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系统正在全面升级。您可以访问最新站点。谢谢!
“今后有什么东西,就一并拿出来。别总是藏着小心思,贫道要走岂是这几样东西能拦得住的?”老孙说得十分硬气,将书桌上的东西打包之后。便径直回到自己的小院子,继续自己的研究去了。
“孙道长,小子知错了。”云浩对着老孙的背影深施一礼,待老孙的身影消失在月亮门。脸上立刻笑得好像偷吃了肥鸡的狐狸!
看起来老孙是打算留下,对于这种财产观念淡漠的家伙。打破成年的礼貌界限很重要,只要老孙开始孩子似的拿自己东西,那就是表明他已经开始接纳云家。今天的举动,是很好的开始。
李渊回来了,带回来非常不好的消息。新任老大隋炀帝杨广,对李渊非常冷淡。国丧期间,甚至没有安排一次私下里的接见。对于一个封疆大吏来说,这是极其强烈的政治信号。
没办法,李渊将自己心爱的宝马,进献给这位当了老大就不认人的表弟。行贿受贿这事儿是我国的一项优良传统,很明显杨广很喜欢这几匹马。上午将马送进去,下午宫里来人就让李渊陪着吃晚饭。
晚饭期间,双方回顾了多年的传统友谊。李渊表示,皇位是杨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己将会新任皇帝,尽绝对的忠心。希望皇帝陛下继续新任,让自己在晋阳留守的岗位上,再创辉煌。
杨广表示,对李渊的能力和责任心完全放心。两家还是亲戚,不要拘泥于一些虚礼。他这位皇帝,还是平易近人体贴属下的。晋阳的事情,今后就要拜托李渊云云!
晚宴的结果双方皆大欢喜,喝高了的李渊还给杨广表演了一段胡璇。据说,【创建和谐家园】扭的极其【创建和谐家园】。
“你小子最近不要到处走动,在洛阳时越国公还问过你的下落。一个不小心,被人逮回去还是好的。若是越国公起了杀心,你焉有命在。”从洛阳回来的路上,李渊就病了。到了晋阳之后,咳嗦就没停过。
云浩知道这是累的,他没办法治。不过好在来了一个背锅的,云浩隆重推出了神医孙思邈。李渊这个家伙,立刻就将这个毛孩子给摒弃了。
“不会吧!一个国公爷老拉着【创建和谐家园】嘛,就算我不愿意入他杨素的府,也不至于就将小子干掉吧!”听说有人要干掉自己,站在李渊面前装样子的云浩立刻就清醒过来。
“不为我所用者,皆可杀!若是三国时候,越国公绝对是曹操一类的人物。如今他任尚书左仆射,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不可得罪啊!”李渊为了这件事情,也是颇为头疼。
“就他?也配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云浩脑袋里浮现出那张满是老年斑的脸,这家伙应该没两年好活了吧。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你小子还知道三国年间的事情?”李渊立刻就被云浩这两句考语给惊到,没想到这娃娃小小年纪竟然可以说出这两句话来。
“呃!”云浩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好,一时说漏嘴。居然将三国演义里面的话说了出来,他娘的罗贯中他家祖宗还不知道在哪里钻沙。这年月,哪来的三国演义。
“小时候在集上,听说书人说的。当世只觉得这两句话高深莫测,便记住了。国公爷,您见笑!”没办法,只能将事情推脱给说书人。庄子都被毁了,难道你还能去突厥找一个说书人对质不成?
“这两句话品评曹公,倒是入骨三分。越国公妈,的确!”李渊忽然闭了嘴,双眼盯着云浩道:“那说书的还说了什么故事,你且讲给老夫听。”李渊忽然很想听听,那个说书人是怎么说三国故事的。
云浩乐了,袁阔成讲的三国演义,听了不下二十遍。让老子给你讲三国故事,算是找对了人。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推其致乱之由,殆始于桓、灵二帝。桓帝禁锢善类,崇信宦官。及桓帝崩,灵帝即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共相辅佐。时有宦官曹节等弄权,窦武、陈蕃谋诛之,机事不密,反为所害,中涓自此愈横。”
第一百六十章 知识的传承
本来就是没事儿讲讲给李渊解闷儿,没想到李渊却迅速上瘾。罗贯中老先生的实力是强大的,一股三国演义的浪潮在晋阳留守府野火般的蔓延。
开始只是李渊一个人听,讲到十常侍杀何进的时候,李二就钻进来。说是老爹有病,没个人在跟前照顾,他要尽孝道。没两天,柴绍也过来了。当李小三李小四钻头钻脑的扒窗户望门的时候,李渊便将场所从书房移到了前厅。
云浩站在桌子后面,身前的桌子下面用布遮住。扇子醒木钰子一应俱全,这年月还没有毛巾,不过细心的长孙找来一块雪白的棉布代替。作为白布的贡献者,她在李二的旁边有一个座位。她的身后,就坐着脸上青一块紫一块的长孙无忌。这货冻伤之后,脸上的冻疮虽然好了,但留下了一些后遗症。老孙说,这种症状三五年后会自动消失!
“啪!”醒木一拍,云浩站在桌子后面,就差长袍了。
话说“关云长谢了曹操的那杯酒,提着青龙偃月刀直奔两军阵前大喝一声:来将通名!”
大隋朝的业余化生活是枯燥的,就连贵族也是如此。李家有这种节目,自然吸引了很多人。由于李渊和杨广关系转暖,高君雅和王威不时过府拜会。只是每次都赶着云浩说书的时候拜会,而且坐着就不走。云浩只要没讲完,这哥俩儿的【创建和谐家园】就像抹了胶水一样粘在了椅子上。
感觉枯燥的不仅仅是贵族,还有那些仆役们。那些在厅堂侍奉的仆役们开始悄然流传,然后就是流传到市井民间。直到整个晋阳都在讲三国演义的时候,云浩才欲哭无泪。他娘的老子的版权费怎么算!
报应啊!上辈子在起点中看小说看的都是盗版,现在自己被人盗版,也只能是打掉牙往肚子里面咽。
看见满世界的盗版,一连几天云浩都没有了说书的心思。不过想想罗贯中老先生,云浩的心情立刻便好了起来。
太祖他老人家说过,棍棒打不倒经济规律。经济头脑高度发达的云浩,眼珠一转立刻就想到了赚钱的法子。当然,吃独食是会被噎死的。云浩自然找到了将个信誉牢靠的合作伙伴,柴绍和李二。
“什么?你要将三国演义刊印成书,在大隋各处发卖?”柴绍瞪大了眼睛,看着云浩好像看到了一个鬼。
“这有什么问题么?”云浩有些不解,上辈子没少看书。还看过三国演义的连环画,图并茂的非常吸引人。小人书的存在,极大丰富了自己的童年时光。
“咳!你可知,一块阳版要多少钱?就算是阴刻,印一部三国演义也需要好多钱。更别说,你要印的图并茂。”李二说话了,到底云浩还是年纪小。想一出是一出,印书这么大的事情。那得耗费老鼻子的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云浩讲了三个多月。才讲到诸葛孔明舌战群儒,据说后面还能讲一年。想要印出这样一本书,恐怕得将大隋的国库掏空了才行。
云浩一拍脑门儿,这年月木有电脑排版,就连铜版印刷也木有。所有的书籍都是用的阴刻阳刻,一个熟练的工匠,一天差不多也只能刻一块版。如果真要将三国演义都刻出来,云浩怕是还要向天再借五百年。
“此事作罢!也不知道你小小年纪怎么就钻进了钱眼儿里,想到这么个赚钱的法子。呵呵!”李二看到云浩抓耳挠腮的样子,立刻笑了出来。这小子精明的好像猢狲,能让他吃瘪的时候还真不多。李二和柴绍对视一眼,他们都很喜欢看云浩吃瘪的样子。
他们笑也就算了,脸上烂糟糟的长孙无忌一笑起来像个夜叉。云浩厌恶的踹了长孙无忌一脚,这家伙似乎被侯君集传染了。被云浩踹一脚也不生气,神在在的看着云浩耍猴儿似的跳脚。
“你们的意思是,所谓的难点在于刻版?”云浩看着笑得要抽风的三个人,很认真的问道。
“对,就是在于刻版。你小子想赚钱,就别起幺蛾子。还是乖乖的编下面的书,让俺们听了高兴才是实在。”柴绍止住了笑,对云浩说道。
“小子如果能解决排版的问题,那刊印书籍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云浩看着三个家伙问道,这个年代出版业几乎为零。想到自己要成为世界出版业的鼻祖,云浩心里想想就热乎。这个世界第一,老子当定了。
“咳咳咳!”李二刚才笑得猛烈,现在收的太急明显呛着了,咳嗦不止满脸通红。
“你说你能解决刻版的问题?”柴绍止住了笑,看着云浩。以前见过云浩这种认真的模样,只要他认真起来。目前来看,还没有什么事情是他解决不了的。
“嗯!”云浩点了点头。走到书桌旁,对着李二以伸手。
“干嘛!”李二纳闷儿的道。
“二爷将私章接云浩一用,还有柴大官人的。”这年月经手书都要签名画押,有身份的人自然不能用手指头到处乱戳。私人印章,大多都是随身携带。如果需要签名画押的时候,非常拉风的拿出价值不菲的印章。蘸着印泥往纸上一盖,满脸的高傲与自豪。
李二和柴绍疑惑的将自己的私章递给云浩,只见云浩用小绳将柴绍和李二的私章绑在一起。蘸着印泥在纸上盖了两下。抬头看看一头雾水的李二和柴绍,又接着盖了两下。
天可汗和镇国大将军自然不是蠢货,当云浩盖到第三下的时候。柴绍的眼睛忽然一亮,旁边的李二行动更快。一把将云浩薅过来,仔细研究了一下云浩的脑袋。很有一种想劈开的冲动!
“这小子的脑袋是怎么长的,这么简单的事情。几百年间就没人想到,大家都在傻了吧唧的刻版。”李二的眼睛不是X光机,自然研究不出个所以然来。
“汉字一共就那么些个字,除去生僻字。其实常用字更少,只要用木头刻出一样大小的字模来。想要印什么书,都木有问题。而且,这些字模还可以重复使用。若是保养得宜,硬木制成的字模用个十年八年一丁点问题都木有。”活字印刷用的是泥范,不过云浩觉得泥范制造出来之后还要烧制。远不如直接刻木活字,反正工匠是现成的。只要刻出万吧字,应该就可以印完三国演义。
“此事可成!”相对于雕刻一块块雕版,制造万把木活字不成大问题。只要招足够的工匠,一两个月差不多就能完成。以李家和云家现在的财力,绝对木有半点儿问题。
云浩贼兮兮的笑着,他的眼前好像看到了一座座铜钱堆成的山。
书这东西一直在为世家大族所垄断,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书籍价格昂贵。尤其是五胡乱华期间,一些珍贵的雕版被毁弃之后。很多书籍就成为了孤本!别说是一般人,就算世家大族自家子弟,等闲也难得一见。好多学问,自此便消失于历史长河中。就比如,华佗那麻沸散的药方。
人类明的传承,很重要一点就是在积累。好多东西就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被研究出来。书籍作为知识与明的传承,绝对不能如此昂贵。云浩感觉自己为人类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可惜这年月似乎木有诺贝尔奖。
说干就干,李二和柴绍找人忙着刻木活字。云浩则是在家里,将故事讲出来。然后由张妙柯记录下来,整理成册。其实这活应该是云浩来做,可惜云浩那两笔字实在是不敢恭维。李二看过一次的评价就是,雪泥鸿爪!
也不知道张妙柯在书法上下了多少年功夫,字迹娟秀端庄。难得的是大小还一致,云浩忍了很久才忍住裱起来挂墙上的冲动。
如果用这样的墙纸,手腕酸疼的张妙柯会跟云浩玩命。
仅仅一个月,木活字就雕刻出来了。足足有一屋子,也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云浩拿起十几块木活字摞成一摞,几乎木有发现误差。对于古人的工匠精神,云浩有了新的认识。在云浩的坚持下,李二给那些工匠们加了工钱。
工匠头子捧着银钱,感动的眼泪哗哗的。对着云浩作揖打躬,声言只要云家使得着,肝脑涂地都不在乎。
作为雕版工匠,其实待遇并不差。虽然赶不上贵族,但拿到工钱之后比一般的百姓还是要强。之所以这样感激云浩,是因为云浩对于他们的工作给予了尊重。很多时候,工匠需要的并不是钱,而是这种对手艺的尊重。
活字弄好了,雕工头子亲自打造了一个范框。木活字摆在里面,然后夹紧。上面涂上油墨,在纸上轻轻一按。所有人的脑袋都探了过去,一个个眼睛瞪得牛大。待木活字离开纸上之后,云浩一下子便跳起来,成了!!
有了木活字,干活自然就会快上很多。有人负责排版,有人负责油墨。有人负责校对,有人负责装订。后世的流水线作业法被云浩鼓捣出来,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工人们三班倒,歇人不歇版。不到三天,三国演义第一册便刊印完毕。当然,这第一册只讲到了虎牢关三英战吕布。
云浩看着喷着油墨香气的书有些遗憾,还是没有小人书的感觉。太怀念那个图并茂的年月!小人书,承载了一代人的快乐童年。
一千册三国演义刚刚一上市,便被手疾眼快听到消息的家伙抢购一空。这是什么,这是书。居然只卖十贯钱,这就是白送。虽然不知道里面写的神马玩意,只要送到别处的世家大族。翻一倍,还是不成问题的。
有些家伙为了抢到两本书,头天晚上就在云家的书铺子前等着。当然,第二天早上他们如愿以偿的买到了限额的两本书。云家做生意讲究,买东西要排队。先来后到分得清清楚楚,如果有插队的。就会有穿着黑衣劲装的大汉过来问题,“咋的!兄弟,哪不舒服?”
有彪乎乎的家伙如果回瞪,那些大汉立刻就会问:“你瞅啥?”
“瞅你咋的!”
为了达到最大传播量,云浩规定每人限额只能买两本。这就造成了每天晚上,都有人抱着被子在书店前面排队。有了需求,自然就会有市场。雇佣排队的家伙应运而生,只要帮忙排队买书,就能得到五百的好处。一时间,晋阳城里排队成风。人们纷纷抓住这致富的东风,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匹人。
“浩哥儿,三天咱们就赚了一万贯。”侯君集的眼睛激动的通红,看着堆积如山的铜钱,手舞足蹈。远看像是钟馗捉鬼,近看好像黄巾起义。
“这只是开始,书籍作为学问的传承。多年来被世家大族把持,如今放开了公开发售。对学问的渴求,会让人不计成本的买书。不过这不会太长久,毕竟这年月识字的人太少了。”云浩叹了一口气,这年月的人百分之十是半盲,剩下那百分之八十九是他娘的纯盲。
识字的人少,对于书籍的需求也就没那么高。热乎劲儿过了,销量会逐渐下滑。
不过云浩对三国演义并不担心,第一册卖出去仅仅三天。第二册的订单就像雪片一样飞到了云家店铺,那些催更的家伙非常嚣张。只要第二册一出来,钱不是问题,不管是真金还是白银,只要有价就成。
不知不觉间,云浩的三国演义已经悄然走出了晋阳。贩运图书的商人应运而生,他们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将三国演义送到了东都洛阳,还有长安城。因为,那里的世家门阀最为集中。也就是说,那里最有市场。
“简直是一派胡言!”一个中年汉子狠狠将那本三国演义摔到了地上,想想又不解恨。一只大脚板,便狠狠踏在了上面。
第一百六十一章 祸从天上来
“师古兄,听说这三国演义乃是一孩童所做。乡野小儿,师古兄何必如此啊!呵呵!”一个青年士跪坐在案几前,一边烹茶一边笑着劝慰颜师古。
颜籀颜师古,大隋最出色的青年才俊之一。他的祖上是被孔圣人夸赞过的颜回,他的爷爷是颜之推。整个家族最没名气的老爹颜思鲁,也是一代大儒。专攻史学的颜师古最重典籍,汉书后汉书不知道翻阅了多少遍。三国志更是熟读于胸,那三国演义里面说的段子,他是一个字都信。数百年前人们的事情,居然连对话都写的出来,这简直是骇人听闻。
“乡野小儿无知也就罢了,可偏偏他将此刊印成书,广为播散。将来后世子孙,皆会以为那三国演义便是史实。贻害无穷啊!”颜师古想想三国演义编造的那些故事,便有痛心疾之感。
“哈哈哈!师古兄小题大做了。不过乡野小儿编纂出来的东西,何必如此认真。不过话说回来,一个乡野小儿能编出如此精彩的故事,倒是让人刮目相看。倒是不知,一个怎样的孩子,能够编出这样的故事来。可惜这三国演义只出了一册,真想看看接下来的故事是怎样的。”又一个青年士说道。
“听说便是那日在杨素府中,说出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的那个小子。那日为兄也在场,这两句话虽然不算太过出挑。但寓意也是极好的,一个孩子能在瞬息之间说出这样的句子来,着实难得。当得神童二字!”煎茶的青年士言语中对云浩很是赞赏。
“什么神童,我看他是坛大盗。一届小儿,居然胡说古人历史。着实可恼,不行我要去禀明家祖,上奏圣人。断然不能让【创建和谐家园】小儿,妖惑人心。”颜师古“霍”的一下站起身来,也不顾目瞪口呆的同窗,径直走了出去。
“师古兄师古兄!”
杨素手里拿着一本三国演义,尽管老眼昏花但仍旧艰难的翻看。杨雄被他送去了巴蜀,不然此时一定是这个采最好的孙子,在榻前给他诵读。
“父亲,您看了三遍了。这故事是不错,但您也要多休息。累坏了身子,可就不好了。”杨玄感垂手站在杨素的榻前,很是担心杨素的身体。毕竟是上了春秋的年纪,听说已经连续两个晚上挑灯夜读,万一出了状况杨家可怎么办。
新皇登基,杨素拜为尚书左仆射。隐隐压过了拜大将军的宇述一头,整个杨家正是靠着老爷子蒸蒸日上的时候,这个时候可千万不能出现任何意外。
“哎!不得此子,我杨家中兴难料。本想着当初办杨雄重了,现在看来还是轻了。空空让这样一个人杰,跑出我杨家。”杨素合上三国演义,闭着眼睛一边养神,一边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父亲,不就是一个娃娃。有什么的!既然心不向着咱们家,硬留下来也没用。再说!如今家祖是尚书左仆射,一个条子递过去。他李渊还敢再留那小子,还不得乖乖的给咱们送到洛阳来。”小子儿杨积善一向最得杨素宠爱,仗着这份宠爱在杨素面前最敢说话。
他这么一说,旁边的杨玄感便是眉头一皱。
“哼!你懂什么。人才哪家不想得?到了咱家,就是不用也得留在咱家。凭为父的手段,你认为降服不了他一个娃娃?”杨素闭着的眼睛霍然睁开,语气之严厉下了杨积善一跳。
“父亲!”
“还什么一个条子递过去,那李渊是当今圣人的表兄。世袭的唐国公,如今又与圣人关系大大改观。这时候你触霉头是找他要人,杨家怎么出了你这么个糊涂蛋!滚出去!”杨素操起身旁的茶盏,便向着杨积善砸了过去。
杨积善不防被砸了个正着,满头满脸的都是茶汤狼狈不堪的跑了出去。在大隋,杨素看不上的人,很有可能连人都做不成。就算是儿子,有时候也不能例外。世家大族修剪枝杈的时候,下手绝对不会念着骨肉亲情。
“父亲莫要动怒,气坏了身子可就不好了。”杨玄感赶忙上前给杨素捋后背轻声劝慰道:“孩儿倒是有一计,或许能让那小儿离开李家。咱们杨家得不到的,他李家也不能得到。”
“嗯?你有办法?”杨素看了一眼杨玄感,颇为意外的问道。杨玄感幼时不成器,世人大都认为他痴呆。杨素对这个儿子,始终有些不太放心。没想到,现在却是有了主意。
“当今圣人最是喜欢这些故事,如果父亲将此书献给圣人。那您说,李渊能不能留住那位神童?”杨玄感得意的说道。
杨素眼睛一亮,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笑道:“好!好!好!妙计!都道我儿痴,呵呵!我儿不痴!李渊啊!李渊!这次看你能不能像献马一样,将人也献出来。”
搂着张妙柯滑腻腻的身子,正准备睡觉的云浩忽然打了一个喷嚏。他做梦也想不到,一部三国演义给他带来如此祸事。
“陛下!这是越国公送来的奏章!”小黄门双手捧着一个奏章匣子走了进来,这是朝廷重臣才有的奏章匣子。只要送进宫来,第一时间便要呈送给皇帝陛下观桥。
“哦!越国公送来的。”杨广一愣,放下晋阳副留守高君雅的奏章。伸手接过杨素的奏章匣子,检查了一下火漆之后打开。
一本装订精美的书静静躺在盒子里,蓝皮白线的封皮上端端正正写着三国演义四个大字。杨广拿起来翻了两下便放到了案几上,没想到杨素也看到了这本书。前两天王威那个奴才派人八百里加急,就送来这么一本书。
开始只是翻阅了几页,杨广就迫不及待的看了下去。点灯熬油的看了一天一宿,直到最后一页翻过才依依不舍的放下。不然,现在案几上也不会堆积辣么多的奏章。
“陛下为何事烦恼?”屏风后面走出了一位宫装丽人。
萧皇后,南朝皇族出身。浑身上下透着皇族才有的高贵气质,同时又有江南女子特有的秀丽。更加难得的是,这位皇后秀外慧中。杨广偌大的后宫三千佳丽,她的地位却稳如磐石无人能够撼动。如果说杨广是盘踞在大隋上空的巨龙,那么萧皇后便是当之无愧金凤凰。