西伯侯之职时,表面没什么,目中却飞快地掠过一丝不甘,其余各子中,亦有一些人露出不服之色。太姬看在眼里,面上的忧虑之色更浓了,

        让这些人幸灾乐祸的是,伯邑考的“代西伯侯”的好日子在不久后就到了头。正如姬昌信中所预料的那样,朝歌发生了震惊天子啊的大事,越王启借母辛忌辰勾结南伯侯谋逆,天子在平乱时忽遭神秘刺客杀伤,若非天佑,早已丧命。四大诸侯除北伯侯崇侯虎密报有功外,其余三侯全都被卷入这次事件中。叛乱主谋之一南伯侯鄂崇禹被处以极刑,剁成肉泥;被迫从贼的东伯侯姜桓楚被削去领地;西伯侯姬昌则涉嫌刺杀事件,被天子囚于羑里,未查明真相之前,不得释放。

        原本姬昌被囚已经够让西岐头痛了。而天子封太伯、仲雍为“平西侯”的消息更是如同当头一棒。如果这平西侯是外人倒还罢了,偏偏太伯、仲雍与姬昌是亲兄弟,算起来,来是姬昌的宗族统治,就算西岐想找上书推却都没有合适的借口。太姬急召众子商议,姬昌儿子们也知道现在不是内斗的时候。纷纷表示愿意同心协力,共同面对这次的难关。

        太伯、仲雍当年遭遇姬昌排挤,被迫离开西岐远走他乡,如今得天子“垂青”,算是衣锦还乡,自然春风得意。两人带着一队人马随同着朝歌的使者一同来到西岐,使者对西岐众臣宣读过圣旨后,太伯、仲雍正式上任。太伯为左平西侯,主管内政。仲雍为右平西侯,主管军事。面对着这样地情况,西的对策无非是阳奉阴违,力图将两人的权利架空。太伯、仲雍毕竟不是菜鸟,将带来的亲信任命要职,并利用当年的一些旧部,想要逐步将权利完全掌控,一时间,双方明争暗斗,忙得不可开交,得到此消息的张紫星自然是露出会心地微笑。

        此时。东海平乱的黄飞虎终于传来捷报。由于郑伦和高氏兄弟的帮助,黄飞虎在最后的决战中大获全胜,并生擒了平灵王等一干叛贼,平定了东海一带,正班师回朝。

        而鄂崇禹之子鄂顺在得知其父叛乱被处以刑时。当即自封为南伯侯。开始联合周边的小诸侯兴兵作乱,虽然目前仍然只是吞并那些不愿意一同叛乱的南方诸侯。但张紫星却不敢放松警惕,令三山关邓九公严加防备,并运送大量战备物资前往三山关,同时下旨,让崇侯虎点齐兵马,执白黄铖,前往南地讨伐叛贼鄂顺。

        崇侯虎早得到张紫星的吩咐,当下再次联合了弟弟曹州侯崇黑虎,调拨大军,准备南下征讨鄂顺,由于地域位置跨度较大,所以需要不少准备的时间。

        不久,黄飞虎班师回朝,带回了被俘的平灵王,张紫星大喜,下旨犒赏三军,宣黄飞虎等有功之臣上殿。镇国武成王黄飞虎领着洪锦、郑伦、高明、高觉、季康众将一同来到九间大殿,三拜九叩。

        黄飞虎首先向天子请罪,说自己征战不力,折损不少兵马,幸亏天子派遣援军,方才平乱成功。张紫星对他地请罪自然是一笑而过,黄飞虎毫不居功,盛赞了麾下诸位将官的功劳,尤其是洪锦地道术与后来几位援军的神通。原来,平灵王手下有两位大将,武艺娴熟,又精通道术,甚是厉害,与商军互有胜败,两军一直僵持不下。后来郑伦与高明、高觉来到,凭着高明高觉的千里眼、顺风耳,商军洞彻敌情,处处占了先机。最后郑伦以鼻中白光生擒敌将方偭,而季康与高明高觉则合力擒下敌将高继能,洪锦以旗门之术活捉平灵王。自此,平灵王之乱终于得以平定。

        黄飞虎丝毫不提及自己的功劳,只表麾下将领功劳,洪锦等人对这位统帅的品德无不敬服。战友之间感情总是最为真挚,在这些同生共死的日子里,就算是高明高觉这等妖族,在军旅的生活中也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充实,黄飞虎平易近人,处事公正无私,与诸将甚是投缘,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张紫星听到被擒获的那两名敌将时,不由有些意外。

        高继能?原书中孔宣部下,法力极为普通,法宝为蜈蜂袋,可以放出成堆成团地蜈蜂干扰敌军,将黄天化地坐骑玉麒麟的眼睛咬伤,黄天化被颠下地来,不慎死在高继能的手中。在武艺方面,高继能要超过法力,后来曾与黄飞虎连同四个兄弟鏖战多时,最终不敌被杀。按照原著,此人应该是大商的将领,怎么到平灵王那边去了?

        方偭?原著中并没有此人,从黄飞虎的形容来看,此人精擅长纵火之术,道术远胜高继能,且诡计多端,是平灵王手下最厉害地一人,如果不是郑伦地战斗意识高明,一上来就施白光拿人之术,只怕还会被他走脱。

        提到洪锦,张紫星不由打量了他一阵,这位未来三山关的总兵大人生得相貌堂堂。倒算是小白脸一个。

        这洪锦应该是截教门下,精通旗门与遁术,法力在封神中只能算是寻常,但运气却好得惊人,这次活捉叛贼魁首平灵王倒不算什么,此人在书中竟然娶到了昊天上帝地女儿龙吉公主。黄帝曾说过。那四灵之气中,最难得到的就是仙灵之气,龙吉公主在张紫星的计划中可谓势在必得,决不能让洪锦生出什么变数来

        杀死洪锦?这可不行,洪锦是东海平叛的最大地功臣之一,无端杀之怎能服众?再者洪锦现在是大商的将领,也是张紫星手中的战斗力之一,连飞廉那样心怀异志的都有不菲的利用价值,就这样杀了岂非可惜?

        张紫星考虑良久。对此次平叛中擒拿首恶的洪锦作出封赏。为适合发展需要,在当年军制改革时。他参考了三国时地将军封号,应用于大商军制中。洪锦这次得到的封号为平虏将军,相当于三品左右,已经是相当厚的封赐了,然而让洪锦惊喜的还在后面——天子赞他年少英武,问他是否婚配,在得知他仍是单身时,愿意亲作这大媒,特将宗室公主燕许配于他,褒燕乃皇叔箕子之女。美貌淑德。

        洪锦欢欣无限,对天子谢恩不已。

        由于褒燕是宗室公主,洪锦属于低阶入赘高阶的“上门女婿”性质,所以按照宗室礼法,洪锦除公主和嫁过来的侍妾外。不得再娶。洪锦哪料到天子心中的打算,只道鸿运当头。自是不无遵从。

  • 第1页
  • 上一页
  • 下一页
    技术支持:近思之  所有书籍
    北京时间:2025/11/26 20:2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